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少年班又名:The Ark of Mr. Chow

分类:剧情 / 喜剧 /  中国大陆  2015 

简介: 1998年,来自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导师周知庸(孙红雷 饰),前往全国各处寻找智

更新时间:2015-12-30

少年班影评:被围啄与被忽视的“少年”

肖洋的《少年班》,是一部没有爆米花和可乐,也不会难捱的电影。冯小刚的概括可能更有感触些,他说现在国内的电影分两种,有话要说和没话找话,肖洋的《少年班》属于前者。我觉得影评也是吧,个人的阅历毕竟有限,哪可能每部片子都触动内心呢。大千世界,值得珍视的不就是那些打动你的东西吗。
《少年班》,是在讲天才,更是在讲少年。青春题材的电影,总能触动人们心底的一些东西,但拍得多了,难免落入俗套。《少年班》的特点,在于将视角聚焦于一群十三四五的少男少女,与其说是青春电影,不如说是青春期电影。国内的大众文化中,这个年纪处于上下不靠的尴尬境地,喜洋洋、熊大熊二的观众群中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身影,堕胎和梦想破灭这样的桥段却还早了些。但稍微懂点儿童心理学的朋友都知道,这段岁月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即便单纯从娱乐的角度来说,期间成长的波动也极具戏剧张力。欧美电影中“Teenager movie”是一个重要的类型,比如我们熟悉的《怦然心动》、《天生一对》,以及可能不那么熟悉的《芳龄十三》、《说来有点可笑》。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直面青春期的性冲动和叛逆,主角们通过一系列的挫折,最终领悟了成长的真谛。国内此类型的严肃电影作品,恐怕还要追溯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整个社会都认为无论是现实的大街上还是虚拟的影视作品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不应该出现,他们只应存在于书声琅琅的校园中。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回避它,问题越严重——中国孩子普遍的晚熟,甚至“不熟”已经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社会影响。相比同龄人,《少年班》中的孩子们是幸运的,超常的智商让他们提前进入大学,体会到了那个年纪应有的自由与悸动,也获得了超越同龄人的锻炼与成长。性是青春期电影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叛逆的麦克,还是神叨叨的大法,甚至只有11岁的方厚政(当然,这孩子一看就是人小鬼大,提前进入青春期了),都在刚刚入学时就迷上了美艳动人的校园女神“江依琳”。就连自认资质平庸、充满自卑感的肖未,也在心中默默恋上了高傲的女同学周兰。
由于成长上的时间差,这一阶段的女孩在感情上往往要比男孩成熟一些,但女孩往往也要更早、更多地承受成长的痛苦,甚至到二十几岁时都要忍受身边男人的幼稚。很多国内电影都忽视了这一现象,《少年班》则通过对周兰这一角色的细致刻画表现了这个问题,成为整部电影另一个让人心动的地方。与许多年纪相仿的女孩一样,周兰喜欢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的“坏男孩”麦克。许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乖乖女总会爱上“坏男孩”,并将其归结为幼稚的表现。其实,这正是女孩走向成熟的阶段,因为“坏男孩”们往往具有强于同龄人的责任感和生存能力,它们可是从原始狩猎时期就被女人看好的核心价值。但身处已经变成白天鹅的大学女生中间,使得敏感和清高的周兰对于麦克的爱也更加隐忍和矜持,除了偷偷梳起他喜欢的麻花辫。此时的麦克却和其他男孩子们一样,简单地被荷尔蒙牵引着,眼中只有大胸和长腿地围着女神转。
心痛了,才会成长。当心上的人再一次恶语相加,决绝的女孩拿起剪刀,剪去了讨好的发辫。导演把此时的周兰拍得很美,把作回自己的周兰拍得很美。相比之下,爱了却不敢说,面对女孩的索吻却落荒而逃的肖未,则显得懦弱得多。当然,指摘其懦弱并非导演本义,不作别人的替代品,不去亲吻那个我爱她她却爱着别人的女孩,是一个男孩单纯的底线。只能说,这种懦弱是真实的,是一个属于15岁男孩的,可以被原谅,但必须要面对的东西。何况,导演本人就是肖未的原型呢。
在电影的设定中,“少年班”的孩子们因为肩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一切的“为非作歹”都被原谅了。可再不谙世事的人,也迟早要面对世事的残酷。当女神投入富二代的怀抱,早早罹患直男癌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炸药炸了那个“鳖孙儿”的车。少年班最终的解散和周老师的离去,更使这些孩子领悟到人生的无常。懂得说出爱的肖未,懂得流泪的麦克和懂得打架的方厚政,都在自己的人生阶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将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回味这种感觉。
