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五十大寿音乐会

评分:
6.0 还行

原名:Andrew Lloyd Webber: The Royal Albert Hall Celebration又名:韦伯50岁生日音乐会 / Andrew Lloyd Webber's 50th Birthday

分类:纪录片 / 音乐 /  英国  1998 

简介:

更新时间:2015-07-22

韦伯五十大寿音乐会影评:韦伯50岁生日音乐会简介(转帖)

天籁之音--安德鲁·韦伯50岁生日音乐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cbd3b01009mpg.html


认识安德鲁·罗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是从认识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开始的。2000年,莎拉·布莱曼推出的大碟《月光女神》(La Luna),她那空灵剔透的嗓音让我开始喜欢她的歌,开始找其他布莱曼演唱的歌曲。这样,我也逐渐开始了解韦伯这个音乐剧大师的作品,但是也仅限于他最有名的几首。在论坛中经常听人说韦伯的50岁生日音乐会经典,但是还是一直无缘一见,这几天终于下载下来,高兴极了。听过之后更是心潮澎湃,不知怎么会有这样的音乐奇才,写出这么多摄人心魄的音乐剧。和一些朋友同看,无论听过没有听过的,喜欢不喜欢音乐剧的,都异口同声说出“震撼”两个字。
兴奋之余,亦感到有些不足。因为这里边很多歌曲我都是初次听到,很多歌手都不认识,更不要说歌曲出自哪部音乐剧,内容如何了。于是下定增加知识的决心,费了几天的时间整理了一下演出的曲目,出自的音乐剧剧情,以及歌手的简单介绍,再贴几张音乐会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这场音乐会是于1998年4月7日,安德鲁·洛伊·韦伯50岁生日这一天,在伦敦英国皇家艾伯特音乐厅举行的。乐坛知名的歌手大腕云集,演唱了韦伯诸多音乐剧中的经典唱段,音乐会片头片尾是韦伯最著名作品《猫》的旋律。(下面是按着演出的出场顺序贴出的,图片为网上下载的,大小和效果不一,请谅解)



一、Whistle Down The Wind(选自音乐剧《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演唱者:蒂娜·艾莲娜(Tina Arena)


1960年,英国诞生了一部在英国电影史上十分有名的电影:《铁汉柔肠》(或《孩子与强盗》)(Whistle Down The Wind),是由英国经典名导演布里安·福比斯(Bryan Forbes)所执导的经典名片。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英国的兰开夏,描述一个杀人犯逃到兰开夏,被镇里的孩子们误以为是基督耶稣复活重返人间,而协助藏匿了犯人以避免被大人追捕(耶稣死前也是被认为是罪犯而被逮捕),但在犯人与天真的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犯人终于彻悟,而挺身受死。安德鲁·洛伊·韦伯的这部音乐剧,取名及取材即为这部经典名片,不过,把剧情的地点改在美国境内,但它的结尾却更为自然些,依剧情它势必发展到了:最后,是孩子们排出了一堵人墙,阻挡他们的父亲们持枪瞄准射击犯人,而掩护那位深受感动的犯人逃脱,即使在那位犯人告诉他们,他其实不是耶稣,是没有能力来达成孩子们的各种愿望。但是孩子们,在与犯人的交往过程中,在心灵里却得到了他们的冷漠的父母们所不能给予的关怀及聆听。在心灵里,那位犯人让他们有了期待的热情,在心灵深处,他其实正是从他们父母们冷默自私的大人世界救赎他们的耶稣基督。孩子们的道德标准不是大人们市侩的标准,而反而是更入到内心深处。这是一部寓意深长的音乐剧。
这部音乐剧是98年韦伯的新作,同名主打歌歌曲委婉动听,表达了对朋友友情的真诚的情感。蒂娜·艾莲娜是澳洲有名的女歌手,曾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献唱。

二、Any Dream Will Do& Close Every Door(选自音乐剧《约瑟夫与梦幻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演唱者:多尼·奥斯蒙德(Donny Osmond)




