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2

评分:
0.0 很差

原名:Inside Out 2又名:玩转脑朋友2(港) / 脑筋急转弯2(台)

分类:剧情 / 喜剧 / 动画 / 奇幻 / 冒险 /  美国  2024 

简介: 你的“小情绪”们回来了!皮克斯人气作品《头脑特工队》续作《头脑特工队2》在D23

更新时间:2024-10-17

头脑特工队2影评:【转载】为什么被骗到死不旋踵的,总是孩子


从这部动漫聊起,用心理学做个分析。

各位好,今天闲来无事,在家刷电影,看到皮克斯动画的《头脑特工队2》上线了,就看了一下。

我挺喜欢《头脑特工队》这个系列,因为在有趣的拟人化比喻包裹下,这个系列的电影讲了很多正经的心理学知识。记得前年知识星球上,曾经有一位读者问我该怎样教育她七岁的孩子,我就推荐她和孩子一起去看《头脑特工队1》,因为在那部电影里,制片者把人类的五种基本情绪(乐怒惧厌忧)都进行了人格化的比喻,以乐乐为首的四个情绪小人本来排斥忧忧这个低落的小人,但最终经历一番冒险后,却接纳了她。那部电影看似是给孩子拍的,但实则也是在告诉父母——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有它自己的功能,没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正面”或“负面”之分,做父母的不应当压抑这些情绪,而是陪伴孩子去疏导它。

因为每种情绪其实都有它的效用。孩子丰富、不受压抑的情绪是未来完善人格的基石。

这让我想起了戴安娜王妃的那个故事——

英国有一个芭蕾舞的童星名叫莱利,不幸罹患了骨癌要截肢,这意味着她永远站不起来了。

手术前,很多人都来探望艾利,安慰她。有人说:“别难过,上帝肯定会特别眷顾你的,你说不定还有机会站起来。”还有人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你一定要挺住,我们都为你祈祷。”

但唯独只有戴安娜王妃,在看望艾利时没说这些看似漂亮的话,而是一把把莱利搂在怀里,说:“孩子,哭吧。

孩子嚎啕大哭,在戴安娜这里,得到了真正的安慰。

这就是戴安娜王妃的情商高的地方,她比其他慰问者更懂人性。

在孩子忧愁的时候,陪着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对孩子人格形成起到的积极效果可能远胜过说一些强行乐观的话。

而在成长中,引导孩子自由、得当的使用各种情绪,而不是压抑那些你认为“不好”的情绪,这才是更好的教育方法。

《头脑特工队1》用电影的手法把这个原本复杂难解的知识用非常有趣的故事讲述出来了。所以我很喜欢。

而今天看的《头脑特工队2》,我觉得相比前作是部更好的电影。

新作讲述了前作中的小女孩莱利(不知是不是巧合,电影里的小女孩也叫这个名字)进入了青春期,头脑控制室里开始长出了一颗“信念树”,但围绕到底该长一颗怎样的信念树,情绪小人们产生了激烈的争夺,童年时主导莱利情绪的乐乐(乐观)希望通过操控女孩的记忆,多想开心、成功的时,让女孩形成“我非常优秀”的信念。但新加入的情绪小人焦焦(焦虑)却要求女孩形成一个“我非常糟糕”的信念。

两种情绪带领各自的从属情绪在大脑中彼此争夺,主角的命运随之跌宕起伏。而最终的结局却非常有意思——阴差阳错之间,女主最终既没有如乐乐所愿,形成“我非常优秀”的信念,也没有形成“我非常糟糕”的信念。而是种种回忆、经历一起在大脑中迸发,女孩最终认识到“我非常优秀、但我也非常糟糕,我温柔但我也易怒,我自私但我也善良”……种种看似彼此矛盾的信念最终交合在一起,最终长出的信念之树,反而让女孩能够坦然的去面对今后的人生。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却又寓意深刻的故事安排。

提到心理学,很多人都知道弗洛伊德学派,但却未必知道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创立的新佛洛依德学派。埃里克森发展了佛洛依德的精神解析学说,并将其进一步深化。

