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的战争

评分:
6.0 还行

原名:Hart's War又名:裁决之战 / 哈特之战

分类:剧情 / 战争 /  美国  2002 

简介: 1944年,盟军已经登陆欧洲对纳粹展开反攻,在耶鲁学习法律的汤姆·哈特(柯林·法

更新时间:2019-06-12

哈特的战争影评:《哈特的战争》:讽刺的正义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面包比口袋大得多的电影,浅薄的价值观负担不起“战争与和平”或“公平与正义”如此大的主题。让人震惊和难过的只是其中陈述的某些可能真实发生的事件,但绝对不是电影妄图传递的思想。不排除很多导演不是集中讨论一个主题,而会努力呈现某一时间段的多态多面,给观众以理解上的更大可能性。但该电影显然采用的是,所有提及到的人物和事件都为一个主题所服务的表达方式。所以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前面用大篇幅铺陈的种族平等和法律正义都不过是为了给爱国主义垫脚,实在讽刺至极。
关于“战争”,该电影给我提供另外一种理解的角度。世界第一次大战和第二次大战都离我们不远,两次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有大量的历史记录者专门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能很清晰地了解到在这样的两个时间跨度里,与全世界利益切身相关的大主题是什么。“战争”主题之大,大到我们谈论任何问题都不能绕过去。但是在二战结束前的几个月,在德国的一个集中营里,即使战争仍然是悬在头颅上方几尺的尖刀利刃,人们还在过着极具人类社群特征的生活,在吃喝,在爱和仇恨,在努力生活。所以与其把“战争”理解成某个时间跨度里的社会状态,即人人在战争,事事在战争,不如把“战争”理解为拥有众多主题的时代中的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题,以免轻易就遗忘了其他主题。在此基础上展开一下讨论:
一、集中营中的法庭
可能是观看电影过于粗略,不禁觉得,在集中营里开设这个审判黑人A有没有杀白人B的法庭既讽刺又可笑。德军设立专门用于屠杀和做实验的集中营还少吗,这些集中营吞没的各国俘虏还少吗?前面因为私藏武器,迅即枪杀一个人,有在乎过实质正义吗?纵使二战末德军已露颓势,且日内瓦公约在前,为了杀一个人寻找一个合法的目的,这件事会发生在集中营里,还是让我疑惑不解。
“战争”自古便是侵略和反侵略两面,至少在二战中,看不到任何关于公平正义和保护人权等等与法律相关的事实。虽然战后有了相关的国际公约禁止把“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途径,但如今美俄分别支持的以色列和叙利亚两军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可见至少在这些大国加同盟国的理解里,战争从来都不是“法”的调整范围。所以战争不存在正义性,如此认为是合理的。在双方极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地取胜的“战争”大背景下,去讨论对某一战俘的处理必须合法合理,无异于凶手在思考用哪把刀杀人会减轻受害人的痛苦。
本欲借助这个特定场景下的法庭,去试图讨论什么是“法”,却又奈何不了我法理学知识浅薄,探讨不出个一二来。所以此处就任凭,我作为一个法律人的朴素言论自由发展罢。将继续说道“凶手在思考用哪把刀杀人会减轻受害人的痛苦”这个比喻,法律在这件事情中的作用是,评价杀人时是否应该用一把能给人极少痛苦的刀,而不是评价凶手杀人这件事情到底合不合法。因为在运用法律作评价的就是凶手本人,而刀也只有握在凶手手里才能被杀人。要对凶手本人作出评价,就得凶手被打倒了,刀握在了另一个手里。再换一个角度看,在一个国家里,法律可用以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制裁侵害这份利益的犯罪者。凶手是谁,刀在谁手里,受害者是谁?法律不能对凶手做出评价,那其存在还有何意义?
回归到电影上,看好像这个法庭也没那么讽刺,至少找到了真正的凶手,黑人飞行员没有被冤枉而死。但这并不影响我反对以这样的题材去凸显法庭的意义,因为大背景的不正义,任何正义的讨论都像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摆弄天平。
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种族歧视
人类只需要多花一点点想象力,就可以稍稍体味到别人的处境和痛苦。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受不了小到针扎的痛苦,也呆不了狭小幽闭的空间,所以不求感同身受,只要有点同理心,就可以知道犹太人遭受的屠杀和黑人遭到的奴役是多么痛苦和难以深受的事情。
