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喋血孤城又名:常德大血战 / 卫战 / Death and Glory in Changde

分类:剧情 / 历史 / 战争 /  中国大陆  2010 

简介: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必然失败的命运,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驻守当地

更新时间:2019-11-03

喋血孤城影评:现实和冤魂的不屈,历史就是这么曲折。

2019/11/2
我还想说什么呢?
历史是一切的根源,也是结尾。
不知那些官兵在天之灵是否能够安息。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新阶段,而此时沉沦在中国大陆上的日军还在与上百万的国民党军对峙。
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最高将领掌握到了一系列信息:在10月左右,突然出现了日军频繁调动的迹象,大量民夫被征用,列车在前方不断轰鸣...根据以往的大规模会战经验而言,这绝对是日本人再次发动战役的警报。
为首的日军头子叫横山勇,那个日军部队里大名鼎鼎的将领。
此时的中国军队刚刚经受过1943年中旬那场险恶的鄂西会战,中国军队死伤合计近4万人,日军逼近了重庆的大门石牌要塞,但被中国守军堵了回去,此战,日军的士气严重挫败,死伤合计约3千5百人。
鄂西会战中石牌保卫战的胜利,被重庆政府称作“鄂西大捷”。
然而日军达到了他们的作战目的,即消耗中国军队的力量,顺便巩固下了已被占领的宜昌城边防。
几个月后,日军在各方的战事都显示出无力回天的迹象。悲观的情绪开始在帝国军队的内部蔓延。

为了达到补贴日军现状,并且挫败中国军队士气的目的,横山勇开始前进——甚至是不惜与东京日军大本营产生冲突。————”冈村宁次说这仗本就不该这样打。“
“杀出一条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决中国事变的唯一重要方策。”
日军“中国派遣军”总部根据大本营的指示精神,围绕当前的战争全局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的加强趋势,并针对派遣军自给情况以及华北八路军的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于1943年8月28日制订了《昭和十八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其作战方针是:“派遣军努力确保和平定现有占领地区,特别是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军及第13军主力分别进行常德作战和广德作战。来年春季,以华北方面军及第11军进行打通京汉线作战。”
1943年10月下旬,日军以其第39师团,第13师团,第3师团,第116师团,第68师团,及第58师团之一部,共约10余万兵力,分别集结华容、石首、藕池、沙市、江陵等地区。
11月1日,日军五个师团兵分三路,依原订计划全线出击。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为左翼,直取第10集团军主力阵地,第68师团居中,准备自两个集团军交界中间穿过,径攻慈利;第3师团则在第29集团军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缵绪集团军主力。日军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师团(岩永汪)则水运渡过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的右翼一带登陆,一面包抄第44军,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军这个布置有其深意。畑俊六集结了所有华中方面能动用的兵力将近九万人,除了五个师团的2/3外,再加上独立第17旅团、第34、32、58师团的一部,并安排第40师团协攻牵制第九战区,规模远远超过国军预期,第11军在规划上,希望能一举歼灭国军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并以两个善打攻城战的主力师团钻隙。第68师团由中境切入,第116师团则籍舟艇在洞庭湖面进行“水上机动”。

