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Romans又名:报复 / Retaliation

分类:剧情 /  英国  2017 

简介: 电影描写了工人Malky,不得不面对再度回到他所在小镇的童年恐怖阴影:一位本应被

更新时间:2018-06-11

罗马人影评:Orlando Bloom贡献了他的职业生涯里程碑式的表演

首先,本片的标题应该翻译为《罗马书》。片名来自于 《圣经·罗马书12:20》。《罗马书》第12章第20节:“因此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这样你才能理解本片最终要表达的。
接下来,受朋友英国记者Claire的委托发这篇长长的影评。她在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上观看了本片的首映。
作者:Claire;翻译:K君、大杏、小M
*************
早在2008年时,《金字塔铭文》(2015) 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Shammasian兄弟 (保罗和路德维希·沙马西亚)就与BAFTA获奖编剧Geoff Thompson一起制作了电影短片《《罗马书》 12:20》。(这部短片曾在一众电影节上参展,包括2009年的Rushes Soho Shorts Festival, 2008年的纽约国际独立影视节等)此后,创作团队就将这部电影的精神,核心主题,饱受困扰的主角一步步地发展成了现在的长片电影。
并且他们干得非常出色!
《罗马书》(2017)在爱丁堡国际电影节 (EIFF)上首次亮相时,对我来说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不知道会看到什么;从情绪电影短片到长片的转变不是没有困难的。有些东西,比如快节奏的线索和冲突,作为短片更合适。然而我可以肯定并且明确地说,这部电影丝毫没有我之前提到的任何问题。《罗马书》的转变证明了它有足够的剧情和深度来填充一部长片电影,甚至可以说,它比之前的短片更出彩。
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由对此有过认识和经历、充满热情的人写出的。它是由心而生的故事。它以一种充满爱和尊重的方式进行了转变,是人们只有将自己的剧本托付给导演时才会给予的期望。《罗马书12:20》就像是用快照拍摄龙一样庞大的主题——它的结构优美发达,但能拍到的只是万分之一而已。而《罗马书》的长片电影版本就像是取材这张快照,并在整张墙壁上绘制了壁画。剧情丰满复杂,但绝不偏离核心思想。它是角色推动故事的杰作。那天离开电影院之后,我不断思考着,想要寻找可以定义这个形象的词语。之后的几个星期,我反复思索,想着究竟应该写些什么——终于,我写下了这篇影评。
内心饱受困扰的工人Malky (Bloom饰)在拆除镇上的旧教堂时,发现他童年时代的前任神父 (Smilie饰) 在新教堂重新担任起了职位,使他再次被过去的回忆折磨。在这个神父手上遭受过的性侵经历席卷了他。在混杂着自我内疚和压抑着的愤怒的复杂情感中,我们跟随着Malky在一条黑暗的道路上前进着,努力应付过去和现在——而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毁灭循环;不仅是他自己,他周围人的生活,也被多米诺效应也受到了影响。
是的,《罗马书》中的事件都是由一个独立事件引发的:过往幽灵的重现。
但它处理的并不简单。Malky很显然在他的生活中,一直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背负着他的过去。无论是突然被触动时无法控制的攻击性,或者他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时的心理失调,亦或是他对母亲混乱的忠诚;她是在他需要时令他失望的人,但也是他曾因误会而令她失望、并一直试图弥补的人。通过优美而充满深邃象征意义的描述,我们这些观众得以认识一个完整的Malky——但我们是唯一能认识到他的人——那个世界的其他人对Malky有着固定刻板的印象,只看到他的一面或带着有色眼镜。在心灵深处,那个破碎的男孩永远被忽视着。
在最近多宗侵犯事件时隔多年浮出水面之后,这个题材也变得非常具有话题性:从过去备受喜爱的电视人物,到足球教练,还有,是的,甚至是教堂里的牧师,从光明到黑暗的转变凸显了这些无声无息的事实。这部电影的主创们精妙地将复杂的题材编织在坦率而诚实的叙述中。Thompson的故事植根于真实的情感和经历,并清晰地唤起了剧组的其他演职人员的共鸣,在Shammansian兄弟的导演技巧、充满美感和坚韧的摄影中、精致的音效设计中,还有演员们带来的出色表演中,都体现了这一点。
