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边缘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新邊緣人又名:To Live and Die in Tsimshatsui

分类:犯罪 /  中国香港  1994 

简介: 阿迪(张学友 饰)身为警察在黑帮中卧底多年,对于这样的双重生活,他感到异常痛苦和

更新时间:2010-11-01

新边缘人影评:卧底•灰色地带•反讽——香港警匪片风云三变(zz)

迄今为止,香港电影真正打入国际市场的类型片,只有动作和警匪两种。鉴于港片一贯的糅杂性,警匪片与动作片往往也合二为一,吴宇森、成龙、徐克、唐季礼、林岭东、黄志强先后打入好莱坞正是凭借这一特色。

  与动作片的源远流长不同(20世纪50年代便武侠与功夫并举,神怪共拳脚齐飞),港产警匪片在20世纪60年代才初具雏形,但风行一时的多是谢贤和曹达华猎奇性质的“神探破案”题材,以及何莉莉效仿007的女性间谍动作片《金菩萨》系列,始终未成气候。直到70年代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刺激令警匪片创作有了丰富土壤。以邵氏《天网》、《香港奇案》带动的犯罪片热潮,也直接导致警匪片的兴起。70年代后期,吴思远的《七百万元大劫案》与新浪潮干将梁普智、章国明紧随其后,《跳灰》与《点指兵兵》不仅票房大卖,成功奠定港产警匪片作为一种纯粹类型的独特风格。80年代前期,《最佳拍档》、《五福星》、《警察故事》都创下票房纪录,但这些还只是麦嘉、洪金宝、成龙尝试将高科技、喜剧、动作与警匪题材结合的杂交片种。同期纯粹写实的警匪片如《边缘人》、《公仆》未成气候,直到《龙虎风云》出现,警匪片才真正跻身香港电影的主流,20多年来长盛不衰。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只是管中窥豹,从卧底、灰色地带、反讽三个方面揭示香港警匪片的独特品质……

  

  一、卧底

  

  “卧底”并非警匪片独有,金庸的《鹿鼎记》、古龙的《白玉老虎》,红色经典《英雄虎胆》、《智取威虎山》,都有“卧底”故事的精彩描写,但最终似乎成了香港此类电影的特色。自章国明的《边缘人》首开先河,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发扬光大,至90年代蔚为壮观,吴宇森的《辣手神探》、周星驰的《逃学威龙》、成龙的《超级警察》、李连杰的《给爸爸的信》,无不以卧底为故事主线。《新龙虎风云》、《新边缘人》则干脆翻拍经典,重现卧底迷情。香港警匪片为何热衷于卧底迷失自己身份的题材?本土影评人解释为“其实是香港人迷失身份的写照”。这又与回归前后《我是谁》、《黄飞鸿之西域雄狮》、《战狼传说》等片的失忆情结相映成趣(《紫雨风暴》则是将“失忆”和“卧底”嫁接做戏)。

  毫无疑问,香港警匪片30年来对卧底题材反复进行挖掘:由身陷随时背叛警匪双方和自己原则的心理煎熬(1987《龙虎风云》),到寻找身份认同的坚持(2002《无间道》),再到“重新做人”后的不适应(2006《黑白道》)……这当然已成为对香港文化的一种解读方式,但对于大众而言,警匪片的“卧底戏”最精彩之处仍在于强烈的戏剧冲突带来强烈的心理认同,其实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何尝不曾扮演着卧底角色?所以直到今日,香港电影和影人在好莱坞的最大胜利仍是吴宇森的《夺面双雄》和马丁斯科塞斯翻拍的《无间道风云》——两部卧底警匪戏。

  

  二、灰色地带

  

  警匪片的典型模式通常是黑白分明,警方取得最后胜利;但对香港电影来说,却未必通用。《龙虎风云》中的周润发、《新龙虎风云》中的刘青云之所以饱受心理煎熬,除了匪徒对他们有情有义外,更有不良警察的百般迫害,所以李修贤在“香港警匪片风云论坛”上指出,“警匪只是一念只差,拿着枪你可以做贼也可以做警察”,陈嘉上在《野兽刑警》中借曾经嫉恶如仇的Mike(王敏德饰)所说,黑与白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只不过有的人面积大些,有的人面积小些罢了,而“烂鬼东”(黄秋生饰)的一句“警察也是人哪”更道破了某些大家心知肚明的“天机”。