谈到成长,自然而然地就要涉及教育。以“少年班”为代表的精英教育理念,在前些年饱受指摘,拔苗助长、不培养人才、浪费教育资源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谁让我们是被“别人家的孩子”伤害的一代呢,难免对优秀者有那么多的嫉恨。理念上的进步,已经让我们逐渐打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认识到真正重要的不是拉低精英教育水准,而是提高大众教育水平,就像我们逐渐接受让一部分人通过正当手段先富起来一样。虽然前面指摘了国产青春电影几句,但我也明白电影是社会的产物,超越时代的电影毕竟稀少。作为一部商业片,《少年班》的诞生与这几年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只有在一个逐渐建立良序的社会,人们才会在面对优越者时有底气、有尊严,不再作围啄强者的母鸡。
同样,教育也是社会的产物,就像许多学者所说的那样,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社会流动渠道不畅等等,让国人陷入无休止的教育军备竞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甚至幸福。然而,许多80、90后的一代活了这么大,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爱什么样的人……可以说,《少年班》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少年班”现象的讨论,也是对整个一个时代教育理念的反思。当周老师面对新一届的少年班学生作开学演讲时,用僵硬的动作和语言诉说着“成为你们自己就是成为顶尖人才”,诉说着“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退路”的丛林法则,我们看到了拘谨着装和黑伞下的“套中人”,一个四十几岁没有爱过的没有打开的生命。这部电影甚至展现了另一幅更不堪的画面——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上人”,身为老师的肖未母亲不惜在考试前给自己的孩子透题,硬是把自己的孩子拱入了少年班,却也让他日日活在“不要被比下去”的阴影里。
少年班就如同中国教育界的原子弹、卫星,是计划经济下赶超思维的表现。但我们需要少年班,就像需要和平利用原子能一样,但要的是在社会发展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国家主导的不计成本的怪胎。旧时代正在过去,新时代正在来临。少年班被取消了,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却不可遏制地在悄然形成,有条件的人家纷纷把孩子送出国,只为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去发现真正的自己;上大学也不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当年老的周老师抱着一位阿姨歌舞升平,有说有笑时,他不仅已经找回了自己,也早已明白成为“顶尖人才”,不过是成为自己的一个选项。简单的一句“别管他吧”,要多少“管好自己”的自信才能承载。
也只有一个真正自信的学校,才能容得下那么多的天才、神棍、国学大师、实验室怪咖……这样的学校才热闹,才有活力,才能创新。记得诺贝尔奖得主高琨在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时,被有异议的学生送套上了避孕套的中大学生玩偶,讽刺校方蒙蔽学生,现场一片哗然,高锟却独自低首,饶有兴味地检视那个玩偶。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真有这个雅量了,多元的教育环境就真的形成了。
但在九十年代市场主义的兴起中,教育产业化又使得中国的大学从一种一元转到了另一种一元。曾经在80年代短暂辉煌的理想主义情怀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转轨戛然而止。有钱的富二代开车泡妞,呼朋唤友,傻小子们似乎还是落败了。当周老师掏心掏肺地在广播中与自己的学生道别时,其他的学生不再像站在食堂桌子上“妄议国事”的前辈一样,停下脚步静心聆听别人宣示理想,而是在公开地骂着傻X。也许是被理想主义忽悠得太久了吧,国人已经苛刻到不给自己一点做梦的空间了。但一个正常的社会,总还是要有一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吧。
还是说回少年吧。我记得念小学时,学校里也有一个“神童”,好像是跳了两三级吧,经常被作为“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我们。我与他的唯一一次接触,是在水房,我好像做了一件让人家不屑的事情,又或者没做,总之,那发自鼻腔的轻哼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他从来都是一个人,形单影只的用一顶鸭舌帽遮着他凸出的前额。我想,他与少年班的孩子们一样吧,很多人在关注他的学习,却很少有人关心他的成长。他一定已经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也一定有着一些属于这代人的遗憾。
能把我的文章看到这里的朋友,也一定不会纠缠于为什么1978年15岁的周老师,1998年44岁。如果从固定的技术指标划分,电影当然分好坏,但一部电影,又岂能仅仅从技术角度去分析。很多时候它能做到的只是呈现,通过多维视角和丰富细节的呈现,激活观众的某个情感维度。你可能是麦克,也可能是肖未,还可能是方厚政,每个人的阐释都会不同,但只要你能够在里面看到自己,想起我们都曾是少年,也就够了。

少年班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