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尽头

评分:
6.0 还行

原名:Bis ans Ende der Welt又名: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分类:剧情 / 科幻 /  德国   1991 

简介:

更新时间:2021-03-12

直到世界尽头影评:《直到世界尽头》:未来是“后小说时代”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6257.html

从《直到世界尽头》到《直至世界尽头》,从“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到“To The Ends of The Earth”,从287分钟的电影到每集90分钟共三集的电视剧集,故事在一种含混中被区别开来,这首先是“我对世界尽头一无所知”的乌龙,而乌龙之后是纠正,纠正之后是返回,当不再以“TO”的方式趋向一种尽头,当以“Until”的方式感受否定状态的某日情怀,世界是不是真的可以安全地返回,如奥德修斯一样踏上回家之路?

这是现实的一个困境,在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资源下载之后所获得的的影像,并不是真正指向世界尽头,电视剧情连同观影记录都在90分钟的开场中最终放弃,而这种困境似乎正是文德斯拍摄这部电影的遭遇:横跨20个城市、9个国家、4个大陆,预算超过2000万美元,作为文德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制作,他对这部电影寄予了厚望,并自称是“史诗级别”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在上映时被删减为两个多小时——这是电影面对影院观众时的时长,这一版本更是在市场、合同制约下的无奈,文德斯无法忍受这个缩编版的电影,称它是“《读者文摘》式的摘要”,于是他重新制作了“导演剪辑版”,并把这部287分钟的电影称为“终极的公路电影”。

文德斯“这辈子所做的最机智的事”,就是预测到了电影面向市场时的可能命运,所以他提前将冲洗好的导演剪辑版保存了起来,并掏钱制作了这一部“正片”,与市场化的“文摘版”相抗衡。这似乎可以看成是文德斯的预言,而这个指向1999年世界末日的电影也正是人类命运的语言,这个寓意在身为作家的尤金在开始真正创作小说时表露出来:“《福音书》的开头说:‘太初有道’,但是现在的启示录可能要改成:最后,只剩下了影像。”太初有道是开始,最后的影像是结束,当所谓的道湮灭,言说消失,世界的影像化就是一种世界末日的存在——这是人们在末日的恐惧中所做出的的反应,但是影像和图像的存在不是人类的自我拯救,而是另一种堕落:无论是热衷于图像实验的父亲亨利,还是眼睛被治好的母亲,无论是山姆,还是克莱尔,大家都在图像设备里看见了影像,看见了梦,于是,梦成为每个人孤独的黑洞,他们戴着设备,沉迷在无休止的梦境中,没有了对话和言说,没有了对现实的关切,他们沉迷却孤独,他们沉睡却恐惧,他们欣喜却堕落,或者躲在岩体的洞里,或者藏在大树的根部,“他们坠入了自恋的深渊。”而在这个影像化和图像化梦境世界里,尤金却在奋笔疾书,他说:“这让我有了重新写小说的欲望,未来就像小说一样。”

写作是对图像化梦境的突围,更是一种拯救,当尤金以克莱尔为主角的小说完成,当他把手稿给迷失了自我的克莱尔看,世界又从尽头处返回:克莱尔在铁丝网编织的樊笼里,终于被小说所吸引,她面带微笑走出梦境的深渊,走出图像的末日。小说文本成为她返回的向导,但是未来真的是小说的世界?对图像的拯救真的能驱除末日的谵妄?从图像到小说,从迷失到醒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拯救,绝不是文德斯在电影中的预设,也非是他构筑的终极目标,“现在该怎么办?”克莱尔问尤金,也正是这个问题把文德斯的世纪末疑问变成了另一种可能,当一部充分运用了想象的小说诞生,它只不过是改写了图像之梦,在想象的意义上,它和梦境和图像其实是同一种存在,所以最后的启示应该是:“你自己去寻找未来。”

自己去寻找,就是自我的救赎,就是自己学会从世界尽头返回,而这就是文德斯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这不是一部科幻片。这是一部当代的电影,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十年之后,我们的创作会更加自由。”文德斯所谈到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固化形式的突围,他在1977年至1978年间去往澳大利亚的时候,被当地原住民文化所吸引,尤其是其中的梦的途径和歌之版图信仰改变了文德斯的创作观,澳大利亚原住民身心每个图腾的始祖在漫游时,沿途会撒下语言和音符,编织成梦的途径,也称为歌之版图,但是文德斯更深的思考在于,这种梦的途径和歌之版图,并不是要让人停留、逗留以致最后固定在那里,它是一条路,一个方向,于是结合奥德赛的故事,文德斯重构了这个母题,并将其变成了人类回归之旅,“现在该怎么办”的回答便是“你自己去寻找未来”。

