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

评分:
0.0 很差

原名:热辣滚烫又名:YOLO / 中国版百元之恋

分类:剧情 / 喜剧 /  中国大陆  2024 

简介: 大学毕业后仅仅工作短暂的一段时间,杜乐莹(贾玲 饰)便退回家中,宅家长达十年之久

更新时间:2024-05-20

热辣滚烫影评:病榻随笔——当贾玲遇上宫崎骏


这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题目,萌生于我高烧72小时卧床之际。三天粒饭未进,竟能强打精神刷完两部电影——时下热门的《热辣滚烫》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反正下不了床,拿两部电影比较比较,藉此亦可以证明自己病得不轻。

《热辣滚烫》是贾玲41岁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目前票房超30亿。《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宫崎骏82岁执导的收山之作,目前总票房破7亿。电影有共同点,片长皆为2小时,都被贴上了“治愈”类电影标签,观众都能通过2小时观影时长,与剧中主人公2年来的生活轨迹相互交织,获得一定量的情绪宣泄或情绪价值。

我一向不太看好商业电影,因其“铺得开”,但“留不住”(历史上“铺不开”但“留得住”的电影不在少数,如1995年上映的《大话西游》,票房仅4590万港元,但其在影史上的确是无法逾越的经典,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就现今的票房数据和和观众评分来看,这两部电影或多或少都“铺开”了,至少在它们各自的受众群体而言,获得了一定的商业化成功。

《热》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讲述了宅女杜乐莹与其妹发生矛盾,选择离开家独立生活,过程遭遇各种波折伤害。偶然开始接触拳击,极大地抚慰了身心,最后参加比赛,认清自我,虽败犹荣的故事。《你》灵感来源于吉野源三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二战后丧母的少年牧真人与一只会说话的蓝鹭相遇,展开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最后寻回真与爱的故事。

套用一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影片反映时代,这是必然的(不然难以过审),但至于是不是“前进号角”,各位看官心中有数。能不能反映,怎么样反映,反映给什么人看,这又是另外的范畴。

喧嚣过后,更考验的是文艺作品的真诚与深刻,当局者迷,如路易斯·贾内梯在《认识电影》中所说:“意识形态是电影的另一个语言系统,但常是经过伪装的语言。”在这里我们不作讨论。

抛开票房和所谓阴谋论,就电影意图而言,两位导演都用了超过2个小时的镜头语言,去表达某种人生导向价值(无关“说教”)。两位导演拍摄时年龄相差一半(一位41,一位82),性别不同,国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照理说没有比较的意义和价值。

但前面所说,本文仅为自遣,姑且将其定义为两部“人生”电影,这样看来,一部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奋斗自传,一部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释然自悟。这样一来就有意思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一段著名的“人生三境界”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按此文艺理论,贾玲的《热辣滚烫》我始终没有感受到第三境界(可能是我观影水平有限),也有评论称,主角最后高度自律,内心强大,已经不在乎一切外在的声音了。不管怎样,看完《热》后我是一种难以释怀的状态。一部电影做到现场金句频出,笑点爆满容易,做到观影后让观众灵魂安祥,难(不要求大团圆,悲剧亦有此效果)。

某些观影者弹幕直接提出一种不适感——“为什么我觉得瘦下来的贾玲很可怕?”

不仅仅是观众,连剧中饰演的贾玲家人都觉得她可怕,可怕在于她的执着,她拿起了拳套就没想过放下,她减去了身上的100多斤肉,这100多斤肉却转化成心头的负担。这种看起来的“强大”让她似乎摆脱了讨好型人格,逃出了家庭,跳出了被恶意利用的牢笼,却一头扎进了“我执”的狭小圈子中。

佛经里对待骂人、诽谤人很有意思,《四十二章经》里佛陀说:“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堕其面。”意思是等于对天唾,唾不到天,最后反而唾到自己的脸上。又说:“如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飞其身。”又像逆风时,把尘土扬起来,灰尘不会飞到别人那边,却飞到自己的身上来。

这种感觉,跟影片开始的贾玲确实有点气味相投。虽说啃老,但真有一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味道(诸多网友觉得这个状态更真实更走心更易于接受),后来执念一来,曰“减肥”,曰“自律”,曰“活着”,曰“赢”,就离这种自在、松弛越来越远了。

反观《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一片,影片开头大火丧母的情节就为主角和观众下了一个“套”,人与人的疏离和不信任感从一开场就划开了巨大伤口,这个伤口直至影片结束才缓慢痊愈。