让我们花一些时间来关注细节,并尽可能地将目光从主角身上移开——这整个故事拥有着绝佳的阵容。演员们在全局中被合理地分配着,为这个由角色驱动的故事增加了多重角度。分分合合的女友Emma (Montgomery饰) 拼命地穿过心灵的空白,去试图触及一个肉体疏离、情感上自我防卫的人,一个从未让她走进过内心的人。Montgonery的表演令人信服,她的角色代表了Malky身边一个绝望的人,也体现了沉默和压抑带来的真正悲剧。她的挫败不仅是为她自己发声,也是我们这些观众的心声。她和我们一样关心这名男子,但这远远不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总有不止一方会受到伤害。
同时,朋友和同事Joe (Ferns饰) 是代表了一种理性且稳定的声音,他反复描述有关Malky忠诚、无私、关心他人的故事,从而让我们认识到人前冷酷苛刻的Malky,有更丰富和柔软的一面。然而他也证明了,在Malky扭曲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逃脱他那漫无目的的愤怒。这些角色填补了Malky的沉默,将他的角色充实并更加人性化了。他们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并且证明,即使Malky拒绝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值得被爱和拯救的部分,那些部分依然存在着。
Malky的母亲 (Reid饰) 与儿子不自然的关系是贯穿情节始终的一个催化剂。那些压抑的、关于喝茶和毫无交流的画面,静谧、压抑而充满寓意——两人久久相对无言证实了他和母亲(沟通)的脱节——却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在两人之间的不信任上弥漫着绝望,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渴望改善的东西已经是破碎的了。
电影中还有与生活真正的共鸣,尤其是电影后半段一个非常痛苦的情节,当他们终于进行了悲剧式的对话时。Charlie Creed-Mills出色地演绎了Paul这个角色——镇上的新牧师,本身是一个洗心革面的罪犯,对Malky来说,他的角色好比是一面镜子——尤其是对Malky和教堂,仿佛是一个未来的象征,试图重新建立起与Malky曾被过往的背叛切断的联系。
然而,《罗马书》的华彩部分,毫无疑问地归功于男主角:Orlando Bloom为观众呈现了到目前为止其职业生涯中最出色的表演,饰演Malky或许是他作为一个演员在今年发挥出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准。在Malky的生活中,那些可怕的事件阴影笼罩着他,这些事情带来的羞耻感悄然遍布于他的脸上,于无声之处、潜移默化地贯穿于他的生活。这时你就会发现,他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彻底的情感崩溃之中,哪怕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当他开口说话时,你认真聆听,虽然每个单词从他的口中冒出时都异常艰难,言语也不尽流畅,但却异常关键和重要。影片的其他部分则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实写照展现出来。他的恐惧、羞愧、愤怒以及他厌世的眼神和单薄的嘴唇中呈现出的挫折感——他能挤出的最真实的一句话,也不过是对某个梦想的叙述,然而又迅速拆穿了它。影片中的镜头似乎要把他的一切都剥夺掉,加之Bloom对阴郁紧张气氛的诠释,这一切都是如此有层次感,显然,不同于以往他之前所演绎的好莱坞式英雄形象,这次,观众们认可的是他所诠释的这个“被剥夺和折磨的人”。在这种表演中,不同于华丽的包装,而是有一些原始的、有挑战性的东西,直接通过你的双眼造成冲击,让你心甘情愿与他一起挣扎起伏。
Malky是一个既冷漠又压抑的人,而且具有强烈的挑衅人格——情感上很复杂,至今为止,笼罩在他心头的面具却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破败不堪,但它就在那里。我很欣赏影片中当其他角色试图接近他时,他们却发现自己在推着一堵无法移动的墙。你踏上和Malky同样的旅途,乐意听他说出那句不屑一顾的口头禅:“我只是累了”,但同时理解他为什么感到如此作呕。你即使明白笼罩在他身边的挫折感,但是在墙壁上升之前,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他,和他感同身受。在不愿意放弃他的同时又要完全理解他,这种其他角色所处的不可能的位置,总是保持他身边在一臂之长的范围,这是如此真实。以至于当某些情况下,当令人发指的事情发生时,所有人都会感受到涟漪效应的波及。
我发现我也很欣赏电影中传递的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什么会不留痕迹——没有人能从被严重误解的愤怒或不幸而阴郁的沉默中安然无恙地走出来。他们推搡着、拉扯着、哭喊着、尖叫着,甚至还相互打了几拳,但Malky对每一个人如谜团般神秘,而正是我们,这些有机会提前观影的观众,是这个面具笼罩之下男人的唯一真实体验者。影片的表现使我不得不信服。这个故事围绕着Bloom演绎的Malky所展开,Bloom成功地诠释了这样一个角色。
