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道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墓道又名:关中盗墓贼

分类: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 / 冒险 /  中国大陆  2007 

简介: 故事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随着深夜的一声爆炸,古墓被炸开,引来了蜂涌而至哄抢的村民

更新时间:2017-03-23

墓道影评:也许再不会有比它好的盗墓剧了

<图片1>

这几年IP大热,波及到了影视、游戏圈的方方面面,除了一些新导演拍热门IP当作自己履历上的敲门砖外,还有不少老前辈纷纷入场「试水」,一时间赖水清、鞠觉亮乃至于郑晓龙、孔笙、张黎等也不再拘泥于编剧原创作品,而是开始改编起了网络小说的改编。这其中有一个大类就是「盗墓剧」。

事实上盗墓题材影视由来已久,八六年有《古墓惊魂》、《少爷的磨难》,八七年有《古墓疑案》,八八年有《金鞋》,八九年有《夜盗珍妃墓》,九一年有《梦断楼兰》,九三年有《决战天门》等……直到本世纪初始终有相关电影或电视剧陆续登场,但只有到了二零一五年夏天,由李易峰、杨洋主演的网剧《盗墓笔记》播出时,这一题材才真正大火起来。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盗墓题材影视彻底爆红,陆川导演的电影《九层妖塔》、乌尔善导演的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李仁港导演的电影《盗墓笔记》与孔笙导演的电视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全都赢得了极高关注,除了《寻龙诀》和《精绝古城》外,都伴随着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差评。

仔细观察这几年来的盗墓题材影视,可以发现它们无一不是改编自拥有大量读者的盗墓小说《盗墓笔记》与《鬼吹灯》,也无一不由人气明星担任主要角色。因此这些影视爆红是必然的,但这并非意味着盗墓题材影视就此「飞黄腾达」。

事实上有一部电视剧,已经被埋没整整十年了。而它,才是至今为止最好的盗墓剧。

一 盗墓与考古

盗墓和考古有本质区别。

这是在讨论盗墓剧、创作盗墓剧之前必须要澄清的事情。事实上我有一位朋友,在看了某部热门盗墓剧后,受剧中台词影响,坚信不疑地认为「考古就是官盗」、「考古就是国营盗墓」,为此必须简要辨析一番。

一九五六年,时任北京市长的著名明史专家吴晗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联名上书希望可以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但此举受到郑振铎、夏鼐等人的反对,最终周恩来总理决定先挖掘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试水。

一九五八年,在夏鼐亲自指导下进行的明定陵发掘,历时两年多顺利结束。虽然此番挖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丝绸、玉器、金器等,但毕竟在那个时代技术水平极为落后,刚出土的文物很快就面临大量腐化的问题,因此周恩来总理痛定思痛,确定下了「不主动挖掘帝王陵」的方针。

正因如此,时至今日中国的考古挖掘工作只有极少数的遗址是主动性学术挖掘,比如为了解决夏商周的断代问题而进行的挖掘。而绝大多数挖掘工作都是抢救性挖掘。

顾名思义,「抢救性挖掘」指的是当原遗迹因为基建工程原因或被盗而无法保护等原因,必须进行的保护性挖掘。

<图片2>

这是考古。

而盗墓则是下墓者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比如为了窃取文物转卖出境换得巨额财富,而不惜破坏原有的遗迹结构,甚至会将无法带走的珍贵文物或破坏(如石像)、或丢弃(如书籍)。——这样的一批人我们称之为「盗墓贼」。

比如说这几年很火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挖掘,这座墓被发现了很久却一直没有进行挖掘,直到有当地村民举报说发现盗洞,有被盗的迹象,后来专家来这里勘察发现由于进入了空气,已经破坏掉了墓的结构,需要尽快挖掘,否则可能会损失更大,因此才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工作。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特征:考古是被动的,盗墓是主动的;考古是来保护文物的,盗墓是来破坏文物的;考古是为了国家,盗墓是为了自己。

所以一些以盗墓者为正面形象的作品往往就处于一个尴尬的灰色地带。一方面必须模糊主角自私自利的心理,另一方面必须靠墓下世界的离奇来让读者忽略掉行为的不正当性。当作品是小说时还好,毕竟作为书籍,传播力度不会那么大;一旦被改编成了影视,主创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价值导向偏差的问题。

