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带来希望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又名:

分类:纪录片 / 音乐 /  德国   2008 

简介:

更新时间:2009-05-15

音乐带来希望影评:神奇

  昨天丹珠带我去看电影。
  S公司的一位合作伙伴约,让我在一份保密协议上签字,协议快递到松江要花公司上一百多元钱,她心疼,问我晚上会不会进城。我说在新天地的UME影院,约在影院门口见了。叭哒哒在文件上签了字。

  顺便邀请她一起看电影。她问是什么电影。我说不知道。她微笑,带着点悲悯心肠。
  我说虽然不知道是什么电影,但一定很好。五年来丹珠从没要求去影院观看一场电影,也从没要求我陪她同看一张碟片或一出戏或一场演出,这是破天荒第一次。身为一个前文艺女青年,丹珠不是那么容易大惊小怪的,她向我推荐过的几次都是好东西,但从没要求我破费一点时间随她进行什么文艺活动,所以肯定这次的电影会给人巨大惊喜。
  朋友笑笑,说姚老师我还有事。
  我叹气。
  伊不知道丹珠的神奇。


  真正的神奇可以再现,美好的体验能够复制,在这个人身上,或在那个人身上。
  上述言论由阿布吕尔博士发表于电影音乐纪录片。systema,和英语system相近。故事发生在委内瑞拉,关于一个音乐教育体系。
  34年前阿布吕尔博士创建了El SYSTEMA体系,德国导演将其现状拍成纪录片,昨天是中国首映加导演见面会。


  影片以孩子们的脸开始,沉静如秋水,活泼如夏草,镜头推向委内瑞拉的城市,住宅区和少量高楼,高天流云下面是拥挤的城市,委内瑞拉青年交响乐团的演奏开始了,音乐如风般穿梭于观众席,观众如痴如醉随之起舞,指挥家一头长卷发,很cute,兴之所至演奏席上的演员也加入舞蹈,自由而不失和谐。
  这样的开局注定好片一场。我讲究一见钟情,一部纪录片电影既有良好的节奏感,又有精良画面感,兼具扎实的精神基础,怎么也差不到哪里去了。静下心来看片吧。
  关键是导演想说什么。
  这位叫阿布吕尔博士的老头当年有了让音乐改变世界的梦想。话说从电影反映的情况看,委内瑞拉确实需要一点改变,脏乱差,罪恶成瘾,孩子们走在街上还要担心被流弹打中。要拯救这样的世界真不容易。作为音乐家,阿布吕尔博士想到了音乐。
  为什么选择音乐?音乐是所有艺术手段里能帮助人类正常表达情感的最好途径。交响乐团演奏的形式可以让孩子们在童年时即习惯团队工作,专注于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关心外面世界的黑暗。表演音乐使孩子们的家庭凝聚在一起。
  阿布吕尔博士在委内瑞拉全国建立了这个体系,使得每个接受它教育的孩子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掌握某种乐器或声乐训练,至今有累计超过30万儿童受到培训,在全国已经成立了30个青年交响乐团,演奏水准极高,其中最优秀的演奏员进入柏林爱乐。而委内瑞拉不过2500万人口,比上海大一点而已。
  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这些孩子在音乐教育体系中享受着快乐,他们出于本能去寻求更好的音乐技巧以表达内心感受,他们与朋友相处时感到轻松自如,他们的2000名老师相信自己正在创造奇迹。结果是,委内瑞拉音乐团队的表演是我听过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杰作,从3岁儿童的牙牙吟唱到成年人的交响乐,从健康儿童的大马赛前助兴表演到聋哑儿童的手语歌曲,无不让我心神荡漾。
  正如阿布吕尔博士所说,美好的东西应该可以重复,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El SYSTEMA不断复制着这种美丽。


