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acbeth又名:

分类:舞台艺术 /  匈牙利  1982 

简介: 将军麦克白(乔治·切豪尔米 György Cserhalmi 饰)跟随国王邓肯(

更新时间:2012-05-05

麦克白影评:幽冥的狂风史诗

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贝拉·塔尔是谁?有人说他是匈牙利继60年代杨秋之后最具突破性杰出的电影导演,影评人称他为20世纪最后一位电影大师,当代匈牙利最杰出的导演。他还被誉为与塔尔科夫斯基风格最接近的人—那个背负盛名的长镜头大师。用夸张的话来说,与塔尔科夫斯基相提并论的任何东西都是艺术的。所以,贝拉塔尔自然也是艺术的。他的身上永远弥漫着一股神秘而富有传奇性的艺术气息。

贝拉·塔尔的早期电影尚注重对社会与现实的探讨,热衷于抨击官僚体制、社会弊端。贝拉·塔尔年轻时候拍过一部电影叫《麦克白》,当时他只有二十七、八岁。里面长达一小时的单个镜头,足够把人弄得目眩头晕。《麦克白》是为匈牙利电视台改编的莎剧作品,标志塔尔执导风格的分水岭,自此塔尔的电影呈现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之前的《家庭公寓》、《局外人》与《预制人生》延续了由Istvan Darday开创的“纪实虚构”电影,风格粗糙真实。《麦克白》之后,也就是三十岁以后,塔尔的创作步入另一个极端。他摒弃了对社会与现实的探讨,捡起了少年时的梦想,转而开始探讨终极问题,深涩难懂变成了他的代名词。

《麦克白》远不如贝拉·塔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撒旦探戈》惊世骇俗,但毋庸置疑的,这是一部极具诗意的对历史人物的影像化还原。全片只动过一次剪刀,首先是五分钟长镜头的楔子,字幕之后,就只有六十七分钟一镜直落的画面,实验的凌厉与勇气锐不可挡。他的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着灵气涌动的光亮,他仿佛始终是在像写诗一样拍电影。

相比较于波兰斯基1971年拍摄的版本,波兰斯基像是从荒原提炼了的悲剧寓言,阐释精确,视像惊人,且大力保留了莎翁戏剧的经典原味,弥散的巫邪宿命之气仿佛就是从莎士比亚剧本里生发出的,而塔尔则更为私密隐晦。波兰斯基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麦克白:“我把麦克白看作一个年轻、坦率的战士,由于自己的野心,他渐渐被卷入一堆麻烦事。当他碰到那些古怪的姐妹,聆听她们的预言后,他就像一个希望赢一百万的赌徒一样,下了很大赌注。”波兰斯基改编的情节,对权力更替的血腥过程描写得更为赤裸。再看贝拉·塔尔版本的《麦克白》,一般话剧改拍电影,都会采用远景以符合话剧气氛,此片却不拘常理全为近景特写,人物的形象和丰富内心被完全放大在镜头前面。人们说波兰斯基的改编版本恰恰缺乏的是欲望,而塔尔则用特写镜头将这种欲望无限放大,被恶魔勾搭了的恻隐之心,让观众于静态中观出磅礴的汹涌暗潮。

黑白的影像和阴冷的色调透着北欧寒冷的气息,欲望、背叛和死亡的演义悄然发生。故事的脉络依旧延续着莎士比亚的阴郁,充满了后现代式的讥讽和批判,呈现浓郁的黑色风格。影片采用倾斜的构图来表现事务状态和人物心绪的的多变性,使得观众不由自主进入了一种强烈不安的情绪里。特别是麦克白从三个女巫那里听说他将加封并最终成为国王的预言以后,导演以摄影机的非正常视角和凌厉的配乐表达他内心隐匿的欲望,幽暗的通道犹如一条通向地狱的道路,隐喻的画面和后面的冲突有机相连。摇滚乐、蓝调和古典音乐在影片里交互出现崭露心灵的起伏。导演用冰凉的机器画面来比喻当代社会的冷酷和人性的丧失,麦克白不仅是残暴的杀戮者,他不仅依靠他人利益间的矛盾铲除对方,而且自己也加入其中,导演了当代社会残酷的人性悲剧。尔虞我诈的信条在影片中全形毕露,欲望的不断行进最终成为罪犯刀下的亡魂,将杀戮者吞没蚕食。