以上部分摘录于百度百科。
日军把这次会战叫做湘北战役,中方称之为“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也许是一个孤僻到爆炸的名词,除非高中课上教历史的时候老师会提一下,否则到现在可能也没几个人知道国民党军队当年干了什么。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蒋介石
不知道当时蒋委员长的心境如何,因为当时他就要飞向埃及去参加开罗会议了。
“但是,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宋子文先生,如何秉持中国一贯的以礼待人的外交政策,与会的两大强国却从未把中国放在正常角度上考虑,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抗战中国终于站在了世界舞台上闪烁。”
在会前,蒋介石说过:有些有关日军侵华的对策,最好不要先由中国方面先提起,我们要顾全大局,美英两国当知敬我因我毫无私心与世界大战耳。
但是焦急地等待着常德会战胜利的蒋介石,还是在开罗会议举行时不断地发电报向中国常德会战前线。
“蒋介石太需要一场胜仗来支撑当时中国的门面了。”
蒋介石还告诫过他的手下们:“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在那场结盟中被列为四强之一,就以为我们自己是了不得,须先知在很多方面我们中国是很落后的,别说他们瞧不起我们中国军人,然而事实上是他们竟不把我们当个人!所以如此下来,作战不利,政府不稳,败坏声誉,就算是抗战胜利结束了,也绝不是我们的胜利!”
他这些话全部出自肺腑。
的确,如果国民党没有意识到抗战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算抗战结束了赢家也不会是中国。
事实证明,1949年4月,渡江战役爆发,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了。
但此时此刻,作为国之首脑,蒋委员长仍然高度关注着中国的战事。而且是一场接着一场——常德会战后,著名的长衡会战,即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了。
前线。
国民革命军第74军,即王耀武军——国民党中的精锐部队首当其冲,横在横山勇的面前。
横山勇不得不孤注一掷了。
他将巨量的炮火集中起来,倾泻向中国守军的阵地。更甚至于他嫌炮火效率太低,以至于他把炮火调动到第一线,还亲自上前观望——他的自信出自于日本陆军的战斗力。
然而日本陆军除了将王耀武的军队一再压缩别无他法解围。
横山勇的部队伤亡在短短一个星期内瞬间加大起来。
他不得不暂令休整。
战事暂且缓和了下来。
横山勇做梦也没想到,守卫常德主要的那支部队只有1万多人。而且在连日交战的情况下,这支部队早就接近休克状态了。
这支部队是57师。
守城的57师官兵已然是不把生命当一回事了。
为首的师长叫做余程万。
余程万,作为国民党内为数不多的接受过极高教育的将领,自然在军中有所声望。他对待军,民完全如一,平时对下属较好。57师在他的管制下纪律很严明,从不坑从不抢,也让百姓对这只国民党部队有了特殊的好感。
常德的人们说余程万师长是“国民党里较好的一个人。”
常德会战开始前,57师部分官兵在命令下护送百姓出城。
不少百姓回头张望了一下这些士兵——他们还能活着吗?
摆在57师眼前的是空前的灾难。
常德会战胶着时,横山勇在经过巨大的思想斗争后,决定用“不光彩的方式为大日本帝国军队的铁蹄赢得胜利”。
毒气弹。
巨量的毒气弹如同大雨落在常德城里。
日军的空中部队开始了恐怖至极的轰炸。
中美联合空军即使前来助战也无济于事。
在交战的几十天里,余程万的部队没有得到多少补给。
余程万的心情很焦灼,因为不仅是57师,甚至是74军的其他部队也在苦战——他不能因为一线出现了问题而就这么伸手要援。
但是他还是慌张的打了电报。
57师几乎要顶不住了。
城外的日军也顶不住了。
其实历史插入了这么一个契机:当城内的守军还有力量与城外日军一较高下的话,外加上74军其他部队富有机动性的调动,以及远方的策应作战,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在常德城下打一场规模极大的歼灭战。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因为其他地区的作战部队都受到了牵制。横山勇早就把中国军队的中心转开了。
城内的保安团也编入了57师的部队里。常德警察局地下还埋着的一万多发子弹成为了官兵们最后的依靠。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第七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著名的”最后一次电报“,成就了57师的残酷抵抗。
谁能想到,8000人的部队,孤军对抗了4万日军如此之久?
谁能想到,八千虎贲的血气方刚震撼了全中国?
最后时刻。
余程万师长留下第169团残部与第171团残部之一部共百余人死守阵地,自己率所属三员团长及两团残部百余人,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寻找第十军。3日深夜4点,柴意新团长离开中央银行大楼,集结第169团残部,进入双忠巷最后阵地。柴意新深知第57师末日已到,决心一死殉国。凌晨,日军集中掷弹筒及枪榴弹,迫炮火力攻击双忠巷。柴意新团长奋然起身高呼杀敌,率残部以刀矛棍石向敌冲锋,反复肉搏十余次,身受两处重伤,仍英勇力战,不幸在白刃战中中弹陨命,壮烈牺牲,随从百余残余官兵伤亡殆尽,双忠巷阵地陷落,常德城宣告失守。5日黎明德山复被日军攻陷,第57师余师长率部200人突围最后仅剩83人。
中国军中的那些好男儿们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到那些对他们和善的百姓们。
突围了。
常德终于失守。
日本人呆坐在刚刚肉搏完的城池里,地上还留着不少中国人的血。
是什么让他们这么顽强?日军士兵们想。
”支那早就变了。“——东京《朝日新闻社报》
那句”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实则是八千虎贲最后的怒号。
然而事实真的如同余程万师长所想的援军观望不前一致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对于哪支部队观望不前,历史的资料模糊不清,历史的陈述百口百言。但的确存在着那样的国民党军队在常德战事胶着之时没有及时增援。
这些部队大多来自抗日悍将:薛岳。
薛岳并不是太拥兵自重,而是他深知贸然前进的风险,——事实上,在日军围住常德的时候,57师的战报时断时续,非常混乱。在那段时间里,谁都不知道常德是不是要垮了,只知道57师还在打着。
