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伦布

评分:
6.0 还行

原名:Columbus又名:心灵筑动(港) / 构筑心方向(台) / 哥伦布小镇 / 在哥伦布城中 / 哥伦布

分类:剧情 /  美国  2017 

简介: 因父亲昏迷从首尔来到哥伦布的金,巧遇当地少女凯西,两人展开城市建筑巡礼,互相倾吐

更新时间:2018-01-03

在哥伦布影评:建筑在表演,人物在对话《在哥伦布》


作者:cheriechik
《在哥伦布》是一部用镜头细腻展现建筑有心跳、有温度、有性格的电影,导演郭共达个人风格极其明显,虽然这是他的处女作。


建筑圣城哥伦布
哥伦布是个地名,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印第安纳州境内。不是那个航海家哥伦布,也不是俄亥俄州和佐治亚州的那两个哥伦布。它是个面积不足七十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八万人的小镇。哥伦布市制造业很发达,全市接近30%的民众受雇于制造业。它以建筑和公共文化艺术而著名,其创新性的建筑设计全美排名第六。市内的许多建筑均由世界著名设计师设计,这个安静的小城镇承载了过百座闻名世界的建筑。
现代主义沙里宁
要理解《在哥伦布》的内涵,不得不提及“现代主义”和“沙里宁”。哥伦布市的建筑群是现代主义的产物,而其中沙里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十九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受到来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巨大的震动。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隔阂,冷漠的氛围迅速蔓延。当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因为无法对抗这种强大的力量,从而体验着从未有过的孤独。
与现代主义相对的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现实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仿佛超脱了社会、超脱了自然,他们大多数人不会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的场景,但他们的作品却实实在在地影射着社会和人生,而采用的表现手法,在我们看来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
电影的开头,女主角凯西口中默念的沙里宁以及沙里宁式的“非对称”与“平衡”正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真实写照和现实样板。这种非对称但又能在整体保持一种平衡的意味像极了我们中国文学中的“散文”精神,而这恰恰也概括了本片的气质和论调。

人物为主角,建筑为布景
不管是哪一部电影,我们最先接触并且能理解的都是故事层次,《在哥伦布》也不例外。本片的故事从一个雨天开始,因为父亲住进了重症病房,男主人公金从首尔来到了哥伦布。女主人公凯西从四岁开始就住在哥伦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发觉自己越来越对建筑着迷。金的父亲是一名著建筑方面的学者,凯西很希望能听到金父的讲座,可惜讲座开始之前,金父已经入院。由于场地的机缘,凯西巧遇了金,并开始了二人的第一次对话。在这里,建筑(铁艺红砖围栏)恰到好处地充当了布景,围栏代表了作为陌生人初次见面的隔阂,而镂空的铁艺则暗示了此二人的隔阂并不厚重,空隙就是他们二人关系交流和发展的空间。
全片为数不多的中景和移动镜头几乎都用在了诠释了这一段短短的路程,这是一种讲述故事最常见的手法,然而《在哥伦布》的画面里,却不常出现。可见导演的主旨并不在于用一个传统的手法去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虽然是传统的手法,但是这个片段的场面调度依然称得上精彩。随着对话二人迅速认识了对方,走到围栏的最后,二人的关系已经不再定位“陌生人”。消失的围栏也暗示了这种隔阂的消除,二人很快就成为能沟通的准朋友关系。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意味更重要还是形式更重要?如果要论第一印象,我会认为形式更重要。如何判断一部电影里面是更关注人物还是景物——看景别可知。《在哥伦布》里面最少什么景别的镜头,是特写以及近景。以下这张是凯西在当地图书馆兼职的一个镜头,是个近景,特写在本片几乎找不到。加布里埃尔同样在图书馆里面工作,他与高中毕业一年的凯西不同,是一位硕士研究生。虽然他们在同一个地点工作,他们的距离很近,但是他们的对话没有在同一个画面出面,二人之间也没有眼神上的交流。对于自己的私隐,凯西绝口不提,而在金的面前则全然是另一种状况。在近景里面,观众的主要注意力都会聚焦到人物,他们的五官、神态、语言充斥着受众的视听。在这里,落地玻璃和书架都仅仅是布景。