为什么己所不欲却可施与人呢?可以想象会有人这样回答:既然别人从来没有顾及到过我的痛苦,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那么我又为什么要去同情别人。相反,对待我有权处置的人不需要仁慈,我应该把我承受到的痛苦都加倍付诸于其上,这样才是公平的。这因为人类在很长的阶段里都处在等级森严、强者生存的时代吗?是因为即使我们已经摆脱封建等级制已久,但社会仍是权利本位主导吗?如果确实如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拥有比他人更多资源的人,他们为了看顾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绕了一圈,还不是因为有人缺乏同理心,看不到别人的痛苦,也不把别人的痛苦当痛苦。
紧接着,又肯定会有人这样回答:我为什么要把低人一等的家伙的痛苦当痛苦,你在杀鸡宰牛的时候,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吗?如果我们的“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会说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但人与人却是一样的。但在这样说辞的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人类的利己主义。为什么牲畜和人会不一样?因为牲畜是养来吃的,即使是宠物,也是养来放在膝头玩弄。对于这样一些用来满足人类的需求的存在,并不需要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所以,如果那些被我们所歧视的种族,其实也被我们视为满足我们某种生产生活需要的工具,那么我们体会这个人的感受,就像在宰杀牲畜的时候过问它们的感受一样搞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利己主义随之做出了改变,我们这个社会相对而言更需要平等有序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个种族会让我们人类社会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此理解,“人生而平等”同样也是一个道貌岸然的混蛋借口。
前面之所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我们人类社会,是因为在一个应该同仇敌忾的杀敌队伍中,在家国危难和个人生存面前,还会存在这般难以粉饰的种族歧视问题,实在难以置信。但我们一旦愿意揭开伪善的面纱,用利己主义来解释,便没有那么难理解至今仍如影随形的种族歧视了。
电影中的另一个让我无法理解的是黑人的“卑微”,当然并不排除我的错误认识。黑人飞行员在法庭上说,即使在选拔飞行员是对待黑人会更严苛,一轮又一轮地筛选,就是为了把他们刷下去。这都没关系,他们可以做到更好更优秀,只要能为国家也尽一份力。在他们的家乡,即使是俘虏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到大餐馆去吃饭,他们都不能踏进去一步,这都没关系,只要他们还能回家,平静的生活。“这都没关系”真的卑微到仿佛他们可以承受一切不平等待遇,只要还能给他们一线活着的希望。这份顺从和忍耐,真的足够让人震惊的。一方面,主要还是种族歧视之严重,在二战美军中小兵都能对上官嗤之以鼻,其他迫害情况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又让我怀疑,是不是他们的思想被“调教”的太好了?
在一个关于美国国父华盛顿的文章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Washington, who had begun to believe that all men were created equal after observing the bravery of the black soldiers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War.”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看不到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你就意识不到我们与他们生而平等了吗?美国历史上,北方工厂主为了投票赢,把南方黑人奴隶也折算进人口。为了在南北战争中取胜,而宣布解放奴隶,征用黑人士兵。在这之后美国有给过黑人表彰和抬高社会地位吗?
