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战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东方主战场又名:The Main Eastern Battlefield

分类:纪录片 / 历史 / 战争 /  中国大陆  2015 

简介: 由中央电视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等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是一部首次将

更新时间:2015-09-06

东方主战场影评:中体西用的和谐之道 (不奢望有几个能耐心看完……)

—————————————引子——————————————
  
  
  若干年前,国内某导演曾经说过一句话:给我两亿五千万美元,我也能拍出泰坦尼克号。
  
  
  几年前,该导演在拍摄某主旋律题材海战片时,又表示:这一次他一定要为国产海战片正名,“我们要拍一部亚洲第一规模的海战片。” “我们不用特效模型,用的是全实景拍摄”——并表示“只有大制作电影才敢这么做……”
  并因此坚持要用1:1的比例实物还原它,引得前来采访的记者不禁连连感叹——世界电影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为一部电影专门打造两艘真的军舰……
  http://amuse.nen.com.cn/amuse/310/3698810.shtml
  http://ent.sina.com.cn/m/c/2012-06-21/12213664859.shtml
  
  然后他信心满满的表示:10多年前的《泰坦号》翻江倒海的场面令观众印象深刻。本人自信《甲午战》在画面效果上可以与其媲美。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这是倭国用模型特效做的某—电视剧—中的海战效果)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54628a7e924b899de3c79305e071d59/53bd58da81cb39dbbb8365f1d0160924aa18304a.jpg
  
  (这是某导演某—大制作—电影作完以后大家的吐槽)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080772/comments?sort=new_score ,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10224/
  
  
  其实如果简单粗暴一点,《京华时报》的影评实际就说了一句话:有些人缺的不是钱,是心眼……………………
  
  
  
  
  
  
  1864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原函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此类言论,在往后的30余年间,一直很有市场,
  沈寿康 《匡时策》,“……,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孙家鼐 《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
  
  其实这类观点也基本代表了当时中国的主流士绅对于洋务运动的态度——所谓“中体西用(即 咱不缺心眼,缺的是技术/钱)”
  
  围绕着“中体西用”,也就是为了证明咱不缺心眼,洋务派和顽固派打起了嘴仗,引出了“道器之辩(辩论 中国的软件是顶好的,学学洋人的硬件就行了)”。当然明白人也还是有的,于是乎有人提出其实“咱的软件也不行”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的同一年),在刚刚刊行的《盛世危言》的自序中,郑观应写到: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铁路,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可是对于保守士绅来讲,这还了得?!一旦软件不行说成立,那就充分说明:咱不仅却钱,而且还缺心眼儿……
  
  
  嘴炮终归是嘴炮,到底缺不缺心眼儿,还是有请大炮发言——你这回总算是不缺技术了,也不缺钱了(就算是缺、你的对手比你更缺),和当年与你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邻居掐了一架——甲午一战,全套德式装备的北洋陆军一溃千里,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如果说你的邻居不是个三千年一遇的天才,那么缺心眼儿的就是你了……
  
  
  十几年前,冯导你缺钱、缺技术,你说:我们的作品胜在主题和内涵,洋人玩的只是撒钱(http://tieba.baidu.com/p/1515808819);十几年后,你有了资金,也有了技术,——可这时候你却把心眼儿玩丢了 / 你……你根本就是缺心眼儿……
  
  
  ======================================================
—————————————分割线——————————————
  ======================================================
  
  
  
  事先声明,本人既不是kmt裆员,也不是ccp裆员,都不是,真不是——只针对纪录片本身发表评论,无意给其中任何一个增辉/抹黑、扣帽子/翻案,什么五请出门左转、什么分请出门右转,好走不谢!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总局已确定了一批纪念活动主题重点影视作品和出版物,包括10部重点影片、12部重点电视剧、20部重点纪录片、3部重点电视动画片、100种图书选题和20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等……
  其中,总局 “专项资金” 扶持 的 “重点” 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将于……
  
  
  看了第一集,别的先不说,这“专向资金”、“重点扶持”确实是看出来了,无论是气势恢弘的主旋律配乐、还是各种上了色的黑白影像、各种高端大气的片头CG效果——应了那句话,鸟枪换炮——抖起来了——反正确实是不差钱了,也不差技术了!
  
  好吧,接下来探讨一下缺不缺心眼儿的问题——影片的叙事逻辑 和 叙事内容
  
  
  片头之前是几个时间点,1931沈阳 1937南京 1940伦敦 1941珍珠港 1942斯大林格勒——这是个什么安排?
  如果作为卷入战争的标志,斯大林格勒明显不对;如果按会战意义,阿拉曼和诺曼底表示不服;如果按战争激烈程度,硫磺岛和库尔斯克有话要说;如果按伤亡人数,除了伦敦和南京,谁和斯大林格勒在一个数量级上?
  