这部《约瑟夫与神奇彩衣》是韦伯的处女作,1968年起在伦敦上演,当时韦伯仅仅20岁。正是这部戏开始了韦伯的音乐剧传奇。《约瑟夫与神奇的梦幻彩衣》剧情出自《圣经·创世纪》,主要描述以色列人祖先雅各布的十二个儿子之中,年纪最小的约瑟因为是小老婆生的,长相俊俏、又聪明伶俐、善于解梦,最得父亲的宠爱,父亲甚至不惜为他买了一件色彩鲜艳的昂贵外衣,偏偏他“得了便宜还卖乖”,不但没有体恤兄长们粗衣布服、日夜与牲口为伍的辛劳,向他们炫耀华服,还藉由自己的梦境指出兄长们将会臣服在他的脚下,终于引发了兄长们的妒恨,把他骗到荒郊野外,给予一顿毒打,还把他卖给奴隶贩子,然后回家故作悲伤的向父亲报告噩耗,说是英勇的约瑟为了解救兄长,不幸被发狂的牲口伤及要害而送了命。
约瑟夫被卖到埃及一户富商家中为奴,凭着他的智慧受到了主人的宠信,可是主人的爱妾却因为对他求欢被拒而诬告他非礼,使他被关进监牢。在狱中,他为牢友解梦,十分的准确。牢友之中有一位是法老王的仆役领班,出狱之后大力向正为梦境所困扰的法老王推荐约瑟。约瑟夫从法老王的梦境中判断埃及将会有连续七年的大丰收,然后又将面临连续七年的大灾荒,因此献计法老王预作准备。法老王龙心大喜,不仅赦免了他的罪,更任命他为宰相,实现了他过去梦中所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预言。后来,灾荒果然出现,他的兄长们听说埃及还有足够的存粮,跋山涉水的前来求助,竟然没有认出眼前的宰相大人就是自己当年所陷害的小弟。约瑟夫有心让他们受点教训,暗中栽赃,指控兄长之一涉嫌窃盗。当其余兄长们一起跪地向他哀求宽恕的时候,他才表明自己的身分,并且以德报怨的原谅了兄长们,把父亲接来奉养,而他也再度穿上了父亲一直为他保留着的那件多彩的外衣。
这出戏的音乐风格极为多样化,从抒情的美国式歌谣曲、乡村歌曲、来自加勒比海的“加力骚”(Calypso)、埃及的传统民俗音乐到古老的法国歌谣、甚至还把猫王的造型和曲风也搬上了台面。这里演唱的两首《梦想成真》(Any Dream Will Do)和《关上所有的门》(Close Every Door)是其中最著名的两首歌。演唱者多尼·奥斯蒙德是美国乐坛知名歌手,他于1999年在该剧的电影版中饰演约瑟夫。


三、大提琴演奏: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No.24
演奏者:朱利安·劳伊德·韦伯 Julian Lloyd Webber




朱利安·韦伯是安德鲁·韦伯的弟弟,也是世界一流的大提琴演奏家,有“田园诗人”之称。朱利安·韦伯也是公认的当代最具开拓精神的音乐家之一,他为大提琴带来了许多新听众。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No.24》,这是一首小型的变奏曲,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中的最后一首作品,也是极负盛名的经典名曲。这里演奏的是由安德鲁·韦伯改编的大提琴与爵士乐队重奏的变奏曲。



四、Funeral Music from Evita &Oh What a Circus & High Flying Adored (选自音乐剧《艾薇塔》Evita),演唱者:安东尼奥·班德拉德(Antonio Banderas)

