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

评分:
6.0 还行

原名:风平浪静又名:重回西园码头 / 重返西园码头 / Back to the Wharf

分类:剧情 / 爱情 / 犯罪 /  中国大陆  2020 

简介: 十五年前的一次意外,成绩优异高中生宋浩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原本的人生轨迹。

更新时间:2020-11-09

风平浪静影评:“当代哪吒”弑父幕后,关于《风平浪静》的10个故事


首发于“娱理”公号

11月6日,“《风平浪静》,汹勇上映。”

电影选择这句作为宣传语,想来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举目荒芜的档期,一部这样体量的电影上映需要一定勇气;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故事本身也很“勇敢”,像一柄刺破长夜的匕首,让人性的光辉照亮那些隐秘的角落。

章宇饰演的男主角叫宋浩,一个高考保送名额被副市长的儿子夺走的优等生。因为一场意外,他不得不远走他乡十五年。十五年后再次归来,他发现自己和周围人都被卷入一张官商关系勾连而成的巨大罗网,同时他也开始面对自己内心的拷问。

虽然是题材上的巧合,却也不得不令人想起前段时间震惊全网的群体性高考替考事件,以及一系列笼罩在普通人身上的压力和宿命。《风平浪静》在泉州拍摄,伴随着海水的潮涨潮落、风雨的骤起骤停、焰火的忽明忽暗,一股暗流涌动的情绪也时刻萦绕在观众心头。影片所呈现出来的粗粝、草莽的闽南江湖气,也成为国内大银幕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由黄渤监制,李霄峰执导,章宇、宋佳、王砚辉、李鸿其、邓恩熙主演的这部独具一格的电影,背后是如何诞生的呢?

重塑

《风平浪静》的故事,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而是像一棵树苗,在李霄峰加入后,慢慢长成了现在的模样。

几年前,导演李霄峰和制片人顿河在上海电影节相遇。顿河看过李霄峰的上一部电影《灰烬重生》(曾用片名《追·踪》),很喜欢,两人一见如故。

顿河觉得,李霄峰的电影,主人公身上总背负着一份古典浪漫主义式的道德自省,这在当下社会里十分难得。

“我们两个都很反感‘成年人只讲利弊,小孩子才论对错’这句话,有一类人永远不会跟自己的过错和解。有道德的人才会被道德约束,善良不只是一种品质,它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习得。否则它就是无用的怯懦,我们要把善良锻造成一把匕首,闪光有力。”顿河表示。

章宇

价值观层面迅速达成统一后,顿河和李霄峰决定合作,把《灰烬重生》里还没讲透的主题继续讲下去。

当时顿河手上已经有一个正在开发的项目,是一个有些黑色荒诞色彩的少年犯罪故事:一位少年意外犯下罪行后,出走十年,回来后却发现投案无门——没有证据,没有证人,没人相信他自首时说的话。李霄峰加入后,就在这个大纲的基础之上,带着编剧余欣一起重新梳理整个故事,尤其是推翻重写后半段。

那时候,剧本初稿上的名字还叫《重返西园码头》,入围了金马创投。

《重返西园码头》参加创投时的PPT剧情简介

从入围到宣讲之间的两三个月时间里,剧本再次做出重大调整——李霄峰认为,宋浩一定得娶妻生子,这样他的人生境遇才会更有戏剧性。

李霄峰查阅过很多真实案件,上世纪90年代因为侦破技术有限,很多杀人犯都藏匿人间,过上了平静安定的生活。有的妻子结婚多年都不知道丈夫婚前有过命案,安徽甚至有位德高望重的方丈,杀人20多年后才落网。《重返西园码头》也调整了思路,从一个荒诞故事,慢慢向正剧方向靠拢。开机之前,剧本已经改过十五六稿。

黄渤是金马创投的决审评委之一,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因为没有适合他年龄的角色,最终就做了影片的监制,从剧本到最后的剪辑、音乐选择等都有深度参与。在人物细节处理上,黄渤和李霄峰有过不同意见,但作为监制,黄渤尊重了导演的选择。