有的尴尬地选择了「上交给国家」来试图掩盖不正当性的形象,有的将墓葬地点放置在不会伤害人们情绪的古老民族所在地,有的则力图构造奇幻冒险让观众从心里认为这是一部特效大片而忘记这是盗墓题材的作品。但无论如何,只要人们想起这些影视的主角是以盗墓者为正面形象时,它们就会被放在一个异常显眼的位置上,这并非尺度是否放开的问题,而是触犯国家法律的问题。

事实上,从一九零二年至今,盗墓者和考古专家都没有在任何一座古墓里发现有机关陷阱的存在,一般困扰他们的只是墓门上的锁。

<图片3>

面对这样的矛盾,这类剧必须在市场和法律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可惜这二者在这些事上本身就是矛盾的。这样的矛盾往往会使得它们不伦不类。也许有人会问,有这么严重吗?事实上是有的,就如同本段开头举的那个朋友的例子,事后我试图了解了一下,发现持此观点的大有人在,绝非个例。

所以现在盗墓题材影视最重要的不是光怪陆离的情节,而是端正自己的态度,确定什么样的价值导向是值得宣传的,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

然而很多人认为,一旦主角不再是盗墓者,那么故事的离奇就消失了,很多盗墓题材影视的看点就没有了,因为现实中墓里面没有那么多奇怪的机关、奇怪的生物,只有一些珍奇的文物,于是盗墓题材影视这一种类就会消亡。

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二零零七年,光中影视公司有一部由王明军导演、李君编剧、杨新鸣和曲国强主演的盗墓题材电视剧播出,故事没有将重点放在墓下,而是立足于塑造人物的多面性。故事是一时的但人性是永恒的,剧中的警察、盗墓贼甚至普通人都在正义与邪恶中痛苦地做出了抉择,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深度,不像有的故事里对人物的塑造让步于墓下世界的离奇,这部剧真正描写了人性的复杂。看完这部剧后,会对盗墓贼产生切齿的痛恨,因为它毁掉了许多人的生活。

二 过去与未来

编剧李君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真名李广汉,现如今是宝鸡市作协主席。早在文革期间,他就大量阅读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等到了一九七九年,卡夫卡小说引入内地后,更是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君创作出了《送懒婆》这样的小说,这部小说以民俗为骨,以卡夫卡的《城堡》为魂,披着民俗的外衣来写真实的人性。正是这样的写法,促使他接连写了《白鼻子》、《冥婚》、《三花脸》等民俗小说。

就在获得较多好评的时候,李君决定给西安的一家著名影视公司投稿,希望对方可以拍摄自己刚创作的小说,《关中盗墓贼》。可惜的是,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完全不能查阅到这本书的存在,也不知道它究竟讲了什么,甚至它究竟是投稿后直接改编为剧本却没有出版,还是压根就没有出版,我们也都无从得知。

但据那家影视公司的负责人事后说,这部书并非像市面上的盗墓书那样闭门造车,而是实地采访了大量的风土人情,真正了解了盗墓这一行当的内情,从而写就的。而本书里所涉及到的那些墓被盗的情况,譬如北周武德皇后金印被盗案、昭陵燕妃墓壁画被盗案以及秦公一号大墓等,均属于现实发生过的案件,因此极有可信度。

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剧本,当时思维还处在「剧本好就行、不用在意有没有明星」的这家影视公司,就立刻着手准备拍摄。

这家公司叫做「西安光中影视公司」,一个现如今已不大被人记得起来的影视公司,已带着它曾经的辉煌渐渐走进了历史。但是在二零零零年,由于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在各电视台黄金时段禁播境外(包括港、台)剧》的通知,中国低迷的内地剧开始焕发生机,由光中影视投拍的首部电视剧《12·1枪杀大案》竟然一举拿下全国收视冠军,由此该公司名声大噪。

「在影视题材方面,投诉、亲情、警匪题材是我们的强项,但时尚剧、偶像剧不太行,因为陕西影视公司本身不太时尚。所以我们还是立足我们的强项———讲故事。我们这里的编剧、导演个个都会讲故事。」二零零六年,西安光中影视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军在接受华商报访谈时这么说。