我在大学时读过他的《儿童与社会》,该书将儿童和青春期的心理与人类历史做了结合讨论,指出心理学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形成非常重要。给人的启发上很类似前些年在国内引发热议的《巨婴国》。

但埃里克森更加著名、而影响力重大的研究成果,是他的“自我心理学”体系,和有关人心理周期的八段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会依次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crisis)。

但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危机”(crisis)并非是灾难性的事件,而是指人格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何解决这些危机,将左右一个人最终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格。

说的通俗一点,这就是埃里克森的人生阶段论,孔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网上流传的心灵鸡汤中也经常说:“人二十岁的时候如何如何、三十岁是如何如何……”大约也是相似的意思。

那么新佛洛依德学派的“人生八段论”是怎样的呢?细分方式很多,我手头这本《心理学与生活》是这样划分的:

第一阶段,口唇期,0-1.5岁,是信任vs不信任。

第二阶段,肛门期,1.5-3岁,是自主vs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性器期,3-5岁,是主动vs内疚。

第四阶段,潜伏期,5-13岁,是勤奋vs自卑。

第五阶段,青春期,13-21岁,是角色认同vs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青年期,21-39 岁,是关系亲密vs关系疏离。

第七阶段,中年期,40-65岁,是普遍关怀vs信念停滞。

第八阶段,老年期,65岁以后,是此生无憾vs人生绝望。

埃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根据crisis的不同,人都会纠结于不同的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两岁的孩子会出现从谁抱都可以,到“认生”、一旦被陌生人抱一下(甚至仅仅是家里来了外人)就嚎啕大哭的现象。根据埃里克森理论的解读,这就是口唇期的婴儿脑中时刻存在“(抱我的)这个人我该不该信任”的冲突。

再比如如今作为热词的“中年油腻”问题,按照这套理论,就是人进入中年之后,人格的主要crisis,就爆发于到底应当进行普遍关怀还是陷入信念停滞的争夺中。

你主动或者被迫去否定普适的价值、人生的正义,陷入一种道德和世界观的虚无,那么你就一定会进入一种“信念停滞”的状态,每天钓钓鱼、跑跑步、追追美女、打打麻将、或者沉溺一下“大国崛起”的幻梦、刷刷无脑短视频、骂骂美帝、犹太财团或者小日本,那你的人生信念停滞所引发的油腻和滑稽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所以埃里克森的这套理论,几乎可以从心理学解释我们人生每个阶段所遇到的纠结与矛盾。

篇幅所限,这里不多展开了,但今天文章重点想说的,是第四和第五阶段。

看过《头脑特工队2》之后,我几乎可以肯定,电影的编剧团队一定是系统学习了解过这套自我心理学的人生八段论的。因为他们把主角的年龄设定在13岁,刚好是“潜伏期”而“青春期”到来的时刻。

按照自我心理学的理论,5-13岁儿童的“危机”是勤奋vs自卑,这个时期人格培养的最好成果应该是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形成“我很优秀”的自我认同感,并以由此激发出的勤奋精神来战胜自卑造成的惰性,完善自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3岁的艾利在情绪小人乐乐的操控下长出了“我很优秀”的信念树,通过自我肯定,活的很成功,并且幸福。

但是一过13岁,进入青春期,人的心理主题就发生变化了,这个阶段的少年,主要纠结的矛盾在于回答“我到底是谁”、“我到底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对角色认同的追寻与混乱。

这个时候,单纯的抱有“我很优秀”的信念,就变得不能应付新来的危机了,所以我们看到影片中的焦虑以出场就拔除了“我很优秀”的信念树,并试图以自己为主导重新形成一种新的“自我认知”来。

令人恐怖的是,在现实中,很多人也确实是在青春期的“焦虑风暴”中被迫形成了新的、但其实十分扭曲的自我认知的。想理解这一点不妨去看看另一部德国电影《浪潮》: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解独裁统治的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独裁统治在当代社会还有没有可能发生?起初学生们对此都嗤之以鼻。接下来,这位老师和他们班上的学生们做了一个模拟独裁政治的实验,他给这个班级组织取名叫“浪潮”,引导学生们设立统一的口号、一致的打招呼方式,穿同款的服装。短短三天之后,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对自己的组织确立了高度认同,他们团结、亢奋而激进,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被视为异类。在同其他班级的一次群体斗殴中,历史老师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把全班学生召集到礼堂中,宣布实验的结束和组织的解散。然而为时已晚,一名狂热的学生因“信仰”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

