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本文不是纯粹的观后感,而是我作为职业网文作者,从网文(通俗小说)创作的角度,深度扒一扒《山海情》。
看了《山海情》,最直观,也最深刻的感受:生活太难了。
开篇就是一个大写“难”字。遇到困难,克服困难,再遇到困难,再克服困难,再遇到困难,再克服困难……
23集剧情,每一集都离不开这一句话。
《山海情》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登峰造极的节奏张力。
我之前在一篇分析《棋魂》的文章里说过,小说(网文)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所谓文笔,而是节奏。99%的新手作者扑就扑在节奏上。但凡能把节奏处理好,一篇小说就离好看不远了。
节奏的关键词有两个,“冲突”和“变化”。
冲突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期望和现实不一样”。
农民想要吃饱饭,可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允许——人与环境的冲突。
我想要你的钱,你不给,那要么是我搞定你,要么是你搞定我,要么咱俩各退一步,达成一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反正就是,我(角色)想要这样,但总有一个原因让我不能如愿以偿。这种场面,就叫冲突。
阻碍/困难越大,冲突越剧烈。
之所以说《山海情》的节奏登峰造极,是因为它把冲突高度集中呈现,省略大量铺垫和详细过程,上来就玩大的。
《山海情》每一个大剧情点的设计都有规律:
1、 困难(冲突)
2、 努力克服困难(解决冲突,这过程会爆发大大小小的各种冲突)
3、 成功克服困难(暂时的happy ending)
中间穿插极少量的过渡剧情。
直接看例子。
第一章, 移民篇。
开篇就是困难(第一个冲突):西海固地区实行吊庄移民政策,涌泉村的移民不服从政策安排,从移民区跑回了村里。
冲突双方——
男主角马得福(国家政策代表方):想让村民移民
村民:不想移民(嫌条件太苦)
这个场景几乎没有任何铺垫,简单几句旁白做背景介绍,之后就是一次接一次的冲突——
县长和主任的冲突;
马得福、马喊水、主任和不愿移民的村民的冲突(一家一家聊过去,全部聊崩);
马得福和父亲马喊水的冲突;
苦水村和涌泉村的冲突(本来该嫁到苦水村的水花跑了);
马得福和几个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冲突;
大有叔和父亲的冲突;
苦水村和涌泉村的冲突升级(以水花妥协结束);
最后,开村民大会,克服贫困户不愿移民的困难。
一个大剧情点结束。
在这个大剧情点里,水花这一个小冲突是“克服”了,但是以“妥协”的方式克服的,不算圆满克服,留下了遗憾。
但整个大剧情点的核心困难“吊庄移民”是解决了的。
所以这一个大剧情点整体来说还是一个HE。
这个大剧情点花了不到一集半,冲突一个接一个,完全停不下来,我看到有弹幕说“这个村子太多事情了”,这就是节奏张力拉到极致的效果。
为了高度集中呈现冲突,《山海情》始终尽量在冲突中交代基本信息。
比如,上边这一个大剧情点里,有详细展示西海固的农民们日子如何贫困吗?
有详细展示移民们在戈壁滩上的苦日子吗?
马得福这条线,有详细展示家里怎么辛苦供他念书吗?
水花这条线,有详细展示她在家如何能干、在学校念书如何聪明、和马得福如何青梅竹马两厢情悦、得知父亲要将她嫁人时如何与父亲吵架吗?
都没有。
《山海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上边这些场景并不一一拍出来,但都在每一个冲突场景里(通过布景、台词、顺带的细节)交代清楚了。
像其中一个移民裤子要和兄弟轮着穿,穷不穷?
新手作者的通病之一,就是喜欢另外花篇幅/刻意设计一些没有冲突、不贴合主线的剧情去铺垫基本信息。
新手作者的思维——我不把这些信息铺垫好,怎么带出后面的冲突呢?比如不先写一写马得福和水花的感情有多深,不先展示一下他们的相处细节,后边怎么体现水花被逼嫁去苦水村时的无奈和委屈呢?