紧接着,光中影视开始再接再厉,接连推出了《黑白大搏斗》、《无路可逃》、《不朽的勋章》、《软弱》等多部涉案题材的纪实作品,就在准备大干一场时,广电总局又下发了一则通知:《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在这里面,广电总局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黄金时间将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包括类似题材的纪实类节目。

于是本世纪初非常火爆的反腐剧和纪实剧就这么被砍下了,走进了死胡同。这也许是国产剧剧种的一个转折点,无论如何光中影视在当年损失了近一千万元。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军接受访谈时说:「我们公司擅长的涉案题材警匪片受到影响,只能把《关中匪事》、《关中侠事》(等传奇剧)系列做起来。」

不幸的是,在那几年里,中国影视行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泡沫。华谊上市、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三板正式运行等事件正式揭开了影视行业资本化运作形成规模,整个行业开始卯足了劲赚大钱,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进来,大家发了疯一样涌入,终于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一种叫做「鲜肉剧」的畸形剧种诞生。

于是,这部由《关中盗墓贼》改编的电视剧就此成为炮灰中的炮灰,题材略敏感、演员没名气,从头到尾都散发着一股「霉气」,一股无人问津的霉气。成为时代的弃儿,最后只能悄然播出又悄然下线。

<图片4>

生不逢时、时势使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本剧片名过于敏感,因此不得不改名为现如今的那个名字——《墓道》。

<图片5>

三 对与错

既然已经夸了这么久的《墓道》了,那么不妨来看看它究竟好在哪里。

其实这部剧的故事脉络是非常清晰直白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那么就是:盗墓集团的头目宋若虚靠着自己在文化局的公务员身份进行伪装,隐藏多年,最终被警察秦安平发觉从而抓获归案。

这是一条非常俗套的单线叙事,出现反派——和反派斗智斗勇——正义得到伸张,但是如何将这样的主旋律玩出花来,那就要看本事了。

第一,本剧主要角色的人性是复杂的。

本剧里主要的角色有三位,第一是追查宋若虚的文侦大队队长秦安平,第二是宋若虚的情妇杨秀,第三是大反派宋若虚。

先说秦安平。我们知道,在一部主旋律作品里,正面形象往往是较为固定的、没有太多层次变化的,因而作为这样的一个角色在观众群里一般是不讨喜的,或者塑造成了高大全,或者为了表现主角的弱点而矫枉过正。但在本剧里,秦安平的塑造极为成功,足可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正义警察。

首先秦安平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非常浓厚的警察,我们总觉得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矛盾的,一个理想主义的人一定是虚假的,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理想主义,只是有的人的理想在面对现实时消散了,有的人的理想却不屈不挠。文艺创作时如果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经历过任何考验,那么这样的理想主义是不成功的。

在第八集,当盗墓团伙为了逼秦安平放他们一马,而故意拖秦安平的独生子秦小禾下水,让秦小禾参与了文物贩卖的过程,并因此拍了视频,扬言要发出去让文侦大队的队长身败名裂。故事这时并没有直接设置秦安平大义灭亲,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秦安平犹豫不决、最终决定让秦小禾自首却又四处找关系希望能够从轻发落秦小禾,这样的转变是必要的,它让秦安平的人物形象迅速从纸片变成了气囊,虽然刚正不阿却又饱含着对儿子的亲情,在法律和亲情面前的抉择让这个人物更加饱满。

<图片6>

而在儿子被关进监狱、自己也被劝退下文侦大队队长后,秦安平不像一般作品里那样不骄不躁、任劳任怨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而是整日饮酒消愁,彻底颓废起来。从这一点上看,编剧是成功了的,他没有塑造打不垮的钢铁战士,而是刻画了一个普通的、正义的警察。

<图片7>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警察说出「上交给国家」这五个字时才不会显得突兀,不会像某些剧里面那样轻飘飘。

如果说对警察的塑造还因为正面形象的原因不能更加真实地表现其身上的弱点,那么该剧接下来对反派的塑造则可谓是深谙人性。

因为反派在这里是灰色的。

比如宋若虚的情妇杨秀。本剧中她由姚星彤扮演,虽然演技相较于他人是弱了点,但其朴素的装扮确实就像一个质朴的农家姑娘。是的,杨秀刚出场时是一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故事由杨秀和她的父亲开启,她父亲挖掘出了周代的一套编钟,价值连城,而身为大学生的她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一反应就是去找村长报警,而不是私吞文物。

