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证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沉默的证人又名:死亡日记 / The Diary of Death

分类:剧情 / 悬疑 / 犯罪 /  中国大陆  2004 

简介: 一起偶发的凶杀引出了一桩历时数年手法独特的连续杀人案。瞬间,整个云港市笼罩在人人

更新时间:2018-07-20

沉默的证人影评:沉默的证人:中国社会派推理的佳作


《沉默的证人》是一部将社会派推理重视反映现实的主张与本格派重视的推理解谜于一体的佳作,由于它包含了精彩的推理、跌宕的情节,只看案件相关的部份它也足够精彩,很多观众都把它当成了以推理解谜为主旨的本格派作品来欣赏,然而本剧事实上更倾向于社会派,因为它是运用推理解谜的故事去完成对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的反思,而非虚化现实设定、将人物当成构筑推理解谜故事的工具。剧中从几位主角、重要配角到许许多多小角色,包括一些从未出场、只活在他人台词里的角色,都有着鲜活的人生,而不只是犯罪档案中的一份资料。部份观众习惯了快餐节奏的本格推理剧,没只关心和案件直接相关的情节,有心思去品味作品的内涵,没有耐心去体验经由案件的辐射呈现的时代剪影、悲欢离合、人生百态,以这样的心态去欣赏一部优秀的社会派推理作品,会错失许多精华。
并不是说把角色设计得很暗黑、很矛盾,写很多社会阴暗面、充斥着阴谋论就叫有深度,也不是把现实中的东西照搬进文艺作品里才叫有现实性,文艺作品的现实性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个有深度、有现实意义的艺术形象,你可能无法从现实中找到原型,但是在他身上、在他的故事里,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现实人物的影子、现实生活的缩影。 以本剧的大BOSS陈俊威为例,这是一个经典的悲剧人物,其悲剧魅力可以写出很多长篇论文去剖析,而在他扭曲的正义感背后,有闻玉明身为男人的自私懦弱,有石隐和亲人朋友间的冷漠背弃,更一个个不同出身、不同经历但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的堕落……那些被害人不只是用来讲述破案故事的工具,他们,包括陈俊威在内,构建了一组高学历堕落者的群像,展示了一个个令人嗟叹的人生,编剧在借着这些人反思,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而冷漠,为什么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迷失自我,为什么那么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把自己的素养当成了堕落的砝码、犯罪的工具?

