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

评分:
0.0 很差

原名:人生第一次又名:The Firsts in Life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20 

简介: 洞察人间凡事,体味人生百态。央视网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旨在通过蹲守拍摄,

更新时间:2020-04-21

人生第一次影评:一期一会,步履不停


“星光月光转无停,人生呀人生,冷暖世情多演变,人生宛如走马灯”,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从呱呱坠地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第一抹颜色,直到弥留之际耳边听到的最后一句呼唤,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期一会,而一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次,也都是只此一次。
2020年年初,由央视网出品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上线,通过撷取12个“人生第一次”来描绘普通人的真实一生。上学上班、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宛如河流的一个个交汇点,将人生的长河连接起来。如安德烈·库尔科夫《企鹅的忧郁》中所写——“人的一生充满了日期,赋予生命节奏和递嬗感,仿佛站在某个日期的高峰上,人便能回顾和俯视,见到过去。一个清晰、易懂的过去,分割成一桩桩事件的方块、一条条已知道路的曲线。”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人生第一次》第1集的主题,是出生。
画面伊始,几位男士坐在一个房间内,满头大汗,叫苦连天。原来他们身上被穿戴了模拟分娩阵痛的仪器,来体验“分娩镇痛到底有多痛”。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所以,我们喜欢春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对于新生命的萌芽,我们往往心怀浪漫,他们是爱的结晶,让平凡暗淡的生活被点亮,也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然而,生命的孕育是漫长的,艰难的,个中滋味或许只有真正当过母亲的人才明白,如片中所说:“很多妈妈再回望生产那段经历时,不禁这样感慨——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梦中的真 真中的梦
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背上书包,小不点们上学了。与第1集的紧张气氛不同,第2集《上学》的氛围轻快了许多。
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们承担了帮小班的弟弟妹妹们穿鞋、喂饭、擦脸的义务;小柚子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是曹66,而曹66说最好的朋友是大宝;在学校里乖巧的郭雨晴回到家后如果没有妈妈管教就会彻底放飞自我;左左因为丢了老师奖励的小星星号啕大哭……
这些天真烂漫、古灵精怪、憨态可掬的小不点们,令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又忍不住回想自己的童年。童年,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遥远得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小小的影子,而那个小小的影子,已经深深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是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是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是好奇心和无畏的勇气,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很快乐的能力。

Love, sorrow and dream inPoems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白云是蓝天的孩子/路灯是黑夜的孩子/母亲去广东的时候/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写的旁边/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孩子》) 。这是云南保山漭水中学12岁的女孩穆庆云写给母亲的诗。夜晚,穆庆云坐在书桌旁,隔着手机屏幕给远在广东的母亲哽咽着读这首诗,诗读完,电话两头的母女两人泣不成声。
第三集的主题是成长,十二三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爱吵爱闹任性的年纪,而山里的孩子却不得不早早长大。比起同龄人,他们太懂事,也太沉默,像阴影里的小花,不声不响,独自长大,安静得让人心疼。幸好有诗歌,让他们把对蓝天白云草木的感受、对家人的思念、对未来自己的期许都写进诗里,读给大山听,读给星星听,读给十年后的自己听。
片尾,当被问到“诗歌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生动了起来,他们说诗歌是垃圾桶,是桥梁,是一棵树,是一封信。诗歌让他们找到了情感表达的密码,把深埋的心事用简简单单、干净美好的句子表达出来,把爱表达出来。

最强大的武器是勇气
一点火星被风吹起飘落,或许会燃起熊熊大火;一颗石头落入水中,或许会改变河流前进的速度与方向;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的蝴蝶扇动翅膀,或许会引发太平洋的一场海啸。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蕴藏着扭转乾坤的力量。人的一生同样如此,我们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决定,以为只是按部就班地朝前走,却不知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就此改变人生的轨迹。就像徐龙告别了女朋友、张书豪告别了家人登上火车,那一刻,他们并不知道等待在前方的,究竟会是什么。
第一次吃过目难忘入口更难咽的饭,第一次学着把被子叠成平四方侧八角的豆腐块,第一次汗流浃背苦练铁腿神功,第一次紧张等待离机训练,第一次在夜晚废寝忘食巩固理论知识,第一次从千米高空纵身一跃……空降兵的“降”不仅仅意味着降落,也意味着降伏困难,决不投降,张书豪和徐龙终于完成了从一名地方青年到空降兵军人的转变。
命运的大手往往悄无声息地将我们推向我们不曾预料的地方,下一站在哪里,不知道,也不必知道,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先有勇气,其他一切,自会发生。”