虽然这只是美国某个周刊的某篇文章,但人们的普遍观念在其中展露无遗,即有价值才会被需要。且不说黑人的问题,现今社会高速发展,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有价值的人才不会被淘汰,我们都在努力在让自己变得有价值。所以也有大量激进分子主张,去除对社会没有价值的部分,禁止有遗传病、智力低下和犯罪史等等的人繁衍后代。却又实在不知道这些自以为有价值的人,是以什么样的标准确认什么是“社会价值”,又什么是“社会”。不过是一群既得利益者,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利益的所作所为。
甚至在这个电影中,种族歧视明明是那么严肃的问题,居然都只是一个虚晃的铺垫,生生使得黑人在申诉遭遇不公这件事情多么的微不足道和可笑。
三、狗尾续貂的爱国主义
一个很著名的问题就是,火车轨道一边有一个人,另一边有五个人,必定导致撞向一边,如果你是驾驶员会怎么选?这个问题之所以会是问题,是因为我们已经就某个前置问题达成了共识,即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且无法估值的。可问题是,在爱国主义的命题下,这个问题完全不会构成问题,牺牲少数以成全多数是必选项,并且要求做选择的人和承受选择后果的人都要毫不犹豫,不然就是对国家和集体的背叛。请试想,如果黑人飞行员在听到事实的真相的时候,选择跟着一起跑,最后可能导致整个计划被破坏,那么他会被所有人责骂和唾弃。事实上,是你们自顾自地在计划里给黑人飞行员强加了义务,用道德绑架他一定要去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幌子下,所有人都忘记了,“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他自己和上帝才能处置,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可以选择活下去。不论爱国主义有多伟大有多理直气壮,我都不认为强迫牺牲以成全多数是合理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处于那个被成全的阵营或只能牺牲的阵营,被成全的人永远都没有权利把别人的对自己的牺牲视为理所当然。
此处不评价社会所宣扬“爱国主义”,我想要讨论的仅是电影中赞美以个体牺牲为代价的“爱国主义”。一个人在社会中长时间地接受到如此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把这种教育成为催眠吗?),那就没必要讨论个体牺牲之时是否基于个人意愿。显然这种催眠能达成社会共识,那也就可以勉强理解为公平的。每一个人都可能被成全或被牺牲,既然我们站在被成全的阵营里大力鼓吹集体主义,那么当我们有机会站在被牺牲的阵营里,就应该毫不犹豫去牺牲。这样想,所有为了集体,否定个人选择、价值和生命的行为都是被个人事先认可的,也就没什么不合理的。但又忍不住想,最经典的话题人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每一个大力鼓吹个人牺牲基础上的集体主义的人,同时是否已经默示承认了自愿接受牺牲的可能?还是自以为自己永远都会是大多数,牺牲与自己无关,才会完全不顾牺牲者的死活?因为如果我们不看战争这个主题,而把视角转为,现今国际社会地区间此消彼长的战火、阶层间只增不减的贫富差距、和手握大权或家财万贯的有话语权者大力鼓吹的社会发展计划。所以又什么是集体,什么是个人利益,你们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或“集体主义”的行为真的又获得每一个个体的自愿吗?
所以我认为让“法律正义”和“种族平等”这样的话题,为否定公平的“爱国主义”垫脚极其可笑。不过如此一来,我竟不禁想到,让一个受到不公的人自愿吞下让他死亡的不公的毒药,去成全那些完全没给过他任何善意的人和国家,编剧的真正目的不是宣扬爱国主义,而是在深深地讽刺爱国主义?我从一开始就误解了导演的意图?
在文明和秩序在被强力破坏又高速重建的时代,一个对法律学一知半解,大概只学了些法律原则的大二学生,两者的相遇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如果把情况相似的我扔到那样的环境里,我又该何去何从,不妨让我畅想一下。
我会厌恶这些打破我原本稳定生活的人,我的人生会因为去从军而必须重新再安排,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不知所措。没有多少责任和担当却要上战场去保家卫国,在枪林弹雨中苟延残喘,或者会因为擦眼镜的松懈而被枪杀死。进入集中营,会觉得生而无望,觉得回家是遥不可期的。如果能不幸遇到像黑人飞行员的那样的案子,我大概不会有想电影主人公一样的自信能救下他的性命,只怕会在价值观崩坏中愤愤不满而无所作为。
所以综上,我自己本身就是最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视野狭隘,愤世嫉俗。并且以上所有大言不惭的评论,也都只不过是因为我现今还身处于理想又美好的象牙塔里。所以十分希望,待我经历现实的洗礼,还能像这一般指着一部电影絮叨出几千字。

哈特的战争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