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泪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倾城之泪又名:The Allure of Tears

分类:剧情 / 爱情 /  中国大陆  2011 

简介: 第一滴泪:罹患骨癌的美丽少女给力妹(周冬雨 饰)不曾被病魔吓倒,她以乐观的精神感

更新时间:2022-05-31

倾城之泪影评:以《倾城之泪》为例,简述黄真真电影的标志性元素,及“一鸭三吃”风格


以《倾城之泪》为例,简述黄真真电影的标志性元素,及“一鸭三吃”风格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五月的评述链接

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

2011年黄真真导演的《倾城之泪》,由三滴“泪”组成,这种拼盘,或者“折子戏”式的电影向来并不鲜见,不管是由一位还是三位导演完成,冠以一个狭义或广义的主题,处理上,甚至可能就跟北京烤鸭的“一鸭三吃”般……

但问题是,黄导演之前的很多电影,即使是一个故事贯穿到底的,也常常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暂且以在《倾》之前一年半,也就是2010年夏上映的港片《分手说爱你Break Up Club》来例,尝试“拆分”之。

《分》中黄导自己现身说法,她本身当然是纪录式影像的推崇者,早年的《女人那话儿》及其续集,自是此种理念的代表范本。《分》中也不例外,除了黄导在片中,跟郑丹瑞说这回不要剧本,要真实的爱情故事,既而派出十部摄录机,而比故事更真实的,应该是视频……除此之外,片中房祖名和薛凯琪饰演的男女主角,以及一位卖摄录器材的损友,皆是自拍或TA拍的“发烧友”级别的角色。

当然一部剧情片,即使是以纪实影像为标志风格,也不太可能一路这么“纪实”到结束,这就算是保罗·格林格拉斯 Paul Greengrass应该都难以做到。于是《分手说爱你》里有一个很具戏剧设计的情节,也是呼应片名,特别是英文Break Up Club,那是一个神奇的网站,神奇之处不在于,这网址只能在特定咖啡网吧的特定电脑上才能登录,更在于它能帮助失恋网友复合,但这不是公益网站,也不是要收取巨额复合费,而是跟《笑傲江湖》里的平一指般“医一人,杀一人”,而用在此网站的文化上,那便是拆散别人一对,复合自己一双。

这听起来当然是非常魔幻的,与现实的爱情主题,还有纪实影像一般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是南辕北辙的。于是,可能是出于黄导向来的喜好或习惯,这个神奇的网站所引发的效应,在片中几乎只存在于一(开)头一(收)尾,同时以男主角是否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拆散别人,来体现角色所谓的成长,但问题还在于,这种超现实与超真实之间的割裂感,是那么的明显,同时也未见编导有意将这种割裂感变成情节,或风格本身。

《分》当中段叶山豪饰演的艺术家情敌出现后,镜头一下子“安分”端正了起来,情节也回到了三角恋的模式中,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这第三吃还是最后的反转,也就是回到真实纪录与摆拍“剧情”的差别上,但问题是,这虽然可能会有一种2017年《摄影机不要停!カメラを止めるな!》(港译:尸杀片场)式的结尾观感,却没有解决,或者留意到在“二吃”时提到的纪录影像,摆拍剧情,与超现实分手网站设置之间的脱节问题。

黄真真导演的影像中有一些固定的元素,但跟吴宇森片中的鸽子,或者李仁港作品中的“飞碟帽”一样,我不是太确定,那是否应该直接归属为所谓作者导演的标配元素?

比如对光脚的癖好,还不分男女,当然也不像某些电影中,只停留在用脚趾的一绷紧和一舒展,来暗示身体某刻的特殊状态;

另外,就是不在世,或者不在场的角色,用事先录好的影像,对着镜头外的人们,来进行“总结陈词”,而这通常发生在一个重要的集体活动中,或者是室内的当代艺术影像展上……

再另外,就是角色一般会很多,当然也不单是指《倾城之泪》中因为分三段,于是至少是有三对男女主角,而像《六楼后座》及其续集中,也因为是年轻人集体同居的概念,角色自然也少不了……但转念一想,这样的集体人设,其实更多发生在那种中小成本的鬼片,或者虐杀电影中,但黄导自始至终,还是钟情于爱情这一永恒,甚至是“唯一”的主题。

而依然是在2010年上映的《完美嫁衣/抱抱俏佳人》中,角色更是多到“离谱”,不但有杨千嬅,还有葛民辉,亦有毛舜筠等等等……除了因为银都,邵氏班底丰厚,演员多到不用白不用,更没准会让人误会这是彭浩翔电影元素的一次集体回顾:(

而这些标志性的黄真真作品元素,在《倾城之泪》的三个单元中,当然也都不会“缺席”。

既然刚才提到了彭导,我之前也评述过他的《志明与春娇》:如果《志明與春嬌》的男主是一位到處像“採集”民歌一樣搜羅各地粗口的專家 而女主是從小對粗口零容忍的人設 或者兩者性情對調也OK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075665/

也是因为,据说《志》一开始也是想在彭导公司内部拍那种很小成本,事先不写剧本,纪实影像的独立制作,但后来找到投资,才变成现在的版本,但那种随意,或者看似随意的影像及对白风格,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就同样涉及到一个很大的命题,就是纪实与虚构间的比例,及化学反应问题。

我其实到现在依然非常欣赏导演乔什·特兰克 Josh Trank,特别是他2012年的《超能失控 Chronicle》,尽管后来擢升大制作编导后的《神奇四侠2015 Fantastic Four》,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也包括更后来的《卡彭 Capone》……

但之所以那么欣赏《超能失控》,就是因为在一个电脑特效无所不能的时代,他用纪实的影像风格,来表现通常的特效大制作题材,从而让最高等级的虚构,有了一种“真实”感,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是将两种南辕北辙的割裂感,主动变成作品自身的内容与风格。

这做法本身当然也不算是特别原创,像《科洛弗档案 Cloverfield》那种都属此列,但相比较而言,后者没有《超能失控》那么纯粹与直接。

而类似的做法,当然更体现在恐怖片的真实与虚构中,如早年标志性的《女巫布莱尔》等等,理念都是共通的,就是用纪实影像来“解构”某种重口味,或大特效题材的真实与虚拟。

回到黄导这边,她是执着于把类似的方式,几乎只用在爱情片这一个类型上。

而问题就是,爱情片一般来说,既不重口味(特殊情况除外),也不常用大量电脑特效,那可以用来解构的真实与虚拟是什么呢?

难道是叶念琛导演那一再重复的爱情中的欺骗与谎言吗?但这种真与假,跟影像的纪录与虚构,实在无法轻易画上等号。

行文至此,我不由想起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1989年的《性、谎言和录像带 Sex, Lies, and Videotape》,这表面上只是一个婚外恋,或者是如同《不要忘记我爱你》式的心理分析情节,更因为妻子与出轨对象是一对姐妹的关系,甚至更接近于那种《红玫瑰与白玫瑰》式的人生选择,当然在此片中,选择不仅是男性视角,更因为有录像带这一“纪实”画面的设定,让肉欲与情感的真实与虚构,愈加扑朔迷离。

所以,如果从作者导演的标志性元素来讲,其实《性,谎言和录像带》恰恰是“黄真真”元素的集大成者(当然之后他更多是把这种“纪实”,放在病毒,毒品,偷盗这样的社会性,及类型化的“大事件”中),而且是内在统一的,而不是像《分手说爱你》或者《不要忘记我爱你》那样,并非拼盘,也一样是在一部电影中,划分成有割裂感的三个“单元”。


倾城之泪的相关影评

倾城之泪
jerome • 鸡肋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