用另一双翅膀学会飞翔
王绍军,河南省郑州市残友培训就业孵化基地的创办人,年少时的他,是一个喜欢在足球场奔跑的阳光少年,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患上了腓骨肌肉萎缩症,一种缓慢导致肌肉萎缩的疾病,最终使他无法站立,只能靠轮椅行走。
他没有怨天尤人,在采访中他曾经说过,即便命运给了自己一手烂牌,也要用生命把它打好。他用自己经商挣到的钱创办了培训基地,让残疾人通过培训,克服身体上的缺陷,掌握技能,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拥有一份保障,更加从容、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面对自己。
《上班》一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讲述完叶子通过“云客服”的考试之后,镜头对准了一面墙,一面许愿墙,墙上密密麻麻贴着很多很多心愿,有许愿自己能一分钟打45个字的,有许愿自己能够留在基地上班的,有许愿自己早日去成都做手术的,有许愿自己“爱所有人,不负所有人”的……这些简单朴素的愿望令人动容。
生活不易,但勇敢的人会在黑暗中找寻光亮,就像泰戈尔的诗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阿里斯托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最初的人是球形的,有着两幅面孔、四条胳膊、四条腿,宙斯为了削弱人的力量,把人从中间劈成了两半,那些被劈成两半的人非常想念自己的另一半,于是他们不断奔跑,试图在茫茫人海中重新找到与自己相合的那一半,这就是人与人相爱的历史。这一点,和中国的传统观念不谋而合:结婚成家,生命因此而完整。
博俊赟赟与母亲唇枪舌剑节节败退,于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布置他们未来的小家中;佳梦妈妈从挑鸡蛋买萝卜到做鱼烧菜,恨不得将所有的看家本领都传授给女婿;孙玮的父亲在婚礼前夕再三叮嘱女儿不要太强势,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
相遇,相爱,相守,一堂缔约,良缘永结。遇见自己的“另一半”,走入婚姻,组建家庭,不仅意味着柴米油盐的小幸福,更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就像片中新人们读的宣誓词中所写: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

开往梦想的火车
你知道云南边陲贫困山区的人均年收入有多少吗?你知道劳务工作站是做什么的吗?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职业吗?对于这些问题,你可能没有什么概念,甚至从来没听说过。但是刘增雄知道。
刘增雄,云南省曲靖市驻上海劳务工作站的站长,曲靖市会泽县人。为了促进曲靖农民转移就业,脱贫致富,曲靖人社局成立了曲靖劳务工作站。刘增雄平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在上海和曲靖市之间两头跑,他要在上海收集各种用工信息,寻找合适可靠的就业机会,然后再把这些消息带回去告诉山里面的乡亲。
《进城》讲述的是进城务工者的故事,他们带着亲人的牵挂,从故乡来到他乡,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当代中国的“双城记”就此开演……
城市给村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很多人听到远方招工的消息,第一次走出大山,背井离乡来到上海,打工挣钱。王银花就是其中的一员。直到去上海的前夜,她都在犹豫:女儿还小,丈夫腿脚不便,她放心不下。但最终,出去闯一闯的想法盖过了这些担忧,她还是坐上火车出发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中国,买房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人们一边抱怨着房价高昂工资“杯水车薪”,一边节衣缩食四处奔波选房看房。在很多人看来,买房是人生的必选项。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获得踏踏实实的安定感、触手可及的幸福感。用片中人物的话来说:买套房,就像给人生穿上了一套盔甲。这套盔甲可能很沉很重,有时候压得人喘不过气,但是,穿上盔甲的人生,有分量。
《买房》一集围绕着买房的人、卖房的人、中介来展开一个个带着温度、有着褶皱和毛边的真实故事。为了未出生的孩子,温亚龙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博弈;闫晶爱吃饺子,但她说饺子吃的再多,没有房照样冻耳朵;黄昆仑相信只要自己对业主好,他们卖房子的时候就会想到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在北京拥有自己的房子。房子,不仅体现着人们的居住需求,更体现着人们的情感需求,“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的内心更渴求的,是心的自在且安宁。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烟火缭绕,雾气氤氲,远远望去,人们各自忙碌,一派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模样。
这里是一个共享厨房,每天有很多人来这里做饭,而这些人,要么是癌症患者,要么是他们的家属。食材自备,炒一个菜一块钱,炖汤两块五,热米饭一块钱一盒。这个简易厨房大大降低了这些病患和家属的用餐成本,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抚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胃,更是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与疾病抗争的间隙,能够短暂地休息片刻。洗菜、切菜、翻炒,这个时候不用考虑癌细胞、坏运气、死亡率,需要想的只是怎样做好眼前的这一餐。
伍迪艾伦说:世间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的确,人生苦短,谁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才要珍惜爱的人,珍惜当下,好好吃饭,平平安安。