这个故事取材自一个真实的现实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影片还是现实中,历史老师的“社会实验”之所以都做的过于成功,就在于这个社会实验刚好抓住了青春期人们的心理痛点。

——按照埃里克森的八段论,青春期心理最主要危机,就是人要急于完成自己的角色认同。这个时候,当你为年轻人们提供一个方便法门,告诉他“只要穿某一款制服、以某种方式彼此打招呼、喊头一个口号、甚至对同一个他者执行同一种愤恨甚至暴力行动,你就是光荣的xxx的一份子”。甭管的这套说辞其实多么的无厘头,只要你有能力将这套东西推行起来,自然就会有大批青春期的孩子着了你的道。因为你回应了他们的心理危机。

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和希特勒就是这么干的,在全德国到处搞“希特勒青年团”和“德意志女青年团”,鼓动德国青年们冲在排犹和充当侵略战争炮灰的第一线。1944年的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掷弹兵师,平均年龄只有17岁,在西线战场上展现了“惊人的英勇”,满编两万人的这个师最终死战到仅剩500人才被盟军俘虏。这些青春期少年一旦被刻意毒害、引导,在“焦虑风暴”中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同后,所展现出的野蛮、残忍、疯狂与决绝,都是让成年人吃惊的。

而其实我们又何必去举希特勒青年团的例子呢?

或许在更近的特殊年代,在错误的自我认同中走向残忍与疯狂的青春期少年,其实比比皆是。

当然,作为一部孩子也会看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2》对这个风险的表现是点到为止的,它更多的注重于对这个危机的解法:那就是让他们远离恶意的煽动、引诱以及过分的焦虑,变得对自己诚实,从种种经历中认识到——这就是我自己,我是优秀的、但也是糟糕的,我温柔但也是易怒的,我是自私的但也是善良的,这就是完整的我自己,我应该坦然的面对他人对我的认知,而不是为了迎合某种认同和肯定,去做刻意地的屈从乃至扭曲。

当且仅当有了这种认知,你才能说,这个孩子,能安全的度过他的青春期了。

还是说回《头脑特工队》。

影片的结尾,信念之树流溢出一束光,朝向主角乐乐,其他的情绪小人对她:“去吧,去中控台,莱利现在最需要你!”

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安排。

什么是健康的人格,这是一个很多人常问的问题。我想答案就像影片中所展现的,健康的人格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忽悠所控制。

那些一生被偏狭、仇恨、愤怒、恐惧、焦虑或者其他的情绪占领着大脑的中控台,并被随意揉捏自己的人格之树的人,他们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悲。他们的此生都生活在他人为自己刻意编织的情绪的牢笼中。

在狂热的嘶吼与盲目的仇恨中,他们的灵魂之树、信念之树,从没有一刻得到过自由的释放与生长。他们从未认识过自己,为自己而活,那是怎样的一种可悲?

说实话,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当主角头脑中所有的情绪小人抱在一起,一起守护莱利重新自由生长出来的那个自我认知、那棵信念之树的时候。那一幕实在让我泪奔。

该片的导演曾经在映后谈中,说他想展现影片的所有情绪小人,无论快乐、忧愁、尴尬还是焦虑,他们最终都是爱莱利的。

在爱与守护中成长的莱利,最终一定能成为一个好人。

我想,这正如我们都希望的——我们的整个社会,无论抱有什么样的观点,经历什么样的人生,我们都应当真心地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之下,在心中生长一颗健康的为自己而生长的信念之树、灵魂之树。这应当是全社会的共识。

请一定善意爱护他们、而不是恶意利用他们。

更毋宁说抽刀向他们捅去、或编织刻意的仇恨去诱骗他们。

守护孩子、救救孩子,

就让他们此生,能为良善、幸福和自己,自由的活着。

全文完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6JzYv1lSrnYx4EH0nJHx-w


头脑特工队2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