有人觉得贩毒案游离于主线之外,其实这条副线和主题密切相关。剧中那些堕落女性中最具备精英素质的就是贩毒案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苏安惠,凭她的头脑、能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的跻身于上层社会,名利双收,甚至还能拥有非常出色的恋人,比起那些爱慕虚荣的小女生,她本是最没有理由堕落的那一个,可她偏偏泥足深陷,就像陈俊威说的,自己那么死命的想把她从泥潭里拔出来,可她就非要往里陷,堕落的滋味就那么美妙吗?现实中不是也有很多人,有名有利,有的还有很好的恋人或家庭,非得要逃漏税、吸毒、出轨、滥交,最后搞得身败名裂?苏安惠身上就有这些人的缩影。剧中涉及的堕落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卖身(如陈俊威杀害的许多女性),二是逃避现实(如石隐),三是犯罪,陈俊威和苏安惠代表的是第三类,但陈俊威属于受过严重精神创伤、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人,而苏安惠则是心智基本正常的人,两者各有不同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许多观众理解不了主角周马的感情,他似乎很爱冯薇,重逢时仓皇得连枪都掉了,被莫名其妙的单方面分手,又亲眼目睹了冯薇的”犯罪现场“,还忍不住去关心她,可他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相信了冯薇甩了他呢?其实,结合本剧的时代特色和国情特色就很容易理解周马的感受。冯薇离开时用的理由是‘下海”,这在90年代初曾是一个很敏感的词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前期,中国人的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一部份人看到了机遇,迫不及待的想在变格中寻求全新的人生价值,另一部分人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事业单位乃至国企才是康庄大道,私人经商是投机取巧,’无商不奸',在事业单位捧着铁饭碗、发展良好的人去下海经商,在他们眼里是自毁前程、自甘堕落,他们难以理解、认同这样的选择,却看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国企、事业的优秀人才前仆后继而奔向商海,造成了他们在价值认同层面上的迷惘、混乱,以及因之而来的不安和焦虑。对周马而言,他是理解不了冯薇的决定,可这个社会上,甚至可能在他的人际圈里,一直都有他理解不了的类似的事在发生,一直都有像冯薇这样在国企、事业单位中都有大好前途的优秀人才,不顾家人、爱人、朋友的反对,甚至不惜和过去的一切决裂,义无反顾的走上下海经商之路,那些人的家人、爱人、朋友很多也和周马一样觉得不可思议,可他们就是那样做了!因为这种事导致的情侣分手、夫妻离婚,父母和子女反目,在那个时代的中国非常之多,笔者本人的亲戚中,就有一位前途看好的大学老师,父母坚决要求他留在学校,不然别再回家,而未婚妻坚决要他去外地经商,不然马上分手,双方都视对方为不可理喻……所以,冯薇的“选择”虽然让周马觉得不可理解,可环顾现实,这样的实例却屡见不鲜(事实是连冯薇的母亲都没有产生怀疑),正因为理解不了,所以无从判定“这种可能性有大”,加上周马在冯薇面前多少有些自卑,缺乏自信(毕竟冯薇已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刑警,周马还为了进刑警队的大门拼命努力),他会轻易相信冯薇给出的理由,相信冯薇能真相说出“要么辞职跟我去下海,要么咱俩分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部剧中,警方这边的人物虽然都是正面的,但绝不脸谱化,主要角色身上都有一些生动真实的缺点,主角周马出场时毛病一大堆,不论在事业上或感情上,都划出一道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成长轨迹,袁可为也会因为自己的心结而影响判断,因为私人情绪和周马兄弟反目大吵一架,叶小晶自卑而内向,不善与人交流,遇到麻烦一点的人情事故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想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容易给人造成冷僻、我行我素的印象,袁可为和周马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正是源自她处事的不够周全,她在冯薇归来后拒绝与周马坦诚交流,为了摆脱罪恶感单方面宣布分手,也并不是妥善的处理方法。剧中最为光辉、可敬的角色之一刘宝生,也会因为私情而影响判断,没有及时把自己的怀疑报告给组织,也没有告诉他最应该信任的周马,结果害了自己,还引起了罪犯的警觉,给后来的破案造成了更大困难……然而这些都无碍于他的可敬,恰恰是这个令人唏嘘的一念之差,令这一人物彻底摘下了“伟光正”的标签,变得更加鲜活、有血有肉起来。
