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小欢喜又名:小别离第二部 / 小别离2 / A Little Reunion

分类:剧情 / 家庭 /  中国大陆  2019 

简介: 北京市,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不仅面对着升学压力,更面对着亲子关系难题。恨铁不成钢的

更新时间:2019-08-05

小欢喜影评:家庭的战役

自唐朝以来实行科举制,打破世家对官员选拔的垄断,原本以家世定品级的九品中正制,变成了以个人能力为标准的唯才是举,所谓的“鲤鱼跃龙门”、“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处于中下层的古人凭借读书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读书,一千多年来,都是人们心中的神圣寄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几乎现世所有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书本得到,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热爱,并不止步于改变生活,而是变成一种信仰。高考,是当代社会一年一度的大事,每年一到六月初,网路上各种友情支招,报纸会跟踪报道,到了考试的那两天,考场附近的道路上还有交警保驾护航,不管家里有无考生,所有人们的目光都会关注着考生,等到成绩公布下来,市、省、全国名列第一的考生还会被人们亲切地冠上“状元”两字,在整个暑假里成为年度的小明星。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和高考有相似之处,都是公平地只论才智,都是改变人生的机会,引发全民的热度也在情理之中。
《小欢喜》作为一部讲述高考备战的现实题材连续剧,有反映当下,也有升华意义。剧中聚焦了三个学生,学生背后引出了三个家庭。故事的设定很有意思,首先出场的是两个男生,表面爱侃大山不着调,内心有正义感有分寸的方一凡;外表酷帅沉默,其实内心善良的季杨杨,两个各有性格的学渣打了一场架,从而引出了剧中的人物和主角的背景交代,两男一女,两个学渣一个学霸,对比强烈又有趣味。
三个家庭里,方一凡的家庭应该是最普通也最正常的,方家夫妻是普通白领,家庭关系融洽,相对应的,方一凡的性格也最开朗,玩起来没心没肺,但是讲起道理来,也能够听进去家长的劝导,这是个不缺爱不缺自信的孩子,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目标,缺乏奋斗的冲劲儿;季杨杨的家世最好,爸爸是区长,妈妈是公务员,舅舅身价不菲,法拉利跑车随便借给他开着玩,看起来他似乎是幸福的,但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跟着外公外婆舅舅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他心底缺乏对家庭和自我的认同,情感的错位也使得他叛逆桀骜;乔英子的成绩最好,可是她的家庭也最复杂,妈妈是个老师,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监控下,爸爸呢,早已经和妈妈离异,每个月只有一次探视时间,每个额外的拜访都会引起一次家庭地震。英子是三个孩子里最懂事的,也最让人心疼。
剧中的中年演员都是演技派。黄磊饰演的方圆,是个妥妥的文艺中年,对待妻子包容温和,对待儿子能放下架子,实在是模范爸爸;海青饰演的童文洁,是个干练的事业女性,说话走路风风火火,虽然也有分数焦虑,但大体上对孩子还是理解的;小陶虹饰演的宋倩,把一个控制欲强烈的母亲表演的浑然天成,随时接听的电话,不容置疑的眼神,拿捏的十分到位,而墙上那面玻璃窗,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咏梅的参演有些让人惊喜,她扮演的刘静,把一个夹杂在丈夫和儿子之间的传统女性的狡黠和温婉全部展现出来。这三个家庭覆盖了知识分子群体里多见的家长类型,大部分人看剧,都能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有代入感,接地气儿。