手牵着手 背着书包上学去
打开百科词条,输入“老年大学”,映入眼帘的是一行气势恢宏的排比句:老年大学,是“空巢”老人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园地,广交朋友的平台,智力开发的基地……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大学也随之越来越火爆,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来到这里,开始人生第一次的大学生活,为了就读老年大学,老人们需要“抢号”报名,有的人甚至“只读书不毕业”,主动当起了“留级生”。
你以为老年大学的授课内容只是养生象棋合唱团毛笔字?才不是,摄影插花剪纸国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教不了。老一辈们忙碌了大半生,终于可以“温馨又从容”地快乐学习,重返十八岁。杨敏捡起了年轻时候的舞蹈梦,童华容和常尚慧手牵着手背着书包去上诗词课,李永东和郑义华一起报名参加了声乐班,“他们终于可以停下来去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不用去做塑料袋了。”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根据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改编的歌曲,曾打动无数人。然而,当生命临近终点,真的会如歌里所唱的那么浪漫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像本集的片头所说,在你步入人生的这个阶段,可能会因为一个喷嚏赌上性命,可能总是会迷路,可能经常感到身体不适需要吃下各种药片,心脏的砰砰跳动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心律不齐,难得出去旅游结果没看多少风景却不得不一直找厕所……但是,人生中的四季走过,总有东西留下来,留下来的是老照片,是27双鞋子,是10本荣誉证书,是对儿女的牵挂,对家人的思念,是“山叠嶂,水纵横,我们再相逢”,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叔本华说:“青年是一个不安的年岁,而年老则是一个休整的时节”,学会从容面对人生的每个阶段,是一生的修行。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中国文化缺乏死亡教育,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活着的道理都没有想明白,如何能够谈论死呢。然而,每一天有无数的人死去,以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方式。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要面对死亡,那么,“未知死”,又“焉知生”?如黑塞所说:年老和年轻同样是一项美好而又神圣的任务,学着去死和死都是有价值的天职。只有学着面对死亡、思考死亡,才能更好地生。
截止2019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了16.5万份遗嘱。前来立遗嘱的人,大都能够以理性、豁达的态度来谈论生死。在他们看来,把身后事一件件都安排好,更能够心无挂碍地享受接下来的人生。
《旧约传道书》说:“死亡之日比出生之日更美好。”死亡会终结生命,但它不会切断我们与所爱之人的情感连接,也不会让生命中的美好记忆消散。



在给小S未出生的宝宝写信时,蔡康永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开始我们的人生了。很奇妙吧?吞感冒药前多少会先看一下服药需知、搭火车前多少会先看一眼时刻表的我们,会这么莽撞地就开始‘活’了。”
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结婚、进城、买房、相守、退休、养老、告别……人的一生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第一次,这无数的“第一次”没有说明书,没有时刻表,没有台本。但或许,人生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它无法复制,充满未知,苦乐与悲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体味,像那盒尚未被拆开的巧克力,没有人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人生第一次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