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评分:
0.0 很差

原名: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又名:

分类:纪录片 /  美国  2022 

简介: 讲述了法国著名“火山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的故事。卡蒂亚和莫里斯是火山学家,两人自

更新时间:2023-08-26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影评:“电影狂人”赫尔佐格:我和浪漫主义永远背道而驰


近日看了《火山挚恋》这部纪录片,看完之后又去看了沃纳·赫尔佐格的那部《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两部一起看非常有意思,同样的影像资料,因为导演的剪辑侧重点不同和解读方式不同,而形成两个不同的故事。

对卡蒂亚和莫里斯这对闻名于世的火山学家夫妇的事迹,来自美国的导演萨拉·多萨把她诠释为爱情,而来自德国的电影人沃纳·赫尔佐格则把它诠释为生命意志。

也就说,前者是一首极致浪漫的生死爱恋,后者是用生命意志探索死神边界的生命之歌。

所以,前者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后者是一种现实主义。

《火山挚恋》一开头,就表明了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她用细腻柔情的笔触呈现了卡蒂亚和莫里斯两个人因为火山相知相恋的过程,动画中那两只越靠越近的咖啡杯则是导演对这对火山夫妇爱恋的动人描述。

而在《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这部纪录片中,导演赫尔佐格一开始就长驱直入,表明卡蒂亚和莫里斯在最后一次火山探险中,他们的夫妻关系已经出现了危机。

单单这一句话,就点破了这对火山夫妇之间浪漫的爱情神话,然后你就明白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叙事影片。

这就是赫尔佐格,永远那么犀利,那么大胆,甚至带着一种冒犯。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和浪漫主义永远背道而驰,观点相逆”。

相对于《火山挚恋》的萨拉·多萨让影像中的卡蒂亚和莫里斯对着镜头表达各自对火山的钟情,“宁愿葬身火海,也不愿平庸的一生”这种浪漫的有些做作的口号而言,赫尔佐格只用一个镜头就呈现了两人对火山的热爱。

当卡蒂亚和莫里斯分别面对着镜头,在他们身后不远处一座火山正在喷发,那种绚丽的红色火焰是那么美,卡蒂亚和莫里斯虽然面对着镜头,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转过头去,去观看这种令他们一生都魂牵梦绕的景色。

当他们背向镜头,凝视火山的时候,你就明白了她们是真的爱火山。这种爱与如今泛滥的自拍文化形成一种鲜明对比,自拍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自恋。

因为那些博主不管把照片拍的如何美,她们都把风景当成一种背景,当她面对着镜头的时候,她是背对着风景的,这说明她/他爱自己胜过身后的美景。

这就是电影界流传的那句话“摄影机是不会骗人的”。

只要你足够熟悉镜头语言,你就能解读这些镜像背后的故事。也就是说你能够穿透镜像本身,去探看导演以及演员的内心世界。赫尔佐格显然就是这么做的。

在《火山挚恋》这部纪录片中,相较于导演的旁白,出现最多的是卡蒂亚和莫里斯的采访,也就说,是他们自己对着镜头言说。

这种表现形式的好处,没有强势的介入感,更为客观,也符合纪录片的本质。不好的地方是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中心叙事,使影片显得流水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导演的不自信,她用语言代替动作,是她自己镜头语言的匮乏的一种体现。

赫尔佐格的《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对火山夫妇留下的影像资料的一种解读。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出现卡蒂亚和莫里斯的声音,全是赫尔佐格的旁白和大段大段的叙事乐。

这种呈现方式更私人化,更作者性,也许乍看之下失去了某种客观,但也许离事实真相更近。

从个人历程上来讲,赫尔佐格和卡蒂亚、莫里斯都是冒险家,或者说是同一类人。

他们的目光永远停留在在主流之外。也就说,他们在现代文明中无法找到存在的意义。

卡蒂亚、莫里斯永远追逐着一座又一座喷发的火山。赫尔佐格的目光永远关注于边缘人群。

比如流浪的艺术家,比如丛林中的印第安人,比如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猎人,比如自愿留在南极的一些人,比如把灰熊当成朋友的人……

他甚至和卡蒂亚、莫里斯夫妇一样在火山口探险。1977,当赫尔佐格得知苏弗雷火山即将喷发时,他和两名助手毫不犹豫地来到现场拍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赫尔佐格的解读也许更令人信服。

在卡蒂亚、莫里斯的早期摄影中,他们并不出镜,而是去拍摄他人,拍摄正在科学探测的火山专家。

后来他们尝试自己出镜,很多时候都是摆拍。也就是说,他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比如,有一个镜头卡蒂亚要表现出不下心被火山溶液溅到,镜头拍了一次又一次。

