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亚

评分:
6.0 还行

原名:National Theatre Live: Medea又名:

分类:剧情 /  英国  2014 

简介: 美狄亚(海伦·麦克洛瑞 Helen McCrory 饰)是拥有高贵血统的公主,却

更新时间:2021-07-09

美狄亚影评:《美狄亚》的两种阐释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讲述了一个“糟糠妻”的复仇故事,女主角美狄亚为了获得伊阿宋的爱,协助他盗取金羊毛,背叛了自己的家族,与他流落外邦。在替他生育了两个孩子之后,伊阿宋移情别恋,失去了一切的美狄亚毒死了伊阿宋的情人,杀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留下他孑孓一人,乘龙车而去。

欧里庇得斯以一种热心的旁观者的目光,撰写了这一出悲剧。他既同情于美狄亚的悲惨遭遇,也谴责她做出的不受容于城邦的恶行,正是这种“旁观”带来的二重性,使得对《美狄亚》的阐释分化为两个视角,即谴责美狄亚的视角,我们称之为古典阐释;以及赞扬美狄亚的视角,我们称之为现代阐释。古典阐释以女性作为欲望的化身,谴责欲望超越限度带来的暴力结局,给人以凝视深渊的恐怖感;现代阐释将现代人作为存在主体的困境投射于女主角之上,以暴力结局宣示着主体超越文明规训,自我赋予价值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重获自由的激情感。

一、古典阐释

1.作为女人的美狄亚

“我们生为女人,虽然好事全不会,但干坏事什么都行” ——《美狄亚》第一场

读懂《美狄亚》的第一步,是明白女人在古希腊的社会地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夫妻关系中的不平等是天然且永恒的,妇女确实分有美德,却不具有实现美德的权威,因此妻子被认为是附属于丈夫的存在。

这种附属性的,高于奴隶却低于主人的地位,使得“女人”成为了探讨“欲望与节制”,或者说美德的不完全实现的最好载体,因为我们对“主人”的期望是完美的,对奴隶是毫无期望的,只有对“女人”,具备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性[1]。美狄亚因为丈夫抛弃自己而产生憎恨,突破了城邦对于妇女的期待,咒骂一切可以咒骂的事物,在最后甚至做出不受容于城邦的举动,杀死自己的亲生孩子,她因欲望而疯狂,她背离了美德的实现。

因此,读懂《美狄亚》的第二步,是知道希腊文化对于“欲望”的态度。“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美狄亚一切恶行的根源,是她作为女人对丈夫过分的爱,这种过分的爱的背后,是超出限度的欲望。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欲望有其生物基础,需要被肯定,但作为一个“城邦人”,欲望必须加以节制。在节制范围内的欲望,是善的,而超过节制的欲望,显然就是不善的。因此,美狄亚并不单纯是一个作恶的女人,而是“超出限度的欲望”的化身,她所导致的悲剧,其实指示的是超出限度的欲望会带来怎样的恶。

但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样,好的行为与伦理规则而言是好的,于世界本身,却并无善恶可言。评判美狄亚善恶的标准,源自于城邦,要真的读懂《美狄亚》,还需要对城邦进行考察。

2.弑子与不受容于城邦者

“因此一个外邦人尤其应该尊重城邦的习俗;我也不赞成这种公民:他们自以为是,蛮不讲理地对抗城邦的意志。”——《美狄亚》第一场[2]

在古希腊人眼中,城邦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实体,它还代表着一种规则,一种教育。在这个意义上,遵守城邦规则,接受城邦教育的“城邦人”,才是真正的人,而城邦之外的人,不过是一群奴隶。美狄亚来到城邦,她要想被当作一个“人”,就必须遵守城邦的规则。

而《美狄亚》全剧所展现的,恰恰是这个女人失去作为“人”的资格,不受容于城邦的过程。对于受到抛弃的美狄亚,城邦人是抱有同情的态度的,这从歌队长的话就可以看出:“我会替你保密的。你向丈夫报复是公道的。”但对丈夫的报复可以到何种程度,城邦早已设置了限度:对神祈祷,这是女人唯一能干的事。“但愿可怕的库普里斯,永远不把愤怒的争吵和难消的嫉妒加到我身上,不用丈夫的喜新厌旧使我发狂,愿她重视婚姻的和睦,有眼光地分配女子的婚嫁”。甚至,“城邦人”还把美狄亚的苦难归咎于她是“外邦人”,如果她不与伊阿宋逃离,生活于自己的城邦,似乎便不会碰到这样的惨况。

但美狄亚毅然决然地超出了城邦的限度,成为一个不受容于城邦者。这其中最为可怖,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杀死自己的孩子。“城邦人”对此行为感到尤为震惊。正如歌队所唱的那样:“因此,这有着神圣河流的城邦,这庇荫朋友的地方,怎能接纳你,让你,一个残杀儿子的,不敬神的女人,和那里的人民住在一起?”