艾薇塔·贝隆,是阿根廷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作为一个穷裁缝的私生女儿,在阿根廷混乱的年代,她有梦魇一样的童年回忆。但是为了生活和理想,她想成为一个掌握权力,不受人欺凌的阿根廷女人,哪怕成为舞女,游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各个场所,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之中找寻机会。当她成为知名的演员时,已经付出了所有,但在世人看来,她也不过是以出卖美貌和色相放荡的人而已,所以成为贝隆夫人的艾薇塔为当时的主流社会不容。
25岁的艾薇塔,嫁给49的贝隆,因为她深信“民主、自由、平等”的贝隆主义能真正的拯救阿根廷的那些穷人们,能将她从一种奢靡、堕落的状态中拯救出来。贝隆深陷囚笼,她依然在孤身在底层人民中间宣扬这民主平等,坚持着丈夫的政治理念。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第一夫人”艾薇塔奔走于工厂、学校、医院、孤儿院之间,提高阿根廷的社会保障、救济、劳工待遇、教育水平,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直到33岁生命结束之时。



安德鲁·洛依·韦伯从1974年就已经开始着手编写《艾薇塔》, 1976年,该剧的第一张唱片正式发行了,这张唱片,还有的发行单行本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很快在很多国家里都成了销路最好的唱片。1978年6月21日,音乐剧《艾薇塔》第一次在伦敦的爱德华王子剧院(Prince Edward Theatre)公演。是由 伊莲·佩姬(Elaine Paige )扮演艾娃·佩隆。《艾薇塔》获得了很多奖项,包括比较重要的伦敦西头剧院奖 (1978年度最佳音乐剧,还有 Elaine Paige 拿到最佳音乐剧演员奖)。第二年的5月8日,美国的《艾薇塔》也在洛杉矶的 Dorothy Chandler 帐篷剧场开演了。公演了九个星期后,该剧搬到三藩市的奥菲姆剧院(Orpheum Theatre) 演出了7个星期,然后,就直接进军纽约的百老汇了。在纽约,原来伦敦剧团的剧组人马都汇集在一起,使《艾薇塔》在百老汇一炮而红,它不仅获得了当年百老汇上音乐剧界的大量奖项,之后了几年里,《艾薇塔》一直是百老汇常驻剧目,而许多巡回演出剧团也把《艾薇塔》带到了全球各地。 1996年,音乐剧电影《贝隆夫人》出版发行,由麦当娜扮演艾娃·佩隆,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再次红遍全球。



安东尼奥·班德拉德是电影版中讲述人彻·桂瓦拉(Che Guevara)的扮演者。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于1960年出生于西班牙,迄今为止,他已经在四十多部影片中担任了角色,其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佐罗传奇》了。这位身强力壮,目光炯炯的美男子以其热烈狂热的气质在好莱坞迅速地占有了一片天下,成为当年最为走红的明星之一。班德拉德是位很有才华的演员,我一直很喜欢他的表演,不过没想到他的嗓音也很好。尤其是后一首《亲爱的展翅高飞》(High Flying, Adored),很悠扬的一首,闭上眼睛倾听,感受着歌曲中透出的深情,让心灵跟着美妙的音乐一起飞翔。


五、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选自音乐剧《艾薇塔》Evita),演唱者:伊莲·佩姬(Elaine Paige)


前边已经对《艾薇塔》作了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伊莲·佩姬。作为女演员、录音艺术家和制作人,伊莲·佩姬对现代音乐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谱写了她自己在音乐剧世界中的辉煌篇章,并被公认为“英国音乐剧的第一夫人”。
  1978年,伊莲·佩姬被哈尔·普林斯选中在音乐剧《艾薇塔》的制作中扮演伊娃·贝隆,并就此以她的实力扫荡了伦敦西区的舞台,并获得了众多的奖项。1981年,佩姬在《猫》剧在伦敦的原创版本的演出中扮演了格里兹贝拉,并成为了演唱其中最经典的歌曲《回忆》的第一人。佩姬在1998年《猫》的电视录制中又重新扮演了格里兹贝拉的角色,《猫》的电视版本销售直线上升成为了英国和美国排行榜中最热销的作品。
1994年,英国词作家、曲作家和剧作家学院向佩姬颁发了金质奖章,1996年,她又被HMV授予终身成就奖,1999年,佩姬又接受了英国国家歌剧及戏剧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1995年,因为她对音乐剧的杰出贡献,佩姬被英国女王授予了大英帝国女王勋章。
对于《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这首歌,一直以来,都习惯于麦当娜的版本。以至当伊莲的歌声响起时,竟然心头一震。那种发端自心灵深处的浅吟低唱,配合着她蕴藏于深邃眼神中的细腻情感,神奇地操纵着我的情绪随着她的歌声的起伏。就像我看过的一篇评论中说的那样,倾情的表演带给人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也就是经典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


