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尚食又名:Royal Feast

分类:剧情 / 古装 /  中国大陆  2022 

简介: 大明永乐年间,少女姚子衿(吴谨言 饰)入选为尚食局宫女,一路坚持对中华美食技艺的

更新时间:2022-03-01

尚食影评:《尚食》里的朱瞻基 — 贵不可言!


《尚食》里的朱瞻基 — 贵不可言!

《尚食》里的朱瞻基 — 贵不可言,却并非高不可攀!

朱瞻基的贵,不只是他身份的尊贵,更在于他那与生俱来的皇家贵族之气,他身形挺拔、龙章凤姿、风采卓然,令人颇有一番赏心悦目之感!当然,这份气质的呈现和演员许凯个人颇为优越的外在条件以及作为专业演员对角色的揣摩是密不可分的。朱瞻基的贵,还在于他心有百姓和国家,他能诗词、工书画、会武功、善权谋、知进退、重民生、有抱负、知人善任。但朱瞻基也不是完美的,聪明如他,在所爱之人面前偶尔也会有无措无力之感,流露出孩子气的一面,其实还蛮可爱的,这份真情也挺可贵的不是?

在我看来,《尚食》不仅仅是一个美食剧,美食只是一个桥梁,被用来展现从朱棣、朱高炽到朱瞻基三位帝王时期的文化生活画卷。它是一个群像大戏,每一个人的戏份都不太多,先不论后期剧情如何,目前为止,核心主线还是清晰的,每个角色都在为剧情服务,尚没有因配角过度加戏以至于主次不分的情况出现。

对于《尚食》,我一直最期待的是看许凯如何诠释朱瞻基人生中的三个阶段 – 皇太孙、皇太子和一代帝王明宣宗!随着皇爷爷的谢幕,朱瞻基的身份也随之转变,好圣孙晋升成为皇太子,那就先简评下第一阶段的好圣孙吧。

第1-13集,皇太孙时期 — 青年聪俊、博览好学、心中有丘壑、被小厨娘吸引初尝爱人滋味

作为好圣孙的朱瞻基,除了日常料理政事,出现最多的场合 — 书屋,经常会见的人 — 老师!和女主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有也多数在用膳的时候。

初登场

那场戏设计得还挺巧妙的,短短几分钟便向观众交代了朱瞻基为人的大致品性。彼时,朱瞻基和内侍同乘一辆马车,闻听皇爷爷班师回朝且汉王已抢先入京迎驾,会对东宫不利,马车轮子陷在泥洼里出不来,对比身旁焦躁急切的内侍,朱瞻基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还拿起旁边小书架里的一本书翻看了起来,后将不停呱噪的内侍一脚踢了出去,说与其在车上着急,不如下去推车来得正经,然后也不顾地上泥泞下了马车带动大家一起推车。虽说只是一件小事,但以小见大,朱瞻基遇事不惊,冷静中透着沉稳,言语中透着自信,身为上位者却能亲自上阵带动下属一起解决困难,随身的书也在告诉观众他是一个勤勉好学之人。

微服出宫

私会刚被从狱中放出来的大臣也是他师傅的杨士奇,杨以为太孙是不放心他曾在狱中说出对东宫不利的事儿,却不料太孙只是担心狱中阴冷,送太医过来给他看病的。可见朱瞻基重视人才,且还挺能收买人心的,杨大人一定有被感动到吧。

马场救父

太子骑马遇险,朱瞻基涉险救父,扬鞭策马,身手矫健,此处有种血气方刚的勇。

劝谏皇帝

父亲仁德,在获得他的授意后,前往替遭受水灾的老百姓劝谏皇爷爷,从皇爷爷昔日对自己的教导入手,说出自己的想法,成功达成目的。当然这里也可看出爷孙三代心里都装着老百姓,而朱瞻基善谋略有才智深得皇爷爷喜爱。

皇爷爷去世

朱瞻基落泪,皇爷爷在他的心中分量极重,他爱并敬重他的皇爷爷。

吴才人

彼时的朱瞻基有妃嫔实属正常,吴才人每次的出现还挺欢乐的,但爱玩爱粘人又有些孩子气的吴才人显然不对朱瞻基的脾性,一见面就诓她而后躲开,像逗孩子似的。

予安

朱瞻基告知胡皇后当初她进宫时他给她取字予安,说:“所谓结发夫妻,就是无论生死荣辱,携手一生,白头到老。予安,我愿与你一世安稳,我不知道你的心结是什么,但我想问,你是愿意陪我走一生的那个人吗?” 在朱瞻基的心里,是一直都在期盼着有个人能和他心心相印,白首不离的吧。胡皇后终究还是退缩了,没有回应,这一次错过大概也意味着永远的错过,以后都难以再有交心的机会了,而朱瞻基误食了她加了毒的桔子后吐血,后很快查明了真相,对她逐渐失望,心有了另外的归宿。

