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

评分:
6.0 还行

原名:Victim又名:第十个受害者

分类:剧情 / 同性 / 犯罪 /  英国  1961 

简介: 同志电影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只是第一部直接道出‘同性恋’字眼的英语片,更勇于

更新时间:2009-06-30

受害者影评:這部電影的重要性


   這是電影史上第一齣英語電影用上"homosexual"這字眼,並間接促成1967年英國通過法案the Sexual Offences Act 1967, 滿21歲男子在私人地方的同性戀行為不再是犯罪。許多人認為這齣電影在某程度上推動了立法。

  (附註)有情節透露:
  當主角面對妻子的質詢,他選擇面對自己的情感,字字錐心刺骨:
"I stopped seeing him,because I wanted him.Do you understand? Because I wanted him!" Dirk Bogarde在這部電影的演技之好,那股勇氣真是令人動容,想想,那時還是1960保守的英國啊!

~~~~~~~~~~~~~~~~~~~~~~~~~~~~~~~~~~~~~~~~~~~~~~~~~~

後記:2004年美國著名影評人ROGER EBERT將此片列入他100部偉大的電影名單中,以下附上他所寫的影評,容我拙譯之。

~~~~~~~~~~~~~~~~~~~~~~~~~~~~~~~~~~~~~~~~~~~~~~~~~~~

●一篇關於《Victim》(1961)的影評翻譯
原文出處:
http://rogerebert.suntimes.com/apps/pbcs.dll/article?AID=%2F20040523%2FREVIEWS08%2F405230303%2F1023

作者:ROGER EBERT

譯者:spondee


Victim (1961)
BY ROGER EBERT / May 23, 2004

最近有評論認為《Victim》處理同性戀的議題手法偏於膽怯,然而檢視1961年英國的時代背景,這是部勇敢的電影。從它當初在美國遭到禁演,就只因為影片中使用了"homosexual"這個字眼的事實來看,其莫大的勇氣難以估量。當時的美國和英國,同性戀者等同於罪犯,所以《Victim》的編導採用黑色電影(film noir)和驚悚片(thriller) 的手法表達中心論點,把當時的反同性戀法案稱為「勒索者的特權法」("the blackmailer's charter")。的確,過去英國的勒索案件有百分之九十受害者都是同性戀。

捍衛同性戀的主題在當時的電影票房一點也不受歡迎,因此導演Basil Dearden把《Victim》拍成一部警察辦案的懸疑驚悚片,藉此擴展影片的吸引力。看不到任何的性愛場景(甚至相關的事發地點),所以當我們得知影片主人翁天生是個同性戀時,就會開始懷疑他是否曾體驗過同志性愛。主要情節是描述匿名的勒索者專向有錢有名氣的同性戀恐嚇詐財,包括一名前途大好,敢與勒索者對抗的律師。

這名律師就是故事主角Melville Farr,40歲的他剛獲得晉升,即將成為王室的法律顧問。如果他身為同性戀的事實被攤開來,就會失去王室的委任,事業和婚姻面臨不保。不過他下定決心挺身而出,因為得有人出面對抗勒索者以宣示法律上的不公。當Melville Farr循線追蹤幾位勒索案件的受害者時,透過電影我們可以一窺倫敦當時的社會樣貌–法庭、警察局、酒吧、俱樂部、理髮廳、二手書店、咖啡廳、會客室、汽車經銷商……等等–大量呈現很多市井小民為了隱藏他們真實的性向,平凡生活是如何的受到影響。

由Dirk Bogarde扮演的Farr,是一名處事圓滑能力強的大律師,在Dirk Bogarde的詮釋下,流露出剛毅與冷靜的特質。主角Farr只在這部電影中提高說話的聲調二至三次,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一股憤怒的暗流:他覺得社會刑罰同性戀是不對的;同性戀無法向警察投訴遭到勒索是不對的;放任偽善猖獗(行不義)是不對的。 影片中有一幕,當Farr突如其來地揮拳揍向某個剛侮辱他的人時,正好揭示出: 在他世故圓滑的表面下,其實有著一顆受傷、憤慨,以及強烈的決心,要採取最後的行動以證明他的信念。

影片開始的連續鏡頭和Farr沒什麼關係,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名叫做Jack Barrett (由Peter McEnery飾演)的年輕人,正在逃避警察的追捕。很快地我們就會知道他是個同性戀,被通緝的原因卻是盜用公款。身無分文的他急需現金離開倫敦,只好打電話找Farr求助,結果被斷然回絕;他轉而改找一家二手書店的老闆(由Norman Bird飾演),和一名汽車經銷,還有其他人……等等,也是被拒絕。Barrett的絕望在一家酒吧中被注意到,這家酒吧是其他角色們常去的地方,包括一對怪咖:一個是長得像鼠輩的瘦小男人,另一個則是身材較壯的瞎子,卻能偷聽所有的八卦。

Barrett後來還是被警察逮捕到案,而且被搜查出帶著一本剪貼簿,裡面全是關於Farr的剪報。對於不輕易信服又開明的Harris警探(由John Barrie飾演)而言,這是個再明顯也不過的案件:Barrett沒有錢,生活簡單,偷了公司大量的公款,疑似同性戀的身分,所以Barrett其實是被勒索的受害者。Harris警探請Farr協助辦案,Farr表示幫不了什麼忙,但就在Harris告訴他Barrett已在牢房裡上吊自殺身亡時,Farr臉上的表情是如此震驚。理由很簡單:他愛Barrett。