因为弑子,美狄亚不受容于城邦。其实也就是说,美狄亚通过弑子,放弃了作为“人”的资格,让无尽的欲望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这种伤害既是现实意义上的,即美狄亚作为母亲,伊阿宋作为父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也是隐喻意义的,即美狄亚破坏了城邦的规则,使城邦生活出现了恐怖的元素,也使自己变成了“野蛮人”。

在我们了解了女人、欲望和城邦后,我们就会发现,在古典阐释下,《美狄亚》讲的根本就是不是一个女人弑子的故事,而是营造一个不道德的深渊,去衬托古希腊人心目中理想的伦理尺度的模样。

3.欲望,作为无尽的深渊

“啊,我的祖国,啊我的家,但愿我永不被逐出城邦,去过困苦无助,十分凄惨的痛苦生活。我愿在这之前就死掉,早点死了,不去过这种日子;因为,人间再没有别的生活比失去祖国更苦的了。” ——《美狄亚》第二合唱歌

伦理,是帮助人走向美好生活的指引。一个城邦就是一个伦理的实体,因此我们才说城邦教育一个人成为“人”。作为自豪的“城邦人”,他们认同这一套伦理规则,并认为自己相比城邦之外的人更具有道德优越感,所以在城邦中的人是幸福的,不受容于城邦的人是痛苦的;遵守伦理尺度的人是幸福的,破坏伦理尺度的人是痛苦的。

这种伦理规则,或者说这种城邦人相对于外人的“道德优越感”,需要被不断重复和强化。这种强化既来自于哲学家的正面规定与宣讲,也来自于戏剧家的负面的演出与展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悲剧,实际上就是展示给观众的“道德的无尽深渊”,使观众感到恐怖,从而增加对伦理的向往与认同。

《美狄亚》展示给观众们的“深渊”,是“超越限度的欲望”。过分的爱,让美狄亚变成了恶魔与疯子,让伊阿宋成为了世界上最悲伤的男人。站在男性公民的视角,每个人都会将自己想象成孑然一身的伊阿宋,这种痛苦是不言自明的。因为恐惧自己的妻子也像美狄亚那样,他们一定会将美狄亚视为城邦的敌人,其实也就将“超越限度的欲望”视作了城邦的对立面,因为美狄亚正是欲望的化身。由此,这种凝视深渊的恐怖,就强化了“城邦人”对于伦理的认同。

二、现代阐释

1.作为理性被缚者的美狄亚

“首先,你脱离了野蛮的地方来到希腊居住,懂得了正义,学会了依法律生活,不追求蛮力的好处,全体希腊人都知道了你是个聪明女子。” ——《美狄亚》第二场

站在城邦的视角,美狄亚的恶行应该受到谴责。但当我们把美狄亚作为一个存在主体,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时,之前的一切阐释都会被推翻。

作为一个法力无边的巫女,美狄亚本可以逍遥自在为所欲为,但为了成为伊阿宋的妻子,她甘愿接受束缚,装作一个“城邦人”的样子。而“城邦人”所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拥有“理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美狄亚其实是一个“理性受缚者”,她身上寄托着我们所有现代人都遭遇的困境——为了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和本性。

这种“受缚”的感觉,是无力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屈辱的。美狄亚身怀法力却不敢使用,因为“城邦人”对此感到恐惧。并且,在“城邦人”口中,美狄亚获得的好处远比她的牺牲多,希腊教会了这个女人“文明”,希腊让这个女人“遵守法律”,希腊让这个女人成为了“人”。而她过去的日子,被雅典人贬低得一文不值,似乎只有到了城邦,美狄亚才拥有了真正的生活,快乐的生活。

可是美狄亚不快乐。她心中有强烈的爱,强烈的恨,有屈辱,有悲痛,有果敢。她的心脏从不是在“宁静”地跳动[3]。因此,在英国国家剧院2014版的《美狄亚》中,女仆在开场和结束时向着观众质问:“我们能有一个不同于此的结局吗?”我们不能,因为美狄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弑子成为了一种必然,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挣脱“理性”的枷锁成为了一种必然。

2.弑子与规训的超越者

“可是,夫人,你忍心杀你的两个儿子?”“因为,这样可使我的丈夫最为痛心。”“可是你会成为一个最伤心的女人。”“顾不得了,一切阻拦的话都是多余的。” ——《美狄亚》第三场

