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阵阵

评分:
6.0 还行

原名:Suspiria又名:美版阴风阵阵 / 窒息(台)

分类:惊悚 / 恐怖 /  意大利   2018 

简介: 1977年,德国正值于冷战时期。少女派翠西亚欲参与革命而离开柏林当地知名的顶尖舞

更新时间:2021-07-29

阴风阵阵影评:Y染色体麻烦让让,你们认真的?


都在讲女权啊,我觉得不懂女权的最好还是别谈了,我给你们Y染色体讲下什么是女权,好吧

首先,Y染色体对权力就是敏感,女权是什么,哦,电影里绝大部分角色是女性就是女权,哈哈,看来Y染色体很懂嘛,知道自己以前多么刻意地、故意地在文艺作品当中忽略、侮辱、伤害女性,以至于占世界上差不多一半人口的女性,在文艺作品中数量多一点竟然就成了女权

嗯,其实也对,因为以前的女性地位实在太低了,女性,是”看不见的性别“,是被故意、刻意地忽略、排挤、侮辱的性别,所以,当女性变得“看得见”,甚至变成“中心”的时候,对于习惯了站在性别权力高地的Y染色体来说,当然就是“女权”

而这,才是女权的“初级的阶段”,女性从一个“看不见的性别”,变成了“无法被忽略的主体”、”试图发出自己声音、证明自身存在和主体性的主体“

第二,本片中对女权的态度是具有相当恶意的,但同时也有赞同,创作者对女性权益进步的态度总体来说是十分矛盾的

首先,片中的女巫们故意玩弄警察、玩弄医生约瑟夫,还不断寻找年轻女孩作为祭品给领袖续命,其所作所为怎么也说不上非常正义凛然

一个人如何看待”女巫“这个题材、这个词语,本身就体现着这个人对女权的态度,”女巫“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在宗教、迷信的引导下对女性的迫害和仇恨,是厌女、仇女的物质体现,现代社会文艺作品对”女巫“题材的态度,相对于中世纪体现出的种种反动,正体现着现代社会女性权力的一点进步,女巫不再是邪恶的、可憎的,不再一定是”坏人“,而可以是神秘的、美好的、有力的、甚至善良的,女巫在现代社会的文艺作品中,很多时候是”好人“,这种”好人“、”坏人“的角色,实质上就是创作者在引导着受众的思想和态度

所以,在女巫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创作者如何看待女巫,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创作者对女性看法的一个部分,而在本片当中,女巫总体来说是邪恶的,做坏事的,虽然她们在其中有她们的理由(其实也就是指责约瑟夫那一段),但这些微小的细节似乎不足以弥补她们总体行为的邪恶,并且这些女巫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是非常令人不愉快的,邪恶角色很多时候也可以是很吸引人的、令人敬慕的,但本片中对女巫们大多数场合下的描绘只是令人恐惧、害怕、厌恶,例如女巫们令人不舒服的尖声大笑

不过,布兰科夫人这个角色也是女巫团体的一员,但总体来说算是一个相对善良的角色,如果说创作者对女权的态度是完全反对的,那么布兰科夫人必然要跟一个或一些Y染色体发生关系了,可本片中与布兰科夫人相关的势力并不是Y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象征——例如基督教、世俗权力机构等等这类父权的代表,而是女主——真正的叹息之母

女主角是真正的神祇,也代表着片中最高级别的包括道德审判在内的各种意义上的最终判定,是片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而在本片中,女主角是一个超越了世俗的庸常理论而具有神性的形象,如果创作者对女性是纯然厌恶的话,它一定会把女性神明的形象塑造为邪恶的、引诱人犯罪的、破坏性的、只会毁灭的,但在本片中女主角显然不是这样的形象,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神祇

而这才是女权的“终极阶段“,那就是重新夺回女性所失去的(被刻意剥夺的)、本该“天然”(既然Y染色体非要用天然这个词的话)具有的一切权柄

所以说创作者在本片中体现的对女性的态度是矛盾的,它既害怕、恐惧、厌恶女性的同态复仇,但最终又认同女性掌握权柄

我奉劝某些Y染色体别再费尽心思造谣了,女权什么时候“要求男性的同情和保护”了?!女权最新的思潮是六不、四脱,要求的是男性赶紧从女性下来,别再趴在女性身上吸血,事实上“要求男性的同情和保护”的恰恰是传统男权社会下男性自己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是一种压迫者对被压迫者在剥削之余的施舍,恰如主人丢给狗肉骨头,女性要的不是被夺走一切后由主子赏赐一点零头(这些零头本就属于女性自己),而是从一开始就不被夺走!

