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6.0 还行

原名:又名:Inmates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17 

简介: 中国东北某精神病院封闭疗区。

更新时间:2019-11-12

囚影评:《囚》: 新时代下的“囚徒困境”

作者/bette
01
电影着实不错,但我很反感观众时不时爆发的一阵阵笑声,感觉他们就等着随时因为精神病人的“小意思”、“小玩笑”而咯咯咯地笑起来。又或许只有我天生奇异,从病人的话语中听出他们语气中的焦虑、无奈、心酸以及有口莫辩的无助?
而在很多时候,当有些看上去傻乎乎的病人竭力与医生争辩——“自己其实没病”这一究极哲学问题之时,观众只会像看耍猴戏一样地哈哈大笑。你可以看到病人其实是一脸的严肃认真,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笑的,反而医生那循环往复的奇葩流程能把人气死:
我要出院——你有病,你是病人——我不是,我要出院——叫你监护人来领走——我监护人把我送进来的,她无权判断我是否正常,我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我没病——好,等着做司法鉴定吧,但最后也得你和监护人协商,她同意才行——她怎么可能同意?——我来告诉你:为了她能同意,你得显示出“我原先有病,现在被治好了”这一个有趣的过程——那我该怎么做?——那你得先承认“你有病,你是病人”——我不是,我要出院——......(循环往复)
其实按照胡波的理论来说就是:不同身份所天然赋予的话语权决定了一切,即使你说的再有道理,屁用没有。也就是说即使是苏格拉底被抓进来(或者任何人被抓进来),想要通过嘴皮子出院,再怎么能秀也秀不起来——你已经被贴上了病人的标签。



于是我又听到周围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笑声——因为一个病人亲口说出的一个叫“辩证法”的词。那我也是顿时明白了他们笑的理由:原来这样一个词从你的同事或上司口中说出(即使他一点都不懂什么“辩证法”)你不可能笑,甚至会觉得他的逼格上升了一个百分点。可怜我马莉导演把摄影机高度一再调低都无法阻止人们先入为主地用上帝视角俯视画面中的所有人,并为他们一一贴上标签:病人和医生、不正常和正常。可惜这个词是由病人口中说出的——像围观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在同他老子理论其父教育中的缺失;像个马戏团的小丑跟观众朗诵十四行诗;又像猴子跟耍猴的人普及“如何更好培育猴子的十大方法”......或许有些人把这纪录片当喜剧片看,那这不应该叫《囚》,应该叫《长春第七医院猴王炼成记》。
马莉的原意或许是为了平等地展现人类最普遍的生存状态——医院暗喻社会,里面的人对应着大千世界里拥有各自经历的人们。有的人一生平凡,无所能无所求;有的人经历丰富,身怀绝技;有的人家庭不幸,童年悲惨无处倾诉;有的人一朝上马做局长,荣光散尽成空想;有的人不甘命运安排,反抗着小职员的平庸生活;还有的人做管理人员(医生),社会百态尽收眼底……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缩影,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扮演的角色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形形色色的人们丰富着社会。再往细节里看,医院里所规定的制度又对应着社会,充满着讽刺的意味,充满着不公,充满着无奈。
02
《发条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1971年诞于伟大的美国导演Stanley Kubrick之手。这里提到这部电影也是有幸借Stanley Kubrick与Anthony Burgess(《发条橙》的原著作者)的东风——根据“发条橙”这一概念来对《囚》中所反映出的更深的、不被人理解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具普世意义与价值的部分作一个诠释。(类似于解几何题过程中所作的辅助线)
首先,针对傅老板和那位电脑哥——前者是被老婆骗进了精神病院,挂了一个“双向情感障碍”(轻度躁狂)关了一个月;后者四年前因为不满公司挤兑分配的破电脑,用自己的钱买了台新电脑就被家人送了进来……经历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都是违背了他们本人的意愿被送进来的,也就是关键点在于:是否进精神病院的决定权并不在他们手中,而是如上文<一>部分所说,在他们的监护人手中。那么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倘若监护人可以仅凭自己单方面怀疑被监护人有精神疾病而利用任何手段将其送到医院进行鉴定,同时医院又只能凭借一些症状以及家人的描述来判定其是否患有疾病……在病人未拥有自主决定是否入院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的前提之下,这一系列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病人的强暴。在这样一个没有清晰界定边界的地带,医院作为最终决定的一方对于病人的确诊理应更加谨慎。
我想说:这一连串的动作其实或许就是流程,而这一流程本身就是机械的,是在忽略掉病人个人意志的基础上不由分说强加上去的。病人发出的声音有人听到吗?没有人能听到,承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在医生的眼里只是个态度问题,在监护人要求的情况下抓你进去很容易。正如那病人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此,这一机械流程作用于活生生的人(病人)身上就正如将冰冷的发条装上橙子——医生配合家属完成了对病人言论权以及人身自由权的剥夺。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仅不认为有些地方该发笑,反而觉得很残酷的原因。或许有些人会这样进行反驳:送他们进去的是他们的监护人,这些直系亲属明白他们在做什么的。但很可惜,叔本华说:“人人都是蛰伏在洞口的野兽,随时等候着扑上他人咬上一口。”即使是亲人也不例外,“你会明白:人们时常会戴上规则的面具以便于将其他人名正言顺地揍一顿。”如果有人认为亲人是圣人,不会因为愚蠢以及私利的驱使而做出伤害被监护人的举动的话,那我们在谈论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笔者本人深有体会)
其实我想表达的很简单——这不是特定时代下的恶,而是存在于所有时代的人性中的共同的丑陋。可大部分观众并不愿意面对这一点——他们会认为病人的入院是有一定标准的(如填写测试表格),而且医生也很无奈:他们也只能通过这些测试的结果、家人的描述以及看你的症状进行判断——正常与非正常的界限与判定本身就是十分模糊的……可这不就更证明了:给予病人发言权是多么地重要?!就好比一场辩论赛上居然有权禁止对方发言,这样的比赛无疑就是屠杀。我甚至认为即使是监狱中的犯人,也该有一次证明自己无罪的机会。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法】伏尔泰
这句话在这里是为了提醒病院的管理者们:既然你们拥有无视病人说的话的权利,那你们也相应地有着让他们说话的义务。
再回到上面的话题中——人们是否会习惯于、倾向于为医生与家属辩护?是的,虽然只是依靠生活经验所得出,但比如有些极端焦虑的父亲为了在他人面前显示父权,会选择当众打骂孩子,即使孩子并没有犯很严重的错误。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周围的看官们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一定会认为是孩子做错了事才会这样,没有人会站在孩子这边。这是人们的习惯看法——被直接用来缓和那些有着“被指责不称职”父亲的焦虑方面,这有着奇效,也是他们利用人性的一种手段(笔者根据亲身经历总结反思得出)
阐述完上述的规律之后再看《囚》,我们不难发现“身份”观念在左右着人们观看电影时的态度——人们被鼓励有这样一个先行的概念在里面:医生和病人,应用以上人们看事情时的惯性我们可以将其类比于“父亲和儿子”。人们在发笑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两大身份的固定和确认,反复发笑就是反复确认:医生的行为是合理的、象征权威的;而病人甚至“表达自己想要出院”这一行为都是值得发笑的。有如此深的预设概念在前面,很难想象人们能从电影中看出什么真正有用的、炽热的、带着血丝连着软骨的东西出来。