六、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选自音乐剧《星光快车》Starlight Express ),演唱者:雷伊·席勒(Ray Shell)


《星光快车》这一出音乐剧是诞生于1975年,韦伯(Webber)希望以辛蒂瑞拉故事的方式来呈现一出生气蓬勃的舞台剧。其实故事十分简单:有一家的小男孩酷爱模型火车,晚上迟迟不肯睡觉。有一天晚饭以后,小男孩又在玩火车了,玩着玩着,他又忘了去睡觉,于是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孩子,把火车收拾起来,快去睡觉。”“孩子十分不情愿。晚上,孩子开始做梦,场内雾气大作,灯光越来越暗,24名穿溜冰鞋的演员犹如24辆火车从后台“射”了出来。他们头上所戴的帽子发出灯光,就像火车头上的探照灯,他们穿的服装如同盔甲一样在闪亮。小男孩梦见许多机车在进行比赛——国际机车锦标赛,年轻的小蒸汽机车拉斯迪凭着他的勇敢、诚实和毅力,在神秘的菲也的帮助下,夺得比赛冠军,荣获“火车之王”的称号。
《星光快车》全剧没有强烈的剧情起伏,但是绚丽的歌舞说服了一切。首演之夜,观众看见舞台上的演员脚踏溜冰鞋,身穿太空装,一个奇幻的未来奇境由此展开。故事中的角色之间并没有太多的戏剧关联,只是在星光列车的串联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甜蜜的梦想。
《星光快车》于1984年3月27日在伦敦的阿波罗·维多利亚剧院开始演出,是英国剧院历史上,仅次于《猫》,演出场次最多的,它的演出场次已经超过了7000场。
不过这部剧因为剧情类型和《猫》相似,因此在韦伯的作品中并不很知名,演员的资料也找不到。像这首《隧道尽头的曙光》的演唱者雷伊·席勒,我就没有找到多少相关资料,只知道他作为演员演过几部歌舞剧类的电影,还在一些电影中做过编剧,剪接的工作。不过这一段最值得一看的还是轮滑舞,因为演员们的轮滑表演的实在是不错,现场的气氛也很好。



七、Hosanna (选自音乐剧《万世巨星耶稣》Jesus Christ Superstar ),合唱
Hosanna(选自《安魂曲》Requiem),演唱者:丹尼斯·欧内尔(Dennis O'Neill)
Pie Jesu (选自《安魂曲》Requiem),演唱者:莎拉·布莱曼&本·德埃斯(Sarah Brightman & Ben De'ath )


这一段,利用同名,将《万世巨星耶稣》和《安魂曲》中的三首歌曲混编到了一起。这里先说一下《安魂曲》。1985年韦伯的父亲去世时,为了纪念死去的父亲,韦伯写了此首严肃的安魂曲,除了纪念父亲外,韦伯同时想证明了自己也可脱离通俗的音乐,来写一首严肃的古典音乐。因此其安魂曲在他的作品中堪称最趋于传统的音乐的创作。

三位演唱者中,莎拉·布莱曼早已被国人所熟知,而丹尼斯·欧内尔和小男孩本则都是名不经传。网上查了很久,也没有什么相关资料。不过欧内尔的名字在多个歌剧或合唱类的CD上出现过,一曲《和撒那》(Hosanna)底气十足,可以看出一流男高音的风范。本很可爱,声音也很甜美,和布莱曼配合的极好。这首《主耶稣》(Pie Jesu)的确让听得人有心灵净化的感觉。