监制黄渤

改名

《重返西园码头》这个名字虽文艺,但表意不够明确,作为院线片需要改名。

开机之前,出品方猫眼想了二十多个片名,拿给李霄峰和顿河看。李霄峰和顿河不约而同看上了《风平浪静》——

这个名字跟故事内核反差很大——表面风平浪静,暗里波涛汹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风平浪静,像渔夫出海打渔希望不要碰到风浪一样,其实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别人觉得你的生活过得风平浪静,但无法言说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就像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

那天晚上,李霄峰收到顿河发来的一首歌,客家语歌手陈永淘的《风平浪静》。不但片名凑巧一致,歌曲中漂泊、淡淡忧伤的情绪,也跟主角心境十分贴合。

这首歌最终成为了电影的片尾曲,词有略微修改,章宇演唱。陈永淘念了一遍客家语的词,章宇反复听了三天,然后只唱了四遍,歌就成了。很别致,很好听。

这首歌带来的全新的闽南风,也是促成剧组选择在泉州取景的原因之一。

迷影

李霄峰早年从国外学电影归来,曾在陆川、张元团队以不同职位参与电影制作,在决定自己做导演之前,他的另一个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影评人。

作为一名迷影型导演,李霄峰的三部长片作品——《少女哪吒》《灰烬重生》《风平浪静》内里有很多一以贯之的东西。比如顿河提到的“道德自省”主题,比如一对同性主角的人物关系设置,比如视听语言流露出的某种表现主义风格。

《风平浪静》里宋浩的结局,也更明显地表现出哪吒式的原型,以及俄狄浦斯情结——

哪吒是自裁,宋浩是“还给你”,然后比哪吒更进一步地宣告了对父权的挑战。

李霄峰称他自己在创作时都没有意识到三部电影的共同点,顿河则认为一个故事势必会传达出一位导演的审美和价值观。

“(制片人和导演)同为迷影人的身份,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反倒会让我比较警醒。”顿河说,“因为容易有价值观先行,我们还是希望最终能落回到故事本身,回到表演,回到视听语言,而不是用某个评价系统来指导工作。

所以相比李霄峰导演的前两部电影,《风平浪静》做了一些调整,尤其是朴松日老师(摄影指导)加入后,‘迷影感’和剧情留白少了一些,整体性强了一些。很多设计都融入得比较自然,对普通观众来说,有时候你把设计的比例调低一些,好的设计感反而出来了。”

即兴

从幕后到台前,《风平浪静》都有不错的班底。李霄峰这次没有做很详细的分镜,拍摄过程更像是一场自由放松的集体创作,产生了很多即兴火花。

“你说电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呢?首先要解决的是本体建设问题,朴松日说剧本只能占到一部电影的30%,某种角度来说我是同意这句话的。电影首先是一个视听的领域,根据题材来找它自己的风格。”李霄峰说。

李霄峰形容朴松日是一位“直觉型摄影指导”,每次到现场都有很多对光的感受,拍法简单却又奏效。朴松日之前拍过《过春天》,也是以清新灵动的影像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过春天》《风平浪静》剧照

美术指导钟诚,之前作品有《边境风云》《少女哪吒》《兰心大剧院》。声音指导卢克,作品有《武侠》《少女哪吒》《灰烬重生》。包括副导演、执行导演等等,都是一路跟李霄峰一块摸索成长过来的年轻人,彼此之间高度默契。

《风平浪静》里有很多备受观众称赞的视听细节设计。比如红蓝闪烁的警灯、五颜六色的焰火映照在主人公脸上,台风天里被吹起的窗帘,宋建飞在万有良家时那个俯瞰前推的镜头……

