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日记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刑偵日記又名:解离日记 / Murder Diary

分类:悬疑 / 犯罪 /  中国香港  2021 

简介: 杨碧芯(惠英红 饰)饱受精神分裂困扰,差点毒害了儿子叶劲峰(王浩信 饰)。叶劲峰

更新时间:2021-07-02

刑侦日记影评:为精神病、神经病正名


剧是部好剧 , 但就跟曾经看猫屎妈妈一样 。很多事情不吐不快,谢谢编剧想要让大众了解精神科疾病的初衷 , 所以即使我发现所有的角色都有点反派,我也不觉得冒犯,但越看越觉得 ,编剧对相关的精神疾病 ,是不是有过真正深入的了解 ?本人不是专家,但本身 是确诊过躁郁症(现在转为疑似),有认识的其他精神病患者,牵扯隐私 不过多讲了, 所以即使不专业,比普通人也多知道一些。希望能给我们这些患者一个正名。

如有不对的也可以指正

1关于躁郁症

在我没有确诊躁郁症之前我也曾经看电视里的以为看名字以为是容易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我要说清楚这点 希望大家对躁郁症不要用剧里的表现来理解 ,好像躁郁症患者都是动不动就暴躁发脾气的疯子,这个容易造成误解。

躁郁症跟剧里的真不一样,学术上的东西我不扯了 , 躁郁症 (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说病人兼具抑郁加躁狂间接发作,抑郁症大家应该比较了解、 而躁狂并不是容易暴躁 ,而是亢奋。躁狂期的病人会 像磕了药一样 莫名其妙感到快乐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夸张的可能几天睡不着觉。举例子 比如梵高,躁狂期可能会兴奋的一直画画,割掉耳朵,抑郁期的时候就会想死,梵高最后自杀死了。

双相分为三型, (貌似 ) ,一种是抑郁伴有一到两次重度躁狂发作 一种是一段时间抑郁一段时间躁狂,还有一种 是轻躁 轻躁的人 是感觉不出来的。这个不是很准哈,但不管哪一型 ,患者应该都不会长期躁狂状态那不是要累死了。大多数躁郁症其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抑郁主要是觉得没有意义 , 就是你今天给我一个亿,我可能也觉得一个亿带来的快乐很短暂 转瞬即逝、又开始思考活着没意义。

躁郁症的成因:遗传影响很大 , 也有说,和精分的基因表现片段类似,而真正要触发躁郁症也有后天心理因素影响,生理因素上的表现是血清素(五羟色胺)的不稳定。 我也不知道准不准 ,我去做扫描图的时候我的几项包括肾上腺素 多巴胺 五羟色胺全部都是异常状态,而且和正常人的指标相差有点大。这种扫描很多医院不认也不用盲目相信。总之 躁郁症大多数给自己带来的麻烦更多,内化攻击更多,双相和人格障碍是很容易共病的 但剧中的躁郁症患者的症状却不是双相的典型症状。更偏向于人格障碍和双相共病后的症状。比如bpd 和 双相就很容易弄混也经常共病,bpd 患者的心情更偏向愤怒 情绪过山车是天天坐,思维方式和后天的影响更大,所以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躁郁症患者,生理因素比较大 ,所以躁郁症吃药能好的!!请别歧视,!躁郁症患者通常是先产生情绪,然后脑子去找对应的思维方式。比如 ,我经常先心情很不好,然后我就问自己你为什么心情不好 , 当然你非找理由肯定能找出来,但这个和昨天的情况一样嘛?一样。那为什么昨天你很开心、今天不开心? 然后我就又意识到生理在控制我了。

其次躁郁症确诊 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 不是说你去一次医院 看过病就确诊的 ,我看了很久 依旧无法确诊躁郁症。有些医院是会直接确诊 我觉得不太负责任。

2 精分

被迫害妄想症是精分阳性症状 也算比较严重的了 影后果然是影后 。跟我知道的患者很像 完全感觉就是精分的样子。

精分还有阴性症状 基本表现为把自己关起来不出来沟通 社交恐惧 (具体请自己翻资料)

他们分不清现实和幻觉。所以确实非常痛苦 家人也很痛苦。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

家人的痛苦 , 就是 现实生活中就几乎没有碰到什么人能不带偏见的。你们能想象社区隔三差五打电话来“关心”,推销药品的经常打电话来宣传自己的药?每一个电话 都是一种对我们的伤害,时刻提醒我们一遍又一遍 、我们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并不是电视剧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一旦知道你生病就相互扶持?不存在的 、我接受这件事情花了5、6年 , 想忘记也不行 。

不要低估这种痛苦 ,精分其实是要住院治疗的,我自从遭遇了这事儿就没想过我还有什么未来 ,还确诊了中度抑郁 ,一度重度抑郁。甚至有的时候我也会出现幻听但这种幻听就是因为神经一直紧绷。因为他们经常声称他们看得到你看不到的东西 。你们发挥下想象吧,现在吃着药病情控制的很好 ;每天都挺开心,所以医生怀疑我转躁狂了。