更不用提什么“以公平的名义追求特权”,真好笑,女权追求什么特权了?不结婚吗?那不是人本来就有的权力吗?你们男的也同样有不结婚的自由,可绝对没女人逼你们结婚!取消降分录取Y染色体吗?那好像是Y染色体有特权,女性要求取消这种特权吧?!

没有一个群体“天然”应该同情另一个群体?现在你们Y染色体搁这把女人当大血包,首先就很不天然,其次,你们一边趴在女人身上吸血不肯下来,一边剥削压迫着别人一边说自己没有义务去同情别人?有一说一,女权要求的也从来不是你们的“同情”,而是你们赶紧从女人身上下来,别再趴女人身上吸血了!

这是单纯从剧情上讲女权,事实上这部影片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中的女权含量,由于本片中绝大多数角色都是女性,且有大量中年和老年女演员,在事实上给了女演员演出的机会,尤其是中年、老年女演员,本来就很少有演出机会,从事实上来讲,此类影片对女性权益是有帮助的,希望这样的影片今后能够越来越多

另外,本片中出现的中年、老年女性角色,其中有不少是以一种有力量、神秘、具有某种吸引人的特质形象出现的,其代表就是布兰克夫人,这种对中老年女性的正面描写是非常少见的,一般来说对中老年女性最正面的描写无非是慈祥、牺牲的所谓“母亲”,换句话说就是男权社会下为男性主子尽心尽力的女奴才,而本片中的中老年女性显然既无孩子,也不为Y染色体贡献任何剩余价值,而对于这种女性,男权社会对其传统的态度用一个词就能概括——“女巫“,女巫审判正是男权社会仇恨、憎恨女性的集中体现,对“女巫”的塑造也体现了创作者对女性的态度,在男权社会刻意塑造的价值观中,只有年轻女性才是吸引人的、有价值、有力量(主要体现在讨好男主子、伺候男主子及男主子的私产——孩子上)的正面形象,对中老年女性,别说是不贡献剩余价值的女性了,即使是那些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Y染色体的女性们,也被Y染色体憎恨、仇视、侮辱,要不然为什么“大妈”在各类社会新闻中始终是一个贬义词呢?像布兰克夫人这样不为Y染色体贡献剩余价值却又同时具有一定魅力的中老年女性正面形象可以说少之又少,可男权社会中传统价值观下的文艺作品里,把老男人描写成富有魅力的形象简直是司空见惯了,虽然我们女性在看到这类情节的时候都在心里发笑,这些老男人的肚子大得跟怀胎三月一样,头发也没剩几根了,导演编剧还强行硬要说它多么英俊有魅力(我至今记得某部影片里,中年女主对它同样是中年的老公倾诉说它那长相跟其他无数中年老男人一样丑的老公是多么的“随时间流逝而越来越美丽”时的荒谬感)(想起来了,那电影叫《克洛伊》)(哦对了,还有一部讲老男人连环杀人狂的电影,其中有一个镜头,是肚子大到堪比临盆孕妇、皮肤满是皱褶和老人斑的老男人男主角,赤身裸体站在一圈天花乱坠的光圈中间,看得出导演费劲全力想运用电影语言告诉大家“啊!看这老男人多么好看、多么英俊、多么富有魅力!”但是我真的看到这里当场就有种呕吐感,你把这么恶心、丑陋、令人厌恶的老男人裸体放给大家看就算了,还给它打上那么大一圈光是干啥啊,整得这个恶心的老年Y染色体跟观音菩萨似的,你不会以为给它打个光观众就真的会觉得它很好看吧?!真的一点都不好看啊!根本就是丑得令人作呕好吧)

第二个问题,蒸制立场

我想凡是高中毕业的人都应该知道,如果左翼的“曾经的代表”是苏联的话,那么右翼的代表是啥?是法西斯啊!是纳粹德国!有些人说本片女主一方代表“开明”的西德,哈哈,显然很支持纳粹嘛,真不知道一个曾经试图侵略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以统治他们、进行种族灭绝的蒸制观点,是如何得到了宁的支持?

