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

评分:
0.0 很差

原名:陽光普照又名:A Sun

分类:剧情 / 家庭 / 犯罪 /  中国台湾  2019 

简介: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陈以文 饰)和琴姐(柯淑勤 饰)育有两个儿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

更新时间:2020-02-24

阳光普照影评: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这是我第二次说,我认为豆瓣上还没有人看懂这部电影)
到今天,很难遇到没有答案的问题,不仅没有答案,甚至有点没有头绪。因为毕竟经过漫长的思想史,任何问题,在人类的历史上,早有很多探索,所以遇到导演问出一个如此的问题。让我惊讶,也让我愕然。
这个问题就是:作为人,是否做了好事,就一定会做坏事,而做了坏事,就一定会做好事。好与坏,是绝对的对称和公平的,这既是“阳光普照”的含义。
这是个蛮残酷的问题,也极其现实。很多时候为了做好事,尤其是好好的对待他人,其中积累的情绪和怨气,总是会在这个人或其他的人身上,转化为坏事,就像是某种能量守恒。人确实不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美好核心。
这个问题为何如此重要呢?因为对每一个期待着过好的生活,做好的事情,并且为他人承担(这几乎是做好的事情的必要条件)着的人而言,电影呈现出一种残酷的“好事代价”,好事是会以同等的坏事作为代价的。这势必成为一个,至少是令我自己害怕的预期。
阳光普照下的公平,就是这样的守恒。
在整个故事里,只有两个人死了,阿豪和菜头,虽然在电影中两个人看上去似乎是纯然的反面,但其是不是,这是两段先扬后抑的沉沦故事。
这里面最大的谜团当然是阿豪的自杀,我们从这里开始。阳光普照是阿豪引出的题眼,也是阿豪的难题。阿豪的死在电影里当然具有二重性,首先这一定是一件坏事,对于他的家庭,这是最大的不幸,这是阿豪自己知道的。因此这是阿豪之前做的所有好事的代价,阿豪对所有人的善意最终必须凝结为终极的阴影,同时竟然也是电影中很大的一件坏事,是电影中唯一一件无可挽回的坏事。
但同时,阿豪的死,其实是其他人决定的,这是电影中“基督教”的隐喻的一部分(电影的英文名就是谐音的“独子”,耶稣是上帝的独子),这绝对不是我的过度解读。在阿豪讲述的司马光故事中,有一个几乎还没有人抓住的细节,一个与司马光原版故事不同的巨大细节。阿豪讲解司马光的故事,中间被公车到来打断,这个故事的巨大张力,让郭小真都无法上车。在公车到来前,阿豪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是:
“大家看到那个水缸都很兴奋,指着那个水缸说,一定在里面,一定在里面,但是只有司马光一个人,就留在原地……”
公车开走后,阿豪继续讲:
“然后司马光,就拿起一颗石头……”
在司马光原来的故事中,显然不会有大家起哄让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里故事非常明显在映射圣经约翰福音8章,“耶稣不定犯奸淫妇人的罪”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8章7节,是“他们不住地问耶稣,他就挺起身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他就可以先拿起石头打她。”
在这里的不同是,大家起哄让司马光杀死的,其实是他自己,而司马光确实杀死了他自己。也就是阿豪杀死了阿豪,自杀。阿豪在众人起哄中杀死了自己,犯下了最大的错。在阿豪自杀前,刷牙的他抹开镜子上的雾气,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既是水缸的打破,最后的阴影消失,阿豪必须犯下大罪。