  “只要有利益,警与匪是可以共存的”,这类台词并非只存在香港警匪片里,同样暗涌于香港社会的历史洪流中。60年代警察贪污成风,“四大探长”富可倾城,九龙城寨成为最典型的灰色地带,所以才有70年代廉政公署的成立,吴思远也借此拍了票房大卖的《廉政风暴》,90年代麦当雄和刘国昌分别执导《跛豪》、《雷洛传》回溯了那段灰色历史。2009年,王晶最新作品《金钱帝国》同样以60年代警匪一家为题材。或许有过这样的现实经历,加上香港文化的包容性和实用主义观念,警匪片中的“灰色地带”已成为专有名词惯用桥段。但为了区别渲染黑帮仇杀的江湖片,警匪片中的灰色桥段通常不是卧底煎熬,就是警察变坏,《知法犯法》中的吴彦祖堪称警察走向堕落的典型,《伤城》中的梁朝伟则被仇恨占据了头脑,至于2009年的警匪力作《窃听风云》,即以金融商战为大时代背景,讲述了三个被贪欲支配的警察走向毁灭的过程。

  

  三、反讽

  

  “邪不胜正”,是包括警匪片在内的经典通俗剧公式,但套到身份特殊的香港电影上,同样未必适用。警察未必代表正义一方,匪类也不乏有情有义之徒,只要煽情得当,通俗剧的经典结局可以是《龙虎风云》中卧底周润发临死前向匪徒李修贤道歉;也可以是《喋血双雄》中的警察李修贤最终认同杀手周润发坚持的江湖道义,为了给他报仇居然将已自首的成奎安击毙,将香港类型片的传统(从来都是追求铺张的表现力和写意的感染力)发挥到极致。

  虽然事实证明警匪的通俗剧模式屡试不爽,但若反复沿用,早晚会出现具有反讽意味的变奏。有趣的是,这种变奏通常会出现在曾经严格遵守通俗剧定律的影人身上。李修贤曾以《公仆》系列成为“香港警察代言人”,自组“万能影业”公司后,拍出大量商业警匪片,譬如周星驰首次亮相大银幕的《霹雳先锋》。90年代李修贤开拍《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和《贼王》的犯罪片系列则剑走偏锋,以低成本的Cult片取胜。戏中罪犯的作恶行径固然让人毛骨悚然,但对警方的无能和滥施酷刑的描写反而令观众对罪犯产生同情心理,如此一来,反讽意味呼之欲出。

  90年代中期,陈嘉上专注写实枪战片,《飞虎》系列叫好叫座,尤以强调团队合作战胜强敌的积极主题契合主流通俗剧模式。杜琪峰为大都会(邵氏)执导的《十万火急》不仅宣扬团队精神,同时注重家庭温暖和浪漫爱情的作用,并以“危险 营救 脱困”的经典公式冲击好莱坞水准。但时隔仅一两年,陈嘉上的“仝人”与杜琪峰的“银河映像”竟不约而同“惊天大逆转”,《野兽刑警》和《非常突然》一反常规,无视通俗剧公式,完全自我颠覆。前者偷师王家卫《重庆森林》风格,以喜剧作为影片基调暗含暴躁生猛之邪气,结尾突如其来的暴力场面,足以令观众体验了一把黑色警匪片带来的另类震撼;后者直到结尾前仍是《十万火急》的主流格局,着力刻画警察团队破案过程,但在取得胜利后却被另一帮匪徒全部歼灭,如此突然的黑色结局,必然出乎观众的意料,看似充满与现实相悖的反讽意味,实际却是人生无常的宿命表达。

  由通俗到反讽,其实是有经验的导演游走于大众和个人之间的必经阶段,只是陈嘉上昙花一现(他以为《野兽刑警》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所以放手一搏)没有再走下去;杜琪峰则坚持到风格自成一派,成为香港警匪片的一朵奇葩。而随着电影的高速发展和影迷的多元眼光,所谓的反讽和颠覆,甚至可能融为主流,《神探》就是不太成功的一例,但仍须杜韦和大家的坚持……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