宋浩和万小宁(邓恩熙)站在走廊里,声控灯忽明忽灭的创意是章宇想出来的,微妙地烘托了那一时刻亲密、暧昧、尴尬的气氛——宋浩因为犯罪愧疚,一直跟踪关注着万小宁的成长,想像兄长一样保护她,而假装早熟实则单纯的万小宁却会错了意。

《风平浪静》,邓恩熙、章宇

宋浩和潘晓霜的爱情戏是这部压抑电影中最耀眼的一抹亮色,很多动作也是灵光一闪想出来的。

比如拍两人开车时突然赶上下雨,大家就说,不如就让宋佳打把伞怎么样?于是才有了在漏雨的车里撑伞的浪漫戏码。

比如宋佳突然问章宇,“你觉得我胖吗?”把镜头后的主创都逗笑了,戏中效果出奇得好。

比如收费站求婚,李霄峰让全剧组的车都围着收费站一圈一圈地开,不停“干扰”他们的表演。章宇露出了唯一一次开心的笑,宋佳帮他抹了抹嘴角蹭的酸奶,状态好极了。

《风平浪静》收费站求婚

比如宋浩跟岳父去超市采购,拿了一罐货架靠最里位置的奶粉——李霄峰是直到看回放才发现章宇表演的这个细节,显示出被爱情浸润后一个生命的改变,是对前文一个很好的呼应。

比如宋浩给怀孕的妻子洗澡、教她用呼吸法缓解不适那场戏,也是章宇和宋佳一起商量后向导演提出来的。原本从新婚到宋浩被李唐栽赃陷害,中间似乎少了一段能体现两人相濡以沫的情节,李霄峰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让美术组临时改做了浴室的景。

比如李唐抢过宋浩的手机给万小宁发了短信,万小宁才会出现在夜晚的路边等待。发短信的细节也是章宇提出来加上的。

这就是好演员的魅力。无须导演提要求,他们自己就会思考和创作,给剧本更添一份彩。

《风平浪静》片场,导演李霄峰,主演李鸿其、章宇

泉州


《风平浪静》在泉州取景,那是一座特别的城市——虽然地处南国,但海边有大块大块黑色的礁石,和休渔期成千上万停泊着的渔船,给人一种北方的粗犷感和肃穆感。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有所保留,像一本泛黄的老画册。

起初主创到泉州考察,一看到这些景象便被吸引住了。

世界烟火大师蔡国强就是泉州人。蔡国强曾游历世界,但最终也是回到老家泉州,在夜晚的海边实现了毕生梦想的作品《天梯》。

《风平浪静》里,宋佳和章宇吃完火锅唱的歌也是闽南歌,主演之一的李鸿其来自台湾,带点口音。

浓浓闽南情。

专注

章宇是全片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顿河和李霄峰都觉得他是宋浩的唯一人选。

他们和章宇见面的那天,从下午两点聊到五点,说,“要不,咱们点点酒吧?”

然后李霄峰就喝断片了。等他清醒过来,看见一屋子都是章宇的“酒友”,王传君等,大家酣畅淋漓地聊到了下半夜。

第二天,章宇参与主演的《无名之辈》就上映了,票房大爆,顿河开玩笑说他的片酬开低了。

“章宇是一个很有天分的演员,这一点不用我赘述了”,李霄峰讲道,“他最宝贵的一点是什么?专注。”

“电影拍摄期间,章宇是卸载微信的,除了个别人通过电话以外,没有其他人能找到他。

章宇以前从贵州话剧团刚来北京的时候,在郊区租房子住,自己做饭。他会在家附近贴小广告,给白领们送自己做的外卖。不管是作为演员还是艺术创作者,这种主动跟生活接触的意识是很可贵的。

他就连剥一个橘子,都会全神贯注地望着那个橘子,一片一片地剥开,然后才发觉我一直在旁边盯着他。章宇真的太好玩了,他是一个完全能忘了外界对他的看法的人。”