除此之外,观影者认为阿豪也许是完美的,但其实不然。阿豪在电影里还有两次离奇的反应和错误,第一次郭小真在餐厅善意的向他打招呼,他冷漠的没有回应。因而后来有他主动送郭小真回家的好事。但这也衍生一个隐约的坏事,郭小真因而想成为他的女朋友,在动物园黑猩猩的一幕中(这是阿豪以真人记忆出现的最后一幕),郭小真一直看着阿豪,而阿豪明显表现出对她的疏离,黑猩猩冲到玻璃前,吓了郭小真一条,而阿豪也木然得愣住,没有给予关心。因而最后让郭小真留下一个“希望是阿豪女朋友”的遗憾。
这两个离奇的错误成为阿豪的终极之罪,其实阿豪对小真的疏离并非罪本身,这个罪是阿豪对自己的理解。阿豪自比“耶稣”,认为自己是世上唯一的例外,是只有光照而没有阴影的人,他没有感觉到他对郭小真的依赖成为了他可能的阴影,依然认为自己是全然的光照者,犯下十诫第三诫,“不可妄称神的名“,这推动了他的自杀。阿豪错过了自己的救赎。虽然他已经几乎完美,但一个不完美之人,自认完美,确实是一件大错。
菜头也是一个沉沦故事,他是剧中第二个死去的角色。菜头起初当然对阿和很好,替他对霸凌阿和的黑轮出气,还承担罪责,但好事衍生坏事,锒铛入狱。出狱后,菜头有两次救赎的机会,一次是老陈给他送钱的时候,一次是阿和第一次帮他枪击立委办公室的时候,如果菜头可以在这两次的任何一次放阿和一马,都不会有最后被老陈杀死的结局。他的沉沦故事,是比较明显的。
因此阿豪和菜头的沉沦,虽然剧中塑造两个人有天壤之别,一个像天使,一个像魔鬼,但其是是同一个结构,是对同辈人的错误对待。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阿豪自杀后,他人转变和救赎的契机开始了,其他主人公,都是先坏事,后好事的对称。
阿豪死去,小玉的孩子出生,阿和与小玉结婚。阿和的救赎之路开始,而阿和的救赎之路,也是众人救赎之路的开端。
众人的救赎,都对应着“阳光普照”的结构,坏事,然后做好事。
先说陈妈妈,她是剧中一个线索性的人物,她的错误都很隐微。首先是她在家庭中的缺位,阿和小时候的顽劣,她无法管教,阿豪被父亲的期待压垮,她无法分担(阿豪帮助他带小玉产检,其实在他们的关系中,阿豪是施予的角色)。对家中两个孩子的“无法施予”,造成了两个孩子的悲剧,这当然是坏事。但这件坏事,带来她对“小玉”的无私施予。而她很快又做了一件大好事,她租下铺面,让小玉不必在酒店工作。但紧接着,菜头在街上遇到她,攀谈后友善的想摸摸阿和的孩子,而陈妈妈却本能地挡住小孩,对菜头并不信任。这其实在剧情叙事上,直接导致菜头改变让阿和拿钱的主意,而转而让阿和枪击立委办公室,又引出老陈送钱未果,等一系列的变故。
再说老陈,他的身上呈现出几乎对称的好坏,只有一个儿子的偏心,让他真的最终只有一个儿子。而最初对阿豪那种明显的爱,用驾校的本子给予激励和压力,可以说他就是逼迫阿豪自杀的最直接的人。这样的坏事,让他之后展示出对阿和近乎最无私的,隐秘的爱。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因此电影展现出一种极端的善恶辩证。做了坏事,命运便会逼迫你做好事,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做(菜头不放过阿和,阿豪不接受郭小真),就会死。而陈伯,陈妈妈和阿和,则接受自己的独子阿和(陈伯-阿和),或接受小玉作为自己的孩子(陈妈-小玉),阿和则接受自己的独子(阿和-孩子),是的,他们所有人的救赎,都是从接受一个孩子开始的。
相反,做了好事,命运便会迫使你做坏事,像是菜头帮助阿和承担,但仗着自己对阿和恩情的坏事,和阿豪对所有人的善意,但仗着自己善意的自大,都带了他们的死亡。
这个家庭故事如此的真实,让我既警觉我善意的自大,也让我忧虑必然坏事的到来。我会不会错过我救赎的时刻呢?或者,善恶的辩证,在人的身上是否如电影呈现的这样对称和公平呢?
不过,阿豪和菜头的错误都针对同辈亲朋,而陈伯伯,陈妈妈和阿和的最终救赎,都是针对下一代。这也许是导演在阳光普照的对称和残忍中,呈现的温情吧。
而最初的那个问题,我仍然没有答案。

阳光普照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