奥德修斯的回归,是从尽头重新寻找“太初有道”,所以这必将是一个沿着梦的途径和歌之版图重新出发的旅程,这必将是一个从图像到小说再进入“后小说”的回家之路——从迷失到梦境,从梦境到小说,从小说到回家,这便是“直到世界尽头”的三部曲。而文德斯将这个三部曲的起点设定在世纪末的1999年,这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的末日,而是一种精神意义上迷失的开始。“1999年是印度核卫星失控的一年,全世界都为此恐慌,只有克莱尔不在乎,她正经历自己的噩梦,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滑行,最后滑行变成了坠落。”克莱尔是唯一一个不在乎世界变动的人,但实际上她自己就是一颗失控的核卫星:她打碎了杯子,深夜的电视机还开着,在酒会的角落里她找到了自己的鞋……碎了的杯子,丢失的鞋,电视节目的控制,都构成了克莱尔现实中的存在,所以她的那个噩梦,是现实对她的投影,这个失去了爱人的女人实际上是活在自虐的生活中,“爱的火在远处燃烧,却没有火焰。”在这样一种空乏的世界里,戴着假发的克莱尔便成为迷失的一个样本。但是她却从噩梦中醒来,为的是像找到自己的鞋一样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从那条被堵的公路离开,是克莱尔逃离而寻找的开始,起先她开着有计算机仪表系统、电子地图导航系统的汽车,这无疑更是一种现代人的牢笼般存在,所以克莱尔寻找自己的那条路,她改变方向进入了未知领域,从此汽车上的智能系统失去了控制,“你离开了控制区域,只能靠自己了。”这是智能系统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从此设备开始沉默,而沉默便是告别现代告别科技告别控制。因为未知,身单力薄的克莱尔遭遇了车祸,雷蒙德和奇科的车和克莱尔的车发生了碰撞,碰撞并没有让他们变成对立,实际上他们都是迷失的人,雷蒙德自称是佛教徒,但其实是实用主义者,奇科是鼓手,喜欢疯狂的事,而他们两个人刚刚抢劫了尼斯的银行,那袋子里就是抢来的钱。克莱尔喝着他们的酒,坐上了他们的车,并在酒店里把脏款分成三份,分赃结束之后,克莱尔回到了巴黎,准备买一套自己渴望已久的公寓。

从逃离到回归,从迷失到富有,克莱尔和雷蒙德、奇科一样,在疯狂的自我命名中只不过又回到了这个满足物欲的现实。但是克莱尔的寻找已经开始,她发现有人在跟踪着一个男人,在告知他情况之后,克莱尔主动开车帮他解围,在车上他们一起听了喀麦隆侏儒儿童演唱的歌曲,看到了他拿出来的妻子孩子的照片,这看起来很普通的一次帮助,对于克莱尔来说,却成为一种命运的交际,“我梦见自己怀孕了。”克莱儿在车上睡着了,醒来他对为他开车的男人说,梦见怀孕,便是一种爱情的开始,眼前的这个男人如何开启了克莱尔的梦境?似乎是无来由的一次闯入,似乎是无理性的一种表达,甚至男人还偷走了她袋子里的钱,克莱尔的理由只有一个:“他是一个好人,我相信他。”相信便成为一种直觉,但其实,这个自称叫Trever的男人就是山姆,他的假名和克莱尔的假发一样,是隐藏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所以克莱尔对自己直觉的相信便是另一个梦的开启——梦中自己怀孕了。

山姆被人跟踪,是因为他手上有一颗价值昂贵的蛋白石,山姆被克莱尔解救,却拿走了很多的钱,山姆的故事里核心词是寻找,但是他寻找和被人寻找,是和钱有关,和物质有关;克莱尔的寻找是盲目的,之后她得到了钱,她遇见了山姆,她便开始了对于爱情的寻找;克莱尔雇佣了私家侦探温特,而温特又开始寻找克莱尔和山姆,之后克莱尔的作家男友尤金也加入进来,寻找人和物,寻找本身就变成了一场游戏,而在这场游戏中,图像化的世界便被打开了:山姆手上有一台特殊的仪器,它不断采集人物图像最后是为了让母亲能够“看见”,因为他就是法勃尔博士的儿子,父亲亨利·法勃尔在南澳大利亚的实验室从事的一项实验,就是将采集来的图像注入人的大脑中形成脑电波,最后让失明的眼睛重新看见;温特的手上也有一台用以追踪线索的仪器,人会将目标的定位系统发送回来,从而找到目标。

寻找借助于图像,图像是为了看见,在游戏一般的追逐游戏中,克莱尔从巴黎到柏林,从柏林到里斯本,从里斯本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北京,从北京到东京,再从东京到美国旧金山,最后从旧金山去往南澳大利亚姆班图亚人的居住区,这一路的寻找是空间意义的,在空间的不断变换中,图像化的世界也逐渐展开,山姆因为仪器的采集,导致自己的眼睛也看不见了,在日本的温泉之乡,克莱尔用当地人的草药为山姆治疗眼疾,之后眼睛恢复了视力;他去美国旧金山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在克莱尔的帮助下拍摄了妹妹和外甥女的视频,而这段视频成为之后医治山姆母亲眼疾的重要图像;克莱尔在到达北京的时候,她几乎就摄录了当地的风情,不管是教她拿筷子的男人,还是乡下骑车的大爷,其实都呈现为一种影像化的存在;温特、尤金等人则利用设备不断跟踪他们,最后他们也一起来到了南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