对巴德尔-迈因霍夫团伙,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下面引用一些评论

“1967年,在伊朗国王及其夫人访问西德前夕,德国左翼女记者乌莉-迈因霍夫撰写了一封致国王夫人巴列维公主的公开信,信中批评了伊朗王室奢侈的生活,并谴责了他们对国民严酷的统治,公开信以传单的形式印刷了5000份,在各大校园散发。在伊朗国王抵达西德的当天,很多对伊朗独裁统治不满的年轻人组织了游行,他们头戴画着伊朗王室成员头像的纸袋子,在德意志歌剧院门前的广场抗议。此时,警察和抗议者之间的气氛还比较平静,抗议者最激烈的动作,也无非是举着喇叭高喊“凶手”。几小时之后,突然有一队穿着西装,举着标语的人,乘坐双层巴士抵达这里,起初他们也像抗议者们那样站在街边喊着口号,不同之处是,他们支持伊朗王室,但没过多久,这群人就扑向了街边的抗议者,用手中的木制标语牌殴打他们。局面瞬间失控,警察也开始对抗议者使用警棍和水枪,年仅26岁的贝诺-欧恩索格被警察枪杀。这件事最终却被主流媒体和右翼分子用来抹黑学生。”

由于此事的影响,和对右翼德国西德各种罪恶行为(具体是什么行为,后面会写到)的越来越深的不满,迈因霍夫最终建立了RAF

“红色军团,简称RAF(德语Rote Armee Fraktion的缩写),是1970年代在西德成立的一个左翼军事团体,该团体最早被大家叫做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团,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创始人中最活跃的两位:安德里亚斯-巴德尔和乌莉-迈因霍夫。红色军团认为西德和它的盟友们都是横行霸道的法西斯国家,他们自己信仰共产主义,并对帝国主义展开还击。红色军团的运动手段主要是有组织的暴力破坏,所以他们也被国家定性为恐怖组织。

从1970年开始,红色军团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当局的军事活动,这些活动在1977年达到高潮,在那一年的9月5日,他们为迫使政府释放十名被关押的红色军团成员,绑架并杀害了德国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前纳粹党卫军军官)汉斯-马丁-施莱耶,除此之外,他们其他的一些行动的规模也扩大了,共造成34人的死亡。”

给大家划重点:绑架并杀害了德国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前纳粹党卫军军官)汉斯-马丁-施莱耶

这就是片中RAF正在进行的活动,片中萨拉告诉女主,RAF绑架了一个前纳粹军官,这个纳粹军官现在是德国雇主协会的主管,哈哈,看,这就是某些影评者大肆吹捧的右翼德国——西德,他们不仅没有把纳粹军官送上法庭进行公正的审判,为被种族灭绝的犹太人和遭受侵略战争的各国人民讨还公道,反而把纳粹军官送上了高官厚禄的宝座!如果各位有空可以去看一下纳粹德国和战后德国的相关资料,属于右翼的那个德国事实上是系统性地包庇、保护了无数纳粹战犯,包括本该被枪毙无数次也不为过的无数纳粹军官,他们不仅没有把这些纳粹畜生送上法庭,反而让这些丧尽天良的畜生继续在德国当着官员、占据各种重要的、握有权力的职位,这些事情,在知乎上就有不少人进行过讨论!