爱上小厨娘

1. 雨夜初逢

皇太孙掀开车帘的刹那于观众是一眼惊鸿,但二人均未窥得对方容貌,从小厨娘的话语中可知她的摔倒是有意而为之,从后面情节看她少时曾偷偷瞧过朱瞻基的,也知他好看的外表下还有一颗仁爱之心。

2. 书画相知

被小厨娘的才艺所吸引,也爱她专为他所做的美食,借书画逗趣,逐渐欣赏也越来越好奇了。这里的太孙颇有些浪漫情怀。

3. 放弃见面

原本准备进去书屋的,在外听到里面传来摔碎东西的声音,从而放弃入内。如果此时进去的话,小厨娘是该罚呢还是该罚呢?太孙是不想为难她吧,或者意欲看看小厨娘会做何来弥补?这里的太孙是温柔的。

4. 发现床底有人

知是谁却不说破,弹琴吟诗,装睡,抓住人家的手叫陈芜勿扰他,人一走便偷笑了,这样的太孙有点皮。

5. 正面相遇

有丝丝心动,带着些玩味和探究,看着对方手足无措的样子,目光中带着些审视,但终究是喜欢的。

6. 突遭表白

原本是孩子气的乱发脾气,却不料被对方突如其来的告白整懵,太孙大概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知如何应对吧,这样的太孙很可爱。

7. 难忍疏离

小厨娘终日以奴婢自居,冷淡疏离,太孙食不甘味,又放不下架子,刚让人家滚,立马吩咐内侍去劝人家回来,这样的太孙别扭的紧,哈哈。

8. 送小兔子

太孙的喜欢是越来越藏不住了,送小兔子的他已经把小厨娘彻底放进了心里面吧。虽然小厨娘不再以奴婢自居,但两人身份的鸿沟依然很大,小厨娘难以彻底交心。

许凯的表演现在是愈发自然和细腻了,各种小表情、眼神的变化,肢体语言所蕴含的情绪都传达的十分清晰和到位,即便在看过他多部作品后也还会产生新鲜和惊喜的感觉。他总有一种魔力,让剧中人的喜怒哀乐化作我的喜怒哀乐,会持续关注他后续每一部作品。

题外话:朱瞻基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在许凯之前也有过优秀的前辈演员扮演过他,不免被有心人拿来比较,我想说,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特点,在各自的剧情设置里都是最适合的,不可替换,踩一捧一不可取!

————————————————————

3月18日更新

第14-29集,《尚食》朱瞻基之皇太子时期

太孙时期其实已经奠定好了朱瞻基这一人物的基调,只是随着身份和外在环境的变化,一些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了起来。太子时期的朱瞻基,剧里着重于他的两大关系- 父子兼君臣关系、爱人关系,此外还掺杂了些家庭和敌对关系。

微妙的君臣兼父子关系 — 父皇的猜忌和防备,偶尔的关心和父子情

曾经融洽的父子关系变得微妙了起来,皇权至上,先君臣其次才是父子,君臣关系超越了它。

太子自小聪慧过人,受先皇器重和栽培,博览群书,如今风华正茂,且受群臣爱戴,哪怕是自己的亲儿,一旦挑战了自己的权威也是可以不留情面的。剧里通过几件事情把父子间的矛盾摆到了明面上。

朝堂争执

1.在还都南京和藩王问题上政见不一,惹父皇大怒并动了派遣锦衣卫监察太子东宫的心思。以太子朱瞻基的睿智,仅通过自己派人南下修缮南京皇城便能分毫无差地揣度出自己意图,前来劝谏且当面顶撞自己,这样的人哪怕是亲儿也会让人忌惮三分吧。

2.在给百姓赈灾处置贪官污吏一事上是派遣巡按御史还是锦衣卫,再起争执,两者的确各有利弊,在皇帝看来,派巡按御史大张旗鼓查是查不出来的,官员们只会给你看他们想让你看到的,所以派锦衣卫暗查且可便宜行事,但这又会助长锦衣卫嚣张气焰,造成冤假错案,官员们也惶惶不可终日,这是朱瞻基不愿看到的。先不论对错,此时的父皇看到太子就开始烦躁是真的。

