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

评分:
6.0 还行

原名:Barbie又名:芭比娃娃 / 芭比真人版 / 芭比娃娃真人版

分类:喜剧 / 奇幻 / 冒险 /  美国   2023 

简介: 在梦幻浪漫的芭比乐园里,美丽自信的芭比们每日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她们活跃在每一个

更新时间:2024-02-22

芭比影评:粉色浪潮:浅析电影《芭比》的三大基本议题


去年暑期档迎来了一部由经典大IP改编而来的影片《芭比》,影片一经上映便在全球掀起了粉色浪潮。这部影片在前期宣传阶段就备受大家的期待,同样也颇受争议,在此情境下《芭比》能够打破大众的固有印象,完成华丽逆袭离不开创作者对芭比的重新建构,以及影片蕴藏着符合当下社会文化语境的强大精神内核。《芭比》是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电影,它的优秀之处在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女性主义,而是深入探讨除去性别仅作为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芭比》同样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大IP的影响力加持实现巨大的收益。它的爆火源于它精准把握了女性心理,能让她们在观影过程中迅速理解电影要表达的理念,并且对女性进行一定的迎合与消费主义捆绑在一起,宣传和联名等无非是又一波的红利收割。

一、女性主义的现代化书写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成为一门学科,其中女性主义电影以及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一直以来,女性主义电影以及理论紧跟时代不断丰富、反省着自身,如今电影《芭比》的问世适逢其时。近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部分披着女性主义羊皮的狼渐渐受到批判,女性不愿再停留在假装讨好的、浮于表面的由他人编织的虚假世界之中。《芭比》的改编是具有挑战性的,首先是IP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其次是故事的缺乏,当然这也给创作者留下了一定的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在这一点上这部影片无疑是成功的,创作者按照当代语境对芭比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建构。在影片中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芭比乐园,在芭比乐园里每个芭比可以拥有自己的职业,拥有自己的房子,而在芭比乐园里面的肯是一个没有人关心他晚上会睡在哪里的人物,看起来就是芭比的附属品。说到这儿我们不难发现芭比乐园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翻版。故事的转折点是有一天,由玛格特.罗比饰演的经典芭比发现一切和以前不一样了,并且自己居然产生了死亡的思想。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以为观众现在想看女性主义题材的影片,于是乎便生产出表面看似大女主的华丽逆袭人生给女性观众看,但却淡化了女性这样做的动机,女性依旧是被控制的,只不过是被更大的权力控制着。

《芭比》的女性主义看起来是比较直白的,这一点也不否认,在影片中有大段的台词非常明确的告诉观影者:女性在现实世界能够得到的东西相较于大部分男性来说是不对等的。但是《芭比》之所以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的原因在于,它并没有简简单单停留在表达女性的艰难处境,而是更深层次的表达了除去社会性别,仅作为人的自我的意识开始觉醒。芭比的创始人露丝在最开始创造芭比之时,她认为女孩们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的身体,才会想象自己长大后的生活,而不是在芭比的诞生之前,女孩的玩具都是婴儿的模样,好像是教会一个女孩成为一个优秀的贤妻良母的教具。其实这也是露丝本人自我意识的投射。在影片中虽然表面看起来芭比和肯是女性和男性,但它们是没有生殖器官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的性别是人赋予的社会性别,它们自身是没有性别的玩具。经典芭比有一天发现自己有了人的情感、人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她首先考虑的是我从一个空壳玩偶变成多愁善感的人,是从物到人的跨越带给她的思考,当她作为芭比娃娃时,她是以他者的视角存在的,她是被塑造的,她们是模式化的。但当她作为人的时候,首先是拥抱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接受自己于其它人的之间的差异,感受和体验身边的变化,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存在痛苦所以那些美好才显得如此珍贵。在这一点的跨越上成就了《芭比》,让这部影片摆脱了大众想象中的老套、庸俗,让《芭比》在暑期档拔得头筹。