于是就在开头磨磨蹭蹭,弯弯绕绕,细水长流地铺陈上半天,什么都想讲,就是迟迟不讲正事,迟迟不呈现冲突。
这种节奏就是自个把黄金三章吃了。
继上边的村民大会后,时间跳到了几年后,上一个剧情点成功解决了,就咔地结束了,之后村民们怎么搬过去的细节通通没有,直接就是下一个剧情:金滩村通电。
这剧情的第一幕是,马得福来接前往金滩村的吊庄移民。
这一幕详细地拍了在路上的场景,我以为这是一个过渡剧情,大家应该能顺顺利利走到金滩村,只是展现一下中间的细节什么的,很正常。
我低估了编剧。
还是那个节奏——上来就是冲突,一句废话都不带的,什么铺垫,也是不存在的。
这条路走到一半,沙尘暴来了。
沙尘暴还没完,一个移民被砸到了脑袋,被这恶劣的天气吓到了,当场带着另外几户跑了,金滩村通电没戏了(这个剧情点的“困难”)。
再比如种菇篇。
整体困难/面临的挑战:在西海固地区推广种菇产业,帮助农民致富。
第一阶段困难:说服第一批村民种菇(成功克服,得宝带头,水花参加)。
冲突:村民不信。
第二阶段困难:确保第一批菇种植成功(成功克服,得宝率先致富)。
冲突:种植过程的艰辛。
第三阶段困难:帮助村民解决初步资金问题(成功克服,国家无息贷款)。
冲突:村民拿不出钱建棚。
第四阶段困难:为滞销双孢菇在全国寻找销路,让西海固地区的种菇产业彻底成型(成功克服,政府扶持)。
大量、集中的冲突:村民赔钱,与凌教授、马得福一次次发生冲突,马得福和麻县长的冲突(民间现实与官僚形式主义的冲突),现场大会的冲突(马得福不按套路出牌,杨县长扭转场面)。
最后,凌教授功成身退,要离开这里,全体村民来送。这一幕很短,但种菇篇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积攒的情绪在这个场景全数爆发了,所以真挚感人。
再说教育篇(我几乎全程哭着看完)。
同样,上来就直截了当、毫无铺垫地呈现冲突:白校长拦车,把不满16岁的小女娃逮回去念书。
困难:越来越多小孩辍学打工。(“劳务输出”剧情点的成功造就的新困难。)
过程还是各种各样的冲突——
白校长和家长的冲突;
白校长和郭老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冲突;
白校长和教育局的冲突……
然后是这个大剧情点的高潮:合唱比赛,白校长卖了电脑,做校服,被女儿带着领导回来发现实情,马得福、女儿、教育局、福建厂商,一时之间(看起来)全部站到了白校长的对立面。
白校长近乎以一己之力,一路和“越来越多小孩辍学打工”这一巨大的困难做斗争,一步一步,从坚定地反抗,到屡屡碰壁后的愤怒,到认识现实却不完全妥协,孤注一掷、剑走偏锋,最终,作出一定牺牲后(失去了校长职务),部分地克服了这个困难(国家下发文件,禁止在校学生辍学打工)。
这个剧情点的高潮场景是大合唱《春天在哪里》的场面,和全村人送别凌教授的一幕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育篇里再说一下郭老师。
郭老师不是第一个来支教的老师,但如前所说,《山海情》没有给之前任何一个支教老师戏份、镜头,连旁白介绍都没有,直接以白校长上来的冲突(在校门口见到郭老师就嘟嘟囔囔表达不满、欢迎仪式手风琴拉得非常敷衍),以及小川的问题“郭老师什么时候走”,来透露“之前已经来过很多也走了很多支教老师”的信息。
这就是不无谓铺垫。
要么不说,要说就直接说重要的人、重要的事。
水花线也是。
水花说是说女主角,戏份却少得可怜,尤其是前期,但就是那寥寥几场戏,立起了这个人物。
她的戏份也不存在铺垫,上来就全是冲突。
第一次出场,离家出走,她的意志与父亲的意志发生冲突。
第二次出场,回来,妥协,嫁人,她的意志与命运发生了冲突。
第三次出场,已经结婚了,女儿都几岁了,丈夫却在为她打水窖的时候出了意外残废了。
这一小段剧情很精华,完全没有多费一点笔墨去描述她婚后过得如何、丈夫对她怎么样,就在这非常短的冲突场景里把该交代的基本信息全部交代完。
第四次出场,水花拉着丈夫和女儿,跋涉几百里,前往移民区。
这是人和环境、命运(残废的丈夫)的冲突。
至此,仅仅四段戏,水花的人设完全立了起来。有主见,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有责任感,而且责任感盖过了个人的追求(在集体主义的传统农村里这是不可避免的)。接受命运的同时,又绝不自暴自弃。
在她所拥有的生活里,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新手作者们可以参考一下,怎么在开篇迅速立人设。与其花大量笔墨让角色去做些有的没的的事情(如水花和马得福年少时谈恋爱,或水花婚后和丈夫的平淡日常),不如开门见山,呈现压力场面,让人物面临极端的冲突/困难,激发ta人性中的全部潜能。
让读者看到,ta骨子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山海情》的大纲也很值得学习。
大纲就是主线。《山海情》的主线是非常经典的模式——循序渐进、逐级发展,前后的因果关系、逻辑关联非常清晰。