03
《囚》其实也不是什么很实验性的电影,它是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在结构上它十分传统地采用了三段式结构:起因、经过与结果。第一部分各自讲述所有人进来的各种原因;第二部分很长,讲病人在并病院里的生存状态与抗争;第三部分讲述各自最后的选择(尤其是政策出台之后)。

对于它的镜头语言方面似乎能说的也不太多,为了使这一个冰冷的环境变得看起来不那么冰冷,加入摆拍以及“打破第四面墙”——显示剧组的存在使得影片更加温暖。



后记
其实很明显,傅老板和他妻子以及傅爸妈三方已经形成了罗生门(其实病院里任何一个病人的家属或者病人自己的描述都或多或少有为自己辩护的倾向),任何一方的说辞都是单方面的,你哪一方都不能去轻易相信。事实是怎么样其实无所谓,本文侧重的当然是讨论在一个“有病”即可否定一切的环境下,“人权”所代表的所谓“病人的自主意愿”是否还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反讽的意味。同时,在一个发挥天性本能、做自己和表达内心真正渴望有可能被认为不正常和有病的情况下,所谓的治疗只不过是用制度化的管理把他们“恢复出厂设置”,把所有人变得一模一样,消除他们的天性和差别罢了。
有人曾问过马莉:当五月一号的政策(即病人拥有自主决定是否住院的权力)出台之后,是否有病人提出过出院?答案是没有一个病人提出过出院要求。
其实这也挺正常的,他们在长期以来逃避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地被制度化、被监狱驯化,这就是“囚”的结果。
“囚徒困境”的本质在于人无法相信他人——个体理性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人最终做出不符合常理与一般认知的选择的背后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考量的。而现在这群“现代囚徒”所面临的则是新时代下的、现代版的“囚徒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然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1.坚持自己的追求与想法,回到社会中。但必将遭到所有身边人异样的眼光,同时继续忍受现实社会的摧残,忍受生活必然加之于每个人身上的痛苦。
2.继续呆在医院,继续以治疗的名义逃避生活。由于这实质上并不算一种“生活”,他们不担任任何角色,因此也没有什么“痛苦”与“幸福”可言。
总之:这是一群被强制“缴械”了的人,他们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好像傅老板跟医生理论时候说的:“我总不能像一条躺在砧板上的鱼一样任你们宰割吧……”说的没错,就像鱼一样,刚开始还能蹦哒个两下,然后发现不蹦哒好像也挺舒服的嘛,就放弃了。
“囚徒困境”里的一个核心是:人不信任他人。现代版“囚徒困境”的核心则是:人不信任自己――人们最终信任权威,相信自己有病,借机逃避生活。
这就是现代人的普遍生存状况。
后记中的后记

但政策果然如我所预料到的那样有很大水分:简单来说就是只有自愿入院的病人有权提出出院申请,对于他们大多数人的情况都是不符合的,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依然只是一个有来无回的捕鼠笼。
真的讽刺——请问在哪儿能够看到人类对自由本性最纯粹的向往?精神病院。
“坚定不移的逃跑者!这是指那些坚信人不能住在笼子里的人,而且对这个信念一分钟也未曾动摇过的人。这种人,不管让他去当个有吃有喝的监狱杂役,把他放在会计科或文教科,还是安排在面包房干活,他都始终想着逃跑。这是那些从被关起来那天起就日夜思念逃跑、梦寐以求逃跑的人。这是铁了心决不妥协的人,而且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服从于逃跑计划的人。这样的人在集中营里没有一天是随随便便度过的,不管哪一天,他要么是在准备逃跑,要么正在逃跑,或者就是被抓住了,被打得半死躺在劳改营监狱里。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而且永不绝望。”
如果有一天我也因为抑郁倾向被亲人抓进了精神病院,我希望索尔仁尼琴的这段话是我的墓志铭。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囚的相关影评

囚
未名 • 芬达
囚
silence • 随想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