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大破量子危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Quantum of Solace又名:007系列22:大破量子危机 / 007:量子危机(台) / 新铁金刚之量子杀机(港) / 余温之恋 / 宽慰量子 / 007大破量子危机 / 邦德22

分类:动作 / 惊悚 / 冒险 /  英国   2008 

简介: 紧接前一集《皇家赌场》的剧情,由于爱人维斯佩的背叛,邦德(丹尼尔·克雷格 Dan

更新时间:2019-12-15

007:大破量子危机影评:成为詹姆斯邦德


在《谍影重重》1和2的夹击之下,皮尔斯布鲁斯南荒唐的《择日而亡》使007系列陷入了最大危机。

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卸任并不和谐,EON制片公司的决定多少有些“卸磨杀驴”

《择日而亡》宣告皮尔斯布鲁斯南签约的四部电影全部完成。尽管布鲁斯南本人仍有继续出演的意愿,经过多方考虑,制作方决定重新选角。于是,2004年二月,布鲁斯南正式向媒体宣布他将卸任007。

根据制片人叙述,有超过200个演员进入下一任邦德的讨论范围。除了最终获得角色的丹尼尔克雷格,还有许多眼下大红大紫的明星,如超人亨利卡维尔和金刚狼休杰克曼。制作方认为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亨利卡维尔过于年轻。至于休杰克曼,他甚至比丹尼尔克雷格更受制片方喜爱,但由于片约档期冲突,休杰克曼谢绝了这个机会。

选角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之久。最终,在2005年十月十四日,37岁的英国人丹尼尔克雷格正式成为新一任女王密使。

这一决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许多人对丹尼尔克雷格表示质疑。这份质疑在《皇家赌场》上映前持续弥漫在整个007影迷群体之中。

有好事者甚至建立了danielcraigisnotbond.com(丹尼尔克雷格不是邦德)这个网站表达抗议。这个网站现在仍在更新、仍可访问,虽然它已不再抵制丹尼尔克雷格。

反对者的理由并不荒唐,他们认为丹尼尔克雷格无论在身高、发色乃至瞳色都不符合原著描写。这也难怪,谁让丹尼尔克雷格在发布会那天穿着一身商务西装还留长发。

每日邮报在头版头条发布了一篇名为《The name’s bland——James Bland》(平庸,詹姆斯平庸)的文章批评这次选角。文章中不仅指出丹尼尔克雷格的形象不符合原文对邦德的描述,更是大肆批评了丹尼尔克雷格对待媒体的态度。文章认为克雷格完全没有他的前任们的清爽感,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总用简短的词语含糊带过,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还嚼着口香糖,态度非常随便。可见当时人们有多么不待见这个选角。

媒体发布会上的丹尼尔克雷格遭到了媒体的口诛笔伐。没有任何一任007像丹尼尔克雷格这样,在电影上映前就遭到了如此大的恶意与口诛笔伐。不得不承认我在当时也对克雷格抱有抵触情绪。在我的童年记忆中,007就是皮尔斯布鲁斯南,他的四部电影伴随着我的青春。当时的我怎么也接受不了布鲁斯南的继任者会是一个金发又不怎么潇洒倜傥的普通人。

在当时的我看来比起邦德,丹尼尔克雷格更适合出演007系列里反派BOSS的金发打手。

在媒体和粉丝的一片声讨之中,力挺丹尼尔克雷格、毫不动摇的人是007之父阿尔伯特布罗克利的女儿芭芭拉布罗克利,她也是《皇家赌场》的制片人。

007在原著中的形象我在第一篇007相关文章(成为詹姆斯邦德)中已有提到。基本上是个很典型的白人硬汉形象,黑头发、刀削般的脸庞、带点M型秃顶,下巴还有道疤。

这么看其实丹尼尔克雷格除了头发,其他的也不是那么离谱。也就是说人们争论的重点不是克雷格不符合原著文学形象,而是不符合007一贯以来的影视形象。

而这影视形象正是制片人们想要打破的。

关于邦德的表演风格,第四任邦德道尔顿曾经自嘲:

一半人喜欢肖恩康纳利,一半人喜欢罗杰摩尔。

无论是拉赞贝、道尔顿还是布鲁斯南,他们的表演或多或少还是在重复着康纳利与罗杰摩尔的风格。可到了克雷格才真正算是旧貌换新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在靠近原著这一层面走得比甚至先行者道尔顿还要远,还要坚决。

如果说康纳利代表着六十年代的品味和优雅,罗杰摩尔代表着七十年代的浪漫与骄纵,那么丹尼尔克雷格代表的就是新世纪特工的冷酷与职业。

经历了四十个年头,007系列的故事套路与角色形象在观众心中已然定型。大型IP不免像难以掉头的大船一样落入尾大不掉、积重难返的困境。

于是,制片人们自然而然地选择重启IP。(我依稀记得曾在某本电影杂志上看到小道消息说为了重启,片方考虑用伊利亚伍德——也就是扮演《指环王》中佛罗多的演员——出演年轻的邦德。这个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但感谢上帝,制片人没有选择佛罗多当邦德!)

既然是重启,就得从起源讲起即邦德如何成为邦德。那么还有什么比伊恩弗莱明的第一本007小说《皇家赌场》更适合拿来改编的呢?

《皇家赌场》是伊恩弗莱明的第一本小说,出版于1953年。影片忠实还原了小说大部分情节,但在某些关键细节上做了极大改动。下文会逐步讲到这些改动以及为什么要改动。

彼时,刚刚完成《杀死比尔》的昆汀塔伦蒂诺曾向制作人毛遂自荐,希望成为《皇家赌场》的导演。但由于他坚持要将《皇家赌场》设定于上世纪60年代,并且希望007仍由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这两点要求最终导致制片公司EON拒绝了昆汀。

EON公司将《择日而亡》的失败归咎于滥用电脑特效,因此他们想要大幅度改动007电影风格。在2005年二月,他们宣布《皇家赌场》的导演是曾经执导《黄金眼》的马丁坎贝尔。这个决定拯救了007系列,马丁坎贝尔毫无疑问是007系列中兴的最大功臣。

电影《皇家赌场》一开场就显现出破釜沉舟的重启决心,因为007的最重要传统之一——开场枪管镜头遭到了爆改。

枪管镜头经过CG处理后放在了邦德第一次开枪杀人的瞬间,而不是影片的开场。

开枪前的动作戏配合黑白画面带来与系列前作完全不同的氛围。在重启之作里邦德杀人有着无比的重量,杀人不再是信手拈来的游戏,不再是邦德泡妞的附属。这次邦德的每次杀人都必须承担极大的压力。

把枪管镜头的传统放在片头曲之前是个天才般的设计,就在你心想“噢,他们打算抛弃这个传统了”的时候给你心头一下既出乎意料又能淌着暖流的棒喝。

导演马丁坎贝尔用这个片段向我们介绍这个改头换面的詹姆斯邦德,真正的杀人机器。

在邦德开枪打死第二个人——也就是片头这位貌似大佬的家伙时,快速镜头剪辑里出现了一闪而过的家人照片。这在007电影中非常罕见,被邦德杀死的人也有家庭和生活。他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注定要被邦德干掉的NPC。

不过在原著小说中,邦德在出场时已经是成熟的00探员。他的第一次杀人的对象也不是在影片中的捷克人,而是两个日本情报员。电影所作的改动在情理之中,观众早已熟知邦德时特工007,不需要过多的介绍其背景。

丹尼尔克雷格杀完人后淡定地说了一句“Considerably”,拉风又嚣张。

随后影片向观众介绍了本片的反派拉西福,由我们都很喜爱的丹麦演员麦斯米克尔森扮演。在电影中拉西福是个身形瘦削且患有哮喘的男人,负责为白先生所代表的神秘组织做掮客。

不过在原著中,拉西福是个独眼胖子,他背后的组织则是苏联的反间谍组织“SMERSH”。这个组织和007系列最大反派幽灵党的关系我在之前的007一中有过阐述。

电影的改动同样合理。毕竟苏联早已不在,冷战时代的间谍题材也不再流行,电影就删去了“SMERSH”这个头衔,用现代特工题材常见的跨国犯罪组织取而代之。至于这个由Mr. White代表的神秘组织到底是什么来头,等我们聊到《量子危机》时再说。