就我而言,《热》的剧情是一步步“强化”执着的过程,而《你》的剧情是一步步“化解”执着的过程。不少同时看过两部片的观者心理动向应该和我一样,一个步步紧缩,一个逐渐舒缓。

此外,这两部片有个可以同时参照的很有意思的元素——家人的反应。

《热》中,贾玲家人对其态度是漠然——排斥——被动接受,而《你》中的真人家人对其是无条件包容,关爱(甚至连最不起眼的仆人,在主角失踪时也会去舍命寻找),如果展开讲讲,也挺有意思的。

《热》中处处充斥着中式父母的教育观念,即“孩子都这么大了,我说也不听,骂也不行,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现实生活中造成“啃老”现象的来由之一)。“其实,妈老早就想让你自己出去看看了。”(潜台词是:家里教不了你,让社会去教育吧。)影片中层出不穷的无厘头家庭争执,反映了亲子相处方式的无力与放纵。试想我们从小到大,与父母维系的“爱”都好像是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背后的血缘纽带,也只有在重大事情发生后才发挥作用。

心理学教授张洪涛讲过:“所有躺平孩子的状态就像个婴儿,家长产生的恐惧会传递给孩子,变得慢慢难以接纳外面的世界。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启动自我修复程序,我们要做的是相信与包容,让孩子身心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当真正要走出去的时候,我们不断输送的‘心力’,会一直陪伴他。”

现实生活中,中国式家庭甚少能做到这一点,《热》中亦如此,当遇到孩子32岁还躺平,大家一味地推她出去找工作(丝毫没有考虑过工作对不对口,合不合适),就在贾玲蜕变的一年多时间里,包括她跳楼自残的一晚,家人始终是缺失缺位的。他们好像根本不明白自家孩子需要什么,而主角亦不屑(也不可能)从家庭中得到些什么。

由此看出,家庭在《热》中主角身上不是一种接纳力,相反,变成一种推力,变成一只把主角推出社会接受考验的大手。故而在《热》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出走”的元素远远多于“回归”。(有读者会反驳,主角最终完成了心灵的回归,这另当别论,这里讨论的是家庭范畴)。

再说两个可以比较的细节,第一个细节,关于母亲。

《热》中体现“母女情深”的,可以是贾玲交租时母亲微信及时转账的2000块(不得不说,来得“及时”而“实际”)而《你》中,母子天人两隔,最动人的莫过于真人第一次尝试火美做的果酱饼时,狼吞虎咽,只因为有“妈妈的味道”(观影过程中我记得主角此时第一次露出笑容)。狼吞虎咽是因为饿了,是因为对母亲的思念,是因为唤醒了记忆深处的味蕾,这种味蕾关乎果酱饼,也关于母亲,这是诸种时空错位,因感官重合勾连的情感节点瞬间迸发的瞬间,这与贾玲迅速点开微信转账嫣然一笑的“心领神会”瞬间,高下立判。

第二个细节,关于自残。

《热》中贾玲爱情事业家庭三失意后尝试从五楼跳下轻生,然未遂(现实中这种假设不太可能),但最后直到太阳升起,街坊没发现,自己又爬回家里呻吟了。在此给观众营造一种感觉:主角一无所有,别无选择,最大的支柱只能是自己。而在《你》中,真人遭受同学欺凌后用石头怒砸太阳穴,身边的家人(包括在外工作的父亲特地赶回来)围绕在身边嘘寒问暖,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主角总是那么“有个性”地在哪怕是危机四伏的境地里独行独闯,评论区里大有人说主角勇敢的,我们理应看到勇气背后,强大的原生家庭底气所在。

行文至此,顺带说一下电影的社会背景,《热辣滚烫》反映了当今年轻人“宅”“躺平”“过度肥胖”等社会问题,呼吁年轻人“走出去”“多就业”“撸起袖子加油干”,正能量和政治分拉满。《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日本经历二战时期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以及人们如何面对战后创伤的问题,主题围绕“寻找”与“回归”。或许由此可以解释,《热》为什么充斥着一股出走的干劲,甚至执着地去强化伤痕,成就自我。而《你》总是回荡着归家的呼唤,而逐渐释怀,最后和光同尘,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借用网评里很有名的一句话——宫崎骏的世界里没有坏人。

反过来套一下——《热辣滚烫》的世界里看起来都像好人。

以上仅仅从观影体验上来表达我自身对两部电影的看法,如有不适,自行关闭,言论不当,欢迎提出。(至于色彩、画面、配乐、节奏等,涉及的内容太多,等脑子清醒一点,或许可能再写写)。


热辣滚烫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