从视觉效果上看,这部电影也同样令人震惊。电影的场景调度充斥着大量迷人的对比设置。你会感到在拆毁教会时的冲突,对他来说是如此糟糕的回忆。在当头一棒的锤击之前,那些细长的停顿将尘埃和碎片散射到一个曾经神圣的圣地。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反复出现的元素,有助于吸引观众并把他们带回影片要传递的核心信息:如锤子——代表愤怒和复仇——这是贯穿影片的武器,象征着抉择。教会与信仰的冲突;宗教和教义的暗喻;被瓦解,被挑战,被扭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和教会有关的事情至今对Malky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使Malky本人做出独自“承受重压”的决定,其以从教堂墙上取下来的沉重的十字架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有人提出帮助时,他默默地回避着这些善意。影片场景闪回,但不突兀,象征意义明显,当镜头长时间停留时,显得十分含蓄。影片中,Malky本人陷入的无尽绝望反复循环,重复出现,这使得他不得不学会如何一个人“生存下去”,最终变得只依靠他自己。有句古老的谚语在这里很恰如其分:“如果你唯一的工具只有锤子,那么每一个问题都会变成钉子”。这对于Malky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
对这些憋在心里的感觉,他唯一的发泄途径就是用攻击性和侵略性武装自己,这种攻击性不仅仅是针对他身边的人。Malky的这种侵略行为也以自我惩罚的方式,在身体上和性上侵犯着自己。这种红色的迷雾,混乱了微弱闪烁的希望之光——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自我牺牲的朋友,他是如此渴望得到母亲的宽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宽恕,终于,他完全被束缚和压抑了。他无法原谅自己,因为他觉得自己从未被原谅。
当然,这一切都反映了更宽泛的信仰主题,充斥在Malky这个角色的世界里。有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共鸣。Malky,又一次孤独地在一个狭窄的灌木丛中寻求复仇,但却错过了一个用暴力来“实现”正义的机会,他坐在那里,久久凝视着一个火坑。他对这座被拆毁一半的教堂感到费解,在它的哥特式拱门下,他经受了种种折磨。甚至在他泪流满面的时候,他都受困于这一砖一瓦之中。在这里,我们的新牧师走进来,试图接近他,与处在绝境边缘的他进行理论,这导致的选择是——召唤他手中的铁锤和他内心的心声。报复或宽恕。让萦绕在他身边的鬼魂从他身上拿走更多的东西,或者找到一种超越它的方式。在一个新的、更明白、开放的信仰面前赎罪。
这本身可能会在不那么倾向信教的观众中产生某种隔阂感, 但电影以一种不那么强迫人下咽的方式来处理,而且这对于这个角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展现了他的另一面——他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层面与背叛和信仰息息相关,这种感觉会与任何人产生共鸣。对信任的背叛, 以及无法修补曾经造成的创伤, 都是电影真正的核心主题。这种影响直接来自于背叛本身——对孩子的性虐——把它放在最尖锐的焦点上。孩子是最天真纯洁的存在,什么?而背叛能比剥夺他们的天真纯洁更加严重?
的确, 《罗马书》是一部看起来非常艰难的电影,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它在视觉上是美妙的, 剧本是强大的, 人物是直白和丰满。正是毫不做作的逼真写实使它看起来如此艰难。这是发自内心的。甚至在电影放映后,编剧勇敢地站在前面来回答观众的问题前,我可以说, 这个故事来自比许多人能想象到的更为真实的现实中。我会为他的勇敢,和语言中的力量而喝彩。
我在电影节上所见, 以及紧随其后的问答环节, 观众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迷住了, 但也有一部分人对最后的结局表示关注。我不会剧透,所以我不会描述细节。但在我,我会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罗马书》在最后场景中所忏悔的事情,简而言之,预示着宽恕不是故事的终点, 而是一个开始。宽恕真正给你的力量,是将你从破坏性的消极负荷中释放出来,将你作为受害者的重围解开。它告诉我,行动必须承担后果,不管是大或小——一个握手或一个词可能会带来比挥舞的拳头,或破坏建筑物所能产生的更大力量,通过每一个人的行动, 就像蝴蝶扇动翅膀般的,在人与人的生活之间产生涟漪效应。
《罗马书》让我确信:没有一个受害者应该独自背负十字架,宽恕才是出路。这不容易。这不彻底,它不能像挥挥魔法棒那样修复一切……但,这是一个开始。
这不正是你听过的最真实的写照吗?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