影片改动的地方除了“SMERSH”和拉西福的身材之外,还彻底忽视了原著中对拉西福喜欢玩SM的描写。缺少了这段对拉西福喜欢玩性虐的刻画,影片中邦德被他打蛋蛋的戏就显得有点突兀了。不过好在一脸阴鸷的麦斯米克尔森用精湛的演技在不动声色中给人带来一种压抑着的变态感,完美地契合原著中沉迷SM的拉西福形象。

电影随后展开了一场在我看来堪称系列之最的跑酷追逐戏。

007在马达加斯加追踪一名炸弹客。在追逐之中,邦德和炸弹客面对同样的障碍物时分别展现了力量与技巧的不同跑酷风格,着实赏心悦目。比起布鲁斯南的《择日而亡》中狂轰滥炸的CGI特效,《皇家赌场》中有血有肉的实景拍摄确实令007看上去更加真实,也让影片中邦德所面临的挑战更有实感。

扮演炸弹客的黑人是法国人塞巴斯蒂安福坎,他并非演员,而是真正的职业跑酷选手。他是自由跑酷运动的早期奠基人之一,2003年通过BBC的纪录片声名大噪。为了拍摄这一段不到的追逐片段,塞巴斯蒂安福坎在拍摄地巴哈马待了足足三个月。这份敬业精神配合导演马丁坎贝尔的镜头选择让这场追逐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

这样紧张刺激的徒步追逐在过去的007电影中几乎没有,这是受到了《谍影重重》的影响。邦德在这场追逐之中身着花衬衣,被撞得灰头土脸、一身血污,这和以往那个穿着礼服、喝喝酒杀杀人的绅士特工形象完全不同。

这才是系列重启的意义所在,要带来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全新版本的詹姆斯邦德,截然不同的007故事。而不仅仅是换个年轻演员却新瓶装旧酒,重走一遍老路。

尽管丹尼尔克雷格的邦德和过去四十多年的007已没有关系,上司M仍然由朱迪丹奇扮演。这个选角的确在逻辑上无法自洽,但从选角导演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朱迪丹奇毫无疑问是现代观众认可度最高的一位M。当然,原著小说里的M不是女人,英国甚至直到1970年才实现男女同工同酬。

邦德追查着炸弹客的手机线索前往巴哈马。

如果你是007系列的粉丝,可能也会注意到007经常前往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这是因为原著作者伊恩弗莱明长期居住在牙买加,经常在小说中使用加勒比海区域的国家作为事件背景。正如伊坂幸太郎的故事总发生在仙台、鲁迅笔下的故事总发生在绍兴一样,作家在创作时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意象。

在巴哈马,邦德展现了自己超一流的牌技,为后来他前往皇家赌场与Le Chiffre赌博埋下伏笔。在巴哈马赌场外,影片非常幽默地让邦德被客人误认为是泊车小弟。邦德就将计就计把这位客人的路虎给撞了。显现出作为年轻特工的男孩气质,他还没有那么宠辱不惊。

不管哪一部007电影,邦德驾驶阿斯顿马丁都是一件大事。虽然丹尼尔克雷格可能没有他的前任们看起来那么潇洒,但《皇家赌场》里邦德用阿斯顿马丁泡妞这一段或许是007系列史上可信度最高的泡妞桥段之一。

在巴哈马勾动情怀的不光是汽车,还有007系列打从第一部《诺博士》就有的芙蓉出水。然而这次出水的不是邦女郎,而是邦德本人。

时代变了,观众们对银幕上身材姣好的美女已经厌倦。现在是男色时代,顺理成章地,邦德本人成为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对象。

在巴哈马赌场得知线索后,邦德破坏了拉西福的恐怖袭击计划。这让欠下巨款的拉西福被迫前往黑山共和国的皇家赌场,希望用赢下足够的钱以便还给白先生。

作为军情六处最会打牌的特工,邦德接到M的命令前往黑山。M认为派邦德在牌桌上打赢拉西福,拉西福就会更加走投无路,绝望的他一定会求助其背后组织。

从现实角度看,这项任务纯属画蛇添足!拉西福不管怎样最终都会接触白先生及其组织。007根本不用上牌桌跟他对决,只需要跟踪他顺藤摸瓜就行了。

YouTube上的电影吐槽节目“How It Should Have Ended”就有过一期《皇家赌场》的视频。

在影片进行了三分之一时,我们终于见到了这次的邦女郎——很多人心目中的邦女郎No.1——由法国演员伊娃格林扮演的维斯帕。

维斯帕出场第一句台词是:

I'm the money(我就是钱)

邦德回道:

Every penny of it(货真价值)

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moneypenny”,也就是007系列的标志之一——M的秘书钱班霓。因此不要再抱怨这部重启之作没有钱班霓小姐了,她就躲在台词里。

伊娃格林扮演的维斯帕可以轻易夺下“最具深度邦女郎”的桂冠。

她是英国财政部派来监视邦德的人,为了避免邦德滥用国家给他的赌资。与此同时,她的男友受白先生背后神秘组织威胁,她也因此被迫成为安插在英国政府的间谍。007系列通常每次有两位邦女郎,一个好女人与一个蛇蝎美人。《皇家赌场》中二者合一的维斯帕显而易见是最立体的邦女郎之一。

在邦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维斯帕始终伴随他身旁。在赌局中,当邦德被拉西福下毒后,是她在最后关头救了邦德一命。在赌局后,是她被拉西福捉住并被绑在路中央,导致邦德为了避免撞死她而翻车。

可以说伊娃格林的这个邦女郎和邦德有着系列以往都不具备的化学反应。

但在原著小说中她并没有这么复杂。

小说中维斯帕只是个协助邦德的财政部秘书。对于要带女人执行任务,邦德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极为不满的情绪。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她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充当那个陪伴邦德步入赌场的花瓶就行。在赌局中邦德并没有中毒。最后,在邦德开车追逐拉西福的路上,导致邦德翻车的也不是她,而是拉西福事先布置好的路障。

邦德与Le Chiffre的赌局同样遭到了巨大改动。首先,在原著中邦德他们玩的是百家乐,而在电影里则是德州扑克。这个改动很好理解,尽管百家乐在伊恩弗莱明的时代十分流行,但在二十一世纪已经不是主流扑克运动,德州扑克则是最火热的项目。同时对于电影而言,德州扑克也是一项更适宜于表现悬疑与紧张的运动。

在邦德自信爆棚地输光筹码后,他不忿着走到吧台点了杯马提尼。当酒保问道:

Shaken or stirred?(要摇匀还是搅拌时)

《皇家赌场》再次展现了重启的野心,邦德不耐烦地回应道:

Do I look like I give a damn?(你看我他妈的在乎么)

我记得自己当年看到这一幕时心里非常气愤,气愤地以为导演和演员十分不尊重007的传统。

不过现在我意识到了,这才是真正尊重007传统。这个新邦德不是肖恩康纳利,不是罗杰摩尔,他是丹尼尔克雷格。

时代审美需要一个更真实、更粗野、更原始的邦德,丹尼尔克雷格就奉献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年轻的邦德。在《皇家赌场》中我们看到邦德杀完人以后会去冲澡清洗身上血迹,这是系列过去从来不曾展现过的真实。杀完人当然会满身血污,可我们过去看不到邦德整理仪容的镜头。

这个邦德还不是那个宠辱不惊的西装革履特工,他甚至都还不是那么职业。在点了马提尼后,气不过的邦德竟然拿起一把餐刀就要莽上去直接干拉西福。

幸好我们的老朋友——系列传统元素之一——美国特工菲利克斯拦住了他,并愿意给邦德提供赌资,好让邦德得以再次上桌挑战拉西福。

赌局结束后,邦德被拉西福设计捉住并被赤裸着绑在椅子上。拉西福一边击打邦德的蛋蛋,一边拷问着钱的下落。这场戏中丹尼尔克雷格再次爆发了精湛的演技,在他挣扎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邦德从最开始的死鸭子嘴硬,逐渐演变成纯粹的痛苦。直至最后,当他意识到没有人会来救自己时,邦德的眼神第一次流露出了恐惧。

这一幕完全复制了原著小说,还原度近乎百分百。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在小说中拉西福用的是Carpet Beater(地毯拍子),而在电影中则是打了绳结的绳子。这个改动多半出于在二十一世纪大部分观众恐怕不认识地毯拍子是什么东西。