<图片8>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警察说出「上交给国家」这五个字时才不会显得突兀,不会像某些剧里面那样轻飘飘。

如果说对警察的塑造还因为正面形象的原因不能更加真实地表现其身上的弱点,那么该剧接下来对反派的塑造则可谓是深谙人性。

因为反派在这里是灰色的。

比如宋若虚的情妇杨秀。本剧中她由姚星彤扮演,虽然演技相较于他人是弱了点,但其朴素的装扮确实就像一个质朴的农家姑娘。是的,杨秀刚出场时是一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故事由杨秀和她的父亲开启,她父亲挖掘出了周代的一套编钟,价值连城,而身为大学生的她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一反应就是去找村长报警,而不是私吞文物。

<图片9>

身为一个女性,感性思维占据的比重是很大的,杨秀可能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的行为是因为父亲更多还是因为宋若虚更多,总之在发现宋若虚几乎不在乎自己、不在乎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的同时,十分在意自己的妻子时,杨秀觉得自己彻底崩溃了,眼前的这个男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爱自己,那么自己又为什么要一心一意帮他呢?从这里开始,杨秀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三次转变,从此彻底被金钱利益腐蚀。

<图片10>

在一部作品里,能真正描绘出人性才是好的作品,情节本身则是退而求其次了。能塑造出一个活的人物更是可遇不可求,在《墓道》里,有一个被绝大多数观众津津乐道的大反派,宋若虚。

宋若虚是一个面具人,他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反派那样穷凶极恶,事实上在剧中大多数时候,他反而更加温文尔雅、懦弱不堪。

<图片11>

他拥有两重身份。

第一重是文物局的公务员。这是他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身份,故事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他窝囊、清贫、自得其乐的酸书生形象:为了赚点外快,他时不时帮别人写挽联;买菜时几毛钱也要跟人争,回到家后还喜气洋洋地炫耀……等等这些细节都标志着他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中年男子。

第二重则是盗墓集团的头目。这是他在地下世界里的形象,第一集里他在单位上听说有新墓被发现后,立刻去了自己的窝点,面对着不听话的下属,此时的他阴晴不定、阴险狡诈,眼神、嘴角以及语气全都发生了变化,面对敌人、面对下属从不手软,面对突发情况时永远冷静沉着。

<图片12>

按理说这样的反派是很难被抓住的,但是当这两重身份在一个人身上产生矛盾时,危机就埋下了。

因为会遇到抉择。

这也是这个人物会变得灰色的原因。

当他的手下决定诱拐秦安平的儿子秦小禾犯罪时,身为秦安平的至交好友、也一直把秦小禾当作亲生儿子看待的他坚决不同意,为此不惜和下属发大火,但是在多次抉择后他还是默认了这一点,而在秦安平坚持自己的底线后,又迁怒于秦安平,而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图片13>

这是一个欺骗自己的举动,一个人但凡想要欺骗自己,那就只有一个缘故,那就是他还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剧中无时无刻不在反映这一点。

最一开始,他结识杨秀时,就是在街上看到杨秀被人侮辱而仗义出手;在得到文物后,他把玩文物分析出一通历史道理,同时感慨希望和考古学家一起讨论问题;面对妻子和女儿,他虽然不得不伪装自己的真实身份,却无时无刻不希望她们能过得好点——而这也是驱使他走上这条路的最大原因。

<图片14>

那么一旦「最大原因」不再存在了,这个人物就会立刻彻底变成冷血动物。故事里由于杨秀发现宋若虚爱妻子更爱自己,决定揭开宋若虚的大秘密以期报复,而宋若虚的妻子在发现真相后,毅然离婚。

这之后,宋若虚完全疯狂了。细心的观众可以察觉,在妻子离开宋若虚后,他行事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没有道德底线,任何能够用来为自己谋利的手段都会用上,而且不遗余力。