现实生活中 精分是最容易被意识到有病的病 , 人们口中的精神病神经病基本是因为这一类患者 ,他们的表现挺明显的。所以不太可能像剧里这么冷静。 反正我遇到的精分患者都不太容易治好,只能说控制 。要他们把他们已经看得到摸得到的世界观推翻 ,真的很难。

3 多重人格障碍

…就很无语 我知道影视化是要夸张一点 而且要挑选观众想看的方向来拍。但真正的多重人格患者不太可能像剧中一样想换就换 而且主人格和次人格之间非常难沟通 也会经常失忆 醒来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之前一阵子发生了什么事 很可怕 非常可怕 如果人格偏激 你还要担心在你失忆的这段时间内 他到底干了什么事情 杀人都有可能吧 , 突然醒来发现在陌生的马路上, 完全不记得发生了任何事的感觉。可怕吗?

4 精神病的家庭关系

这个我也很无奈 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美好 家人们要理解就很难 我将近用了好多年才正视这件事。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得了病 疯狂查资料看书 ,我可能到现在依旧沉浸在愤怒里 十分不理解。觉得对方就是假装 就是逃避。我现在才开始讨厌自己 如果连特别亲的人都不理解 你怎么渴望别人不带有色眼镜看你们

5 精神病院 …

没有这么夸张 重症和轻症会被分病区 。基本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都很安静 , 病区都跟疗养院一样安静。因为医院大部分人都按时吃药 基本都非常稳定 很乖。

因为刚开始我也有偏见, 真的去过之后 , 发现自己发脾气起来更像是个病人,病区里的人 都非常安静, 很和善。

6 关于 … 佛洛依德

原生家庭这个词语 在佛洛依德的奠基影响下 已经成为万能公式。 我不否认这一学说和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论的伟大。佛洛依德把所有都怪责于原生家庭 和性,

但后来的很多学者已经推翻了 佛洛依德 ,也不是推翻,就是取长补短。 推荐看看到后期跟他分道扬镳的荣格和阿德勒心理学 (他们也都是比较旧的了 ,但实用)

我提这个是因为 不要看了个电视剧 就动不动怪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怎么你了,啥都怪原生。怪原生你还不如怪基因来的更有科学依据。 性和原生家庭是精神分析论的挡箭牌,所以也被很多人当成了人生的挡箭牌。 我从不喜欢把自己的遭遇怪罪原生 , 爸妈也是第一次当爸妈。人生的不幸有太多因素了。别怪爸妈 , 虐待类除外。

7 关于辩证行为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

这两个不一样哦 , 还有 暴露治疗 可是 要循序渐进的!! 而且时间跨度长! 比如患者怕蛇就要历经好几次 摸绳子开始。所以暴露治疗还是比较危险的 类似脱敏治疗 量要一次次慢慢加的,

认知行为更实用 , 希望所有人都能学点 超级有帮助!!

后面 想说一些话, 国内对于心里健康 很忌讳。好像身体感冒是生病 , 心灵感冒就是 你怎么这么脆弱 , 怎么的 , 就不许人家脆弱了 、非得人人都强大到能面对人生所有挫折?关于抑郁症我也能掰扯出一大堆生理因素 , 比如五羟色胺控制情绪 所以当五羟色胺无法正常运作,人体产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下降。所以抑郁症是生病,但我不想这么说。我就是后天思维和心理导致的 就不是生病了吗 ? 我就是有抑郁症, 我不需要别人同情或者可怜,我现在过得很好, 我家人也是。我们每天都很开心。

国外其实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视 , 很多家庭都从小就有专门的心理医生。而我们这里看个心理科都会被人带有色眼镜,现实就是这样。我也无所谓啦 ,反正现在都很接受这件事了。 但主要就是因为社会上动不动就有这种 “你怎么这么脆弱”这种风气吧。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其实不多,好像有情绪 脆弱这种事情很羞耻 ,从小就这样的话,长大又怎么去处理情绪问题。

对了 想再提一下 现在很多视频平台 都提美国病的事儿 , 我觉得不好 ,确实心理疾病是美帝开始定义的,ptsd 之类的 也都是美国开始做研究, 但是你管呢,药物和心理治疗 实打实能帮助一个人活下去 帮助一个人开心起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关于人格障碍, bpd npd …人格障碍现在 在中国还没有严格规范的确诊机制。 相关对应的治疗方式 ,也是国外比较规范。而且价格让人望尘莫及。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疾病是不同维度的定义,所以很多人同时有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疾病,也可以说 有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疾病这种意思。

先提到这里 有 想到就再来补充


刑侦日记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