这个事实,在另一部著名的讲述臭名昭著的德国“德雷尔法案”(1969年,科林尼一家对迈耶进行了法律诉讼,要求追究迈耶在战争期间的罪行,可是根据四个月之前才开始实施的《行政犯罪法实行法》,过失杀人有效追诉时间为20年,而二战期间只有纳粹领导是谋杀正犯,其他人都是从犯,可判过失杀人罪,而不是谋杀罪。因此,二战中一般的纳粹军人都是从犯,如果过了20年期限,就可以免于刑事追究。这个法案是当时的西德司法部负责人德雷尔主持的,因此也称《德雷尔法案》,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为纳粹战犯逃脱处罚制定的法律,但当时却获得了德国议会的批准,当时的副总理勃兰特也进行了签署。)的电影《科林尼案》中有过详细的描写,如果感兴趣,建议大家去仔细看一下这部电影,看一看某些人吹捧的西德究竟是如何的“开明”!如果“开明”指的是包庇纳粹法西斯,那么建议这么说的人去好好治疗一下它的反社会人格!

请问,各位对RAF绑架这个丧尽天良的纳粹有什么不满吗?到底谁才是正义的?是包庇、保护了众多前纳粹军官、战犯、高官的西德整副,还是绑架并杀掉前纳粹军官的RAF?当然,不可否认RAF的活动涉及了许多无辜平民,但是纳粹杀掉了多少无辜平民,RAF杀掉了多少?二者比较一下,这左右翼造成的后果可是不可同日而语!更不用说RAF可从来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RAF的确做错了,不过那可不代表右翼就是对的,宁们右翼的“光荣”的法西斯道路才过去多久啊,这就吹上了?

本片创作者的蒸制立场是比较含糊不清的,我想,这恐怕就是因为右翼的“光荣”代表法西斯怎么也洗不白吧!

创作者不喜欢RAF、不喜欢东德,但也绝不可能有办法为罪恶滔天的纳粹法西斯洗白,这就是本片最终的蒸制立场含糊不清的原因,右翼永远在试图讲述一个自己属于正义一方的颠倒黑白的可笑故事,但是永远都无法做到,也许左翼在追求正确的道路上犯了很多错误,但右翼从前进的方向开始就是错误的,右翼是一个追求错误的系统,右翼的罪恶是右翼分子无论如何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也洗刷不掉的

顺便提一下,医生约瑟夫的妻子安科,是一名反对纳粹德国的左翼战士,她失踪于1943年,那是纳粹统治时期

说女巫团体代表纳粹德国的也是够了,人家台词里说的是女巫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可能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隐喻,就好像中国夏商时期的很多神话传说,从现代观点来看是对当时真实历史人物的神化、夸大的记叙,而“宗教和德意志德国”有类似之处才是约瑟夫提到德意志帝国的原因,约瑟夫的意思是他不相信有女巫的存在,他认为三位神母只不过是像大禹、黄帝这种神化、夸大性质的对当时的真实历史人物(这是指非常非常古老的历史人物,而不是近代历史人物)的记载,约瑟夫一开始就提到三位神母在基督教出现之前就存在,早于上帝、早于恶魔,德意志帝国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什么德意志帝国的传承,简直胡说八道

女巫这个概念的提出,本就是基督教对于人类社会中残留的母系社会理念、女神崇拜、巫术体系的一种攻击和围剿,如果说世界上有“女巫”的话,她们是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存在以前就已经存在了,纳粹德国算什么玩意,反而成了女巫是纳粹德国的传承了,哈哈,一个极右翼、极端男权的证券,运用果价权力把女性当成移动子宫的证券,女巫是它的传承?!真希望世上有照出“胡说八道”的镜子,给这个问题下的回答者们好好照一照

本片虽然跟传统的通俗电影有不同之处,但跟真正的艺术电影显然还有极大的距离,作为恐怖惊悚悬疑类型,其实没什么很晦涩的地方,比这情节设计精细、深刻的电影多了去了,相反,本片很多地方台词冗余过多,并不是那种每句台词都值得回味的电影,只不过中国观众对片中许多不熟悉的历史背景导致了理解上的困难,其艺术手法较通俗电影的格调要高一些,也导致了部分观众的不满,毕竟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受众,双方看对方不爽是很常见的

本片最突出的地方并不是剧情,而是现代舞和电影的结合,这部电影改变了我对现代舞的看法

编辑于 8 分钟前

1.蒸制立场

我想凡是高中毕业的人都应该知道,如果左翼的“曾经的代表”是苏联的话,那么右翼的代表是啥?是法西斯啊!是纳粹德国!有些人说本片女主一方代表“开明”的西德,哈哈,显然很支持纳粹嘛,真不知道一个曾经试图侵略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以统治他们、进行种族灭绝的蒸制观点,是如何得到了宁的支持?