当然我们的007最终并没有被打蛋蛋打到死。白先生神奇地出现,一枪打死了欠组织钱的拉西福。在电影中,白先生之所以没有一并杀掉邦德是因为维斯帕提出用钱换邦德的命。

在小说中并没有白先生这么个人,打死拉西福的是“SMERSH”组织派出的杀手。杀手没有杀邦德单纯只是因为他接到的命令目标只有拉西福一个。杀手杀了拉西福后,在邦德的手背刻上了“SMERSH”组织的标记,以便日后组织成员可以一眼看穿邦德是个特工。

小说的逻辑显然有点蠢。杀手既然可以自作主张给邦德手背刻上标记,为什么不直接打死他或者打残他?电影的改动就合理许多,也给后来维斯帕的背叛埋下一个伏笔。

之后邦德在维斯帕的陪同下,在威尼斯过着疗养生活,期间二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邦德甚至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在小说中,邦德与维斯帕上床的理由之一是想确认一下自己的睾丸功能是否正常。(真实纯渣男啊- -)毕竟,维斯帕在小说中就是个纯粹的花瓶,连扁平角色都算不上的人。这让之后邦德想和维斯帕结婚并辞去00特工的想法变得非常不可信。

电影的改动让维斯帕之后的背叛显得更加有力。邦德与维斯帕的爱情戏比《黎明生机》中邦德与大提琴手卡拉更具说服力。跟踪维斯帕,发现她将钱交给了带着眼罩的独眼男子。在追逐的过程中,维斯帕将自己反锁在沉入水中的电梯里,在邦德的目睹下自杀身亡。

原著中没有这么戏剧化,维斯帕在酒店服安眠药自杀,留下了一张字条向邦德解释了一切。

电影大幅度改编的原因有二。一是增加一场动作戏,稀释了剧本第三幕的文戏密度;二是给邦德的初恋暨失恋增加更多戏剧张力,让邦德亲眼目睹所爱的女人溺水而亡。我们看到邦德绝望地试图给维斯帕的尸体做人工呼吸,这个无所不能的特工在这里只是个无助的男人。

马丁坎贝尔的镜头与丹尼尔克雷格及伊娃格林的表演呈现出莎士比亚式的悲剧史诗气息。

经历了维斯帕的背叛与自杀,这个新邦德变成了我们熟知的那个不对女人动情的邦德。在他向M报告时,电影台词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小说里007的话:

The bitch is dead。(婊子死了)

然后,邦德在维斯帕的手机中找到了白先生的号码,并以此追踪至其宅邸。在最后这场戏里,镜头一直以白先生为中心。镜头跟随被击中腿部的白先生,挣扎着爬行到邦德的脚边,接着以仰视的角度展现了进化至完全体的、西装革履的007。

此时,丹尼尔克雷格才说出那句007系列标志:

The name is Bond, James Bond。(我叫邦德,詹姆斯邦德)

整部电影都未曾响起的007主题曲到这一刻才终于奏响,标志着新邦德的重启圆满完成。

《皇家赌场》完美回击了之前人们对丹尼尔克雷格的质疑。电影在评论界得到影评人的交口称赞,更在票房上一举斩获年度第四。《皇家赌场》还是《天幕危机》之前最赚钱的007电影。

《皇家赌场》不仅是一部优秀的007电影,而且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影评人安德鲁萨利斯在《纽约客》上写道:

这是第一部我会认真考虑放进年度十佳里头的007电影。我认为丹尼尔克雷格是六位007扮演者里最有魅力、最好的,没错,包括肖恩康纳利。

第三任007罗杰摩尔在接受采访时也说:

丹尼尔克雷格的007处女作《皇家赌场》表现非常惊艳,它向人们展现了007角色中更坚韧也更极端的部分。我认为肖恩康纳利或许要让位了。克雷格对邦德的演绎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在他的表演中,詹姆斯邦德仍会犯错、尚显稚嫩。看到邦德被M训斥非常有趣,就像顽皮的学生被校长训斥一样。剧本展现了邦德这个角色柔软、有缺陷的一面。和我的邦德完全相反!克雷格正是伊恩弗莱明笔下的邦德,无情的杀人机器。这才是如今人们想要的邦德。