建筑当主角,人物当布景
只要你看过全片,无论你能不能理解导演想表达的意味,都能体会到电影强烈的风格化创作。在构图上,近于强迫症的对称追求;在景别上,大量使用全景和远景;在摄影上,几乎只使用固定机位;在场面调度上,通常使用长镜头、景深镜头;另外空镜头的置入也随处可见。看着这样特征的镜头语言,不禁让人想起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台湾的杨德昌、侯孝贤。本片导演郭共达本身是位影评家,硕士期间主攻电影研究,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片。导演本人曾经研究亚洲电影,谈到自己很喜欢小津,在电影美学上的追求很受杨侯二人的影响。

讲到“对称狂魔”,另一位导演不得不提,他就是为广大影迷所熟知的韦斯·安德森。因为《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而闻名,凭《布达佩斯大饭店》将对称的艺术追求兑现了四座奥斯卡小金人。都是执着于对称的形式,给受众的观感依然是不同的。安德森式对称的色彩追求浓烈效果和戏剧般冲突;郭共达式对称对于色彩的追求则归于平淡和谐。从光线上来看,安德森多使用人工光,打造童话般的效果;郭共达则倾向于使用自然光,力求还原事物本身的面貌。从线条上来对比,安德森多运用棱角明显的直线去凸显对称的庄严与规整;郭共达除了运用直线之外、也有弧线、波浪线,彰显对称的柔和与共处。
当景别够大的时候,画面中所有物体都会变成构成风景的元素。在大远景、远景之下,环境成为画面的造型主体,人物成为零星的点缀。就如下面展示的这个画面,建筑物充满了整个画面,巨大而严整。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空镜头,请仔细观察这两束光,偏右边的那一束润泽的正在两名主人公。巨大与渺小之下,映射着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失衡的,甚至是扭曲的。
大量使用景深镜头来展示,人物从一个困惑走向另一个未知。一个由近至远慢慢消失的点,诠释了凯西孤独与独立无援的状态。豪华旅店里,一层层门暗示了金与父亲难以化解的隔阂。固定机位向观众冷静地展现这些画面,没有半点移动,没有半点移情。
建筑与人互为布景、角色
凯西有一个曾经吸毒的母亲,她为了照顾母亲面临着放弃入学深造的机会。金有一个只顾工作和学生的父亲,现在昏迷不醒,他甚至希望父亲就此长眠。在二人的多次对话中,观众从中得知了二人的故事和背景,二人各自的矛盾和纠结像一个摊开的平面与地上的建筑物重叠在一起。凯西在开头时提到沙里宁设计里面的不均衡,那一种不均衡,有个缺口,人站进去就平衡了。原来那个空出的位置是留给人去填满的,看看凯西这个站位使得失衡的一边因为她的重量而重新获得了平衡。

金与华丽旅店的摆设融为一体,互为布景。他与父亲妻子的这段对话,从头到尾只透过房间里面的镜子来表现。原来继母曾是金年轻时心仪的女孩,罔顾病榻上的父亲,想越过雷池一步。这是金被拒绝后的一个画面,两人的形象正好显示在两面一大一小的镜子上,宛如两幅能产生对话的画像。继母的形象更大,金的形象很小,二人这一刻在道德上的缩影。

如果没有镜头中的两个人,整个画面构图的重心都会向右边倾斜。也许这样就是以“人的缺席”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所以我们会看到外部的失调、失衡、错乱、无秩序。原来这只是建筑师的留白,等着站在画面的人们去补充这个失衡。金和凯西各自生活的烦恼与失衡,依然要靠自己去填满从而达到平衡。虽然他们不能直接依赖对方去拯救自己,但是却能从彼此的经历中看到参照,从而反观自身。最后凯西终于作了对的选择,带着满眼泪花与不舍离开了哥伦布,去实践一个也许是关于建筑师的梦想。金离开了豪华的旅社,在哥伦布住了下来,他终于把翻译工作带到了父亲的病房,蜷缩的身影下,伴着病人的心跳。外来者留下了,原住民离开了,哥伦布又恢复了均衡和平静。


文章首发:公众号【希丰评论】(wordshowu)
温馨提示:请勿抄袭及非法转载,约稿请留言

在哥伦布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