劝谏父皇的太子

母亲惨遭误诊

究竟是喜脉还是经脉不通气血失和,戴院判和盛太医各执一词,父皇原本便宠爱郭贵妃,此时更不信母后,母后性命堪忧,一些人或许知道真相却不敢明言怕触君怒,姚送膳时对朱瞻基提及此事,只不过是把他心中所想宣之于口罢了,以朱瞻基的智慧不可能要等到女主告知才知晓,从策马路上他的话语中便知道他早做安排了:“放心,盛寅那儿,我早有安排”,且我猜想陈芜之前中途打断女主说话也是因此,而太子发火则是做给监查东宫的锦衣卫看的。整件事不仅表现了朱瞻基决断的一面,同时说明此时的太子早已处于父皇监视之下,可见父皇对他和他母后的不信任。

Ps,对这一段唯一的不满是对太子背后布置的一切一句话轻飘飘带过(很多人会忽视掉它),却花了浓墨重彩在女主的劝谏上,太子某种程度上还是被弱化了。

赋闲在家

连续数日在家只写字画画,无所事事,太子妃都感到奇怪了,劝他有空帮父皇处理朝政,他无奈答:“那也要他愿意让我帮他分担才行。” 此时的朱瞻基和父皇的关系陷入了僵局,连带朝政上也不让多参与了。

落寞的皇太子

西苑宴请赵王及群臣

父皇看卫王同太子极为亲近,不悦,听赵王提及太子颇有威望且深得人心,并引用皇爷爷的话“此他日太平天子也”时,表情更是十分不悦,场面气氛一时尴尬。后卫王突然晕厥,父皇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是将太子猛地一把推开,之后又听信郭贵妃谗言怀疑皇后因先前误诊一事报复郭贵妃害卫王中毒。

毫无准备被推开的太子,心很痛吧

幸亏太子幕后查明真相,且治好了卫王,父皇终于想通,也是被郭妃心伤到了吧,看上去有些脆弱,竟然还主动邀请太子有空了多来陪陪自己。

听到父皇邀请有些受宠若惊的太子:

上元佳宴

刺客突袭皇帝,朱瞻基受伤,而和刺客接头的中间人曾是跟随朱瞻基习武练兵的幼军士兵,朱瞻基父子被离间,皇帝欲调离他前往南京。或许有时候当局者迷吧,在姚的提议下,太子邀请父皇吃烤羊肉并施展苦肉计暂时缓和了父子关系,也延缓了去南京的时间。

上元夜受伤却因救驾不及时被父皇责怪的太子

认真烤肉的太子

仁宗谢幕

南京多发地震,太子尚在南京赈灾,突闻父皇去世,连夜返京途中遭遇汉王的人突袭(游一帆遣人给汉王送的信),幸好太子提前做了防备,平安返回京城。太子重情,宣读遗诏那一刻,哭得像个孩子。

纠结的爱人关系— 心上人的疏离和隐瞒,若即若离,若有似无的情意

朱棣去世随之而来的后宫嫔妃殉葬,牵引出孙氏身份的曝光,二人原本可能缓和的关系又被蒙上了一层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姚对他心存怨怼,宁愿独身或被赐死也不愿依附于他,这里的朱瞻基其实很无辜,他的道歉和承诺,也换不来对方的同心,只有一再地远离。

屡次被拒绝的太子

姚入宫的真正原因

张皇后问姚是否还记得曾经的赌注,从而姚入宫的真正原因浮出水面。彼时还是太子妃的张皇后逼她入宫,并告诫她名分已定只能老老实实做太孙嫔,但姚说她不甘心,张和她打赌说只要见识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她儿子朱瞻基,所有的不甘心都会化作乌有。所以,姚入宫源于这次赌注。

那这场赌注谁赢了?姚说她初时的怨气和满腔冰雪早已因朱瞻基而化,但她又在对朱瞻基的情谊和个人自由之中选择了自由。那么截止目前应该算平局吧。

Ps, 这个设定本身还算合理,但和本剧前面几集放到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割裂感,因为彼时实在看不出她入宫时心怀怨气和不甘的影子。