所有关于“丹尼尔克雷格不是詹姆斯邦德”的怀疑几乎全都烟消云散了。在部分人的心里,丹尼尔克雷格甚至一举成为最好的007,相当多的观众在丹尼尔克雷格之前根本不是007系列的粉丝。

说“丹尼尔克雷格拯救了007系列”也许有些过了,但他的确成功将这个已经“被布鲁斯南带进沟里的”“过时的”系列返老还童了。

在《金手指》之后,人们还从没有像这样期盼过007的续作。粉丝们想知道丹尼尔克雷格的007下一部会做什么?白先生背后的组织到底是不是幽灵党?

人们想看续集,EON就给大家续集。在《皇家赌场》还处于后期制作时,EON就决定续集将继续挖掘新邦德的价值,重点讨论邦德如何面对维斯帕之死。

随后EON宣布续集标题为“Quantum of Solace”。

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令大家一头雾水。

在我的记忆里,不光是中文媒体对这个标题的翻译莫衷一是——“量子危机”“微量情愫”“余温之恋”“宽慰量子”,就连英文媒体也很少使用这个标题,粉丝直接称其为“The next Bond film”(新邦德电影)。尽管标题取自伊恩弗莱明发表于1959年的短篇小说,电影实际剧本则完全原创。

在随后的媒体报道中,EON透露《量子危机》将是《皇家赌场》的直接续集。这可是007系列的破天荒头一遭。因为007虽然号称系列,每部电影实际上互为独立,很少产生直接关联,类似蝙蝠侠漫画。

不用说这个“直接续集”让粉丝的期待值达到了历史顶点,可这份期待终究落了空。

《量子危机》的拍摄之路异常崎岖艰辛。制作困难主要归结于2017年好莱坞编剧爆发了集体罢工,超过12000名电影电视编剧罢工抗议行业薪酬过低。

这场罢工持续了超过一年。

在2017年六月,当EON确定《量子危机》导演人选为德国导演马克弗罗斯特时,他们甚至还没有一部完整剧本,又雇不到任何编剧来为前期制作撰写剧本。以致于马克弗罗斯特不得不自己创作剧本,甚至丹尼尔克雷格本人也参与了临时剧本创作。

拍摄日程受到罢工影响一拖再拖,当他们终于开始拍戏时,已经是2008年一月。此时距离《量子危机》的上映日期已不足十个月。

摆在马克弗罗斯特肩上的担子过于沉重。他面临的客观制约实在太大,再加上《皇家赌场》过分抬高了人们的期待值,《量子危机》的失败或许在上映前就已注定。

说回电影本身。

在对待007系列传统方面,《量子危机》走得比《皇家赌场》更远,它将枪管镜头放在了片尾。

影片一开场就是超高速剪辑的追车戏码。只要看三十秒,你就能清晰地感知到这部电影在模仿“谍影重重”。

2007年,《谍影重重3》将格林格拉斯那套手持摄影+高速剪辑的纪实风格玩到了极致,通过无间断的镜头运动和剪辑创造出了最真实的动作体验。影片不需要打斗、不需要飙车、不需要爆炸,只是单纯走动就能令人紧张得近乎窒息。

可就连格林格拉斯自己都无法在《谍影重重5》里复刻自己。马克弗罗斯特想要复制格林格拉斯的成功,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画虎犹类犬。

《量子危机》中的剪辑实在太快,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较为混乱,很容易就使观众失去注意力,看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遗憾的是《量子危机》中动作戏的规模显然远高于《皇家赌场》,许多实拍的惊险特技动作都很精彩,可是这一切在超高速的剪辑下变得支离破碎。

粉丝们戏称《量子危机》是最007的电影,因为每个镜头只停留0.07秒。

在锡耶纳邦德与MI6叛徒的屋顶追逐戏中,画面不断地在追逐戏和锡耶纳当地一场赛马比赛之间来回跳跃。这场赛马和故事毫无关系,和这场追逐也毫无关系。电影之所以要将它剪进去的原因,我估计可能有两点。一是导演想用赛马烘托邦德与反派之间追逐的紧张程度;二是这场赛马早在剧本完成前就拍摄完成,不剪进去实在可惜。