二、父权制度下的掌权者

《芭比》的上映也许对于一部分男性观众来说是不友好的,甚至于说电影《芭比》能够上映、能够和观众见面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父权社会制度下,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至今依旧是由男性主导的,我们可以从之前的好莱坞影片中看到,女性基本上是“景观”以及“配角”。在劳拉·穆尔维看来,在好莱坞电影当中,它存在的一组先在的看和被看的关系。先在的看和被看的关系,就是男人看,女人被看。如在希区柯克影片《后窗》中所谓“凝视”,这样的一种观看行为再一次确认了男性的主体地位和派定女性的客体地位。《第二性 》的作者波伏娃认为女性之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作为男性中心文化的“他者 ”而被建构的, 是男性主体的客体,扮演着父权制社会给予她们的规定性角色。她们在影片中一般拥有美丽的容貌、性感的身材,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让男性主角获得短暂的休息,因为他们还有拯救世界的责任在身。并且在很多电影中表达的更加直白,女性除了是男性性幻想的投射之外,什么都不是。那么在芭比乐园里面的肯其实就是被动的“第二性”。肯在芭比乐园只是建立在芭比之上的附属品,没有芭比就没有肯。经典芭比来到现实世界发现芭比没有像自己想象中一样受到大家的喜欢,反而受到了大家的厌恶,现实世界的女性认为芭比增加了女性各方面的焦虑,甚至创造芭比的美泰公司成员也基本上但是男性。肯来到现实世界发现这里于芭比乐园不同,在现实世界是由男性主导的,男性们通过战争来占领土地。于是,在芭比乐园压抑许久的肯带他的“新思想”回到了芭比乐园,芭比乐园短暂的变成了一个小的父权社会。在乐园里原来有着各自工作的芭比们变成了献媚讨好肯的角色,在经典芭比回来后发现乌托邦不再是乌托邦,芭比乐园的长期稳定被打破。原先的乌托邦式的芭比乐园其实也是现实世界的翻版,它的存在是美泰公司打造出来的为了获取利益的消费主义产品,既然它是产品那就要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女性主导的芭比乐园应运而生。所以表面上完美无瑕的芭比乐园实际上依旧逃不开来自父权制度的控制。

在父权制度下,女性是女性的第一对手。在巴基斯坦网剧《女巫》中,第一个顾客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丈夫会出轨,她觉得一定是丈夫的秘书对她丈夫死缠烂打,即使是证据摆在她的面前,她也只会说是你们毁了我的家庭。再比如现当下,女性主义议题在网络上争论不断,并且你会发现争论的双方大多都是女性,自己的同类。所谓独立女性对已经处在婚姻关系或者生育当中的女性的不屑、厌恶甚至诋毁,本质还是来源于被外部的建构导致女性觉得女性主义就是独立女性而产生出来的虚荣心作祟。近年来,女性主义电影层出不穷,优秀作品却少之又少,在父权制度下的女性主义表达大多只停留在表面:让女性观众在电影屏幕前爽一下,体验2小时翻身农奴把歌唱。此类影片不过是背后掌权者基于经济利益为女性编织构建的类似于芭比乐园的另一个虚假的世界,并不能够带给女性更多的思考,甚至会造成女性从容貌、身材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自信、焦虑。

在影片中肯是无性别的,这也表明不管父权制度下的掌权者是谁,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是在这套制度下,就必然存在占有和被占有、附庸和被附庸的关系。在影片中导演试图向我们展示女性在夺回自己的家园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男性的暴力而是采用温和的劝说手法,看似圆满的结局其实观众心里明白只依靠劝说根本无济于事,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在他者建构的电影乌托邦中。电影《芭比》的顺利上映可以看出在当下的父权制度下只要利益最大化,其余的所谓“揭露”都不关紧要。

三、芭比的自我寻找之旅

《芭比》的诞生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格蕾塔.葛韦格。她是《芭比》的导演也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鲍姆巴赫共同构建了芭比的世界。她是导演、编剧,她更是一名演员。由她主演的影片《弗兰西斯哈》让我第一次认识和了解到了她,在影片中她穿越在纽约街头自由的、热烈的旋转奔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弗兰西斯哈》到《伯德小姐》,格蕾塔也正式从演员变成了导演,再到《小妇人》、《芭比》更是把她推到了好莱坞最受瞩目的位置。《伯德小姐》是由她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处女作,人们都说导演的处女作是最能代表一个导演的作品,首先处女作所蕴含的思想一定是导演最想或者最先想表达的,导演处女作一般会在一定程度上奠定导演往后的风格基调。从《伯德小姐》中我们可以看到格蕾塔想要表达的:女性成长、女性互助以及母女关系的深入思考,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她起先当演员之初所接触到的美国独立电影呢喃核运动带给她的影响,有人说《伯德小姐》像是《弗兰西斯哈》的前传,我想原因正在于此。在格蕾塔的描述下伯德小姐勇敢不退缩,一心只想逃离自己的家乡,她会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忘却身边真正的朋友,她会和母亲进行不断的争吵,母女二人的关系在不断的崩塌中又重建,她以为只要她脱离了当下周围的环境她就能够焕然一新,但当她结尾从医院的床上醒来,漫无目的在街上行走,最后给家人拔通了电话,向母亲留言说出了那些话,总有点什么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也许这就是长大。