暗中互帮

姚被杖刑,太子心疼,遣人暗中送药,还让盛太医每日为姚治手伤直到痊愈;

太子受伤,姚悉心制作药膳,却拿盛太医当挡箭牌,被太子发现却不戳破;

爱吃醋的太子大度了一回

太子误以为姚喜欢梅大人,没少喝醋,但太子也爱惜像梅大人这样的人才,且品行端正,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如果姚的心上人是梅,那他愿意放手成全。彼时太子将梅大人的优缺点和他的计划安排数了个清楚明白,让姚知晓,我这个场外观众都被他感动到了。

大婚

终归是张皇后赢了赌注,借皇帝之口指婚,太子朱瞻基纳孙氏为嫔,太子明明很喜欢孙氏却不想因此束缚她,还是拒绝了(虽然拒绝无效),他对母后说的一番话十足让人感动:“喜欢一朵花,难道就要亲手把它采了?让它留在园中自由绽放不好吗?”

身着喜袍的皇太子

大婚当晚,太子跑去了校场喝酒比武,致使伤口再次裂开,他明显是故意的,因为如果伤势痊愈了,就得立马奔赴南京了。

比武后,他还是悄悄来看新娘子了,表情温柔:

从感情线上讲,朱瞻基对姚是有一个从不爱到逐渐深爱、从要讨了她到甘愿放她自由的过程,会吃醋,会发火,会偷着乐,会关心,也会认真表白心迹,很真性情的一个人。而姚应该也是爱朱瞻基的,有时还好,但有时显得过于云淡风轻了,仿佛一切在她掌控之中,又或者是心里藏的秘密太多了,偶尔我也想和太子一样问问她对他究竟有几分真心。

———————————————-/—-

3月28日更新

第29-40集,帝王时期的朱瞻基,面临着诸多考验

自古以来,老百姓对一个帝王最高也最朴实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好皇帝”。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如果这个皇帝能让自己有衣可穿,有饭可吃,生活安稳,他就是个好皇帝了。而后世对皇帝的评价则是方方面面的,大到治国理政,小到私生活都是被品评的对象。所谓皇家无小事,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所以朱瞻基即位后,他的一切属于他又不完全属于他,他虽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哪怕家事上都没有绝对的自由。

朱瞻基的历史评价:重民生,用贤臣,惩贪官,善权谋,精书画,总之是个好皇帝。

那在朱瞻基的心中,怎样才是好皇帝呢?对皇爷爷的提问,他答:“为百姓,为国家,仁义虚名可弃,至亲骨肉可舍,纵使被万人唾骂也得要忍,坚持国家走的正道,捍卫自己的疆土和人民,这才是帝王。” 所以我想,在他心中,要做一个好皇帝,是必须有一个大的格局在的,不贪图虚名,要做到真正的心怀天下,以民为本,以守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为己任。这大概也体现了他帝王时期的胸襟气度吧。

那要当一个好皇帝,容易吗?朱瞻基从登基开始,就遭遇了一系列考验,而在这些考验面前,身为帝王的他又是如何应对和处事的?又是如何在帝王身份和个人情感上权衡取舍的?而许凯又是如何演绎这个明朝帝王的?一直都是我对这部剧最期待的地方。

而这部剧的最后几集,也贡献了许凯演技上的高光时刻,不是说其他时候不好,而是这部分更能凸显他在表达内心复杂且纠结的情感方面的突破,让我看到了很不一样的许凯,一个潜力无限的许凯。演技本身是个很直观的东西,需要观众自己去看去体会,每个人感受也有不同。当你特别喜欢演员某场戏某个表演时,你会发现所有的文字都是那么苍白无力,这时还是建议看客能自己去看去反复品味。

1. 藩王之乱 – 欲擒故纵,引蛇出洞,御驾亲征,朱瞻基之帝王心术

朱瞻基的两个叔叔汉王和赵王早有谋逆之心,而朱瞻基即位后的第一场戏,便是大臣杨士奇在朝堂上提醒皇帝说藩王们心怀异心,并劝谏皇帝不宜对他们太过宽厚,而朱瞻基的回复是汉王已改过自新,他也会念及天家骨肉之情宽容以待,不准任何人再质疑汉王。在游一帆面前也多次表达了对汉王和赵王的信任。

从小便在皇爷爷潜移默化教导下长大的朱瞻基,真这么单纯吗?一切只是表象罢了,他绝对是玩弄帝王心术的行家。朱瞻基的三步棋:

第一步:面对多次以进献名义窥探朝廷的汉王,明里信任有加,让对手疏于防范;

斥责大臣的皇帝:

第二步:联合英国公使用苦肉计(皇帝还是不缺忠臣的,大把年纪挨了20大板,难为英国公了,哈哈),假借要废除皇后,引起众大臣不满,又赶上地震,英国公还将此归因于朱瞻基无故废后,说“天降大祸,乃陛下之过”,进一步引发朝野动荡,而包括吴昭仪在内一直潜藏的汉王奸细也按捺不住露出马脚,汉王和赵王见有了可趁之机,决定造反;

表面上不顾大臣反对,也要废后的皇帝:

看向汉王特使的眼中自带杀气,又未将其太放在眼中的皇帝:

第三步:御驾亲征,雷厉风行,成功捉拿汉王及其党羽,平息藩王作乱之隐患。

御驾亲征的皇帝:

战场上雄姿英发的皇帝:

一副胜券在握的皇帝: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朱瞻基对待汉王和赵王两位藩王的不同处置方式。汉王起兵罪不可恕,赵王参与谋逆却可以设法保全。这应该是朱瞻基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汉王起兵造反是摆在明面上的,举国可见,而赵王逼宫太后要监国之权,则是打着皇帝已死替他报仇和汉王抗衡的幌子,罪责较轻。再则,朱瞻基对皇爷爷一直都那么敬爱,如果把两个皇叔都杀了的话,终究会觉得对不住皇爷爷吧,也会给自己留下弑杀的恶名。

当被三皇叔问及“真的不杀三叔?”时,皇帝微微点头,阖眼后再睁开,眼神中却略带了些淡漠和警告的意味,三叔见后赶紧向皇帝承诺归还王府三护卫,余生将不再心生妄念,后皇帝给了他一个“朕已知晓”的眼神算是默许了。此处朱瞻基是没有台词的,但无声胜有声,短短半分多钟的时间里,他的心情却是极度纠结和复杂的吧,为皇爷爷感到痛心,对皇叔的谋逆感到恼怒和失望,让三叔知晓要保住他的同时还要警告他不可再犯。演员许凯全通过他细微的表情处理和肢体语言传达得十分精准了,当然,这段三皇叔演员也要赞一个,好演员果然是需要相互配合的!

2. 自然灾害/赈济灾民/官员贪墨 – 爱民恤民,惩治贪官,体察民情,朱瞻基之帝王仁德

天灾必然伴随着赈灾,而赈灾又给予了不良官员们贪污的绝佳时机。历朝历代君主都会面临这样的难题,即便明朝对官员贪墨有着非常严苛的刑罚,不少官员依然会冒着杀头的风险以身试法。朱瞻基沿用先帝的做法,厉行节俭,对可能引起官员贪墨的奏请也是明察秋毫,加以防范。中秋宴上,下令削减宫中蔬果开支;朝堂上,下令对官员从严考察;白日间,日理万机的皇帝也会抽空去乡村田野间体察民情,看到百姓因天灾而流离失所会倍感痛心自责。

3. 近臣背叛 – 多年主仆情,罪行昭昭,朱瞻基之帝王抉择

袁琦,6岁开始便入宫跟着朱瞻基已有24年了,主仆情谊深厚,朱瞻基即位后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可惜了他的小人心性,打着皇帝名义到处横征暴敛,被皇帝身边的汉王府间谍吴昭仪抓住了把柄,担心罪行被揭发,甚至对皇帝起了歹心,帮汉王毒害皇帝,最后被处以极刑。

第39集里朱瞻基同他在军营里的最后一次对话也是全剧最打动我的一段了。朱瞻基对他罪行早有察觉,还大打了一次感情牌,并非没给他机会,可惜他自己选错了路。袁琦奉上一杯安神茶(毒茶),朱瞻基没着急喝,却接连抛出了三个问题,

“袁琦啊,你伺候朕(停顿了一下)你伺候我有多少年了?”

“我还记得你刚入宫时把当成玩伴,带我去爬树,结果被抓住了,可我记不清,后面怎么样了?”

“人人都说你胆小谄媚,是个奸臣,你知道吗?”