孩子来到世界上的受到的第一个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所谓言传身教,家庭氛围,所有青少年的行为问题都能归因到家庭上,剖析他的家庭关系,总能找到原因。有些父母,在该给予关爱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缺席了,而等到孩子大后,发现亲子关系疏远,或者自己年龄到了观点改变,变得重视家庭,想要来补救,这时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就像剧里的季胜利和刘静,年轻时专注打拼事业,无暇照顾幼儿,把季杨杨托付给老人照顾,如今事业有成,回到儿子身边,想要“团圆”,可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父爱母爱,儿子并不买账。季胜利去参加誓师大会,原本是为了儿子,可是身在高位,一举一动并不自由,到了学校的季胜利坐在嘉宾席上,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站在操场上的儿子并不感动,只觉得尴尬,觉得父亲是为了工作。双方的感受和表达并不同步,可以想象这个家庭后面的矛盾和冲突。就像英子的爸爸乔卫东,分开后才发现后悔,以前不关心女儿的他在离婚后频频到前妻家刷存在感,为了维护父女感情,他给女儿买天文望远镜,赖在前妻家不走,可是这样和前妻唱反调,真的对英子好吗?
子曰:“过犹不及”。凡事有度,“不及”和“过”,都是不对的,和剧中一样,我身边也有大量在孩子青春期之后才想起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有个通病:因为自己缺席孩子的成长,心里难免内疚,而孩子的爱好和想法他们又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想当然地对孩子好,而这个好就集中在了学习上,督促学习总是不会出错的。“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长大后,就知道父母的苦心了”,“等你考上大学后我就不管你了,随你干什么都好”,他们苦口婆心说着这样的话,把钱投入培训班,每天辅导作业到深夜,毫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小时候,有亲戚年轻时南下广州去打工,孩子当了留守儿童,等到孩子上初中后,挣了钱的亲戚回乡,开始安排孩子的前程,把成绩不错的孩子送进重点高中,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夫妻一起到县城陪读。所谓陪读就是在高中附近租套房子,每日去菜场买菜做营养餐,煲汤水,给孩子洗衣服,下午家长们之间交流心得,晚上监督孩子做作业,伺候王子公主般伺候三年,只为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过度的关爱也是一种负担,父母三年不工作,全家备考,把所有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一旦考不好,那该怎么办?在这样高强度的压力下,那几个陪读亲戚家的孩子并没有考上一本,好在当事人最后也没强求,生活在高考后逐渐恢复平静。
其实生活中那些“惟分数论”的家长们,有多少亲子关系和睦的?有多少是孩子心目中能信任的朋友?我们的亲子关系,要么“不及”,要么“过”,而那么多迟来的爱焦虑的爱内疚的爱一起爆发在高考前,海浪般把真正该对自己负责的孩子淹没了,真实的人生消失了,剩下的多少是形式?多少是功利?多少是虚荣?
“我想成为韩寒”,这是季杨杨在气球上写下的愿望,作家就一定比赛车手高贵吗?行业之间不分贵贱,要从事一生的事业必须是自己喜爱的,要不然工作只是具谋生的镣铐;当天文学家和上北大清华有冲突吗?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开始他们光辉事业的起点都是因为兴趣。高考没有错,它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是未来事业的基石,分数也没有错,它是衡量才智现有的最公平的方式,错的是对待高考对待分数的方式。在学习之外,还有生活,还有那些珍贵的美好的感情,如果只是刻板地追求高分,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强行把兴趣爱好和情感扼杀,也许你走出半生,回过头来一看,都是弯路。
大家对高考的期待,可以理解,但是对高考的狂热,值得思考,生活中,除了陪考的家长,我还见过为买学期房离婚的夫妻;为了不影响孩子成绩,离婚后仍同居至孩子高考后的夫妻;见过向孩子隐瞒亲人身患绝症或去世的消息的家长,甚至我自己,也陷入早教和培训班的漩涡。这些事,相信都不是个例。其实,青少年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没有我们想象的天真,他们总是要走出象牙塔的,有些东西,总会见到,有的选择,总要自己做,有些责任,只能自己担,家长不妨给予一些信任,在沟通之后,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毕竟,自己的人生是自己走,各种冷暖谁也不能分担,幸福生活的标准见仁见智,但自己主观的满足必不可少。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之时,和孩子建立理解和共情之后,明白对方和自己心底真正的诉求,也许家长们的焦虑会少点,这股为了分数全家征战的热潮会稍稍冷静些。

小欢喜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