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林登

评分:
6.0 还行

原名:Barry Lyndon又名:乱世儿女(港) / 巴里林登

分类:剧情 / 爱情 / 战争 /  英国   1975 

简介:

更新时间:2022-01-03

巴里·林登影评:《巴里·林登》摄影谈:著名的f/0.7镜头的故事


译自:Neil Oseman

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巴里·林登》片场

在大银幕再度看到《巴里·林登》(1975)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写篇关于该片摄影技巧的文章。但是具体该讲哪个方面呢?油画般的风格?大量变焦镜头?自然光的运用?

我很确定,这么多角度中,我最不该写的就是影片采用美国宇航局专用f/0.7镜头拍摄纯烛光照明的场景,因为这事情已经人尽皆知。但在阅读《美国电影摄影师》发表的旧文和其他材料时,我发现影片对这个高速镜头的突破性运用包含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所以最终我还是写了。

拍摄构想

《巴里·林登》的主角是一位出生于18世纪的爱尔兰人,本片讲述的是他历经种种不幸和命途坎坷,努力跻身上流的故事。在视觉风格上,本片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和摄影指导约翰·阿尔科特受到的最关键影响来自和故事背景同时代的伟大画家们,比如维米尔。

我们的重点将放在那些古典画作对烛光的运用,以及库布里克试图用影像复制这种风格的愿景上。根据负责为《巴里·林登》改造专用f/0.7镜头的专家Ed DiGuilio的说法,库布里克“想要保留这些古老城堡在夜晚散发出的自然光泽和真实感觉”。

通常,电影画面中出现蜡烛能够表明光线来源,但实际拍摄时,演员身上的大部分光都来自画面外的橙色灯。但是库布里克不想这么拍《巴里·林登》。他希望室内夜景中的所有光线都原原本本来自蜡烛本身。

问题所在

一支蜡烛能发出多少光?有种方便的照明计量单位叫做“英尺烛光”:1英尺烛光指的是在一英尺外一支标准蜡烛所发出的光量。在不过分纠结于“标准”蜡烛定义的前提下,下图场景中的主光有大约3英尺烛光……

……因为场景中有三根蜡烛,距离演员的脸大约一英尺远。(主光亮度及相应的光圈设置几乎总是通过拍摄对象的脸来测量的,因为脸通常是拍摄的焦点所在,也是需要正确曝光的最关键部位。这也是摄影指导总是在演员脸前使用测光表的原因。)

如果我们对照一下下方这张曝光表,可以看到,一个3英尺烛光的主光可在光圈T1.4,曝光指数(EI)800的情况下正确曝光。这放在今天已经不成问题了,因为许多数字摄影机的原生EI就是800,而且现在我们也已经有了蔡司Master定焦和Super Speeds这样的快速镜头。

(若图片不够清晰,可点击文中“曝光表”一词的链接)

但在离数字摄影机出现还很遥远的七十年代中期,事情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库布里克和阿尔科特选择不多,只能在伊士曼柯达100T 5254上拍摄。这里的前三位数字代表胶片的曝光指数:100。阿尔科特把胶片往上推了一档(在加工时提了亮度),使它的EI达到200。但它仍然比现代的Alexa或RED需要多四倍,或者说两档的光。

如果在EI上损失了两档,就需要在光圈上获得两档来加以补偿。从T1.4往上两档是T0.7。你可能注意到了,T0.7并不在我贴的那个表上。这是因为拥有这么大相对光圈的镜头几乎不存在。

但只是“几乎”……

(作者注:我没能找到库布里克使用的f/0.7镜头的T档数据,但我假定它和T0.7近似到对我上述的计算并不构成影响。)

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巴里·林登》片场

解决方案

库布里克非常深入地研究了关于镜头的问题,最后发现,美国宇航局曾委托蔡司在60年代制造了10个Planar50mmf/0.7镜头,用于拍摄月球暗面。这些镜头的历史渊源可从二战期间纳粹的军事应用一路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当时作为镜头核心的双高斯结构首次被发明。

于是库布里克立即买下了三个蔡司Planar。比起租用,他更喜欢自己拥有设备。彼时他还购买了至少一台Mitchell BNC摄影机。这款机器可算当时设计制造最精确的摄影机,此前主要用于特效工作,非常适合库布里克的完美主义。

接着就是需要Ed DiGuilio发挥才干的地方了:“(库布里克)有天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把他买的蔡司镜头……装到他的BNC上。”Ed要处理的不仅仅是卡口不适配的问题:f/0.7镜头后方的透镜元件非常巨大,还得极度接近胶片平面,最后DiGuilio不得不彻底改造摄影机,字面意义上切掉了机器的一部分。

Cinema Products公司总裁Ed DiGuilio (左)正在将一个变焦镜头适配到库布里克的Mitchell BNC摄影机上。

完成这一步后,大量的测试随之而来。焦距刻度必须从头开始校准,调焦环也得重新设计,以满足镜头超浅景深所需的精确对焦。尽管静态平面摄影镜头的调焦环从无穷远处调到近距离可以转约90°,电影镜头的调焦环可以转270°,但这种独特的Planar镜头的调焦环可以调到惊人的720°——整整两圈!

对特写镜头来说,50mm是很理想的镜头焦距,但库布里克想要更多选择。为此,DiGuilio找到了一个用于调节投影机镜头投射距离的适配器,装在其中一个50mm镜头上,最终得到了36.5mm的有效焦距,且只有非常轻微的光损失。此外,他们对另一个24mm的版本也进行了测试,但库布里克不喜欢它造成的图像扭曲,最后并未加以采用。

《巴里·林登》片场

具体拍摄执行

《巴里·林登》的跟焦员道格·米尔松的工作肯定艰难得很。看看下图这个在dolly车上后拉的镜头,想象一下用f/0.7镜头保持对焦得有多难!

根据我的计算(计算很不容易,因为多数景深表格/计算器都不包括f/0.7!) ,使用库布里克的50mmPlanar镜头拍摄2.5米开外的被摄对象,如果光圈完全打开,景深约为43mm。要是用现在常用的f/2.8获得同样的景深,拍摄对象离传感器平面的距离得是1米,出来的效果大概是个较近的特写镜头。不过你得记得,现代的对焦控制技术和Cine Tape测距仪之类的,在七十年代并不存在。

为了帮助米尔松,剧组还开发了一套独一无二的辅助对焦系统。当主摄影机从正面拍摄一名演员时,会有一个闭路电视摄像头拍下演员的侧面。这个侧面图像会被传输到一台监视器上,而监视器上安了标出距离的网格,好让米尔松知道演员移动了多少。这比站在镜头旁靠肉眼判断要准确得多。

低光摄影还有个和取景器有关的问题。MitchellBNC摄影机是非反射摄影机,它的快门上没有反射镜,不会在快门关闭时将图像反射到取景器上。但这种摄影机机身可向一侧倾斜,使取景器能在布置片场和排练时获得图像。等到真正开拍时,操作员是从一个自带透镜的侧面取景器获得图像的。库布里克的MitchellBNC的取景器基于棱镜设计,纯烛光点亮的画面光损失过于严重,以致于无法从中看到图像,所以最后它被一个改造过的Technicolor摄影机的反射镜式取景器取代了。

在现代人眼里,解决上述所有技术挑战后拍出的镜头看起来非常柔和,我认为这完全增加了它们的美感。《巴里·林登》捕捉到了烛光细腻的脆弱感,在四十五年后的今天也依然独一无二,令人沉醉。


巴里·林登的相关影评

巴里·林登
青衣 • 花絮
巴里·林登
Magnoliaa • 90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