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似的記錄~對比性的記錄~導演基本沒有干涉被記錄者的生活.
但是被記錄者是否有表演的成分,就只有它們自己知道.
老外拍中國的片子,讓中國人有點象再看另一個不熟悉國家的生活,最有名的是"中國",還有discovery拍的一些介紹中國的影片,他們有自己的理解,視角,拍攝,剪輯手法,
也是爲了適應他們國傢人民的市場需求,真實與否,具體的也要讓記錄的人來評價.
現在中國的搖滾應該是處在青春期的階段,比他們的前輩們玩的那些小兒科的東西要豐富許多.
畢竟現在的網絡和盜版發達了,你可以在第一時間聽到世界上最新的各種風格搖滾樂,
小公司大公司出的專輯都有,所以也導致了一種風格形式摹仿的現象,實質上還是沒有太多自己的東西.
但隨着一批年輕職業音樂人的出現,他們確實的生活在生活之中,出現了許多好的搖滾樂.
搖滾是一種生活,不是屋企,是流行音樂的一部分,只是一種音樂表達的形式而已.
中國衆多的搖滾樂隊卻還停畱在脫離生活力據抗爭抗爭的階段,像一個酒鬼醉酒后無力的宣泄.
搖滾樂最終玩的是思想,不是形式,不是生活戲劇的表演,關鍵還是音樂本身.
地下不代表真實,貧窮不代錶真實,最多只能代表一種無奈和無助.
不要去玷污春節的藝術,打着藝術的幌子欺騙自己和別人.
在那部有名的《北京流浪》紀錄片中,那位竭思底裏的女"藝術家",髮洩着生活的苦悶与壓抑,
似乎讓人看到了一個偉大而貧窮藝術家的影子,那是真實的她么?
一書對于她成了髮洩的手段,之後她是嫁給那個外國人,養幾個小孩,
徜徉再宗教之下,這就是她正是想要的"藝術".那當年又何必呢?
片中已經可以看到來自父輩的支持与樂手們自身的冷靜思攷,相信隨著社會物質的豐富,
會有越來越多父母成爲搖滾樂的支持者,因爲搖滾使他們當年逝去的青春和理想,
搖滾在她們生活中已經畱下了很深的烙印,伴隨着他們的意識形態的形成.
他們會成為搖滾再現實生活中的傳遞者.
其實聽自己母語的搖滾是狠舒服的一件事情,它可以有更多的親切感.
真的狠期待在60歲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現在的搖滾樂隊的存在和演出.
看著他們滿頭白髮卻搖滾依然.....
讓搖滾成爲你血液裏的一部分,而不應成爲你欺騙自己和別人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