朱瞻基帝王之攻心术在这里也派上了用场,先是把“朕”换成了“我”拉近彼此距离,后提醒袁琦幼时闯祸挨板子还是自己求皇爷爷救了他一命。朱瞻基真不记得了吗?答案当然是“否“”。随后又回忆起16岁时袁琦护卫自己闯出敌营的旧事,都是在提醒袁琦要回头是岸。

但,这场戏里朱瞻基的所有情绪,让我相信他不是在对袁琦耍心计,他是真心渴盼袁琦能悔过自新的。从初始的言语试探,开始回忆,笑中带泪的伤怀,充满希冀的眼神,到失望痛心,最后还略带些自嘲。许演员这段的表现实在太优秀了,情绪一层层递进,且十分自然!把这一段反复看了几遍,每看一次难过一次!同三皇叔那段,好演员也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否则一方入戏另一方出戏观众也就出戏了。这一段截图有点多:

无论昔日情谊如何,袁琦终究是罪大恶极,无可宽恕,从个人情感上,朱瞻基心伤不舍,但站在帝王角度,就必须施以严惩以儆效尤了。许凯这场戏,只有一句台词,但传递的情绪却极动人!

4. 后宫风波 – 妃嫔各怀心事,后宫失和,朱瞻基之帝王烦恼

其实朱瞻基在后宫最大的烦恼该属孙贵妃了,其次胡皇后,其她人应付应付罢了,几乎没怎么放在心上。

一个流水账:胡皇后得了癔症,都怀疑药膳出了问题,殷紫萍和孙贵妃被举报联合起来谋害皇后,而这一切其实是苏月华撺掇皇后一起想要陷害孙氏,皇后也一直因姐姐的死多少有些记恨孙氏。朱瞻基设计在皇后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攻心为上,迫使皇后坦诚她的病因姐姐去世后忧伤思念所致。真相大白了,但皇帝也同时让皇后和贵妃伤心了。皇帝安慰皇后让好好养病,又因恼怒孙氏万事不同自己商量,以身试药还防范着自己,将其禁足三个月,而贵妃禁足期间突发失声,一哑就是三个月,皇帝以为贵妃在和自己置气,后发现贵妃是真哑了,且原因和自己母后多年前将孙氏囚禁了半年产生了恐惧心理有关,于是开始自责,而孙氏后来对殷紫萍的解释是不想让她担心自己也不想让皇帝烦心和为难,宁愿被说恃宠生娇也不想因哑巴贵妃招来更多非议。孙氏在和太后的一次交谈后解开了心结,哑病好了。后来发生了废后一事,并曝出吴昭仪为汉王府奸细,这个在藩王之乱的部分已经提及。当然,朱瞻基不喜胡氏,除了曾经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件,最主要原因还是胡氏从来都不懂朱瞻基,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完全背离。最后胡氏自请废后,孙氏帮胡氏离开了宫廷以成全她悬壶济世的梦想,皇帝听从了孙氏未进一步追究,让对外宣称准了胡氏的自请,并将其迁居长乐宫,奉养照旧不准打扰。

自太子时期以来和孙氏的感情线发展是本剧最大的争议所在,尤其是孙氏一哑三个月无人知晓这段。虽说戏剧总是有戏说的成分在的,但毕竟是有朝代的,也不是穿越剧,剧情编写还是不要过于离奇的好,容易导致人物身上的现代气息太重,且逻辑上很难经得起细敲。

当然,无论剧情如何,朱瞻基做为帝王的立场和原则从没动摇过,他有他的尊严和态度,他爱孙氏但非恋爱脑,不过度纵容,明辨是非,搞事业的时候更绝不含糊。喜欢这样的朱瞻基,也爱许凯的演绎。

话语带刺,意图唤回胡氏良知的皇帝:

生气发火的皇帝:

一边责怪一边自责的皇帝:

霸气宣示不放手的皇帝:

PS,在一些人心中,帝王威仪是固化的,似乎帝王就该一直冷着张脸,但帝王也是有七情六欲的,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呈现出来的状态和情绪必然是不同的。就好比公司老板组织开会和组织出游,前者时的老板通常会较严肃且一本正经,而后者时则会和员工谈笑风生打成一片。朱瞻基,从皇太孙,到皇太子,再过渡到皇帝,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三个阶段年龄相差不大,那从这个表演上就更讲究自然的过渡了,否则会显得过于刻意。我觉得许凯在帝王角色的处理上,是很符合人物特性的,朝堂上该威仪的时候威仪,私下里也分不同情境和对象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情绪状态。

最后还是一句老话,演员许凯,未来无限可能!


尚食的相关影评

尚食
x. • 尚食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