惊魂记

评分:
6.0 还行

原名:Psycho又名:精神病患者 / 触目惊心(港) / 精神病人

分类:悬疑 / 惊悚 / 恐怖 /  美国  1960 

简介:

更新时间:2019-08-17

惊魂记影评:《精神病患者》——新好莱坞悬疑电影下的“封闭性”与“视听性”

《精神病患者》是好莱坞著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部经典恐怖惊悚片。希区柯克早期在英国发展,拍摄了英国第一部有声片。后来,他又转战美国好莱坞,将自己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和早期探索的成果,融入进影片中,拍摄出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悬念片”,为后人的电影探索提供了范本。
《精神病患者》讲述了玛丽恩厌倦了在凤凰城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想要和男友山姆结婚。可山姆却因为要支付前妻高额的赡养费,拒绝了她。一天,玛丽恩的老板让她把4万块存进银行,由于她迫于改变自己的生活,一时冲动之下就带着4万块,到另一个城市找山姆重新开始生活。在快要到达目的地的那天晚上,突然下起了暴雨,玛丽恩决定绕道在一个废弃公路边的汽车旅馆里住一晚。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亲和的老板贝茨。贝茨和他的妈妈共同经营这家旅馆,但是他的妈妈性情十分古怪,从不下楼,也不与外人交流,贝茨想要邀请玛丽恩来家里吃饭,却被妈妈大骂一通。当天晚上,玛丽恩就被他妈妈杀死在浴室里。后来,私家侦探到旅馆调查玛丽恩的行踪,不料也被贝茨母亲杀死。玛丽恩的家人和男友赶到旅馆,才一步步揭开这背后的秘密。原来真正的凶手就是贝茨,贝茨在父亲死后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他杀死了母亲和继父,还把母亲的尸体做成标本,每天陪在自己身边。他会模仿母亲的言行和语气,常常自己和自己对话。贝茨遇到玛丽恩之后,心中的爱慕让自己的“另一面”激起愤怒,于是杀死了她。
这部影片可以称为希区柯克恐怖片的顶峰制作,其带有丰富的“精神分析色彩”,给无数心理学家提供了研究的优秀范例。但希区柯克认为“电影就是电影”,他是从“纯电影”的角度去结构影片的,并没有带任何的色彩。因此,我们就从电影角度解构这部影片,探究它别具一格的“叙事结构”和“视听技巧”。
希区柯克对“封闭性”的反叛与继承
好莱坞电影的辉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经济大萧条开始,到二战结束,也称为“旧好莱坞时期”。这一时期几乎奠定了所有经典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模式,毫无例外,电影的“封闭性”也是在这时提出的。但是,它仅仅停留在影片的拍摄技巧上,比如:三镜头原则——谁说话镜头就给谁,影片开头是怎样的环境结束就一定是怎样的环境等。到了6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动荡,开始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拉开了“新好莱坞电影”的序幕,并且驰骋世界影视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依旧非常有影响力。
希区柯克作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先声,他在原有的好莱坞叙事模式的基础上,又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对于电影“封闭性”的研究,也不再流于外在的形式,而是体现在对细节的一步步铺垫与刻画上,在影片的结尾揭开真相时,前后的呼应恰如其分,使得整部电影在叙事上十分抓人。
在形象塑造上,以“贝茨”形象举例,他外表阳光俊朗,但是说话却含糊不清,在遇见玛丽恩的时候,这种“含糊不清”像是一个害羞的男孩的表现;在面对侦探逼问时,这种“含糊不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同时映射出贝茨的内心世界,长期受到压抑,不敢与外人交流、不敢表达自己,也是他精神分裂的一个隐含写照。