在古典阐释中,弑子这一行为突破了城邦的限制,是极恶的体现,使美狄亚成为了不受容于城邦者。但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看,美狄亚就是要故意做出在城邦看来“极恶”的事,主动突破城邦的限制,从而超越“城邦人”的身份,重新彰显作为主体的价值。

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弑子”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从现实层面上讲,单单要使自己被放逐,美狄亚杀死伊阿宋的新婚妻子就可以了。实际上连这她都不必做,因为她的咒骂已经使国王克瑞翁下令,将她驱逐出境。为了讲明白为什么“弑子”会使美狄亚彻底不受容于城邦,欧里庇得斯加了一场戏:雅典国王因为膝下无子,去求取德尔菲神谕,顺路拜访了美狄亚。美狄亚请求他在雅典庇护她们母子,作为回报,她会用巫术使雅典国王子孙绵长。雅典国王最看重的是儿女,美狄亚却亲手把自己两个儿子杀了,她失去了所能落脚的最后一个城邦。成为了彻彻底底的不受容于城邦者。

从伦理层面上讲,弑子是女人对男人所能做到的最大的报复。这种报复甚至比夺取生命更为恐怖。男人自以为是家庭的主宰,可以支配女性,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倾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未来”。但当妻子杀了自己的孩子后,男人失去未来,失去了可以支配的一切,留给他的只有对自己身份的疑惑,对丧失的痛苦,什么都无法再想,什么也不能再做。这种痛苦远胜过死亡,因此,也是对“城邦人”伦理准则最大的突破。

因此,“弑子”是美狄亚能够做出的最狠毒的事,她要将自己的欲望爆发到极致,让所有城邦,所有规则,都无法容纳她。她要超越加诸于她身上的一切规训,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她不再被城邦当做一个“人”,即使她自己也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这种对规训的超越,恰恰彰显了主体自身的价值。因此,最后一幕中,美狄亚是乘着龙车,在高空之中,与伊阿宋对话。她找回了先祖的荣耀,作为一个自豪的巫女,让伊阿宋接受残酷的现实。美狄亚不需要城邦来使自己成为克制欲望的“人”,她就是欲望的化身,她因拥抱欲望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3.欲望,作为人存在的证明

“如果能克制愤怒,你将得到更大的好处” ——《美狄亚》第二场

我们是否应该克制愤怒?文艺复兴高举了“重新发现人”的旗帜,之后的历史却使得“理性”变成一个日益冰冷的名词,我们时刻愤怒,却被丧失了美好生活追求的所谓“伦理”压抑得说不出话来。

欲望,这种城邦认为应该被节制的东西,在被节制的时候,或许真的能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祉。但也有可能,在一个符合“伦理”的社会,一个大家都平静地活着的社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社会,大家却都感觉不到活着。这就是现代人生存的困境,整体上无限接近美好生活,个体上无限下降至麻木不仁。

美狄亚拒绝这样活着。她嘶吼,咒骂,清醒地展开她的一切复仇。她拥有理性,但在理性思考过后,她依旧选择愤怒。我们拥有理性,在理性思考过后,我们依旧选择愤怒。正因为我们足够理性,所以我们才会挣脱加诸于我们的绳索,正因为我们足够理性,我们的心脏才是激烈地而非宁静地跳动,才会去爱,去悲痛,去感受到自己活着。

美狄亚是欲望的化身,也是我们现代人作为存在主体困境的投射,因此,在现代阐释下,《美狄亚》也根本就不是一个女人弑子的故事,而是一个赐给现代人的“神谕”:(在理性思考之后)拥抱欲望!因为欲望就是我们存在的证明,欲望使我们摆脱“城邦”成为“人”的规则,让我们重获自己赋予自己价值的主动性;对欲望的肯定,使我们重获自由。

对《美狄亚》的两种阐释,带有迥异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时代观众的所思所想,在混沌的时代呼唤秩序,在压抑的时代呼唤解放。正是因为处于不断的阐释之中,古典戏剧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成为我们精神的财富。当然,作为现代人,我们更要使自己成为现代阐释中的美狄亚,追求那颗激烈跳动的心脏,勇敢去爱,勇敢去恨,勇敢去悲伤,勇敢去活着。

[1]从这个角度看,“女人”其实就是“凡人”,这是《美狄亚》现代阐释的基础,我们放到后文再谈。

[2] 文中节选均来自古希腊悲剧喜剧集[M].张竹明,王焕生,译. 译林出版社,2011.

[3] 宁静地跳动,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悖论:我像没有活着一样活着。

唐上程 2021.7.8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