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之春

评分:
7.8 推荐

原名:서울의 봄又名:12.12:首尔之春(台) / 12.12: The Day

分类:剧情 /  韩国  2023 

简介: 1979年12月12日,首都首尔发生军事叛乱。那日,大韩民国的命运被改写了。

更新时间:2024-03-13

首尔之春影评:首尔之春的两种美


我从小就讨厌能猜得出结局的电影,这种电影我们都看过,只需要看前边15分钟,不用看剩下的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他是好人,他是坏人,好人会暂时深陷困境,但最终会取得胜利,会有看起来危险的情况,但对主角来说不存在真正的威胁。我不喜欢看这样的电影,我喜欢看给我惊喜,让我震惊,领我走向意想不到的电影,能刺激我的情绪,让我害怕,激动或者紧张的电影。

很可惜的是这部根据史实改编来的电影,主角李泰信结局的失败是注定的。虽然不是那种好人战胜坏人的庸俗桥段,但前置的结局仍然给导演如何刻画李泰信这样的“正面人物”人物制造了困难。需要称赞导演的是在叙事部分穿插进时间线,附加给观影者一种末日电影的视角。

扎实的剧本,高超的镜头调度,配上激进的音乐,全片都在蓄意制造紧迫感,延续了韩国政治片的审美。这样当然不会犯错,但缺点是缺少创新。全片都选用激进运动的音乐,甚至在结尾出现的全斗光等反叛者上位后的合照(见图一),还在用激进的音乐,片尾曲也选取的是轩昂的合唱。我认为这点是审美局限的地方,被韩国传统的政治片限制了审美。在这儿我想分享的是<权利的游戏>S8E2的片尾曲。第三集是大名鼎鼎的夜王入侵临冬城,第二集的末尾临冬城的众人得知夜王大军兵临城下,同样是末日视角,选曲上的审美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图一

那么<首尔之春>就没有可取之处吗?我发现了它的两种美。


一种,是后现代的美。

虽然全片无时无刻不在凸显着主角李泰信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军人道德,守护首尔决不向叛军投降。但细看会发现导演其实有刻意拒绝宏大叙事、解构个人英雄主义的态度。比如影片刚开始那段,并没有花过多篇幅去阐述这位李泰信将军的过去,为什么他是一个正直且有军人操守的人?影片也仅仅是借总长之口,听别人说的他是一个不附庸团体的人。影片中最激进又彰显个人英雄主义的一幕,发生在李泰信只身一人站在桥上逼停坦克(见图二),但导演又很克制地让一通上级拨过去的电话成为第二空降师调头班师回府的理由。不是说个人英雄主义出现在战争片中不好,而是在混乱的战斗场景中,在当时的冷战年代,趋于福柯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才是更高级的审美,个人英雄主义是失真的体现。导演刻意打压李泰信的个人英雄主义符合真实事件发生时那个年代流行的后现代思潮,所以这不仅是在历史文本上还原了人物形象,更是在人物解读上给观影者提供了更为理性的视角。

图二


一种,是保守主义的美。

主角守护的“秩序”,实质上隐含了一种维持现状、回避现实矛盾的保守态度。导演首先搬出叛军寻求正当性的原则,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见图三),即不是条件充足革命才成功,而是革命成功了条件才回溯性地成为充足的。导演抨击了全斗焕这样的无脑极左,同时也为被刺杀的前总统朴正熙代表的保守主义正名。

图三

并且导演不惜花费大量篇幅刻画国防部长,参谋次长这种贪生怕死之人,并非导演闲得没事干,而是想传达导演本人更为激进右翼政治态度。与其将国家交给这群贪生怕死之人,独裁反而是对国家的负责。而影片中的主角李泰信就是这样的保守主义者,要不是他在最后时刻被反水加入反叛者的国防部长撤职,他是真的准备为了首都警备司的尊严不惜丧命也要与反叛者玉石俱焚。同样,在位十八年的朴正熙也是这样的人。

-END-


首尔之春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