整个影片的感觉很象是舞台戏剧。故事的场景选在布达佩斯一座中古城堡,镜头在迷宫似的空间摆荡游移,追踪完一个角色的故事后,顺势移往另一个角色身上发展。这样的场景淡化了电影的布局,凸现了舞台的视角,使人物的刻化更加丰满,冲突更戏剧化,以使对观众的感觉冲击更强烈。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在室内,对许多导演而言光线是个难题,却恰恰契合了塔尔衷于用光的癖好。影机运动与演员走位的铺陈都巧夺天工,全程捕捉身体与表情的微妙变化,近距去诠释莎剧人物内心。一切阴谋阳谋都在火光、迷雾与潮湿的氤氲中,以真实时间上演。塔尔的天才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看到一个个人物闪烁在光晕中,是非黑白都在光的笼罩下一目了然,光晕随着人物的变格有条不紊地挪动,它们从各个角度折射出每一个人的灵魂,或而心率纯正,或而面目可憎。关于背景的简陋处理,是德里克·贾曼一以贯之的风格,有人或而觉得无力承受,那是因为尚未参透其中妙处。贝拉·塔尔将其类似的手法用于《麦克白》,影像往往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舞台效果,甚至更像一种格调圣洁的宗教仪式。影片背景有时是简洁深邃的黑色,墙影斑驳,天窗里漏进幽蓝的柔光,人的脸孔半明半灭在暗色调的背影里。如此看来,简化背景达到了强化人物,增强戏剧冲突的上佳效果。高调的布光让影片充满了诡异和紧张的气氛,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表现主义对导演的影响。黑色背景里麦克白的特写展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作为人物个性而言,这个版本的麦克白比较隐忍张扬,有着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冷漠和跋扈,又有着当代的人性更加残酷的一面。

贝拉·塔尔对于诡异视觉和纯粹的偏执是最令人痴迷的。纵观《麦克白》全片,色彩与配乐相得益彰地展现出了莎士比亚式的尖锐与冷冽风格。他用带着老相片质感的漂亮色调,对类似默片的拍摄手法下了一个模糊而暧昧的定义。完全没有预告下,塔尔首次展现出色的长镜头美学,亦无惧于表达一套关于善恶的神学观点,无论对莎翁拥趸或影痴都应该有启示作用。《麦克白》牛刀小试的新电影语言与技法,在《秋天年鉴》变得花枝招展。一个个王拿着镜子,每个镜子是一个拐角,最后变成一个窗口,小男孩在窗外说话。影片中大量的心理独白和戏剧化对白,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著的精髓,黑暗的背景,诗意的台词,呈现阴冷的电影。

不过影片的高潮来得迟去得快,或许会让观众颇觉欲求不满。有人甚至认为该片是塔尔的最差之作,內容与形式显得错位,本就晦涩冗长的莎翁话剧对白加上目无表情的演员表演,足够让人沉闷得无法喘息。塔尔甚至还摈弃剪辑,似乎是弱化了电影的戏剧张力。就像是一个刽子手捕捉的梦魇,尽管有时他显得稍许任性,但是无人能否认这是一件充满原始野味的艺术品。全片整体迷幻模糊,尤其是配乐加分不少,长镜头与特写的配合纵身加强了空间感,另人物形象着重突出跃然荧幕。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船的拙劣伶人。”人生总是不断在先产生欲望的前提下,用余生努力达到欲望,欲望就是我们活着的目的。贝拉·塔尔在这部《麦克白》中,通过连绵不绝的特写和对白,使影片成就了一份奇异的诗意,伴随他早应闻名遐迩的长镜头美学,把莎士比亚戏剧演绎成了一阕史诗。


发表于《看电影》2012年第3期“天地街”,禁止转载。<图片1>

麦克白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