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摇滚上月球

评分:
6.0 还行

原名:一首搖滾上月球又名:Rock Me to the Moon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台湾  2013 

简介: 本片真实记录了一支叫“睏熊霸”的摇滚乐团,为登上海洋音乐祭的表演舞台而作出的前期

更新时间:2014-01-06

一首摇滚上月球影评:与电影基本无关!随便谈谈对于两岸三地摇滚乐队的印象

首先声明,本人才疏学浅,略听过那么几只乐队的音乐,主观性太强或者说的不对的请各位看官指教。
对于花不起钱经常去影院看电影的穷屌丝来说,每次去影院选电影看必定是要考虑再三的。虽然是有一段时间一个星期要去影院看上几部电影,但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已经过去了,现在到了连网上订票的十块钱手续费也掏不起的地步了。

-----------------------------屌丝的分隔线----------------------------------------

之所以选中了去看这部电影呢,是在北京MAO看了四分卫&脱拉库的演出。这两只乐队之前没怎么听过,但是现场很不错,不但能把场面控制热闹的同时作品的旋律也算非常抓耳的(鉴于livehouse的音效就不不说唱功歌词什么的了)。脱拉库呢,解散了十年重新归来,不年轻了却依旧热血涛涛,虽然那啥吉他手老耀发福的程度快赶上电影里的老爸们了吧,哈哈哈,不过实在是特欢乐的一个团,有机会的朋友们千万要去看他们的现场!呃,说回来,创作“一首摇滚上月球”的四分卫则是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音乐理想,他们没像五月天一样大红大紫我都觉得不可信(难道是阿山不如阿信那么能装?!)特别推荐他们早期的专辑“Deep Blue”,几乎每一首歌都很好听,而且表达了他们对于海洋的敬意和对海洋生态环保的反思。主场阿山是个温柔的男子(呃,不知道怎么描述了),喜欢穿着白衬衫在舞台上唱歌;影片里没有出场的其他成员是贝斯手奥迪(身材高大很帅),吉他手虎神(很受欢迎),前鼓手李牧凡(离队后在北京生活)等等(其实我也就在MAO见到他们一面= =)。总而言之,就是集温柔和爆发于一体的热血台湾乐队;再简而言之,对于关注地下乐队和独立音乐不多的同学们来说,可以看作是不出名版的五月天。
插句题外话,这也是为什么十年前的五月天狂热粉丝如今甚少关注他们的原因之一:因为有太多同样出色的声音没有被听到,相比较现在一张演唱会门票动辄上500的知名乐团,我更乐意去关注独立乐团和地下音乐。具体的下面可能会说到。

-------------------------班门弄斧,大神请轻拍!------------------------------

好了,这是我去看这场电影之前的小插曲和理由:其实我就是想去看看台湾乐团在这场以亲情和家庭为主题的纪录片里做了些什么。当然,最后的成果更多的是来自电影本身传达出的正能量和大家对这个世界的感触。这方面大家的感想大概也差不多,或许有类似经历的人会有更多共鸣吧。
接下来还是回到我想讲的主题,简单比较一下两岸三地(台湾,大陆,香港)的摇滚乐队风格:
全球化是个抽象的词,想要解释它其实很简单:那我自己来说,来自 浙江 的我在 香港 读大学,然后去 北京 看女朋友,在北京看了一场 台湾 乐队的演出。这样的事情在几十年前可不是件普遍的事,现在的时代就是如此。

----------------------------------正文----------------------------------------------