正是因为这样的自我迷失,才让宋若虚变成了穷凶极恶的恶徒,而不是在故事一开始就成为不择手段的魔鬼。

而完成了宋若虚的转变后,故事就开始收尾了,编剧没有像有的剧那样为了故意制造身份模糊、导向模糊的人物设定而让盗墓者逍遥法外,而是在观众能够充分理解并同情宋若虚的同时,也对秦安平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感。

这就是本剧第二大特点,故事主题深邃,看山还是山。

不像一般的正邪对立,本剧采用的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手法来编造情节,在故事一开始就明确了警察的正当性和盗墓者的不正当性,但在故事过程中不仅出现了有的警察急于办案而违反规章,还出现了盗墓者自己对盗墓这一行为的看法。

「挖掘和倒卖文物,说到底不是生活方式,只是一种原始积累的手段,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得洗手,过体面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我想这就是我们和老一辈盗墓人的区别吧,所以我们要加快步骤,尽快完成原始积累。」

<图片15>

「在搞文物这一行里,最辛苦最原始最下贱的就是盗墓了。可依我们的头脑,凭什么就老要做这种苦力呢?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我们也该熬出头了。在北塬市,从出土到出口境外,我们要把这一行都统管起来。」

<图片16>

看起来这是和某些以盗墓者为正面形象示人的剧替自己辩护相同的模糊性描述,但实际上这正是编剧玩的「否定」技巧,但这一层之后,观众会在编剧的引导下发现——

即便他们是有苦衷的,但他们依然可以去做其它事,而不是做违法的勾当。

这就是建立在「否定之否定」上的理解后批判,不同于一般的善恶二元论,它更加灰色地呈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也同时完成了自己的艺术使命。这是其它以冒险惊奇为看点的盗墓剧所不具有的。

在片头曲里有一句歌词,「自己作孽自己受」。看完本剧的观众会对这句话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这首歌充满了浓浓的陕西地域风味秦腔风格,地道的关中土话,有味道,由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张扬武演唱。

<图片17>

此外,尽管本剧的墓下世界并不离奇,但本剧的墓下文物却比其它作品更有价值,从宋若虚和考古学家费清教授两次对文物的分析就能看出来。

故事开始,宋若虚把玩着刚拿到的编钟,说道:「这是蕴含着古代艺术创造和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的宝物。就说这铭文吧,我根据金鼎文词典译出了大概意思……这是个『和』字,这是说一个叫和的人。铭文的大意是说,和是周天子的一位宫廷乐师,因颇受周天子宠爱,被恩准死后带一套编钟随葬。故事虽简单,但透露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周时,编钟既是乐器,更是礼器,礼乐二者虽分不开,但统治者一般都是重礼而轻乐,而这时的周天子,却准许把本应属礼器的编钟,给一个乐师做陪葬,说明在这位周天子的眼里,编钟作为礼的成分已经很淡了,或者说它只剩下乐的功能了,还说明了这位周天子沉溺于娱乐而荒疏于礼制,所以他才会如此宠爱这位宫廷乐师。」

<图片18>

而在故事最后,面对着珍贵的文物,费清教授更是通过它判定了秦穆公时期的奴隶制和殉葬制。

——这正是在多年前被挖掘的真实的秦公一号大墓中被发现的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

这是该剧第三点,足够真实,有极强的可信度。

很多观众都认为,这部剧的画面过于粗糙,不仅墓里面没有那么光怪陆离,就连墓上面也不是黄沙遍地、雪山嶙峋,其实这才是最真实的盗墓贼的生活情况,就好像……老鼠一样。

该剧在陕西渭南韩城取景,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陕西和河南是中原文化发祥地,前段时间西安某已有两座古墓的大学动工修建一座大楼,没想到便又挖出一座唐代宰相墓,网友戏称其为「百墓大」。据说在这里动工都必须有文物保护局的人在施工现场,而且必须深挖十多米。

因此在这里取景,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盗墓情况。

相传在拍摄过程中,还曾有真实的盗墓贼前来砸场,威胁剧组不许拍摄,由此可见本剧的真实可靠。

剧中杨珣(杨贵妃的叔父)墓的景是在唐让帝惠陵(地址今陕西省蒲城县西3公里)拍的,而杨珣墓历史上确实多次被盗。

同时,西周采用「不封不树」的墓葬形式,不封土不种树,因此至今也没有发现有西周王陵的存在。而自清代立的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其实是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剧组特地在剧中强调了这一点,也是值得赞扬的。

