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士兵突击又名:Soldiers Sortie

分类:剧情 /  中国大陆  2006 

简介: 木讷的许三多(王宝强)没进军营,就因看见坦克时“举手投降”招来以“不抛弃、不放弃

更新时间:2008-09-18

士兵突击影评:热爱

这时候写《士兵突击》的评论,其实是一件挺2的事儿。
因为播也播过了,火也火过了,三多已经傻出名了,重播也已经能把人看吐了,没什么值得再拿出来矫情了。
既然这样,那今儿就来点瓷实的说说。

1、话说这两年从刘震云那儿捣鼓出个新词儿,叫作家电影,说新是因为这跟法国新浪潮的“作家电影”是两码事儿,基本上是个噱头,无非是通过强调剧本来作宣传而已。其实这也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你说莎翁的那出戏不是作家戏?
当然这里不是要论证什么脑残概念,而是想说,《士兵突击》是作家的戏,是因剧本而精彩的故事。

2、不得不说心里对《士兵突击》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编剧兰小龙是从中戏混进革命队伍的文学愤青,凑巧的是中戏我多少算熟悉,而兰小龙工作的院子我更是也在那里生活过,并且还去他们话剧团玩过,当然,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去歌舞团看美女跳舞;更加凑巧的是所谓的A大队的原型我也熟悉,认识某个大队长,还曾经认识一个类似袁朗角色的作训参谋;还有件凑巧的事就是所谓的草原五班的原型我居然也都去玩过,你说能不觉得亲切吗?
所以想说的是,有些事儿我还算懂点行。

3、当然,有时候太熟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因为熟悉,所以剧中情节上的许多硬伤很容易就看了出来,比如退伍时间安排的随意,选士官的时间差别等等,还有成才在靶场比枪法,在共军的部队里也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另外还有所谓的兵王和老A的选拔也纯粹是没谱的事儿。当然如果你知道这之前还有一个《爱尔纳突击》的本子,就会明白一些情节多少还是有出处的了。
可这并没有影响剧情对我的打动,有时候我自己琢磨,难不成是我那小心灵里仅存的一点点对真理的纯洁向往都消逝了吗?
痛定思痛之后,我发现当然不是这样了,完全是因为有更强烈的东西打动了我,不仅是许木木的执着,更多是整部戏群像式表现出来的坚硬的男人气,我自己总结,就一个字“热爱”!

4、说老实话,部队大院进过不少,穿军装的人不算大街上的也见过不计其数,有些能上电视的也见过不少真人,部队到底也是一个小社会,存在各种复杂的侧面,确实有像高城、561、袁朗那样拿事业当生命的好青年,可真像《士兵突击》这么一水儿的好青年,少有啊!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编剧,因为这事都是他干的,他赋予了《士兵突击》一种精神,说“不抛弃不放弃”也好,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儿”也好,这实质是一种热爱。

5、许多人也许不会注意到,“热爱”其实正是这部戏的一个最大的预设前提。
编剧用这个前提为剧本建立一个封闭的乌托邦,除却了一切可能影响主题的杂芜;为每个人都树立了一种的信仰,这种信仰就像功夫熊猫里鸭爸说的“血管里流的都是面汤”,当然这里的面汤是一种对军人职业宗教般的执着。
剧中基本上没有一个反面形象,所有的人都充满了对身份的认同和热爱,老A如此,钢七连如此,草原五班也是如此,即使像老白这样的人,也时刻惦记着坚守在坑主的神圣岗位上。
个人觉得能完美地渗透这种热爱的情绪,并且让人相信,正是这部戏的最大成功。

6、我见过老A,对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在这个大社会里,谁都不是旁观者,即便是军队的体制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人是逃不开社会性的影响,谁也无力像剧中那样活的那么纯粹。我很怀疑像兰小龙这样的中戏人,怎么会从小心灵里迸发出那么强烈的热爱?
说实在的中戏和军队完全是两码事儿。中戏的氛围是一种沉浸着盲目自由的嚣张个性,一个比一个NB,或者装B。看看兰小龙的同学史航的《名剧的儿女们》就知道有多装了。而军队恰恰相反,别说自由了,个性都是奢侈品,谁要装B基本上不被灭掉也被当成SB了。
难不成兰小龙是患了斯得哥尔摩综合症?

