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同行

评分:
6.0 还行

原名:热血同行又名:热血传奇 / 艳势番 / 艳势番之新青年 / 热血同行艳势番

分类:剧情 /  中国大陆  2020 

简介: 清末乱世, 留洋归来的贝勒爷崇利明(黄子韬 饰),邂逅了初到京城少年阿易,邀其加

更新时间:2020-03-04

热血同行影评:这部由黄子韬易烊千玺主演的网剧,再现了梁启超笔下“少年中国”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如敢洗稿,势必全网追究到底)
文|诸神的恩宠
清朝末年,维新运动刚实施一百零三天,就被保守派残酷绞杀。梁启超感叹彼时中华民族的羸弱,于是奋笔疾书,写下《少年中国说》。
文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希望出现“少年中国”,以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一个世纪后,电视剧《热血同行》生动演绎了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中国”。该剧由黄子韬、易烊千玺、胡冰卿等主演,讲述了清末民初的动荡时局下,以崇利明为首的新青年复兴艳势番,投身救亡图存大业,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
该剧最大的看点,除了黄子韬和易烊千玺外,还有真实历史和传奇故事的无缝交融。这一点,和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如出一辙,让人深深叹服!
《热血同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当今的青年一代也很有启示。目前,该剧在豆瓣评分7.6,并成为唯一被《光明日报》点赞的网剧。黄子韬扮演的皇族青年额尔吉·崇利明,是一位虚构的传奇人物。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部精缩版的中国近代史。
01真正的勇者,都敢自我变革
1908年,慈禧太后病亡,三岁的溥仪登基,大清王朝摇摇欲坠。
也是在这一年,满洲正白旗的皇族青年崇利明从德国留学归来。23岁的他,开洋车、穿洋装、留洋发,一身痞气,却忠肝义胆。满清旧习和西洋进步思想,在他身上都留有鲜明的印记。
崇利明的头衔是神机营副都统,真实身份却是艳势番的番主。什么是艳势番?它是清朝宫廷护卫秘密组织。崇利明表面玩世不恭,骨子里却是个有理想的新青年。成为新番主后,他不想让艳势番沦为祸国殃民的工具,一心想重整队伍,扬我国威。
为此,他招募平民少年阿易进入艳势番,两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崇利明来说,阿易像一束光,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之后,两人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对抗洋人和腐朽势力。
身处于新旧势力的夹缝中,崇利明快乐并纠结着。快乐的是,皇族的身份能让他享受各种特权;纠结的是,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他一直期盼能人人平等。与多数皇室子弟不同,他不怎么关心皇帝,却一直很关注劳苦大众。
剧中,有个情节非常精彩。1910年,清朝突然宣布将已归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然而,朝廷并没有要退还民间资本的意思。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不久,四川爆发了著名的保路运动。
为了维护权益,四川的乡绅和农民成立了股金维权会,乡绅想借此机会盘剥农民的利益。崇利明发现后,设下“鸿门宴”,邀请乡绅代表齐聚一堂,请他们喝250两银子一壶的好茶。
茶水一杯杯下肚,乡绅们赞不绝口。等他们想解手时,崇利明却以“不给钱,就不许上厕所”为由,逼得他们不得不签字画押,同意把股金退还给农民。崇利明式鸿门宴,不费一枪一炮,仅用一壶好茶,就让乡绅们乖乖让利于民。这一招,让人拍案叫绝。

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朝虽然大厦将倾,却还有最后“一口气”。变革派和保守派相互角力,打得难解难分。这一时期,崇利明的思想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他一心想挽救清廷的颓势,重振大清帝国的雄风。然而,他的所有努力都犹如杯水车薪。
尽管对清廷有诸多不满,但碍于自己的特殊身份,崇利明也只能循序渐进地“改良”,而不能大刀阔斧地“革命”。这是他个人的局限性,也是那个大时代里改良派群体的局限性。当时,改良派和革命派论战的焦点之一,是要不要推翻清廷。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改良派的代表。
重病用猛药。对于病入膏肓的清廷来说,改良注定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要想不被列强欺辱,实现国富民强,势必要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