八、Superstar (选自音乐剧《万世巨星耶稣基督》Jesus Christ Superstar ),演唱者:马克斯·莱维特(Marcus Lovett)


《万世巨星耶稣基督》这部音乐剧取材于耶稣的生平事迹,韦伯创新地将严肃的宗教故事和前卫的摇滚音乐联系起来,是一部艺术表现非常大胆、思想性也极为深刻的作品。如果说《约瑟夫与神奇彩衣》是对圣经故事的图解,那么《万世巨星》从表面上看简直就是对传统的颠覆与反动:上帝的儿子耶稣不再时刻带着圣哲的光环,他有软弱,有动摇,更多的人性代替了神性;犹大卖主也不是出自贪婪,而是出自上帝安排的命运,自杀后的犹大穿着白袍带领一个天使唱诗班向耶稣提出几个哲学问题,耶稣竟然也不知道答案。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这样的情节安排和电影《耶稣基督的最后诱惑》的相似之处,与后者一样,该剧刚一推出,便遭到了正统宗教人士的强烈抗议,这反而增加了它的知名度,其插曲《我不知如何爱他》(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万世巨星》(Superstar)长时间徘徊在各大唱片排行榜上。


《万世巨星》(Superstar)这首歌是纯摇滚派的风格,再加上一个三个黑人女歌手组成的有些爵士风格的合唱组配歌,听起来耳目一新。如果是不知道歌曲出处的人第一次听,谁能想到这是出自一部描写宗教题材的音乐剧呢!!演唱者马克斯·莱维特在《微风轻哨》里担当“陌生人”这个主要角色。我是头一次听他的歌,可以说他的嗓音唱这种摇滚风格的再适合不过了,感觉上这个版本的效果比73年舞台实拍那个mv版本要好。

九、Gesthemane(选自音乐剧《万世巨星耶稣基督》Jesus Christ Superstar ),演唱者:迈克尔·波尔(Michael Ball)

1999年,英国戏迷俱乐部(The Theatregoer's Club of Great Britain Award)经过投票后,将“过去20年来最受欢迎音乐剧男演员”(The most popular Musical Stage Actor)这个荣誉称号送给了一位名为迈克尔·波尔(Michael Ball)的威尔士籍男演员。喜欢音乐剧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名字不陌生。
迈克尔·波尔1962年出生于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附近,自幼深受音乐戏剧的良好熏陶。19岁,波尔成功考上了英国吉尔福德演艺学校(The Guildford School of Acting)修读表演。22岁波尔获得了在音乐剧《福音》(Godspell)中演出的机会,这便是他的职业表演生涯的开始。因在轻歌剧《彭赞斯的海盗》(The Pirates of Penzance)中的出色表演,波尔得到了有“音乐剧沙皇”之称的制作人卡梅伦·麦金托什的赏识,受邀去应试当时还在筹备之中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马吕斯一角。1985年在伦敦西区公演的《悲惨世界》一时间成了大街小巷的流行话题,而波尔凭着自己在剧中让人如痴如醉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如潮的好评。时至今日,波尔始终是人们心中马吕斯一角的最佳诠释者。此后,波尔在多部音乐剧中担当主角,演唱了许多经典歌曲。