7、谁要是有这种想法,那只能说真是SB了。
这年头老有一种人自己阴暗的不得了,还凡事儿都要拿这种眼神看别人。特别是一涉及到体制内的东西,那基本上一个个都把自己装的像索尔仁琴尼似的,要站在人类良心的高度上去控诉万恶的社会,还动不动就要扛出什么主义什么自由的大旗,一边吃肉一边骂娘,真是让人不爽。体制自然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可是为反对而反对就太没劲了。套用一句肯尼迪的话,别问这个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先问问你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再说,你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我就感激涕零当你是个好人了。
谁也别以为自己为汶川地震捐过几块钱就高尚的不得了,看看那些冲在一线的钢七连们,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心生敬意?当然谁又要说这里也有黑幕的话,我、我、我只能挠墙去了!

8、有点跑题了,我想说的是自由总是相对的,生命的尊严是超越所有概念的。
谁也不会觉得《士兵突击》里的人们是不自由的,套用兰小龙自己的话来作解最合适:“我觉得我比现在活在地方上的毫无约束的人要自由得多,比我的同行要自由得多,我思维不再受局限了。而且这种自由看你怎么去理解,是心灵能更加开阔,跟周围的环境几乎没有关系。”
因为如此,所以热爱。我想这就是兰小龙的答案。
普鲁斯特说过,真正的生命是再活过的生命。
《士兵突击》用群像式的故事作了完美的注解。

9、说完剧本,最后不妨再说说人物。
什么典型人物戏剧分析我就不说了,基本上我也不懂。我也不喜欢那些动辙就要解构人物解构剧本解构镜头的说法,把自己整的像先知一样,牛B闪闪地露怯,有点丢人。
虽然从符号学的角度上说,一部作品完成以后就脱离了作者独立存在了,可一个个解读的比兰小龙还深奥,就不像话了。难道《士兵突击》采用了分段和循环式的结构就是向《低俗小说》致敬吗?太SB了。
说一点真实的体验是,所有的人物在我看来都是根植在一种真实之上的。
有真实,才有热爱。

10、班长、561这样的人我都见过,史今这个角色太感人了,简直就代表了这支部队的生命力;高城这样的也见过很多,他的最大弱点在于他所表现出来的强势并不是完全来自他自身;至于许三多,用兰小龙的话说,在军队里,在生活中,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许多人说成才和许三多属于“一体两面”,我也同意,毕竟戏剧是对生活的再创作。
这里要重点说说袁朗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是我最喜欢的,没话说,爷们儿,纯的。
其实仔细想想袁朗和高城何尝又不是“一体两面”呢?以我的经验,像袁朗这样桀骜而又有点邪气的性格,没有高城的某些特征是不容易在部队生存的,而袁朗的完美在于他综合的都是优点,他属于这支军队的未来。说实话,这支军队从开始就是一支农民军,是许三多的部队,到今天也是这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军事C4I化单兵SIPE系统化的时代,需要更多科技力的支持,需要吴哲这样的新式人才,而能完美融合二者的,正是袁朗这样的人。
难得的是真的会有这样的人。
引用三联王小峰的一句评论:许三多不可能成为袁朗的。

总之,突击已出,再多的评论都是剧本之外的,只不过是每个人自己的解读,我也不例外。
这就是《士兵突击》,兰小龙作品。

最后声明一下,写了这么多,全是胡说八道,谁也别见怪,就图一个乐呵而已,如果不小心伤害了谁脆弱的小心灵的话,我在这里道歉先!
当然,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真的话,那就是这部戏是有感情的。
那真的是一种热爱。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特殊的日子。)

士兵突击的相关影评

士兵突击
啊哈 • 成长
士兵突击
小R • 热爱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