  El Sistema只是一个工具,它要兑现的理念是让音乐改变社会。
  看“放牛班的春天”时我写过一篇观后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1127164/,那时候我对音乐的认识仅限于音乐改变人生观,受到音乐普及教育恩惠的我,自认为有此认识已经是上佳境界。这种骄傲在进入电影“El Sistema”的瞬间被彻底打破。音乐不需要通过改变人生观来改变世界,它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变世界。
  其中一个片段提到El Sistema发明的纸乐队。老师们用硬卡纸制作全仿真乐器,每个孩子一把,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人手一样,在老师的搀扶下进入教室。按正规交响乐团规模排列,手里摆弄着乐器做演奏状,学习各种儿歌。这个阶段持续数月,直至孩子们获取正确的音准知识,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和功能,对个人在乐团中的定位产生明确印象为止。此后再上手真正的乐器,接受细致培训。
  这个主意简直太妙,既是贫困国家发展音乐教育的手段,也是团队概念先行的绝佳体现。该片导演本身有良好音乐教育背景,他在事后的讨论中提到,让学习者更早进入乐队演奏状态是El Sistema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打破了西方古典音乐教育的成见。但我私下认为,让学习者首先认识到个体在团队中的位置是该体系成功的关键。不是“更早”认识,而是“首先”认识团队的重要性。演奏者首先是团队的一部分,团队的和谐是一切成功的起始。当孩子们在未成年以前已经将团队观念固定成条件反射之后,再放手他们进入自主音乐系统,鼓励他们追求音乐的个性,将自我和音乐融为一体,给予很大程序的表现自由。
  上述教育理念彻底让我拜倒。试想,一个经过这样淬火的年轻人,音乐之外,他对社会的认识会是自样?高度的合作意识和高度的自由意志相结合,兼俱对艺术的执着,这样的青年必将是推动世界进步不可忽视的力量。
  回到委内瑞拉国家青年乐团,整体的和谐度如此之高,音乐的内涵如此活跃富有表现力,岂不是上述教育理念的绝佳体现?
  但从团队到个人自由的理念只是博士先生许多智慧的一只小角,他还有其他更多手段与黑暗社会做角力。从头到尾,在这个庞大教育体系里,观众看到的每个孩子都着装整洁统一庄重,每个老师也一样,衣服一看就是质地优良设计时尚。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环境的脏乱差。
  仪式感很重要,和它紧密相连的是自尊自爱,3、4岁的孩子们刚刚学会用纸乐器唱儿歌,就要排成乐队形式上台做专场演出。请家长来做观众,表演如此出色,受教育程度平平的贫民区家长们被感动得流泪。聋哑儿童表演手语歌曲,他们的衣服不但设计精良,而且颜色五彩缤纷。显然是组织者特意安排为之:听不见美,就要舞动美,看见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幸福的音乐儿童。

  事后的讨论,本来是我非常关心的部分。可惜组织者弄来一帮子圈内人士,搞了一场让我震惊的导演见面会。
  主持人说,今天请来不少重要的朋友,如上海音乐学院年轻的付院长(貌似姓杨),身为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他是如何作想的?
  杨院长说:看了这部电影我很受启发,原来音乐可以是这样的。对了,我想问一下导演,他们的资金来源是怎么样的?
  导演把电影里的内容再回答一遍:一年3000万美金上下,90%来自政府,10%来自联合国组织和各种基金资助。
  来自大剧院的老总说:电影里的这个交响乐团去年去过北京了,可惜没来我们大剧院。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在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间两头跑的,他们请到了委内瑞拉青年交响乐团,我想我们不能光请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也要想到请请这样的乐团来,丰富一下我们的舞台,培养新生的音乐力量。
  来自某民间交响乐团的老大,曹鹏的女儿,一位瘦瘦的中妇说(貌似是世界业余管弦乐协会理事):我们组织的这个乐团吧是中国的第一家,全部社会化,很少有收入给团员,但大家都很积极,我们的团员里有很大一部分其实都专业演奏员用业余时间做这个事,特别不容易。不过看了这个电影,我就很感动,虽然我们有很多困难,好坏我们还是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我们的团员今天也来了不少,下面请他们站起来给大家看一下,希望大家能更多支持我们!
  主持人还介绍了一位上海的音乐人,指导四所中学的管弦乐队,该中年男很有上海本土男风采,大意是说看了电影,觉得自己在基层的工作是非常不够的,要向外国同行学习,同时希望在场的音乐教育系统老大们多给点资源上的支持云云。
  最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谈到了盗版碟片的问题,导演被问到,委内瑞拉的盗版碟片生意如何。
  我本来很想问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这个系统如何在30年前获得生存空间,并逐渐进行自身拓展的?很明显它是一个超前理念支持的项目,即使在今天的世界,它依然是超前的。那么,它是如何完成原始积累的呢?第二个问题是,毫无疑问这个音乐体系将改变委内瑞拉的社会环境,而不只是用美学教育去争夺年轻人这么简单。考虑到它辐射了超过百分之一的国家人口,对参预者的心智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什么影片丝毫不提它对社会的影响?是因为时间跨度还不够长吗?受它影响的青年人还没有完全掌握社会话语权吗?
  但眼看着这个可怕的讨论会还会持续下去,从头到尾,没有人反省中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可悲,没有人意识到这个电影最感人的地方不是音乐本身,为免继续蒙羞,在我的坚持下我们提前离场了。前面两个问题一个没提。
  回家后看了看豆瓣,我们看演出前几乎没人看过这部纪录片,我在领票处八卦了一下,豆瓣网有12位豆友预订过观摩票,显然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回家后上网给予此片评论,10票中7票给予五星,3票给予4星,没有中评和差评。
  再次证明了阿布吕尔博士先生的话,美好事物会重复发生,包括对一部电影或一种伟大教育体系的好评。

音乐带来希望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