波尔扮演的多是深情浪漫、纯真可爱的角色,这与他独特的气质和嗓音条件有着极大的关系。他最具吸引力的还是极富磁性的嗓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声音的特点就是“温暖”。他的音域很宽广,低音深沉浑厚、中音温暖明亮、高音更为出色,通透坚实且饱满均匀,极具爆发力和穿透力,颇有美声的味道。在一些较长的乐句上更善用轻微的颤音处理,细腻感人。
或许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受到多方音乐专家赞赏的歌唱家居然从未接受过正统的声乐训练。韦伯曾对记者称赞他说:“迈克尔·波尔有着得天独厚的漂亮嗓音,他是众多表演者中极其稀罕的一个,能直接站在台上让角色的感情自然流露。”这几天看到不少关于波尔的评论,其中有一段让我也深有同感:“最怕他那种咬牙切齿唱情歌时的样子,会让你觉得这种人是不能随便招惹的,因为你负不起,一旦他对你付出了爱,那种爱会像潮水蔓延似的,让你透不过气来;如果一旦你负了他,更会让你无处藏身,那种恨会让你恨到骨头里,牙齿缝里,那种痛苦状,又让人于情不忍……”我再补充一句:“即使这样,当你听到他的歌声,你仍会像扑火的飞蛾,义无反顾的接受他所付出的爱……”这就是波尔的魅力!!


《蒙难地》(Gethsemane)这首歌在《万世巨星耶稣基督》一剧中并不是最有名的唱段,不过在我听来这首歌确实是极考验演员唱功的,波尔的声音特点在演唱这首歌时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怨不得在网上搜索这首歌的MP3时,基本找到的都是后来波尔个人专辑中的翻唱版,而几乎看不到原来音乐剧概念版CD和电影版配乐CD中的版本。



十、Overture(选自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电子管风琴演奏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选自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演唱者:莎拉·布莱曼&安东尼奥·班德拉德(Sarah Brightman & Antonio Banderas)
All I Ask of You (选自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演唱者:莎拉·布莱曼&迈克尔·波尔(Sarah Brightman & Michael Ball)
The Music of the Night(选自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演唱者: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改编的。这部音乐剧也是我对内容最为熟悉一部,早在中学时代就喜欢侦破推理小说的我,对于这部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推理小说大师勒胡的代表作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不但买了好几个翻译版本,还收集了一本法文原文本(不过看不懂而已,呵呵)。


《歌剧魅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集音乐、建筑天才于一身的奇人,因天生相貌丑陋 ,不得不隐居巴黎歌剧院的地下室里,并被人们称为“魅影”。“魅影”爱上了美丽的歌唱演员克莉丝汀,一心希望她能成为歌剧女主角,并能演唱他写作的歌剧。克莉丝汀一方面深爱着青梅竹马的拉乌尔,一方面又深受“魅影”的音乐才华的吸引。当“魅影”发现了克莉丝汀和拉乌尔的恋情之后感到愤怒之极!他认为是克莉丝汀背叛了他,同时也是拉乌尔勾引了他的心上人。被心爱的人的疏远、学生的背叛,以及认为由于自己容貌的原因而不受人尊重等等这许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魅影”无比的伤心。同时复仇的怒火在其心中熊熊的燃烧,他精心策划,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来挽回属于自己的感情,赢得人们的尊重。于是,古老的歌剧院中帷幕正在徐徐的被拉开,管风琴奏响了庄严的序曲。在富丽堂皇的舞台上,一场充满着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的悲剧即将上演……

韦伯于1986年将《歌剧魅影》搬上舞台,立即受到极大的好评,此后20年长演不衰。当年剧中的三大主角,莎拉·布莱曼(克莉丝汀)、迈克尔·克劳福德(魅影)、迈克尔·波尔(拉乌尔)均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剧表演者。《歌剧魅影》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四部音乐剧之一。

这里演唱的三首歌曲是《歌剧魅影》里最经典的三首歌,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迈克尔·克劳福德,改由安东尼奥·班德拉德演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中“魅影”的唱段。班德拉德毕竟不是歌唱演员出身,要他演唱这样的曲目有些勉强,不过就他的水平来说应该是唱的够好的了。而且他那种冷冷的眼神,专注的目光很符合我心目中的“魅影”的形象。All I Ask of You没的说的,经典的原唱。如此深情的对唱,怪不得有人把这首歌推崇为“最浪漫的情歌”。莎拉·布莱曼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可以说是完美至极的。不过对照克劳福德的男声版,我还是更喜欢“魅影”演唱的《夜之歌》。有些遗憾的是,开始的Overture,演奏管风琴的是谁我始终没有查到。