比如,刚开始,莫里斯为了确立自己的形象,模仿一位早期的电影人,带着标志性的红色帽子用烟斗抽烟。

从这些影像资料中,你可以得知他们和普通上班族一样,为了生计发愁。

她们频繁的出现在镜头只以及频繁的上电视,也不过是为了希望获得资金赞助,好继续火山探险之旅。

自从他们自己拍摄后,赫尔佐格把他们当做电影人来看待。

影像中,相比于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的莫里斯,卡蒂亚更多时候是背对镜头或者面对镜头保持沉默。如同赫尔佐格而言,她在镜头前的角色被削弱了。很多时候,她只是出于一种装饰,出现在镜头中。

而她的感情就在那一片沉默中。

当她默默无言地走近被火山灰覆盖的村庄时,她推开一间房子,走入厨房,用手轻柔地抹去覆盖在茶壶上的火山灰,好像要恢复它本来的生活气息。

还有,在一次,严重的火山事故后,它捡起一只被火山碎屑流击中的鸟。

从她的这种默默无言中,你可以感受到她丰沛的情感,对自然、对人类的爱。

当1985年那次造成2万三千人的哥伦比亚火山事故中,她面对镜头,流露出愤怒和羞愧的神情。她生平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表示怀疑。

两万多人在火山事故中丧生,而她作为火山专家无能为力,这次她独自一人来到事故现场,而她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正在高声谈论火山的创造力。

现实证明,火山的破坏力远远大于火山的创造力。

我觉得这是《火山挚恋》中最现实的一组镜头。

最震撼我的一个镜头就来自这里,它在《火山挚恋》中和赫尔佐格的《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中都出现了。

就是哥伦比亚的火山事故后,卡蒂亚对着现场拍摄,拍摄到一位背着救济粮的老人,他对着镜头迎面走来,在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始终直视镜头。

他那种直视中有一种无言的愤怒和嘲讽,是对拍摄者以及我们这些看客的嘲讽。

我觉得正是这一个镜头使卡蒂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质疑,对受灾的人群产生了羞愧之情。

也就是从这次事故之后,他们的镜头更多呈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但是《火山挚恋》的导演对此并没有深入,而是笔锋一转,重回浪漫主义叙事。

“尽管灰火山吞噬人的性命,但是它的火山灰却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对吞噬2万三千人的火山事故一笔带过,然后在轻松愉快的音乐背景下,镜头展现出火山夫妇利用火山灰种植出的硕大无比的各种蔬菜。

而赫尔佐格从这里深入下去。

他承认卡蒂亚、莫里斯拍摄到的火山喷发景观瑰丽无比,但他也承认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灾害更触目惊心。

他用更多的篇幅呈现了火山事故中人的尸体、动物的尸体、机器的尸体。

在《火山挚恋》中岩石间一闪而过的十字架,下面是一个被埋在岩石间的尸体。

这种镜头没有旁白,但是镜头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强有力的言说。

同样,在印度尼西亚的一次火山喷发后,城镇上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厚厚的灰尘,每个人头上都套着一个塑料袋在街上行走。

这时候,赫尔佐格发出了疑问“这种情况会不会在没有火山灾害的情况下,仅仅由人类的活动造成”?根据目前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程度,这种猜测未必没有可能。

在赫尔佐格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火山所代表的生命意志。那种极致景观和极强的破坏力。

奇怪的是,被死神造访过的地方一片死寂。那种死寂之中,竟然有一种静态的生命力之美。

那种遍地摧毁了人类一切的文明痕迹,只有断壁残桓和树木的残肢中,像是末日又像史前的景观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和震撼。

而卡蒂亚和莫里斯作为人的生命意志在镜头中也是如此迷人。

为一探火山的真面貌他们舍身探险,是在火山口共舞,也是在探索死神的边界,可以说是对死神的一种挑衅和对抗,最终被死神夺走生命。

但是在赫尔佐格的《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最后一组镜头中,对“他们夫妻是被死神夺走生命还是自动走向死神”留下了一个悬疑。

因为根据他们葬身之地日本九州岛云仙岳火山喷发前的影像资料现实,最后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三个人离火山最近,而他们面对汹涌而来的火山碎屑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逃跑,还在站着观望。这是不是一种面对死神向死而生的行为呢?

也许正因为这种行为,赫尔佐格在纪录片中用了大段大段的古典乐和吟唱来呈现镜头。

因为那些女声古典而悠扬的吟唱,如同在火山面前上演的一场莎士比亚舞台剧一样,是人类意志的永恒之歌。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