《风平浪静》平遥展映后,主创被请上台,章宇依然沉浸在宋浩的悲剧人生里,难受得无法讲话。晚上回到酒店,章宇对李霄峰讲,他看到求婚那场戏就会哭,他觉得在那一刻,“宋浩终于开始像个人了。”

不搭

宋佳来演潘晓霜,一开始监制黄渤是不太赞成的,黄渤觉得宋佳气场太强。

李霄峰也还记得,章宇和宋佳第一次站在一起试戏时的那种“不搭”感——

“宋佳穿着一条大长裙子,显得整个人人高马大的。章宇呢穿一身工装,瘦瘦小小地站在旁边。我一看就乐了,觉得他们俩怎么这么有喜感呢。

然后我就意识到,他们可能会成为一对很不一样的情侣,不是像传统的霸道总裁和小女孩那种。潘晓霜是一个特别清楚地知道、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女人,他们两个的感觉是对的。”

拍摄亲密戏份时,李霄峰清了场。拍完他才进去,看到章宇和宋佳裹着毯子看着他,眼神像孩子一样干净——这场戏无关性爱,而是一个心灰意冷受过伤的男人,和一个像小花一样努力绽放的女子互相取暖。

影片结尾,潘晓霜再次穿上一条红艳美丽的长裙,在阳光下笑着走过。作为妻子和孩子妈妈,她在心里同意了宋浩的勇敢选择,是一个胸怀大气的女人,她依然充满生命的热烈。黄渤这才确信,“人家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好演员的塑造能力到底有多强。”

反差

跟隐忍沉默的宋浩、灿烂生动的潘晓霜相比,李鸿其饰演的宋浩发小李唐,显得有些做作和浮夸。有观众对李鸿其的演技提出怀疑,而李霄峰和顿河恰恰认为,李鸿其的表演十分精准有层次。

片中原本有一场宋浩和李唐的对手戏,因为篇幅和叙事节奏的关系删掉了。那场戏的情节是,在网球场会面后,李唐约宋浩第二天带他在城里转转。

第二天,李唐手里拿着两瓶可乐出现在宋浩面前。他们两个像儿时一样走街串巷,李唐随手拿起小吃摊上的食物就走,摊贩们知道他是副市长家的公子,也都不敢做声。

他们上了天台,望着下面的老城区,到处是高高低低的小楼。李唐说,兄弟,别走了,有钱咱们一起赚。看见那个地方了吗?马上要拆了。你不是喜欢石雕吗?到时候我给你开个工作室,你就安安心心搞你的设计。

宋浩愣住,不知该怎么回答。

宋浩和李唐之间,有恨也有爱。李唐并非只是一个脑袋空空的花花公子,他说过一句话,“记得这面墙吗,原来都是书,是我爸买来装点门面的,但我全看完了。”

李唐是个读书人,他不会不知道自己注定一辈子陷在父亲的权力漩涡里,他的人生已经废了。可是宋浩居然还像少年时代一样干净,赤子之心、少年心性还在,李唐内心是不甘的,便产生了毁灭的欲望。

所以,直到宋浩按李唐的计划撞了万小宁之后,李唐才终于卸下浮夸油腻的公子哥伪装——之前都是他精心表演出来的人设而已。连那套小丑式的紫西装,都是李鸿其自己从台湾带来的,为的就是给角色增加反差感。

“从我个人观点来看,我觉得李鸿其真的演得挺好的,他用比较独特的方式去刻画了一个人物内心的空虚。他有参考《燃烧》里的人物状态,对宋浩有一种很复杂的情感。”顿河说。

片中宋浩对李唐的感情同样很复杂。他惊诧于为何李唐知道却隐瞒了秘密十五年,痛恨他碾碎了自己心里最后一个纯净的角落(万小宁)。在游船上,宋浩本有机会杀了李唐,却又觉得他脆弱可怜。在略带诡异的《大海啊,故乡》众人陶醉气氛中,宋浩放下了李唐,一个人跳海离开了。