这是图像化的寻找之路,但是在图像化之旅中,他们的寻找里也有着人类真实的情感,克莱尔就是在被命名为爱情的故事里,她追踪照顾山姆,不再是为了钱,不再是为了帮助他逃避追杀,尤其是他们的飞机发生故障之后,为了抵达目的地,两个人在荒漠中相互扶持,用一扇飞机机翼门和一根树枝,艰难抵达了姆班图亚人的居住区,看到了等待山姆两年的失明母亲;尤金加入追踪队伍,是有一种爱情的嫉妒心,他想知道克莱尔为什么会喜欢山姆;山姆采集图像是为了自己的母亲,而到旧金山,和自己妹妹和外甥女相聚也是一种亲情的表达……即使到了南澳大利亚的实验室山姆和父亲之间有着隔阂,但是为了让母亲的眼睛重新看见,他们放弃旧嫌,消除误解,共同为实验成功而努力,在克莱尔采集的视频帮助下,母亲的眼睛终于复明,实验成功让图像化的设备再次成为拯救的工具。

但是图像化同时开启了了让人沉迷的梦境,山姆的母亲曾经说过:“看不见反而更好,这世界竟变得如此丑陋。”也正因为如此,当她看见了这个世界,生命也走向了终结,“生命总会结束,我终于看见了,这是我们的故事。”她最后对亨利这样说,成功便看见,这是图像化的拯救,看见即死亡,这是图像化梦境的开启——在生和死,看见和看不见的命运交错中,1999年也终于走向了末日——那颗印度核卫星被美国打掉了,于是世界杯核辐射所笼罩,只有这个地方没有受到辐射影响,当梦境展开,当世界被看见,这是真实还是虚幻?这是一种隔绝的死还是一种想象的生?而其实,图像化世界被开启,就是一种末日般的存在,亨利热衷于实验除了让妻子能重见天日之外,还有着拿诺贝尔奖的渴望;山姆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在母亲面前有所和解,但是母亲之去世,他又沉入到自己的梦境中;克莱尔发现了自己四岁时的梦境,在复原的故事里她看见了自己,从此她在另一个自己的故事里不再走出。

他们在孤立的黑洞里,她跌入了自恋的深渊,这是1999年之后2000年开始之后新的末日,梦是这个末日的进口,他们重新在隔阂的世界里,生活和现实变成了视觉图像,宛如那个铁丝网把他们操控在迷失的世界里。所以即使山姆跨越重重困境回到了家,即使克莱尔克服时空距离找到了爱,即使山姆的母亲在失明多年之后重新看见了世界,他们也一样没有抵达寻找的终极所在。所以在最后变成图像之后,小说承担起了拯救者的任务,但是小说让沉迷在图像世界的人挣脱出来,却并不是未来真正可以返回的方式。尤金在电影中是一个叙述者,作为“我”的存在,他目睹了克莱尔“直到世界尽头”的过程,而他又是和克莱尔故事相关的一个“他”,他当初写关于克莱尔的小说,就是运用了一种想象力,而他指责克莱尔爱上山姆,也是因为她自己把想象投射到山姆身上——克莱尔是尤金笔下的一个“她”,却又是现实生活中爱着的人,这种交错让他的小说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想象,这和克莱尔的假发,山姆的假身份,以及最初在车上梦到怀孕,又有什么区别?尤金在抵达澳大利亚的时候,说这片土地就是一个故事,“我有写小说的欲望了。”他更是将世界末日构筑成了小说,并把世界纳入到小说的框架里,“未来就像小说一样”实际上也是一种迷失,一种操控。

就像图像世界可以治好山姆母亲的眼疾一样,小说世界也可以将克莱尔带出那个迷失的世界,这是小说和图像共同的作用,但他们都无法真正让人回家,所以当克莱尔问“现在该怎么办”的时候,真正的回答就是“你自己去找未来”:尤金说自己克莱尔不再是恋人关系,它们变成了更真实的朋友;山姆和克莱尔在酒吧里又想见了,但是作为小说的一个结尾,它更像是现实,因为他们没有互生好感没有开始亡命天涯,当然也没有到世界尽头;山姆回到了旧金山,亨利后来逝世了,当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尤金的小说出版了,但仅仅是一部小说——在这个后小说时代,未来的克莱尔成为了绿色航空的一员,她在太空舱里更接近宇宙,似乎自己也成为1999年的那颗卫星,这是人类对于恐惧的超越,而在这个既不是图像也不是小说的世界,克莱尔最后接到了温特、奇科、雷蒙德的生日祝福,这是关于生命最真实的声音,这是重生意义上的自我,这才是从世界尽头返回的开始,因为,“世界还活着。”


直到世界尽头的相关影评

直到世界尽头
孙宵博 •
直到世界尽头
瓦 • 短评
直到世界尽头
小雪 • 搜索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