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杂种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北京杂种又名:Beijing Bastards

分类:剧情 /  中国大陆  1993 

简介: 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古老的皇城北京也按捺不住那份躁动。人们来去匆匆,生活节奏陡然加

更新时间:2010-04-04

北京杂种影评:杂种们,你们好吗


                  
这是一篇随感,并不针对这部电影。
前一段不知为什么,忽然想看,就找出来看了这个电影。看完没有写点什么的冲动,我不想缅怀,也还不到缅怀的时候。值得一说的是,一叠声的京味的你丫傻x之类,倒是让我欣喜了一阵子,张元这杂种。比起西方满口的法克来,我们的电影像温室里的花朵,我们似乎都是未成年的备受呵护的小宝宝。
因为是张国荣的忌日,这几天谈论“哥哥”的比较多。我也是很喜欢张国荣的,尤其是他在《霸王别姬》、《春光乍泄》、《阿飞正传》里的表演,但是总感觉他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他有妖气,只能远远地欣赏,从来也没有想真正地走近。
崔健不一样。
下午打羽毛球的时候,忽然听到动感单车那里正在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做背景,顿时感觉到像见了同伙,很亲切。崔健,你已经被时代遗忘很久了。
崔健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旗帜,我是这么认为的。《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一块红布》、《花房姑娘》、《不是我不明白》、《最后的抱怨》,当然,还有《一无所有》,是一个时代长大的同龄人的“接头暗号”。在几年前的某一天,我扔掉了一堆磁带,留下了崔健。我平生只看过几次现场的演唱会,有两场就是崔健的。一次是在90年好像,崔健为北京亚运搞了巡回演唱,是一次炫耀和总结。一次是1998年,就是一次怀旧了,我当时就看到,来听崔健的还是10年前的那些人,不过,当时他们买的是后排的票,现在,已经有点实力咬牙买张位置好点的了。我们几个听完后,在街边吃烤串,喝了一溜啤酒,骂骂咧咧的,总算过了一回瘾。
崔健是尖锐的、宣泄的、粗糙的、狂野的、去他妈爱谁谁的,那是力比多火山。他穿着军服(我们都曾有),头发遮住半边脸,沙哑着嗓子,基本上你听不到他在唱什么,只有轰鸣的、震耳欲聋的音乐。他能呼唤起人性中野蛮的东西——或者叫勇敢的东西。多年后我想到了,那是年轻冲动的最好的发泄,有序无害,指向虚无。80年代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创造和亲历的文化辉煌竟然成为一次末代“集体舞”,而这份壮观再没有重现过。看看现在的小说、诗歌、电影、音乐,无一不猥琐到死!
前一两年偶然看一个节目,忽然看到崔健在上面,又忽然发现他是在用蹩脚的英语与主持人谈话,我震惊了。崔健真的是经典了。还是那年,窦为因为琐事砸了别人的车,惹上了官司,他老婆早改嫁了。是去年,崔健乐队的键盘手臧天说指使一百多个小混混砍了人,入了狱。看网上传说何勇疯了。相比起崔健,他们保持了80年代的那份冲动,但是却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他们不再有荡气回肠的音乐,却没有低头。
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时代拒绝崔健了。快男和好男儿选出的孩子,已经是另一种模样了,他们都很乖,却假装有个性,唱的歌软绵绵的。这是一个喜欢甜食的时代。只是,有时候我也纳闷,新青年们在感到辛辣的时候,就没有叫喊吗?或者说,就没有感受到辛辣吗?也许他们发明了“搞笑”这个残酷的词。
崔健在一本很有影响的《八十年代访谈录》里说:“新人类敢碰真的问题吗?”事实上,他也没有,他这么勇敢都没有,也就别说别人了。
还记得崔健演唱会结束的时候,问:“还要听吗?”下面说:“要!”
“好!《从头再来》!!!”
于是举座皆狂。
无论如何,能允许搞摇滚的时代,还是值得怀念的。哈维尔当年不就为此专门联名上书要求捷克政府给摇滚歌手演出机会吗?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