薛岳没有出兵。
但重庆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必须前进。
薛岳不动。——他不是特别想为重庆守大门。但是在后来的长衡会战中,他又说:我他妈就不去给白崇禧守广东大门!谁爱守谁守!
一国之将,赫赫战功,却对他的搭档与首领嗤之以鼻,这是什么概念?
薛岳很明白,无论他对国家的敌人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无论他在之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做出了多么重要的贡献,他也不会是蒋介石的嫡系。
重庆军事委员会无奈,只能篡改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界限,迫使薛岳出兵。
往事如烟。
当人人都在谴责方先觉将军的第十军为什么没有突进常德城解围时,却没人想到,方先觉将军为了突进常德城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此时众望所寄的李玉堂兵团,攻击步调依然迟缓,敌除第68师团之外,并将第3师团调至此线抵御。军委会每日一电催促李兵团挺进,第九战区也下了如期攻克的严令,但是因为日军第3师团及第68师团的坚强防守,第十军战况胶着。军委会急得跳脚,竟越过第九战区,直接细部指示第十军方先觉军长要加强重点于左翼,排除第190师当面之敌。并使出哄骗口吻,强调常德城郊之敌不过几百,第3师团正北退等语,意图哄催第十军快点前进。足可见当时军委会的无力感。但是第十军处第一线,自然明白前面挡着的是第3师团与第68师团全部。迟至11月29日,李兵团进展仍处胶着局面,军委会一筹莫展。
1943年11月29日,蒋委员长自开罗谕令两战区司令长官部,方先觉军长接获战区代转的委员长口谕后,大惊失色,此时已为29日的晚间10时,距离期限不到半日。第十军三位师长接获委员长严令后,立刻展开该方面空前英勇之攻势。在第十军全力进攻之际,第3师团主力被预10师冲退,山本三男师团长因此误判预10师为第十军攻势主力,于是立刻重整主力反扑,与预10师激战。第十军真正主攻的德山方向反而开了大门,第3师周庆祥师长抓紧机会,大胆钻隙前进,第3师在一昼夜间,竟强行百余华里,直逼德山。预10师因为立足未稳,攻势过于猛烈,被第3师团冲击后牺牲甚大,师长孙明谨战死,全师溃散。
1943年12月1日,孙长官电告余程万师长第十军已到常德东南,可速与联络。余师长立遣副师长前往连络,但却没能连络上。此时城内屋舍悉成焦土,第57师死据不撤的最后阵地宽不及三百公尺。最后时刻已经来到,深恨友军的余程万师长向孙长官发出最后一电。随后突围。
方先觉,国民党中的又一个传奇人物,不久后在长衡会战里担负着保卫衡阳的任务,也体会到了余程万师长那时的处境。
1943年12月5日,第六战区北面各部作战顺利,但德山第3师被日军包围,军委会判定日军虽在退却中,留守常德的部队却达八个联队(这个情报是误判),动向可疑难解,于是下了一个糟糕透顶的命令,让两个战区暂持原态势,不要靠近常德,先观察敌情。
与此同时,远在开罗的蒋委员长还以为常德在中国军队的手里,遂发出电报要求反攻。
这个命令反而一下子让日军有了点喘息的机会。
欧兵团推进中其新11师意外收容自德山突出的第57师残部。余师长向上级报告后,显然未获谅解。王耀武军长电令该师协助友军攻占常德。余师长不得以只好命杜鼎团长集结带出来的残部八十余人协同新11师进攻常德。时常德已经撤守,成为空城,新11师毫发无伤于12月7日列队开进常德。在常德的断垣残梁中,奇迹似地走出三百余名第57师官兵。望着中国军旗再度招展于中央银行大楼,不禁痛哭失声。常德尚有三百余官兵存活一事,使余程万师长马上被蒋委员长手令拘押。蒋并扬言要枪决余程万。军委会原本预期收复常德时会有一场恶战,不料日军只留了一个中队死守。欧震将军以新11师为前锋,直取常德,才发现日军已然退走。
惨烈的常德保卫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但是悲情的余程万师长还是被蒋委员长痛批:
”57师打的勇猛打的顽强,这固然不可否认。但是纵观全局,只有余师长一人如此慌张,打出这么多求援电报,生怕不被敌人截获,敌人要是知道了,就必定断定你不敢死守,他们就越有信心攻城。此外,此次战役,余师长竟还在最后时刻留下300官兵,如果没有算上伤兵,那可想而知我们是做了多么不道德的事情!要知道这样的行为一定是绝不可取的。“
余程万竟被撤了职,还要被枪毙。
全国舆论哗然。
在众人的求情下,他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余程万觉得作为是后死者,有责任把那些壮烈的事迹记录下来,就派人找到了著名作家张恨水,希望他能够写下“虎贲”军的感人故事。爱国将士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使张恨水很激动,但是他当时还没想到以此来写一部军事抗战小说。张恨水爱惜羽毛,以不懂得军事,没上过战场婉谢了,但是拗不过抗日英雄的热切,他答应从长计议,将来再说。抗日英雄在离张恨水处不远的地方住下了,此后便常常到来和张恨水聊天,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事隔数月,他又旧话重提,这样,张恨水于公于私都不好再说拒绝的话,只好应以先看材料,等有工夫再写。到了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张恨水已辞职乡居,便抽暇看了一部分材料。于一九四五年春正式动笔写《虎贲万岁》,他在自序中隐隐得讲出了他拒绝的真实原因和他被感动的经历:
”我写小说,向来暴露多于颂扬,这部书却有个例外,暴露之处很少。常德之战,守军不能说毫无弱点,但我们知道,这八千人实在已尽了他们可能的力量。一师人守城,战死得只剩下八十三人,这是中日战争史上难找的一件事,我愿意这书借着五十七师烈士的英灵,流传下去,不再让下一代及后代人稍有不良的印象,所以改变了我的作风。“
小说完稿后,余程万非常高兴,特地送来谢金,但是张恨水先生没有收,抗战胜利后,余程万正驻守南京,要请张恨水吃饭,张恨水先生只是接受了一件礼物:一把从日俘手中缴获的战刀。
常德会战后,据中国国军参战部队上报阵亡数字:第六战区损失45000人,第九战区损失15000人,第五战区损失3000人,共计丧失6万余人,并有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
而日本方面的伤亡统计绝对大大的打了折扣,日方公布的数字为:日军战死1274人,负伤2977人。
八千虎贲的战斗力怎么会如此低下!
然而无论是日本的虚报战损还是如何,我们还是只能看到一个事实:中国军队真的太弱了。

