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与众神

评分:
6.0 还行

原名:Exodus: Gods and Kings又名:出埃及记:天地王者(台) / 出埃及记:神王帝国(港) / 出埃及记:诸神与国王 / 摩西 / Moses

分类:剧情 / 动作 / 冒险 /  英国   2014 

简介: 摩西(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和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乔

更新时间:2015-03-19

法老与众神影评:斯科特教你怎样成为上帝

雷德利·斯科特擅长导演科幻片,他拍过《异形》《银翼杀手》和《普罗米修斯》。其中前两部算得上科幻电影中的杰作,最后这部,仅从故事来看,只能说差强人意。他最新的导演作品是《法老与众神》,根据《旧约·出埃及记》改编。一年前,我有个基督徒同学,看到斯科特正拍《法老与众神》的新闻就很兴奋,认为这是圣经和基督教在大众文化中的又一次回归。他甚至为斯科特祈祷了几次,希望上帝保佑他拍出一部票房大好的福音电影。我当时就觉得他未免高兴得太早。如果他对人思想的延续性有一个基本了解,就会提前预见到,一个擅长拍摄科幻片的导演,不太可能拍出一部福音电影。

果然,斯科特没有按照基督徒的期望拍片,他把上帝塑造成一个报复心很重的少年,而不是一个长着大胡子的老者。他把摩西塑造成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不是一个先知。他把十灾表现为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自然灾难,而不是神对埃及人的惩罚。他把红海退却表现为自然现象,而不是神迹。他还把上帝颁布十诫表现为摩西对希伯来人的统治术。这就是一个科幻电影导演对旧约神话的无神论式解读。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雷德利·斯科特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至少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当然,他的解读并不新鲜。圣经考古和圣经研究已经得出过足够多类似的研究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斯科特不是把圣经引入大众文化,而是把圣经的科学式解读引入了大众文化,这难免会伤害一些主内兄弟姊妹的感情。

《旧约·出埃及记》里,上帝给埃及降下了十大灾难,分别是水变血之灾、蛙灾、虱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长子遭杀戮之灾。这些灾难无疑能为电影提供足够多的大场面,能给后期特技公司带来大量工作岗位。从影片公映后的反馈来看,观众对十大灾难的特技场面还是很满意的。

从西部片里恶徒威胁小镇,到末日电影里毁灭城市和地球,再到漫威大片毁灭银河,爆米花电影总是要在银幕上呈现越来越大的场面。而所谓大场面,本质就是要死人,全死光了最好。问题是这种场面我们已经看得麻木了,即使把宇宙毁灭了,也再难触动观众。在《法老与众神》里,鳄鱼攻击渔船,尼罗河变成血河,河里的鱼死得精光,青蛙漫山遍野,蝗虫铺天盖地,黑夜在白天降临……我们倒是能看出这些场面花了不少钱,但换来的也就是几分钟惊奇而已。不管导演做了多少只数码青蛙、苍蝇和蝗虫,也不管死了多少埃及人和希伯来人,不管他们如何与灾难斗争,如何歇斯底里地哭喊,归根到底,对观众来说,他们并不是人,而是银幕上一些色块,怎能指望人们为一些色块感动?

婴儿的视觉发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是从出生到八九岁。视觉发育期的婴儿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还喜欢看到熟悉的人脸。电影大片用快速剪辑、剧烈运动、大量爆炸,来唤醒我们潜意识里的视觉发育期记忆,让我们觉得:“嗯,活着真好。”问题是很多导演经常忘了,除了运动和色块,我们还喜欢看到熟人。前者给人视觉刺激,后者使人产生情感。没有“熟人”,银幕上那些闪来闪去的大场面,跟婴儿眼前呼呼转动的彩色风车没有本质区别。

只有“熟人”才能调动观众的情感,因为我们都是些“私人”。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上编剧课时经常举一个例子:报纸上报导了一则简讯,坦桑尼亚一条乡间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个坦桑尼亚农民不幸丧生,请问你看到这则新闻会有什么感受?这个例子我在不同的学校讲过多次,不管是在哪个学校,学生的反应出奇地一致:关我屁事。显然,“关我屁事”这四个字后面,含有对这则虚构新闻的愤怒:一个坦桑尼亚农民的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认识他,让我读这样的新闻,纯属浪费生命。有些圣母心读者可能会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有同情心,每个人都应该关心那个坦桑尼亚农民的遭遇。面对这种高调,我们除了当面称是、背后骂娘之外,什么也不会改变。

北京地铁里经常有人叫卖一种叫做《法制明星》的小报,标题都很耸人听闻,例如《刘德华被枪杀》《成龙被情妇杀害》《王菲跳楼自杀》。这报纸得卖两元一份,而某些唱高调的报纸白送也没人要,除非你缺一些废纸充实快递箱。可见编这些假新闻的人,非常懂得读者心理。

其实人家卖的不是新闻,而是故事,除了印制粗糙,其内容跟一般影视剧的内容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人家给主角起了个读者熟悉的名字而已。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创作”方法,作者不用塑造人物,不用交代人物前史,读者就会自动将他熟悉的明星代入那些离奇的故事里。归根到底,明星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代号,把它们替换一下,变成《张三被枪杀》《李四被情妇杀害》《王花跳楼自杀》,那故事也一样成立,但读者可就懒得买账了。

让一个作家来写那个坦桑尼亚农民的车祸,使它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往往要用大量笔墨,用种种描写,种种事件,来把这个农民从陌生人变成熟人。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人物塑造。

在人物塑造上,《法老与众神》提供了一些可供分析的反面例子。第十灾是埃及人的长子全都离奇死去,法老心爱的儿子也不能幸免。为了表现法老的痛苦和愤怒,导演用了下面几场戏:妻子一声嚎哭,惊醒了睡梦中的法老,法老冲进儿子的卧室,看见已经死去的儿子;法老抱着儿子的尸体去咒骂摩西和希伯来人的神,他终于答应放走希伯来人;法老把裹成木乃伊的儿子放进棺材,在他额头吻了一下,还说了一句煽情的话:你睡得如此平静,是因为你知道自己被爱;法老被仇恨裹挟,终于决心报复,下令挥动大军追杀希伯来人。

在上述场面里,导演已经恨不得跳出银幕来呼喊:“观众们,法老的儿子都死了,你看他是多么伤心愤怒,来吧来吧,你们也跟着一起感动一起愤怒吧。”但我就是感动不起来,原因已如上述:我不认识法老的儿子,也就没法与法老的感情共振。要让我跟着法老伤心愤怒,方法很简单,不是表现法老对儿子的爱,而是表现儿子的可爱。而整部影片,法老的儿子是个什么角色呢?让我仔细想想,想不起来,似乎一直在睡觉!一个一直在睡觉的角色,就不是角色,而是一团色块。假如我来写这孩子,我就把他写成一个不肯睡觉的熊孩子。法老哄他才能入睡,但熊孩子就是不肯睡,这场面至少重复三次。逾越节这一天,熊孩子按时睡觉了,却再也醒不来。

从法老之子的塑造扩展开去,表现十大灾难的好方法,不是展示那些特技场面和宏大音乐调和成的MV,而是铺设一条支线,塑造一些受苦受难的埃及平民。假如让我来写,我就写一个平民家庭,这个家庭勤劳,善良,跟摩西和其他希伯来人是好朋友,尽管如此,这个家庭也在十大灾难中备受折磨。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我的意思是,雷德利·斯科特应该请我去当编剧。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kongxiang,公众号发布原创小说、随笔,电影评论)

法老与众神的相关影评

法老与众神
榛果。 •
法老与众神
榛果。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