三个主角都是年轻人,刘宝生身上却带着鲜明的老一代时代烙印,既有老一辈基层工作者勤奋低调、正直无私的一面,又有老一辈的时代局限性,比如他在周马刚和女朋友分手、还没来得及整理好和冯薇的感情时,就迫不及待的撮合他和刚刚认识的叶小晶,就体现了老一代人常见的婚姻观——男女到了年纪,只要有个人品可靠、能相互照顾的对象,就可以共同生活、生儿育女了,谈恋爱不过是个程序,两人只要有好感、相处得来,能搭伙过日子就行了,什么爱不爱的,都是无病呻吟……某种程度上说,刘宝生把周马和叶小晶当成他的儿女一般对待,他就像许多催着孩子相亲的父母,本身是出于好意,叶小晶从小缺爱,不善交流,缺少安全感,周马刚刚失恋,心灵空虚,于是在刘老的大力撮合下很可走到一起,可是两人都没有勇气去面对冯薇的存在,直接采取了逃避态度,因而给感情埋下了隐患。在刘宝生看来,那根本不算是问题,几十年前的人相处一阵子觉得差不多了就能结婚、共渡一生了,结婚就是到了那个年龄就该做的一件事,哪有那么复杂,但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再抱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观念,不明情况的用那样的粗神经去撮合年轻人,很容易造成问题。
剧中最理想化的一个角色其实不是刘宝生,而是冯薇。编剧写了很多位堕落的女性,却也将最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了一位女性角色身上,而某些人所吐糟的冯薇、叶小晶和周马之间的情感关系,对于塑造冯薇的形象是绝对必要的——她的智慧、勇敢、忠诚、心胸、能力、牺牲精神,都在这段情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因为冯薇有智慧,才会坚持要求将卧底一事对周马保密,而事实证明,周马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莽撞冲动、喜怒皆形于色的毛躁小子,的确不够可靠。冯薇没有因为感情因素影响她的判定,既显示了她的理性、头脑,又体现了她对使命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后来,她机敏的察觉到陈俊威有通过杀害叶小晶来伤害周马的意图,也下定决心利用这一机会诱捕陈俊威,却没有说服叶小晶去做诱饵,自己跟踪保护,而是以保障叶小晶的安全为首要任务,再由自己去担任诱饵,由此可见她的心胸和使命感——自己愿意为了缉捕罪犯而冒险,却要保护同志的绝对安全,哪怕那个人是她的情敌。
正因为冯薇在这段感情中表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她的牺牲才更令人痛惜,也更震撼人心。现实中的刑警们并不像很多推理小说或推理剧的主角那样,仿佛整个人生都是围着案子在转,仿佛情感只是可有可无的生命点缀,仿佛他人的看法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亲人爱人,有普通人的感情,需要爱和理解。冯薇和周马志同道合、彼此相爱,都没有做错任何事,可他们就是因为一个任务而错过了,令人叹息,却也非常现实。现实中,一定也有许多我们不曾听说过的基础干警为了职责而牺牲过爱情、家庭甚至生命,冯薇身上凝聚了那些无名英雄们的闪光点,如果将这样的角色设定为主角,未免过于”伟光正“而不接地气,于是编剧将主角设定为聪明、正直、热情,但毛躁不成熟、毛病一大堆的周马,以这样一个平凡的优秀刑警的成长历程贯彻全剧的故事,而把”英雄“的角色赋予了冯薇。
最后,关于这部剧的节奏, 有些观众嫌节奏慢,让我想某篇对比影视剧中的工业文明时间观和前现代的时间观的文章,文中写到:
”在前现代,人们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在春天播下种子,徐徐念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迎来秋天的收获。并在冬天收敛气息,等待下一年的开始。而在现代,时间不是春花秋雨,它与自然失去了联系,它是《摩登时代》里的时钟,是以秒为节奏的工厂流水线,是效率,是金钱,就像《傲骨贤妻》里,资深律师每个小时的咨询费动不动就超过300美元。 “( 王玉珏 《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如果用以秒为节奏的工厂流水线的时间观去欣赏以日出日落甚至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为节奏的前现代文明时间观下的作品,自然会觉得节奏缓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沉默的证人》。 剧中采用的时间观以9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间观为主,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国人的工作节奏还是老国企的节奏,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连电脑都没有普及,对工薪阶层来说,长途电话也因为费用太贵,不是能经常用来聊天的工具。不能见面的人们联络感情的主要方式是写信,寄东西的主要方式是邮局平信而不是快递,人们习惯于用日记本而不是微博朋友圈来记录生活,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拍照用的是需要购买、拍完然后冲洗的胶卷,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公交车和普快列车,高铁还没出现,坐出租是奢侈的享受,更不用说飞机和私家车……想象一个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吧!如果让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看这部剧,他们一定不会觉得慢,在那些人物、情节与反思中,包含了鲜明的国情特色和时代特色,即使虚化了设定,只要是对1990-2002年的中国社会嬗变有一定了解的人,处处能找到现实的切合点,所以我在标题中使用了'中国”二字。人们却可以通过剧中人的生活去感受那个时代中国社会脉动的节奏,正是本剧的艺术成就之一。

沉默的证人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