章宇也对李鸿其的表演大加赞赏:“他跟宋浩形成一个极大的反差,虽然我没有表露,但他给了我很大刺激。李唐一直在戳宋浩,你怎么不动啊,你不是牛逼吗,来玩啊……鸿其那种演法,我觉得是很贴切的。”

十五年

正式公映前,《风平浪静》已经先后在上海、平遥两个电影节展映,接受最严苛的影迷观众的检验。

有观众提出,宋浩明明是高智商学霸,如何会被命运碾压至此?15年里宋浩和李唐究竟遭遇了什么,让他们变得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风平浪静》编剧余欣也是个学霸——高中获得过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被保送上厦门大学中文系,写这个剧本期间还考上了张献民的研究生。学霸擅长考试,但在其他方面,并不一定是影视剧中的那种高智商腹黑人设,甚至可能比一般人迟钝。

“生活的重击,到底会给一个少年的心灵带来多大影响?如果他又有一种道德上的自律,15年足以让他变成一个对社会非常不敏感的人。”李霄峰说。

《风平浪静》,周政杰饰演少年宋浩

宋浩就是这样一个不敏感的人。他15年来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对一块石头,雕刻成各种客户要求的模样。他甚至都不知道父亲又有了一个儿子,不知道父亲和李唐家走得这么近。

原本有个镜头成片里删掉了,是宋浩走出石雕厂,一大片雾气散去,他背后是一排肃穆的佛像。

那就是宋浩如今的心境。

而李唐就像那些一头扎进社会大染缸,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的人,连自己都讨厌自己。

顿河表示,目前观众提出的这些关于剧情的疑问,都是剧本阶段主创就已经充分讨论过的选择。虽然最终取舍不见得完全正确,但至少这些问题都是考虑过的。

爆发


全片最后也是最震撼的一场戏,就是宋浩、宋建飞父子在船上的对手戏。有观众问,怎么理解这对父子隐忍15年,此刻却突然爆发?为什么他们给自己选择了这样的结局?

“很多社会新闻里都能看到,人会因为一些细节引燃自己压抑的情绪。有句话叫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一瞬间,很多这种现象是偶然,但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觉得它有必然性。万小宁是他罪孽心灵的最后一点慰藉,万小宁的死成了压垮他的稻草。

孩子出世后,他才可以去尝试选择复仇。而他复仇的时机是准确的也是粗糙的——他必须等到父子俩都在场才可以去做这微弱的复仇,而恰好就是在他工作的收费站,父子俩都出现了,那正是一个宣泄愤怒的好时机。”李霄峰说。

《风平浪静》,父子相见

所谓爆发的源头,就是片中章宇那句简简单单的,“我撑不住了”,而已。

李霄峰透露,选择王砚辉来饰演宋浩的父亲,也正是看中了演员身上的那股“草莽气”。

宋建飞是一个可以横冲直撞直接闯入副市长办公室,想找他理论理论的人。当他看到儿子从万有良家出来,便进去查看并立即决定补刀,杀伐决断。他一个儿子毁了,他知道自己就必须去蹚这趟浑水,然后把希望留给新的伴侣和儿子。

但宋浩并不认同这种父权。如果说父亲新生了一个儿子、自己成为“弃子”只是令他伤心失落的话,得知当年自己并不是杀人凶手,而是父亲帮了他,或者说在犯罪的道路上推了他一把时,宋浩的内心才真的崩溃了。一直仰视的父亲原来是那么伪善、自私的男人,他接受不了。

船上父子的戏份,在正片中有所删减。刀是父亲带来的,伴随着那句话,“你先把我给了断了吧。”然后就是宋浩以当年他们犯下罪行的方式,救赎了自己和父亲。

这对父子,以及李唐、潘晓霜、万小宁,《风平浪静》里的每个主人公都没能过上风平浪静的人生。

“南风撩人 撩来撩去

钓梹 吾知几时黏手心

……

撑一条船 离开岸边八百米

有无欢喜,小猫知”


风平浪静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