对巴德尔-迈因霍夫团伙,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下面引用一些评论

“1967年,在伊朗国王及其夫人访问西德前夕,德国左翼女记者乌莉-迈因霍夫撰写了一封致国王夫人巴列维公主的公开信,信中批评了伊朗王室奢侈的生活,并谴责了他们对国民严酷的统治,公开信以传单的形式印刷了5000份,在各大校园散发。在伊朗国王抵达西德的当天,很多对伊朗独裁统治不满的年轻人组织了游行,他们头戴画着伊朗王室成员头像的纸袋子,在德意志歌剧院门前的广场抗议。此时,警察和抗议者之间的气氛还比较平静,抗议者最激烈的动作,也无非是举着喇叭高喊“凶手”。几小时之后,突然有一队穿着西装,举着标语的人,乘坐双层巴士抵达这里,起初他们也像抗议者们那样站在街边喊着口号,不同之处是,他们支持伊朗王室,但没过多久,这群人就扑向了街边的抗议者,用手中的木制标语牌殴打他们。局面瞬间失控,警察也开始对抗议者使用警棍和水枪,年仅26岁的贝诺-欧恩索格被警察枪杀。这件事最终却被主流媒体和右翼分子用来抹黑学生。”

由于此事的影响,和对右翼德国西德各种罪恶行为(具体是什么行为,后面会写到)的越来越深的不满,迈因霍夫最终建立了RAF

“红色军团,简称RAF(德语Rote Armee Fraktion的缩写),是1970年代在西德成立的一个左翼军事团体,该团体最早被大家叫做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团,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创始人中最活跃的两位:安德里亚斯-巴德尔和乌莉-迈因霍夫。红色军团认为西德和它的盟友们都是横行霸道的法西斯国家,他们自己信仰共产主义,并对帝国主义展开还击。红色军团的运动手段主要是有组织的暴力破坏,所以他们也被国家定性为恐怖组织。

从1970年开始,红色军团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当局的军事活动,这些活动在1977年达到高潮,在那一年的9月5日,他们为迫使政府释放十名被关押的红色军团成员,绑架并杀害了德国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前纳粹党卫军军官)汉斯-马丁-施莱耶,除此之外,他们其他的一些行动的规模也扩大了,共造成34人的死亡。”

给大家划重点:绑架并杀害了德国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前纳粹党卫军军官)汉斯-马丁-施莱耶

这就是片中RAF正在进行的活动,片中萨拉非常直白地说明了,RAF绑架了一个前纳粹军官,这个纳粹军官现在是德国雇主协会的主管,哈哈,看,这就是某些影评者大肆吹捧的右翼德国——西德,他们不仅没有把纳粹军官送上法庭进行公正的审判,为被种族灭绝的犹太人和遭受侵略战争的各国人民讨还公道,反而把纳粹军官送上了高官厚禄的宝座!如果各位有空可以去看一下纳粹德国和战后德国的相关资料,属于右翼的那个德国事实上是系统性地包庇、保护了无数纳粹战犯,包括本该被枪毙无数次也不为过的无数纳粹军官,他们不仅没有把这些纳粹畜生送上法庭,反而让这些丧尽天良的畜生继续在德国当着官员、占据各种重要的、握有权力的职位,这些事情,在知乎上就有不少人进行过讨论!

这个事实,在另一部著名的讲述臭名昭著的德国“德雷尔法案”(1969年,科林尼一家对迈耶进行了法律诉讼,要求追究迈耶在战争期间的罪行,可是根据四个月之前才开始实施的《行政犯罪法实行法》,过失杀人有效追诉时间为20年,而二战期间只有纳粹领导是谋杀正犯,其他人都是从犯,可判过失杀人罪,而不是谋杀罪。因此,二战中一般的纳粹军人都是从犯,如果过了20年期限,就可以免于刑事追究。这个法案是当时的西德司法部负责人德雷尔主持的,因此也称《德雷尔法案》,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为纳粹战犯逃脱处罚制定的法律,但当时却获得了德国议会的批准,当时的副总理勃兰特也进行了签署。)的电影《科林尼案》中有过详细的描写,如果感兴趣,建议大家去仔细看一下这部电影,看一看某些人吹捧的西德究竟是如何的“开明”!如果“开明”指的是包庇纳粹法西斯,那么建议这么说的人去好好治疗一下它的反社会人格!