一篇小说要写好,主线一定要清晰。
不清晰的主线,就会写得零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读者也不知道你想讲什么。
清晰的主线,要么专注一个人,要么专注一件事。
专注一个人的主线很常见,如《骆驼祥子》,全程跟随男主角的视角,写他的一生。
《山海情》是属于专注一件事的类型:西海固地区在扶贫政策下的发展。
可以浓缩为“扶贫+脱贫”这两个词。
马得福看起来是《山海情》的男主角,但实际上他不算贯穿全文的主角,劳务输出篇的主角是白麦苗,种菇篇的主角是凌教授,教育篇的主角是白校长,所以,《山海情》更严格说应该是群像剧。
剧情不是围绕主角发展的,反之,所有角色都是围绕“扶贫+脱贫”这个主题服务的。
只要剧情与“扶贫+脱贫”有关,那么即便剧情不集中在主角身上,也不算跑偏。
这也是为什么《山海情》的感情戏看起来似乎很跳跃,其实这恰恰是紧贴主题。马得福、得宝和白麦苗的感情戏大量跳过,因为这些内容跟“扶贫+脱贫”关系不大。
不止是感情戏,所有生活变好、变富,马得福升职,得宝从农民变成老总等等,这些顺顺当当、不呈现冲突和困难的过程一概不提。
《山海情》的主线是循序渐进的,时代在变化,矛盾也在变化。
《山海情》的大纲,从章(全剧共五章),到大剧情点,再到小剧情点,一级一级目录往下,清晰明了。
大的章节,也就是主线的每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移民动员;移民后,解决基本生存问题;
第二阶段,劳务输出,从扶贫迈向致富(初级);
第三阶段:种菇,继续从扶贫迈向致富(高级);
第四阶段:教育,从经济基础转向上层建筑;
第五阶段:解决迈入现代化的新问题。
第二级目录,如种菇篇的几个大剧情点——
第一批人种菇
大家一起种菇
双孢菇滞销(解决问题、产业形成)
第三级目录,大剧情点下的小剧情点,比如双孢菇滞销——
降价出售给当地市场(解决方法1,失败)
建立冷藏库(解决方法2,失败)
向领导诉苦并被政府部分收购(解决方法3,部分成功,不是长久之计)
被客商低价收购(解决方法4,失败)
凌教授打开全国销路(解决方法5)
凌教授发现成本过高(解决方法5部分成功,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出面(解决方法5的升级版,问题彻底解决)。
小剧情点再细写,那就是真.细纲了。
如果能理出这样一份大纲,至少肯定不会搞不明白自己要写什么、该怎么写。
弹幕上看到很多人说《山海情》为什么只有23集,太短。
难道导演拍不出七八十集吗?我相信可以。
但是,没必要。
就是因为全剧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场景,不跟你玩儿铺垫,上来就是咔咔搞事情,节奏张力拉到极致,将近20年的变迁,浓缩成了23集,每一集都是精华。
这就叫精彩的节奏。这就叫精彩的故事。和题材没有关系。
(主旋律扶贫剧的节奏吊打多少狗血偶像剧,服不服?)
好的小说写的是人生,而人生处于永恒的动态之中。
活着,就是不停地遇到困难,不停地克服困难。不停地有新的追求,不停地实现追求。
金滩村没有大量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静日子吗?
有。一定很多。
可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我们想得起的,值得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特殊的瞬间。
这就叫“提纯”。
抛开技巧层面的东西不讲,《山海情》为什么这么好看,因为它真挚。
真善美,我一直认为,在创作中,“真”要放在第一位。
这个故事,这些人,告诉你命运有多残酷,又让你在生活中永远看到希望。
如果全力以赴,咬牙拼命,你总能做得更好。
可人生又绝不轻易让你圆满。
我看到有弹幕说,被水花的认命又不认命折服了。这是活着最真实的状态。
网文往往讲的是“梦”,异想天开的那种梦,不留一丝一毫遗憾的余地,所有东西都给你最好的,最完美的,让你在幻想中体会最彻底的人生巅峰(却往往食之无味)。
这就是“飘”。
有作者问过我什么是飘。
文字没有负担任何重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凡事你开心就好,没有任何逻辑能够束缚你,你的作品里你的逻辑最大,命运随你摆弄,这不就是飘么。
为什么有些大师的文字寥寥几笔就重如千钧,直击人心?
因为它们就像“活着”,从下笔开始就在负重前行。
《山海情》讲的是生活。如白校长所说,我们都知道人生注定有遗憾,只是希望不要有太多遗憾。
(专注网文20年,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网文小圈大事”)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