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he World's End又名:世界终点 / 世界终极 / 世芥末日(台) / 醉后末日(台) / 醉爆末日党(港)

分类:喜剧 / 动作 / 科幻 /  英国  2013 

简介: 过度沉湎酒精、年届不惑的盖瑞·金(西蒙·佩吉 Simon Pegg 饰),突然间

更新时间:2019-12-24

世界尽头影评:《世界尽头》中的自由

每一部影视作品,都必然体现着创作者的三观,或多或少,不论自知与否。
然而看过“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人不难发现埃德加赖特和西蒙佩吉在讲故事的能力方面十分突出,剧情对白、镜头剪辑和节奏都能拿捏准确,使影片呈现鲜明风格,且叙事到位。
我不怀疑他们可以清晰表达所想表达的故事,也相信这部电影不止是为三部曲画一个句号这么简单。《世界末日》我在几年中看了可能不下5遍,每次无非是抱着放松的心态,想得到精神上的缓冲。
第一次看时,看的是梗。跟前两部一样,充满着包袱笑料,快节奏、台词前后呼应,很有趣。可剧情实在荒谬,尤其是与“外星人”关于社会稳定与个体自由的争论实在乏味,结局也不知所云,像个烂尾的科幻片,整体还是有些失望。
直到前几天重温这部电影时,我发现也许此片想表达的并非那么简单,一如既往荒诞的剧情中包含着什么样的精神内核,哪些是显而易见的,哪些又是刻意隐晦其中的?
我不想分析《世界末日》中的喜剧情节,好不好笑实属见仁见智,我想谈论的是“黑色幽默”中的“黑色”二字,“黑色”有荒诞和讽刺之意,在这一点上《世界末日》和《僵尸肖恩》非常相似,肖恩最后没有变成僵尸,片名又为何叫僵尸肖恩呢?从开头看,肖恩难道不也是最像僵尸的那一个吗?《世界末日》从另一个角度讲了和第一部有些类似的故事,少了些搞笑,多了些沉重:
1:回忆与当下,精神自由与现实
“我们想要自由!我们想要自由地做想做的事!我们想大醉一场,我们想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盖瑞.金(king)从上学时就是五个好友当中的领头人,他们把他当作像king一样的领袖,度过了美好的学生时代,可惜直到其他人都各成家业,他还像那个穿着黑色大衣的青年,吸毒,精神治疗,一事无成。他没变,丝毫没变,除了样貌苍老了以外,他还是那个他,一个乐天派,开着当年从同学那买来的古董车(虽然换了所有能换的零件),用着别人的驾照扣分,在休息区玩赛车游戏,摁陌生人家门铃,在碰到老相好时自作多情的跟进厕所……尤其是那个夜晚让他难忘,他和死党们连喝小镇酒吧,打架,抽大麻,厕所ooxx,最后他喝醉了,呕吐物粘在鞋上,坐在草坪上看着缓缓升起的太阳,他觉得人生中不会有比这更美好的一刻了。
当病友问他后不后悔当年没有通关时,他做了决定,组织死党回到故乡重闯12个酒吧。这是《世界末日》比《僵尸肖恩》更巧妙的构思点,有助于深化故事脉络:即便已接受当下的物是人非,却也难掩岁月中残留的遗憾……还有什么比几个经过年轮洗礼的中年男子重聚一堂更能体现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时光的变迁呢?于是这也顺理成章的与片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相结合,那就是追求快乐的自由精神与现实生活的碰撞(这点全片体现在king与其他四人之间)
king与其他四人是有共通点的,就是成长回忆中都有他们难以忘怀之事。不同的是其他人都走了,king还留在那里。
他们有人心里装着深爱的女孩,有人不愿记起被霸凌的过往,有人为了摆脱外号做了激光手术,也有人因为当初的意外事故戒酒多年。
这些只因岁月消失了吗?不,而是全都在他们多年后的重聚中回到脑海,有人再次痛苦,有人依旧动情,还有人得到释怀。
而对于盖瑞金来说,他只想再次回到太阳升起的美妙一刻,仅此而已。
在那时候,盖瑞金还是king,他为自己是king感到自豪,他怀念与死党喝多了好像拥有小镇的感觉,那时的他无忧无虑,那可贵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他无比充实。而现在他只是个loser,loser不代表傻子,他不再无忧无虑了,不再是任何人的king,看着自己的一事无成和越发苍老的脸,再看看身边人有的事业与家庭,他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并依然保持那样纯净的乐天派吗?他所追求的快乐在现实面前显得堕落又不堪,这很矛盾,也很讽刺。他想再一次看到那天的阳光,那阳光中的美好。