请问,各位对RAF绑架这个丧尽天良的纳粹有什么不满吗?到底谁才是正义的?是包庇、保护了众多前纳粹军官、战犯、高官的西德整副,还是绑架并杀掉前纳粹军官的RAF?当然,不可否认RAF的活动涉及了许多无辜平民,但是纳粹杀掉了多少无辜平民,RAF杀掉了多少?二者比较一下,这左右翼造成的后果可是不可同日而语!更不用说RAF可从来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RAF的确做错了,不过那可不代表右翼就是对的,宁们右翼的“光荣”的法西斯道路才过去多久啊,这就吹上了?

本片创作者的蒸制立场是比较含糊不清的,我想,这恐怕就是因为右翼的“光荣”代表法西斯怎么也洗不白吧!创作者不喜欢RAF、不喜欢东德,但也绝不可能有办法为罪恶滔天的纳粹法西斯洗白,这就是本片最终的蒸制立场含糊不清的原因,右翼永远在试图讲述一个自己属于正义一方的颠倒黑白的可笑故事,但是永远都无法做到,也许左翼在追求正确的道路上犯了很多错误,但右翼从前进的方向开始就是错误的,右翼是一个追求错误的系统,右翼的罪恶是右翼分子无论如何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也洗刷不掉的

顺便提一下,医生约瑟夫的妻子安科,是一名反对纳粹德国的左翼战士,她失踪于1943年,那是纳粹统治时期

2.都在讲女权啊,我觉得不懂女权的最好还是别谈了,我给你们Y染色体讲下什么是女权,好吧

首先,Y染色体对权力就是敏感,女权是什么,哦,电影里绝大部分角色是女性就是女权,哈哈,看来Y染色体很懂嘛,知道自己以前多么刻意地、故意地在文艺作品当中忽略、侮辱、伤害女性,以至于占世界上差不多一半人口的女性,在文艺作品中数量多一点竟然就成了女权,如果你好好想一想,绝大部分角色是男性的电影实际上到处都是,可是大家却司空见惯、毫无意见,因为女性是“第二性”、是“看不见的性别”、是“被忽略的性别”,而且这是Y染色体刻意造成的、系统性的压迫

嗯,其实绝大部分角色是女性确实属于一种女权的进步,因为以前的女性地位实在太低了,女性,是”看不见的性别“,是被故意、刻意地忽略、排挤、侮辱的性别,所以,当女性变得“看得见”,甚至变成“中心”的时候,对于习惯了站在性别权力高地的Y染色体来说,当然就是“女权”

而这,才是女权的“初级的阶段”,女性从一个“看不见的性别”,变成了“无法被忽略的主体”、“试图发出自己声音、证明自身存在和主体性的主体”,只不过这个阶段太初级了,曾有评论认为,红楼梦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这样的地位,无非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其他作品写的都是男人,只有红楼梦把各种各样的女性作为重点描写的对象罢了,古代都有的事情,放在今天还要大惊小怪,可见掌握权力者对权力的得失真是极端敏感,生怕失去一点点权力,生怕自己的权力遭到哪怕最细微的挑战

第二,本片中对女权的态度是具有相当恶意的,但同时也有赞同,创作者对女性权益进步的态度总体来说是十分矛盾的

首先,片中的女巫们故意玩弄警察、玩弄医生约瑟夫,还不断寻找年轻女孩作为祭品给领袖续命,其所作所为怎么也说不上非常正义凛然

一个人如何看待”女巫“这个题材、这个词语,本身就体现着这个人对女权的态度,”女巫“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在宗教、迷信的引导下对女性的迫害和仇恨,是厌女、仇女的物质体现,现代社会文艺作品对”女巫“题材的态度,相对于中世纪体现出的种种反动,正体现着现代社会女性权力的一点进步,女巫不再是邪恶的、可憎的,不再一定是”坏人“,而可以是神秘的、美好的、有力的、甚至善良的,女巫在现代社会的文艺作品中,很多时候是”好人“,这种”好人“、”坏人“的角色,实质上就是创作者在引导着受众的思想和态度

