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

评分:
6.0 还行

原名:Hannah Arendt又名:汉娜鄂兰:真理无惧(台)

分类:剧情 / 传记 /  德国   2012 

简介: 1960年,以色列宣布抓捕到前纳粹德国高官、素有“死刑执行者”之称的阿道夫·艾希

更新时间:2015-07-06

汉娜·阿伦特影评:无蔽真理的澄明--汉娜 阿伦特





“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f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尤利西斯》

前日观看了电影《汉娜阿伦特》,并联系《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作了一些思考。

在面对阿伦特的诘难时,海德格尔宣称自己仅仅只是一个哲学家,因而政治意识薄弱,并以此为其追随纳粹之劣行辩护。阿伦特缄默不语,而后在《极权主义起源》一书中,她尝试以哲学的普适性来应对政治事件的特殊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回望与修正。看书时,我曾经质疑过阿伦特研究方法的主观先验性,认为仅针对反犹主义与帝国主义两者的分析,并不足以为普遍规律的归纳提供有效依凭。如果书中能引入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和mzd时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剖析,文本或将更具合法性。

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以“思”为转向的本体存在论深深地影响着阿伦特,她将人性与理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犀利地拷问极权主义对人性毁灭的原罪。在对待纳粹艾希曼审判事件之时,阿伦特深谙美国利用犹太复国主义以达到政治诉求的野心;亦洞悉狂热的政治情感对人类文明裨益无多。因此她孑然抽离于犹太人的独特身份,提出理解但不宽恕的理性主义观点。其所为并非一个犹太人复仇般的喧啸,而是一个存在着的人对无蔽真理澄明的终极追问。

在课堂上阿伦特强调人的差异性,并指出受制于一种共同的形态,无异于政治上的专政。这一观点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元叙事对差异性遮蔽之政治意图的揭示不谋而合。再则,差异是理解生发的先在条件,只有在绝对的差别与阐释的循环之中,人才能无限地靠近真理。从现代阐释学角度来看,理解早已不再是康德以降主体对待客体的心理意识,而成其为此在存在的基本方式。也只有在历经差异与冲突之后,生命本身才能向着一种更为广泛的平衡过渡,并以此得到丰富。或许正如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所言:“林中多岐路,殊途必同归。”

汉娜·阿伦特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