台湾
台湾的音乐市场是非常成熟的,从每张唱片的制作就能看出来,台版的cd永远是每张不同,有着创意的设计和插图;或者大众对于音乐的消费,垦丁春呐,海洋音乐节,跨年演出,良好的市场给予了台湾乐队非常好的成长土壤,包容的听众品位给予了不同乐队风格自由发挥的空间。总的来说,就是成名最好,坚持自己的音乐不太出名也饿不死。这一点实在比大陆的环境好太多了。
台湾乐队的风格非常多,硬要分的话,我会把他们分成两个大类(我不听重金,死金,各种特别重的摇滚,所以其实我在这里是比较大众接受的摇滚乐):一类是用音乐来表达自己一些细腻地感情:比如说苏打绿,苏打绿算是Indie rock成功的典范(但是,现在都给“小时代”唱歌了好吗?!,哭哭哦)比如说希望歌迷们正视生命中负面经验的“牢骚系”TizzyBac等等,都是非常擅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另外再推荐两只超级好听的团,“那我懂你意思了”和“Mary see the future”。(好吧,我不是来显摆的,我是来推荐音乐的!朋友们,别再听凤凰传奇了......同理,求各位混迹豆瓣的大神推荐好听的乐队!)
另外一类呢就是台湾的团团团团团,热血乐队,代表五月天,口号,即使我们四十了站台上一化妆一皱眉一OAOA脑残粉还是没法把持!其他的如四分卫,脱拉库等等都是这样类型。他们用摇滚来传达他们的能量,很刻意地让观众受到感染迸发对生命的热情(不妨怀疑这能量的可持续性)。我很爱这样的音乐,想法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摇滚不是治病的良药,只是一剂强心剂,真正让我们坚强只是一首“倔强”或者“一首摇滚上月球”吗?难道不是我们自己所经历的事,我们所萌发的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嘛?好吧,我不是在批判,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批评。我热爱五月天,我热爱四分卫,我热爱脱拉库。但是我绝不认为热情是摇滚的灵魂,粉丝们热爱他们心目中的乐队决不可是因为抓耳的旋律和煽情的歌词,而是听完之后沉淀下来的那些东西,是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想法。举个例子,让你深受感动奋而前行的是“睏熊霸”乐队的歌曲还是老爸们的柔情和坚韧?以上请所有热爱摇滚乐的人们共勉。

香港
好吧,我先承认我对香港的摇滚圈除了Beyond之外一无所知。也没听到过让人印象深刻的年轻摇滚乐队,还请有资历的前辈们推荐一下。但是我对于他们的整体印象是:小资,无聊,吵闹。香港的环境还是适合流行音乐,钱多人傻,反正我给我的香港同学们放歌是没有人懂得欣赏的。同理我对流行音乐也不感冒。再写下去要讨论到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神马的了,在穿帮之前我先就此打住。

大陆
我关注的最多的是大陆的地下音乐。为什么,因为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你从音乐中能对中国当代的年轻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首先有多少人受众就表明了中国年轻人的音乐素养如何,陈奕迅唱歌是好听,但还有更多好听的音乐大家不感兴趣;音乐也不只是表达爱情的工具,它还可以涉及更多其他的想法和情感。有多少人年轻人听万青(万能青年旅店),多少人听海龟先生,多少人听丢火车?相比之下,多少人听凤凰传奇,听棒子的大烂歌。首先,我认为做音乐的目的应该很单纯,无非是处于对于音乐的喜爱,而不是为了那一叠一叠的钞票和所谓的人气。君不见,有多少背负音乐的少年在地下乐队绞尽脑汁创作一张发自肺腑的专辑,又有多少不劳而获的当红明星背着三十六级作词人给他们写的狗屁词。现在的状况好多了,有豆瓣虾米微音乐等平台给了独立音乐被听到的机会;一系列的livehouse和音乐节在一线城市人气不低;越来越多的选秀节目给了独立乐队一展身手的舞台。所以你可以听到“夜空中最亮的心”一夜爆红。但是但是但是,还有大量的没有被听到。
大陆的摇滚乐队几乎每一只都不一样,因为他们走过了坎坷,都怀着各自的经历和理想,操着四方的口音。比如说痛仰(痛苦的信仰)从“愤怒的哪吒”到“双手合十的哪吒“的故事,比如说来自汕头南澳岛的玩具船长用音乐表达他们对于小海岛风俗的依恋;比如说衣湿用宜宾话戏谑而又认真地唱”我深深的脑壳头“时究竟怀着是怎样的感情?太多太多,需要我们去聆听的声音。
因为不仅仅是聆听音乐,伴随着音乐,我们可以了解,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其他的年轻人用身体和灵魂经历着怎样的经历,歌唱着怎样或让人心酸落泪或让人为之欣喜的故事。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