02没有革命不流血,爱国的核心是爱人民
孙中山说:“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身为皇室子弟,崇利明一开始深爱着的,并不是中国,而是满清朝廷。在他眼里,中国和清廷是一回事,爱国就是爱清廷。
在亲眼目睹了清廷的腐朽无能后,阿易清醒地意识到,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革命势在必行。于是,他退出艳势番,加入革命党,拿起枪杆,誓要推翻清廷。退出艳势番后,阿易到了南方,渐渐成长为思想成熟的革命派。
阿易的离去,让崇利明怅然若失。此时他仍凭借着一腔热血,想要维护千疮百孔的清廷。但渐渐地,他自己也对清廷失望至极。后来这两兄弟重逢时,阿易劝说崇利明也投身革命,崇利明却一连说了好几个“哥不爱听!”这时候的崇利明,不愿正视现实,更不愿意背叛朝廷。
阿易走后,崇利明痛定思痛,发现改良的路子确实行不通,革命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不久后,崇利明舍弃皇室身份,和阿易一起联手,促成南北和谈,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昔日的好兄弟分分合合,却始终不改爱国爱民之心。最终,共同的理想又让他们走到一起。

任何事情想要破旧立新,都要经过一番革命。革命分两类,一类是肉眼能看见的革命,一类是内心深处的革命。相比前者,后者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内心深处发生了革命,他的行为才会发生深刻的改变。
在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下,崇利明的心态经历了“矛盾、纠结、蜕变、成长”四个阶段。最终,清廷的崩塌,亲友的离世、艳势番的解散,让崇利明看清楚了一切。此时,崇利明终于醒悟:爱国的核心,不是爱那个腐朽不堪的清廷,而是爱国家、爱人民。此时的他,已经彻底觉醒。于是,他放下个人得失,奔赴革命前线,救国救民。这时候的崇利明,完成了内心的革命,成为了真正的新青年。
周恩来说:“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宝贵,就由于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穷的活力在成长。”崇利明的成长历程,很能代表当时进步青年的整体状态。清末民初的中国,新旧思潮交战,有志青年在仿徨中不断探索民族救亡之路,越挫越勇,奋进向前。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腐朽的势力愿意主动退出历史舞台。要破旧立新,就意味着要流血,要牺牲!如果每个青年都能拿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中华民族又何愁不强大呢?!

03从“守墓”到“掘墓”,一代热血青年谱写中国传奇
故事的结尾,崇利明从清廷的“守墓人”变为了“掘墓人”。这时,他心中没了朝廷和自己,只有国家和人民。所以,他才会说:“忠国家,除奸恶,树国威,重情义,共患难,同生死,若有背叛,天涯海角,虽远必诛!”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崇利明、阿易、可颜辛、司三、瓦格纳等八位热血青年,在保路运动、南北议和、护国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以赤子之心对抗腐朽势力,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困阻,都不改其报国之志。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孤注一掷的决心,为拯救普罗大众出生入死的勇气,带给了我们一次次震撼与感动。
尤其是崇利明,看他的成长历程,就仿佛在看一部鲜活的中国近代史。他出身封建皇室,最终却成为新势力的代表。这一巨变,自然而然,并不突兀。原因就在于,该剧将虚构人物与历史事实做了巧妙嫁接。正如剧评人李星文所说:“戏剧的日常打法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展开,让崇利明的觉醒和改道有了可信的轨迹。”

崇利明是虚构的,但发生他身上的故事,却不一定都是虚构的。他留学德国,深谙西方近代文化的精髓。在他身后,能看到很多伟人的身影——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号邮船,开始了他游学欧洲的征程;
1920年12月,16岁的邓小平乘“Porthos”号到达法国马赛,开始寻求救国真理……
1923年5月, 37岁的朱德乘坐火车抵达德国,走上了探寻革命真理的道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的革命先驱,一代代前仆后继,在接受西方进步思想的洗礼后,重新回到祖国,于危难中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用热血和智慧缔造了新中国!
《热血同行》中,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笃前行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吾辈青年,但求无负今日,无负民望,无负国家!”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气势如虹,撼人心魄。
“笃前行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说得多好啊,这不正是青年一代该有的精神吗?
一百年前,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一百年过去,当年的志士仁人早已驾鹤西去。而“少年中国”的精神,却长存于国人心中,永不磨灭!
看当今的中国,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新年伊始,新冠病毒爆发后,国家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患,让全球70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强大!什么是“少年中国”的精神?这就是!
不计名利、上下求索、热血奋进、爱国爱民。这,不仅是《热血同行》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少年强,则中国强。愿每个国人都能永怀一颗少年心,笃前行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未来祖国的繁荣强大,还看我辈今日的努力!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思考、写作。郑重申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热血同行的相关影评

热血同行
暖色 • 摘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