大概还是因为第二点吧- -

在邦德前往海地执行任务时,他在旅馆里杀死了“Quantum”组织派来的杀手。可以横向比较一下这场动作戏与《谍影重重3》中伯恩与黑人杀手的动作戏,模仿痕迹简直溢于言表。

所幸的是,《量子危机》的超高速剪辑并没有过于影响肉搏战的真实感。丹尼尔克雷格作为“无情的杀人机器”仍旧令人信服。

抛开“山寨谍影重重”的恶名,《量子危机》的剧本比起《皇家赌场》来亦有很多不足。

首先,它作为续集可谓不合格。《量子危机》与《皇家赌场》之间的联系仅仅存在于片头的白先生与片尾的维斯帕,整个故事摘取片头片尾同样足够成立。

说什么“如何面对维斯帕之死”,整部电影里邦德几乎没怎么提过维斯帕,只在影片中途拿出了张维斯帕的相片。在片尾邦德找到了受“Quantum”组织威胁的维斯帕前男友,也就是维斯帕选择自杀的真正原因。

不过出乎M以及观众的意料,邦德并没有杀他。这象征着邦德总算放下了维斯帕,成为我们熟知的007。可恕我多一句嘴,这个结局和《皇家赌场》有什么不同?在《皇家赌场》里,邦德一句“The bitch is dead”不比这个结局有力一万倍?

绕了一大圈,邦德走回了起点。

《量子危机》不但没做到续集的本分,更可怕的是它作为独立电影的完整。观众稍加细想就会发觉,邦德在每一次行动后都选择性忽视真正重要的线索,反而去追查更琐碎的线索。比如在海地这场戏里,由欧嘉柯瑞兰寇扮演的邦女郎卡米拉和两位反派BOSS都有很深的瓜葛。邦德在明知这一点的情况下放着这么个大活人不盘问,反而去追查一部手机!

每一场戏之间的衔接也很生硬,仿佛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谍战片。这恐怕就是编剧罢工带来的影响。缺乏完整剧本,剧组人员只能根据拍摄地点来削足适履地创造剧本。因此每场动作戏都像是不同的电影,每一段情节之间都充斥着大量的解释性对白。

在最后邦德抓住了大BOSS,观众居然听不到BOSS对神秘组织“Quantum”的解释!这个《皇家赌场》里白先生背后的神秘组织在续集里依然保持神秘。恐怕在拍摄时,导演马克弗罗斯特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神秘组织吧!

作为007第一部直接续集,《量子危机》什么都没续上!

罗杰摩尔点评道:

真他妈是个好邦德。可从整体上看,这部电影的快速剪辑有点过头,像是动作片的预告片。镜头缺乏重点,你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太阳报》的影评毫不留情面:

想要追随《皇家赌场》的脚步确实很不容易,导演马克弗罗斯特用一部让人打瞌睡的电影将系列成功的重启再次成功地拉回地表。剧本简直一团糟,某些部分根本令人无法理解。邦德那些标志性的传统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他不再有英国气息,他甚至不再有现代气息。我们眼前只有一个精致的赝品,没有格调,只有商业气息;在幻想世界里追求无谓的真实感是愚蠢的。

《量子危机》过分追求“谍影重重”风格,这使很多粉丝感到愤怒。

詹姆斯邦德终究不是杰森伯恩。他可以在一开始变得很杰森伯恩,但他终究还得变成那个潇洒倜傥的礼服特工。

《量子危机》之后,米高梅陷入财政危机,这使得第二十三部007电影面临难产。直在2010年,伴随着米高梅进入破产流程,米高梅退出制片,第二十三部007才开始进入前期制作。

在2011十一月,EON宣布第二十三部007电影标题为“Skyfall”。

这次EON不再像《量子危机》那样立各种Flag。

在新闻发布会上,导演山姆门德斯以及主演丹尼尔克雷格、哈维尔巴登等人都对电影剧本内容避而不谈,只是说这次的故事将和邦德的过去有关。

看起来他们是从上一次那部没续上的续集吸取了一些人生经验。


007:大破量子危机的相关影评

007:大破量子危机
思林 • 15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