在视觉构图上,旅馆是一个横向伸长结构,而旅馆后面贝茨的家是一个纵向结构,这两个不同结构的建筑安排在一起,暗含了贝茨的两个精神世界——压抑黑暗与开朗阳光。贝茨杀死玛丽恩时,穿着妈妈的衣服,戴着发套,这时性格偏执的一面占据了他的全部。后来,侦探为了调查潜入贝茨家里,也暗示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深渊,最终结果也是被杀死。以视觉造型来结构影片,隔绝出两个世界,是希区柯克的高明之处,一个人物的两个性格被完全分开,为后来真相揭开作出了极其细微的铺垫。
此外,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封闭性,比如玛丽恩在旅馆决定回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将钱如数奉还,她将算完钱的字条撕碎丢入马桶,还没有等它冲完就盖上了盖子。贝茨打扫杀人现场时,肯定不会注意到已经盖上盖子的马桶,这为后来玛丽恩的姐姐发现线索,提供了一个条件。
希区柯克在这部悬念片的结尾,安排了一个“警长”在办公室里,以“人物对答”的方式,为大家揭开了所有谜团,为前面的细节作出解释,比如玛丽恩的男友说在旅馆外看到了贝茨妈妈的人影,而镇上的人说他妈妈早在多年前就死了,原因是贝茨把她做成了标本,每天摆在家里;比如贝茨杀死玛丽恩之后,并没有注意到桌上用报纸包的4万块,把它随尸体一起扔进了沼泽,原因是精神分裂的人是不会注意到钱的存在的,这一点从旅馆的生意一直不好,但贝茨从没有想过搬家也看得出来。
以“视听效果”驱动叙事
希区柯克早年在欧洲拍摄电影,积累了一系列艺术片的拍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论思考。他称《精神病患者》是一部“纯电影”,也是从它的震撼的音响效果和独特的视觉节奏中得出的。当今也有非常多的悬疑片、恐怖片以视听效果作为噱头吸引观众,但是整体效果却相差甚远,我们可以从这部《精神病患者》中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希区柯克以音响效果“合并时空叙事”,使整部影片节奏紧凑。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玛丽恩带着4万块驱车前往男友所在的城市时,画面声响以尖利、刺耳的为主,给人一种压迫感也表现出玛丽恩偷钱之后心理的不安,与此同时又插入老板在办公室,着急地怒斥玛丽恩是“贼、小偷”的声音,两段声音相互重叠,将人物惊慌、不安的心理推入高潮。如果说电影作为视觉艺术,是一种平面的效果,那么声音的加入就提供了一个360°的环境。这种紧张、惶恐的气氛无缝不入的插入观众的耳朵里,让观影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压迫感。同时,希区柯克的这种用音效来进行平行时空叙事,从画面上看来单一,但是整体的信息和细节传递十分到位,也使得整部影片节奏明快。
其次,希区柯克对音效的运用配合演员的表演,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悬念片的音响效果往往以尖利、引起人紧张的声音为主,如果仅仅将其用于影片的高潮“玛丽恩、侦探之死”就会与前面的剧情脱节,显得突兀。在《精神病患者》中,玛丽恩从打算偷钱、路遇老板、被刺杀,整个过程中音响效果层层递进,节奏愈来愈快。同时,在人物谈话时,为了突出谈话内容,没有运用音效但是演员面对询问、质疑时惊慌的神情,也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和之前紧张气氛的延续,使整部影片连贯流畅。
这部影片还有非常多经典的镜头表现,比如“浴室杀人”的经典段落,虽然只有45秒,但摄影方位变化达到了78次之多,成为电影史上最令人心惊肉跳的暴力场面之一。然而这里并没有出现刀子接触身体的画面,更没有血肉横飞的景象,“谋杀”的信息完全是通过声画剪辑来传达的,用希区柯克自己的话来说,“高超的技巧是不着痕迹的”。
2019年是希区柯克诞辰120周年,他对电影的思索以及人性的把握是极其细致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解读他的影片,都会受益颇多,这促成了希区柯克成为新好莱坞电影奠基人,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不朽的印记。

惊魂记的相关影评

惊魂记
😶 • 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