所以,在女巫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创作者如何看待女巫,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创作者对女性看法的一个部分,而在本片当中,女巫总体来说是邪恶的,做坏事的,虽然她们在其中有她们的理由(其实也就是指责约瑟夫那一段),但这些微小的细节似乎不足以弥补她们总体行为的邪恶,并且这些女巫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是非常令人不愉快的,邪恶角色很多时候也可以是很吸引人的、令人敬慕的,但本片中对女巫们大多数场合下的描绘只是令人恐惧、害怕、厌恶,例如女巫们令人不舒服的尖声大笑

不过,布兰科夫人这个角色也是女巫团体的一员,但总体来说算是一个相对善良的角色,如果说创作者对女权的态度是完全反对的,那么布兰科夫人必然要跟一个或一些Y染色体发生关系了,可本片中与布兰科夫人相关的势力并不是Y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象征——例如基督教、世俗权力机构等等这类父权的代表,而是女主——真正的叹息之母

女主角是真正的神祇,也代表着片中最高级别的包括道德审判在内的各种意义上的最终判定,是片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而在本片中,女主角是一个超越了世俗的庸常理论而具有神性的形象,如果创作者对女性是纯然厌恶的话,它一定会把女性神明的形象塑造为邪恶的、引诱人犯罪的、破坏性的、只会毁灭的,但在本片中女主角显然不是这样的形象,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神祇

而这才是女权的“终极阶段“,那就是重新夺回女性所失去的、本该“天然”(既然Y染色体非要用天然这个词的话)具有的一切权柄

所以说创作者在本片中体现的对女性的态度是矛盾的,它既害怕、恐惧、厌恶女性的同态复仇,但最终又认同女性掌握权柄

这是单纯从剧情上讲女权,事实上这部影片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中的女权含量,由于本片中绝大多数角色都是女性,且有大量中年和老年女演员,在事实上给了女演员演出的机会,尤其是中年、老年女演员,本来就很少有演出机会,从事实上来讲,此类影片对女性权益是有帮助的,希望这样的影片今后能够越来越多

另外,本片中出现的中年、老年女性角色,其中有不少是以一种有力量、神秘、具有某种吸引人的特质形象出现的,其代表就是布兰克夫人,这种对中老年女性的正面描写是非常少见的,一般来说对中老年女性最正面的描写无非是慈祥、牺牲的所谓“母亲”,换句话说就是男权社会下为男性主子尽心尽力的女奴才,而本片中的中老年女性显然既无孩子,也不为Y染色体贡献任何剩余价值,而对于这种女性,男权社会对其传统的态度用一个词就能概括——“女巫”,女巫审判正是男权社会仇恨、憎恨女性的集中体现,对“女巫”的塑造也体现了创作者对女性的态度,在男权社会刻意塑造的价值观中,只有年轻女性才是吸引人的、有价值、有力量(主要体现在讨好男主子上)的正面形象,对中老年女性,别说是不贡献剩余价值的女性了,即使是那些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Y染色体的女性们,也被Y染色体憎恨、仇视、侮辱,要不然为什么“大妈”在各类社会新闻中始终是一个贬义词呢?像布兰克夫人这样不为Y染色体贡献剩余价值却又同时具有一定魅力的中老年女性正面形象可以说少之又少,可男权社会中传统价值观下的文艺作品里,把老男人描写成富有魅力的形象简直是司空见惯了,虽然我们女性在看到这类情节的时候都在心里发笑,这些老男人的肚子大得跟怀胎三月一样,头发也没剩几根了,导演编剧还强行硬要说它多么英俊有魅力(我至今记得某部影片里,中年女主对它同样是中年的老公倾诉说它那长相跟其他无数中年老男人一样丑的老公是多么的“随时间流逝而越来越美丽”时的荒谬感)


阴风阵阵的相关影评

阴风阵阵
例外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