Farr的妻子Laura (由Sylvia Syms飾演)很快就察覺到他的心情低落,終於了解他和Barrett的關係。雖然結婚的當時她就知道Farr過去曾和一個年輕的劍橋大學學生熱戀,但那次是"對方暗戀他"。他告訴她,自己從沒和Barrett發生過性關係,之所以停止見Barrett,是因為他發現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變得太強烈—不過對Laura而言,這就跟有肉體接觸招致背叛的感覺是一樣的,因為她看得出Farr對Barrett的情感是不同的,甚至勝過Farr對她的愛。

這部電影由犯罪驚悚和人性刻畫兩個層面著手,由於兩面俱佳,所以使得本片同時兼具娛樂性和啟示性(entertainment and message)。巧妙的劇本中含有大量間接迂迴的劇情設計,將動機隱藏起來,故意引導我們走入錯誤的戲劇方向,直到我們發現事實真相以及Farr和他妻子之間令人感動的幾幕戲;我很慶幸電影最後夫妻倆的對手戲帶有一種淒涼的寫實主義調性,而非某種做作不自然的結尾。

電影劇本由Janet Green和John McCormick撰寫,原本只是一系列的對話,在一群道地的英國性格演員演繹下,變得豐富多姿。其中表現最好的是Norman Bird,飾演二手書店老闆,雖然拒絕幫忙Barrett,但是他對Barrett的感情(就像Farr的狀況)卻是比表面上看來更複雜。

二手書店老闆是Farr親自展開調查所接觸到的其中一人;靠著Barrett生前其中一位好朋友所提供的一些名字,他試著要找出某位同性戀告訴他究竟是如何,以及何時向勒索者支付錢財。幾乎所有的受害者都不敢講,其中有一位叫做Henry的年長理髮師(由Charles Lloyd Pack飾演),甚至非常恐懼地告訴Farr,他已經因為”同性戀罪”入獄兩次了,再也不想嘗到坐牢的滋味了。(所以寧願向勒索者付錢換取平靜的生活。)

影片的攝影場景位於生活多采多姿,具有時代氣息的倫敦;寫實的拍攝手法讓人覺得片中的各個角色們栩栩如生。Pauline Kael就認為,片中某些角色說話及神韻帶有獨特的英式癖性,比影片中Bogarde飾演的低調主角更像同性戀,而且說真的我們總是猜不出誰是獵人,誰是獵物。例如,在一個很微妙的次要情節中,會令人猜想搞不好其中某位警察他自己就是個同性戀。

對於演員Dirk Bogarde (1921-1999)而言,接演《Victim》為他的演藝事業帶來 決定性的突破(decisive break)。他在1950年代已是英國影壇非常受歡迎的指標性人物,演了一系列傳統的動作片英雄和浪漫的愛情片主角,甚至是「醫生系列」的輕喜劇 (《Doctor in the House》,《Doctor at Sea》,《Doctor at Large》)。經紀人當初警告他,相對於那些主流角色而言,1961年演出這一部同性戀電影很可能會終結演藝事業的前途,甚至可能去好萊塢也無法生存,即使已經有美國導演對他感興趣。

然而他還是照演不誤,就像劇中主角Melville Farr那樣勇往直前,而且從此後沒再演過傳統的男主角。奇怪的是,這種轉變反而是他日後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點;同時他再接演傳統角色的話,評價也很可能會下跌,所以他才能打破桎梏,拍出一部又一部富有挑戰性的作品:《The Servant》(1963),《King & Country》(1964),《Darling》(1965),《Accident》(1967),《The Fixer》(1968),維斯康堤的 《The Damned》(1969) 和《Death in Venice》(1971),亞倫雷奈的《Providence》(1977) 以及法斯賓達的《Despair》(1979)。

Bogarde自己就是同性戀,只是生前沒有出櫃;即使在他一系列的回憶錄中,對於和人生伴侶Tony Forwood的生活點滴,他也只是將雙方的關係定位於演員和經紀人,而非愛人。也因此他一直被某些同志作家和同志激進份子批評,但是請想想:他接演乍看之下像事業自殺的電影《Victim》,不就是代表和他演的主角Melville Farr一樣做了相同的決定—去做對的事,並且接受後果?他不是經由演員的身分,透過《Victim》以及很多其他角色(尤其是在《Death in Venice》中那位年老的教授)表達出來了嗎?他私底下是什麼樣的人,做了什麼事,與任何人相干嗎?以《Victim》這部電影的觀點來看,這其實不關任何人的事。

我以前見過他一次,那是個威尼斯的夏日午後,當時他正在那裡拍維斯康提的電影《Death in Venice》。我們坐在一個Palazzo式的花園中喝茶,俯瞰著Guidecca Canal,然後他逗趣地指著一位身穿黑衣,埋伏在樹後面的老婦人,說:「那位是伯爵夫人,她把這地方出租給我,還以為我不知道她其實沒搬出去。」他安靜,為人爽快俐落,不愛交際。不是那種你想像中會為了取悅大眾,而公開掏心掏肺的人。

時至今日,當然世事皆已不同,畢竟Bogarde生於1921年,直至1967年英國終於使同性戀合法化。身為一名演員,他冒了很大的風險接演一個具有決定性的角色,同時證明這的確是意義非凡。
總之,我們認為自己有權利知道他的任何事,他不是透過他的工作,告訴我們了嗎?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