十一、Tire Tracks and Broken Hearts(选自音乐剧《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演唱者:邦妮·泰勒(Bonnie Tyler))
No Matter What(选自音乐剧《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演唱者:Boyzone组合
The Vaults of Heaven(选自音乐剧《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演唱者:迈克尔·波尔(Michael Ball)

《微风轻哨》作为98年的新作,韦伯也是不遗余力的宣传,这里又演唱了三首《微风轻哨》里的歌曲。第一首Tire Tracks and Broken Hearts由英伦老牌摇滚女歌手邦妮·泰勒(Bonnie Tyler)演唱。邦妮·泰勒嗓音沙哑极有特色,有过多首上榜的流行歌曲。邦妮好像已经很多年都销声匿迹了,不过这一首歌唱的激情四射,令人怀念起她全盛的日子。第二首No Matter What是我最喜欢的Boyzone组合的冠军曲目,也是我在这场音乐会中了解的最早的曲目,不过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知道这首歌居然是韦伯写的音乐剧的插曲。98年Boyzone正是当红,Ronan和Stephen的领唱,Shane、Michael和Keith三人的和声,听起来那样的悦耳舒服。第三首Vaults of Heaven,又是迈克尔·波尔演唱的,天生的好嗓音,唱什么都好听!(喜欢波尔,插一张他的图片)


十二、Car Chase on Sunset Boulevard(选自音乐剧《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乐队演奏
Once Upon a Time(选自音乐剧《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演唱者:格伦·克洛斯&马克斯·莱维特(Glenn Close & Marcus Lovett)
With One Look& As if We Never Said Goodbye(选自音乐剧《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演唱者:格伦·克洛斯(Glenn Close)


音乐剧《日落大道》是韦伯根据Billy Wilder拍摄于1950年的黑白电影《Sunset Boulevard》而改编的。剧中讲述的是好莱坞的日落大道上,一个好莱坞过时明星梦想挽回她昔日的辉煌,她强迫雇佣了一个年轻的落魄编剧,并试图控制他的生活。当编剧爱上了别的姑娘,而她重返银幕的幻想也面临破灭时,她最终走上不归之路,举枪射杀了编剧。这部影片是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杰出电影作品,当年曾获11项奥斯卡提名。1993年该剧在伦敦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95年,该剧一举囊括该年度托尼奖7项大奖。《日落大道》可以说是韦伯最有深度的作品,这部剧和《歌剧魅影》及《猫》一样,被公认为是韦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格伦·克洛斯(Glenn Close)是美国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的三栖明星,她曾多次获得艾美奖和托尼奖,还先后5次获得奥斯卡提名。《日落大道》是格伦在音乐剧方面的力作,她也因此得到个人的第三座托尼奖。格伦虽非专业的歌唱家,但她出色的演技和强大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所有的观众。遗憾的是这部剧因为种种原因,上演时间并不长,更为令人痛惜的是由格伦·克洛斯演出的《日落大道》虽然留下了一个录音室版本的全剧录音,但却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除了几张可怜巴巴的剧照外,人们只能从这场音乐会上格伦倾情献唱的两首歌曲去追忆或想象当年获奖的音乐剧《日落大道》曾经的风采了。



十三、Love Changes Everything(选自音乐剧《爱情的方方面面》 Aspects Of Love ),演唱者:迈克尔·波尔(Michael Ball)和全体演员


《爱情的方方面面》写于1983年,1989年在伦敦首演,在第二年在纽约百老汇首演,一年半之后停演,不久后在伦敦也停止了。这样的票房,在韦伯的音乐剧中,的确不能称为成功。
不过,它在音乐方面却是无懈可击的,应该说比之前的《歌剧魅影》更成熟。韦伯的曲调悠扬动听,而且与他先前的作品不同,该剧从开始到结束,所有的歌曲溶为一体,而没有明显的歌与歌之间的空档。韦伯的所谓三段式歌曲,在该剧的名曲《爱改变一切》(Love Changes Everything)里得到最大的发挥。此歌在音乐剧还没公演的时候就已经在英国排行榜上爬到第二位。
这首歌可以说是波尔所有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音乐会上,波尔主唱,群星合唱的这一版本也成为这首歌最经典的版本之一。