<图片19>

此外,在网上查阅时发现,据某位匿名网友透露,该剧中关于盗墓的一些术语确属行话,而某些离奇小说里那些看似行话的实则大都是后来人编造的。

当然本剧中依然有一些地方是有问题的。比如盗取北周武德皇后墓时,石碑上写有「北周武德皇后」的字样,但事实上当时人是没有「北周」这个说法的,而是自称「大周」。类似的细节处还有不少值得推荐,但很明显这些内容都无伤大雅,本剧的考究踏实值得观众竖起大拇指。

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大拇指不见了,搬砖也没出现,这部剧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现,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结语

剧离开了,那么剧组里的那些人呢?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他们现如今都怎么样了?

饰演警察的是原陕西人艺、现四川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曲国强,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著名演员张嘉译的老师,在张黎弟子韩晓军执导的电视剧《后海不是海》里,他二人正是扮演了师徒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曲国强曾在一部叫做《长河东流》(又名《谁主沉浮》)里饰演过著名抗清殉明的张同敞,可惜的是这唯一一部以南明为背景的电视剧同样沦为了炮灰。

反派宋若虚的扮演者杨新鸣,这样一位拿过话剧金狮奖的杰出演员,近年来才多次涉足影视剧,自宁浩电影《无人区》起,他接连在《战长沙》、《相爱十年》、《北平无战事》、《温州两家人》、《少帅》、《好家伙》和《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里频繁露面,每每都需要别人说出他的名字时才会被观众发现,这些完全不一样的角色居然是由同一个人扮演。而他自己在接受访谈说也说过,每接一部戏都希望改变自己,希望别人认不出他来。因此这样一个名气与实力极端不相称的演员,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

而扮演宋若虚身旁二当家的谭希和老师,这几年里曾在热门大剧《琅琊榜》中成功扮演了皇帝身边的高公公一角。有趣的是,虽然高公公和本剧里的角色都属于最高领导人身边的人,但表演风格完全不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对比一番。

更加不为人知的是,本剧中有两位曾经默默无闻的路人演员,现如今也都纷纷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墓道》第九集里的一位古玩店老板,居然是去年大热剧《欢乐颂》的导演,而他几年前拍摄的另一部由兰晓龙编剧的作品《好家伙》也在去年下半年播放,并获得一致好评。这个人就是简川訸。

饰演女主角杨秀大学同学的那位演员,作为专业演员出身的他,现如今着成了专门的选角导演,近几年的热门剧譬如《战长沙》、《北平无战事》、《琅琊榜》、《欢乐颂》等,选角都由他来负责的,也因此杨新鸣老师才会走出陕西,走进大众的视野里。他叫魏伟。

至于《墓道》,也许就像那些埋藏在墓中的文物一样,一直在等待着某一天能够重见天日。

这部剧于二零零七年十月在陕西卫视首播,距今十年整。在这十年里,影视行业风云变幻,外行人都能感受到资本的大量涌入带来的恶果,而愈发严苛的审查也给电视剧创作本身带来诸多限制。并非厚古薄今,也许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难以出现超越《墓道》的盗墓题材剧了,而这确然是荒诞的。

而在今年或者明年,李雪导演的《外科风云》和郑晓龙导演的《急诊科医生》就要陆续播出了,如果能形成「医疗剧」热潮,也许会有人想起,十多年前曾经有一部叫做《红十字背后》的电视剧。在那部剧里,医生、患者、医药代表,每个人都被裹挟进了这场漩涡中。它的出品公司,正是西安关中影视。

「西安光中影视公司」,一个现如今已不大被人记得起来的影视公司,已带着它曾经的辉煌渐渐走进了历史。好在它还不服,三年没有新剧的它,准备携着陈忠实先生的名作《白鹿原》奋力一搏,是重新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彻底血本无归,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孔鲤(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92356/



————

文章代表孔鲤观点。

转载请后台联系本人。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本文刊载于澎湃新闻「有戏」栏目,同发于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与微博:孔鲤。)

<图片20>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