  
  片头之后,开篇点题,把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请出来,每人论证一遍中国是东方的主战场,然后,也就是在5分32秒左右,一张诡异的中国地图出现了……
  
  http://a.picphotos.baidu.com/album/s%3D1000%3Bq%3D90/sign=2a692653ce95d143de76e02343c0b973/902397dda144ad34314c4dd7d6a20cf430ad85eb.jpg
  
  我手懒,没有圈红标注——但如果你地理/历史还不错的话,1930年代的中国地图真的是这样的么??
  
  a.蒙古的西北角,萨彦岭以南的唐努乌梁海去哪儿了?——1944年图瓦才“自愿”被苏联吞并,当时中国也没有承认,要不要这么早就举手了——有人会说,苏联在30年代一直实控图瓦,这可以——但你看清地图上,北方标的是“俄国”,不是苏联
  
  b.西藏和云南与英属印度、缅甸的边界线上,居然是按照麦克马洪线画出,这tm是怎么回事?——原则上kmt、ccp不是都号称…………么
  
  c.还有西藏和新疆的交界处,单独画出了一个克什米尔地区——30年代末就有印巴克什米尔对峙了?
  
  d.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居然有一条边界线——1947印巴才分治好吧?
  …… ……
  
  
  随后编剧荡开一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巴黎和会1919——五四运动——大萧条1929——德意轴心1933——德意日反供同盟1937,
  然后讲日本,明治维新1868——甲午战争1894——日俄战争1904——一战日德交战1917——东方会议1927——九一八事变1931,
  最后是,蒋公公不抵抗——中供在江西对日宣战——列出东北抗联4个领导人的照片,讲一下每个人的牺牲意义——东北篇over
  
  挤出剩下时间来,一二八事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一二九运动…… ……
  
  
  基本都是一笔带过,跟流水账差不多——这里有个问题,“什么都讲了”基本等于“什么都没讲”——这其实就是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材的影音版
  
  当然,有人会蹦出来说,事件点太多,为了一一体现,只好讲流水账,平均分配时间。那好,我们就按照编导是为了追求全面理解,各个点都要照顾到,不得已而为之~
  
  既然是为了把事件点都照顾到,我们就来仔细看一看,都是怎么平均分配的?
  
  
  
  ======================================================
—————————————分割线——————————————
  ======================================================
  
  为什么你一天要吃三顿饭?——因为一顿下去容易撑死……
  
  
  
  
  纪录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19310918沈阳,以此为开头,主讲东北的第一集。编导前20分钟讲天下大势,后20分钟讲长城以南——只留了20分钟时间,给孤军奋战在冰天雪地之中、弹药粮饷无援、从1931咬牙坚持到1942的东北抗联,说好的14年呢??
  
  行,这是流水账么,东北抗联忍了,为了全面照顾么
  ——可这真的全面么?
  既然第一集是要全面介绍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那么距离918事变最近那几年的背景介绍哪儿去了?
  聪明的读者如果上文留意了会发现,穿线讲日本时,讲到东方会议1927——1931之间,只用军部配合天皇,一笔带过了——距离中日之间第一次大规模冲突的背景介绍哪儿去了?
  编导不讲,那我想想,如果一定要讲,1927——1931都该讲些什么呢?
  
  1927.4.12 四一二事变,国(宁)共合作破裂
  1927.8.1 八一南昌起义,双方反目成仇
  1927.9 宁汉合流,国(汉)共合作破裂
  1927.11 广州起义,国共双方大打出手,ccp甩开kmt,打算夺下广州,新旧军阀一起打,重新北伐(结果被屠戮……)
  
  1928.1 蒋公公重任北伐军总司令
  1928.4 kmt在徐州誓师,进行二期北伐
  1928.5.3 北伐军节节胜利,兵进济南,日军出面干涉,发生“五三惨案”
  1928.6 北伐军兵进河北,前锋直逼山海关--内长城一线,奉军退回东北
  1928.6.4 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
  1928.12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统一(形式上)
  
  1929 在各路人马的一致忽悠下,中东路事件爆发,东北军和苏联红军交火,被完虐
  1930 蒋 冯 阎中原大战
  1931 ……
  
  
  看出什么门道来了么???
  
  
  
  我做个提示:按照中学历史教材大纲,1927年的事全都要讲的,1928年的事,至少五三惨案、皇姑屯事件是必讲,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基本是不讲的
  
  如果说,1927年国共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的事,在东方主战场的故事里讲出来不太有利于团结,那么1928的两件事都和日本有着莫大的关联,为什么不讲??
  
  
  而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其实与两年之后的东北局势、甚至7年之后的全国局势都有着相当的干系……
  可中东路问题如果要向前追溯,势必要牵连出1919、1920年列宁的第一、二次对华宣言,而这宣言内容的源头便是1858、190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内外交困之际,沿黑龙江流域大举入侵中国内、外东北地区,烧杀淫掠、割地屠城的血泪史……
  
  
  说白了,1930年代的东北局势,根本就不是中国和日本的双簧戏,而是南京中央、东北地方、苏联当局、日本军部的四方麻将……
  
  讨论九一八事变前前后后的东北形势,离不来蒋公公,更离不开张跑跑,离不开日本,更离不开苏联……
  可这能挑明了讲么,那……那不和谐——有些人可能想多了,认为我是要说苏联不和谐、好来进一步黑ccp,但是……张跑跑更不和谐……
  
  
  
  ======================================================
—————————————分割线——————————————
  ======================================================
  
  
  李光地:皇上,此款大案,已审明查实,索额图认了……
  
  康熙:他认,朕不能认啊!一个跟了本朝40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国丈啊!!到头来他居然想弑君!大清的脸面何在!!大清的体统何在!!!传出去,朕就是个昏君啊!!你们听着,这27款罪……朕--都准奏,即使这样……索额图他就是长了一万个脑袋,也不够朕砍的!!……还是那句话……朕不能杀他……把他关进大牢……颐养天年吧……
  
  
  
  (未完待续)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