十四、Memory(选自音乐剧《猫》Cats),演唱者:伊莲·佩姬(Elaine Paige)


《猫》,是安德鲁·韦伯根据T·S·艾略特(T. S. Eliot)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谱曲的音乐歌舞剧。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前后持续了整整20年,其中还没有包括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次巡演。《猫》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其中最著名的主题曲便是《回忆》(Memory)。目前,《猫》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
《回忆》这首歌最开始我听的也是莎拉·布莱曼的版本,在布莱曼甜美的声音的诠释下,歌中唱到的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听起来是在一种平静的心情下的回忆。而后来对《猫》一剧开始有了了解,知道了在剧中格里泽贝拉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演唱的这首《回忆》,便更喜欢听伊莲演唱的版本了。格里泽贝拉回忆往昔美好时光,希望能重新被猫族接纳的浪子回头般复杂的心情,随着饱含深情的演唱,尽数展现。如此动人的歌声,怨不得所有的杰里科猫都同意重新接纳格里泽贝拉,并同意由她升入天堂。

十五、The Heart is Slow to Learn演唱者:基莉·迪·卡娜娃(Kiri Te Kanawa)
Whistle Down The Wind(选自音乐剧《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演唱者:洛蒂·梅耶(Lottie Mayor)


在伊莲·姬娜演唱完《回忆》之后,安德鲁·韦伯登场致词。音乐会到这里达到了高潮。随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基莉·迪·卡娜娃女爵士演唱了韦伯为《歌剧魅影》续集写的新作《回头太难》(The Heart is Slow to Learn,也有译作《痴心不改》的)。
基莉·卡娜娃1944年出生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在她还是婴儿时,其父母便把女儿送给了另外一对夫妇。巧合的是,卡娜娃的养母是个音乐家。出于由衷地喜爱,这位养母对她竭力培养。为了寻找到优秀的声乐教师,她的养父母在1955年,举家迁往奥克兰,并送她进入圣玛利大学学习。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使然,不久后卡娜娃在学校中,就得到了“金嗓女郎”的称号。她踏入歌剧界的第一部作品,是1971年在伦敦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参与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她那轻盈、圆熟、丰满且自然的歌声和一流的舞台形象,受到了歌剧界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莫扎特歌剧的最佳诠释者,连她自己也说:“没有莫扎特,我简直无法生活。”
卡娜娃对歌剧的贡献使她在世界乐坛获得了很高的荣誉。由于卡娜娃对声乐艺术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特别授予她大不列颠王国女爵士的荣誉称号。1983年,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授与她荣誉博士学位,她的最大演唱特色在于,声音的隐蔽性极佳,带有强烈的飘逸感。


最后,众人为安德鲁·韦伯齐唱生日歌。安德鲁·韦伯亲自登场用钢琴伴奏,由在《微风轻哨》中饰演小燕(Swallow)的洛蒂·梅耶演唱《微风轻哨》的主题曲,与开头蒂娜·艾莲娜的演唱相呼应。将两人的演唱做个比较,蒂娜的嗓音更为高亢有力,而梅耶的嗓音则显得柔和甜美。一场音乐会上一首歌由两个不同风格的歌手演唱,对比着听来,别有一番滋味。

总算将这场演唱会的所有曲目都介绍完了。仔细算算,从开始下载音乐会到今天足有十天了。最繁琐的就是在网上寻找资料。虽然累,却也增加了很多对音乐剧的了解,也使我对音乐剧更为着迷。令人遗憾的是我恐怕是没有什么机会能去看现场的音乐剧表演,所以下一步就是尽可能的收集一些经典音乐剧的CD和DVD。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做一个合格的音乐剧迷吧!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