四、像《伯德小姐》中的母女关系在《芭比》中也有,现实世界中的葛洛莉娅母女。芭比在母亲眼里是积极的象征,在母亲那个年代女性能够担任的工作少之又少,芭比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工作,让母亲从小很受鼓舞。女儿从小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是较为开放以及先锋的,她认为芭比的存在只不过是资本家试图控制女性,给女性增加焦虑的“反面人物”。女人嫌弃妈妈的落后,二人的关系也是处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在影片《芭比》中芭比乐园成功恢复之后,经典芭比不知何去何存,她不知道自己属于那个世界,她在现实世界感受到了不友好,但是她感受到了,她拥有了感受,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了思想,独属于自己的思想。她告诉肯,你可以不是芭比的肯,你仅仅是自己,是肯。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母亲形象出现了露丝,这位芭比之母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最先创造了芭比,她告诉芭比思想是永恒的,而人的生命却非常的短暂,人类的结局只要一个,就是走向死亡。这些话点醒了芭比,芭比在此刻明白她自己的心之所向是想成为有意义的人,而不是一件产品,她想当创新者,而不是一个创意。在此刻芭比之母也道出了:母亲总是站在原地,好让女儿回头时能够看到走了多远。这句所有母亲的心声。

不管是芭比的发现自我,跨越自己还是伯德小姐的摧毁自我,弗兰西斯的重建自我,归根结底都是人在成长道路所不可或缺的阶段。就像《成为波伏娃》里说的“做自己并不意味着从出生到死亡都要做同一个自己,做自己意味着,要在一种不可逆转的‘成为’的过程中,与同样在改变的他者一起不断改变。”我们在面对着这个新世界的变化的同时我们自身也在发生变化,或许你此刻坚信的观点到了明天就会被自己亲手推翻,这是常态。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种变化里构建一个核心,属于自己的核心。就像在影片中芭比坐在现实世界的长椅上,闭眼感受来自现实世界的虫呜鸟叫、风吹草动之后,含泪作出了“Achy but Good”的感叹。她看着邻座的老奶奶说“你很美”,老奶奶报以微笑:“我知道”。这样异质而干净的情感让我们可以拋开一切瑕疵说它是足够真挚的。

五、结语

首先,我是肯定《芭比》诞生的积极价值,虽然我也认同很多观点比如影片中有着强硬的说教意味,再比如影片类似于玩偶之家式的结尾。但这部影片由一个固化模式经过格蕾塔的重新建构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在当下这个语境里再好不过的表达。我们可以去讨论娜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但是我们不能质疑娜拉带给我们的意义。前面提到了波伏娃“第二性”的概念,她也用自己的视角给予了“第二性”的出路。她强调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从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里表达出女人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到现在更多的女性可以去进行选择、可以自己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这些进步最初来源于一代代像伍尔夫、波伏娃一样的女性主义学者们的思想。正是因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才要让这些思想代替我们超越死亡、抵达永恒。

女性主义题材的影片以及像格蕾塔等优秀的女性创作者也在不断增多。不可否认的是女性创作者在创作时更具情感化,对于情感的细腻处理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比如国内的影片《爱情神话》讲述的是现代都市独立女性的成长故事,但是她更多地聚焦于两性情感关系的探讨,特别是女性情感的选择,所表达的观念和倾向其实带有后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题材也涉及了很多方面的议题探讨,代际冲突、青春叙事以及两性关系等等,但是女性主义电影的最终目的还是聚焦和追求女性解放与性别平等,突破男权思维下的刻板印象和身份定位,从而实现忠于个人意识和女性自身的价值诉求与自我追寻。我相信在未来还会有很多优秀的女性主义题材的影片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

此文中有部分借鉴他人,请勿转载,谢谢。


芭比的相关影评

芭比
Tttttt • 芭比
芭比
Snowy • 芭比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