余程万师长很早就把他的家安置在香港。 解放战争爆发后,他既不愿投诚起义也不愿跟着蒋委员长混,于是回到香港。
但是,1955年,一次抢劫带走了他传奇的一生。
一位抗日英雄,竟落得如此下场,可怜,可悲!
常德会战结束后,时任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国土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决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的横匾。
不久之后,长衡会战爆发,长沙陷落,日军逼近衡阳,方先觉将军与日军血战47天,最终因为意识到士气下降,兵力不足,补给困难,以致向日军部队投降。
如果说方军长怕死,那么他血战47天的故事又要如何解释?
方先觉说:他也体会到了(余程万师长的)那种感觉。
方先觉的部队被编成”和平救国汉奸部队“,开回南京。方先觉对他的将士们说:弟兄们,今后我们可以放心了。
但不久后,他奇迹般地出现在了重庆。
他逃走了。
又一个抗日英雄在重庆政府的宣传下诞生了。
然而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两个人,如果还能见上一面,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来生再见” 。是方先觉军长在衡阳保卫战中说的最后一句话。
不知这句话是否可以慰藉数百万国家的卫士们。
不知这句话是否可以慰藉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中国军人们。

常德会战与后来的长衡会战,并称为东方的两大保卫战。而后者——即长衡会战,使日军付出了死伤共计1.9万人,生病减员几万人的巨大代价。甚至还让著名的东条英机下台了。
方先觉的第十军官兵死伤合计仅1.6万人。
至此,日军占领了衡阳,巩固了大后方的某些城市边防——比如常德。
常德会战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且不说对日军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至少在政治范畴上大规模的胜利了。这一战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军队的斗志与精神,而忽略了装备的劣势。
常德,湖南北方的那座小城,即是抗战中国的粮食供地,也是一座军事要地。
也许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理解那是一段什么样的日子,在常德这座可能没太多人知道的小城里也不会有人去注意那些青年埋尸的遗存。风花雪月里,一切都随着余程万师长的悲情离去而终。
但是,我们赢了。
至少精神上赢了。

不得不说一下子码了这么多字真的累。但《喋血孤城》终于能把这样的尘封往事搬到大屏幕上,这已经是一种难能可贵了。
对历史的极力还原,对细节的努力处理,却终究没法在那个时候抵过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
5000w投资亏了多少?
可以说惨淡。
喋血孤城的故事,可能还在上演。而且这样惨烈的故事,竟也恰好以同样冷寂的方式,被人们遗忘在时光的长河里。无人问津。
好电影,却会被埋没。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不得而知。政治正确?战争元素反感?贺岁档还是啥档不适合看这种东西?都无所谓。
唯一重要的是,有人还是能挖掘出来。
即使我们失去了光明,只要有人记得我们曾试图为他人创造光明,我们的功绩就不会消失。
这才是我们的历史,这才是人类的历史。
为中国解放做出贡献的人们,终将永垂不朽!



觉醒轵作于中国东海沿岸,面向大海,秋凉,冬近。

喋血孤城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