其他四人,在本片中代表了社会中的大群体,被现实生活打压却又无可奈何的人。他们为了生计奔波,为了家庭琐碎皱眉,他们和king走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长大成人。这和king的对比十分鲜明,他们坐在一桌,聊的都是家长里短,不再满怀士气的向下一个酒吧进发,不再理解king的一举一动,不再把笑容时刻挂在脸上。
所谓黑色幽默,在于这次重聚即使相隔了数年,却难逃回忆的捆绑,命运的捉弄。被霸凌的人看到了当初的罪魁祸首,痴情的男人又一次看到深爱的女孩,戒酒多年的人破了戒,喝到第6杯的人没能撑到第7杯……有时候我们所逃避的,真的能逃得掉么?
小镇变了模样,就连曾经的酒吧都被“星巴克”式的格式化,看似平淡无常的氛围里弥漫着异样的空气。老酒保不再认识他们了,而唯一看出端倪的,却是最不活在“现实”的那一个,盖瑞金。
3:同一个敌人:空白人
空白人,由拷贝人类DNA制造而出。他们和我们一模一样,不把他们的头拽掉看到蓝色的液体,恐怕根本无法分辨。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他们的最常用动作:用手按住人的头。这不像以伤害为目的,更多的像以接触为目的进行拷贝。拷贝,或者说同化。
盖瑞金根本不在乎空白人,他只是找了个借口,想喝完没能喝完的酒,那是才他所在乎的。可接到最后一杯时开关打开了,替代啤酒出现的是空白人的真相。这一段有大量对白占用片中不少时间,看似说了些废话,实际上却是最重要的桥段。
空白人代表什么?外星生命说地球是低文明星球,存在瑕疵,他们旨在创造更文明和谐的环境,“加入更伟大的社会”。在我看来,空白人与盖瑞金的四个死党相像,指的同样是社会大群体,但只是相像,并不类同。空白人更偏向体现一种趋势,社会所谓发展向上的“伪正能量”趋势,在此环境下,对的一旦被社会认定,便不允许所谓错的存在,是与非并无绝对,就像盖瑞金喊的那样“我们的文明就是蠢蛋建立起来的,我们有基本的人权”谁又愿意活在一个人人都像机器人般的理想国呢?金做出了选择,他抛弃年轻的他,追求自由。空白人与第一部的僵尸相似,其含义不仅是冷漠且被社会同化的群体,还是盲目跟随社会风气而行的人们。在这时候,盖瑞金的两个死党也不禁发出了反抗,可他们与单纯追寻快乐的king不同,他们是向现实低头的人,为何会反抗?因为每个人心里都不会真正的低头,人人都向往着自由,即使在心里最暗的角落,依然有盖瑞金看到的阳光存在。
4:尊重自由
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个人追求。
外星人留下一句“fuck it”便一走了之,留下满目苍夷的大地。人们的家园毁了,一夜回到原始社会,幸存者们扎堆在一起努力重新生活,有趣的是剩下的空白人都苏醒了,“像无家可归的小孩子,寻求指引,希望得到帮助”这里可以有多个含义,小孩子往往是闯了祸到最后一刻才清醒,也像回归一丝理智的行尸走肉,彷徨失措,找不到方向。有人接纳他们,有人唾弃他们。
这部电影让我最难参透的,在于创作者到底把天平偏向哪一方?是活在现实的眼光中但受尽摧残,沦陷于人潮?还是不屑别人的眼光,当个追求单纯快乐的loser?
其实都不是,盖瑞金的朋友们,在废墟中,破屋里,篝火旁讲着他的故事,他们像往常一样生活,只是带有狼狈。而king带着四个像他死党模样的空白人伙伴,回到故乡的镇上,点了5杯水,他兴奋的抽出他的剑,带着往常一直带有的笑,也许他不再需要酒了,因为他眼睛将永远看到清晨的阳光。
人权与自由选择,我想这才是创作者要表达的,虽然其中有荒谬,有讽刺,可仍然不偏不倚,讲述了两种人的世界,这其中不一定有好坏,但一定有快乐与否。把“黑色”装在幽默里是困难的,至少这点导演埃德加赖特和西蒙佩吉做到了。
“我们想要自由!我们想要自由地做想做的事!我们想大醉一场,我们想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看似失败的king,却是最快乐的那一个


世界尽头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