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

评分:
6.0 还行

原名:长江图又名:Crosscurrent

分类:剧情 / 爱情 /  中国大陆  2016 

简介: 当代,中国长江沿岸。

更新时间:2018-03-18

长江图影评:《长江图》一场回忆、追问以及与长江的缠绵


影片《长江图》中以诗句、佛教、意象、留白等多重运用,展现了一幅“魔幻现实”风格的电影。影片以高淳的沿江而上,与安陆的沿江而下中,将两人的相遇,以及在相遇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追问,都成了影片意象中所形成的一种未知化表达。而构成影片唯美的视觉映像与其运用的长镜头、诗句念白、异想空间是离不开的,同时加上真实的环境音以及音乐的配合,都使得长江的景象一一展现在大家眼前。女主人公几乎被刻画成长江拟人性的塑造,沿江而下的同时,年龄也是在倒退于少年时期的似真似幻的境地中。而影片中无论是主人公也好还是配角也好,都体现出了导演对于“边缘人”或者说“游荡者”这一身份的认同,以及不声不响的描绘了他们生活现实的状态,而又同时从表面人的关注上升到了对于长江之情的吐露。不光是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同时还在影片中增加了诸如佛教、诗句、留白、魔幻的营造,使得影片从社会现实写实的意态中渗透到更深层次的空间里,让人去追问更多的问题。本片自上映以来,也总会拿《路边野餐》进行比较,但相对于《路边野餐》的个人化超现实表达,《长江图》展现的不是个人的精神的、生命的追问的散文电影,而是对于长江以及长江所涵盖的回忆性史诗的营造,是一个更大层面的东西。
一、逃离者的追问之路
相对于导演杨超之前的几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亦是与《长江图》的主人公有着相似的符号—边缘人,或者说逃离与城市的青年。而最为逃离者,他们自己本身是自由的、但也是痛苦的。如果说自由,可以从他们的思想或事行为状态看出与"文艺青年”有点联系,而在普通人眼里,他们大多为异类。这些流于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多是以冷清的、飘忽不定的、阴沉的景象或事景色、甚或是现实中的河流、火车、公路、废旧的房屋相联系。由外在的形式上雕琢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边缘人的旅程往往被设定为追忆、寻找、迷离、这种方式来探究一种真实社会中的一种状态,或是人性中永恒不变的一种关照。
影片中,出现的高淳、武胜、祥叔三个人,可以看作是在长江生活中的一个男人从青年到老年的一个缩影。青年时期,很容易因为年轻气盛而犯下错误,甚至影响整个命运,而对于老年时期,即使明白,悔悟了,也不能将自己的人生重新来过,只能随着长江的流逝消失在长江之中。在高淳在船上无意中发现的诗集,也将他带入了一个似真似幻的空间又来回穿梭在现实时空里。而对于每到达的地方,总会有一句诗来隐喻在这里的某一时刻发生过什么,同时又留有什么寓意。除了这以外,诗句中出现的地点,或者说只有到达这一地点时,诗句才会出现,安陆也是随着男主人公的到达才出现在画面中,或是与安陆相见。这就构成了一种意象空间下的写实。而每一次高淳看到的安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改写。而对于男主角这一人物的塑造,在影片的基调上也多为深沉,冷色调。同时,又将长江不同时间下的水流的状态唯美的展现出来,还将三峡大坝以及船本身的自然音强化,营造出一种冰冷、刺骨,与人物相映的气氛。
二、诗句、佛教等意象传达
很少有电影能够将多种意象化传达精神、人生等深刻问题的方式溶于一部电影之中。诗歌的出现,不仅以映在画面上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流于男女主角在问答中的对话。而每一句诗都是有着代表男女主角各自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暗自给观众设下了第三人称的一种遐想与追问。而诗句不仅作为一种传达内心的一个方式,同时也作为了重要的推动剧情的一个推动器。而每一句诗的出现,都代表着高淳心路历程的转变。并且,诗中的语句又与所到达的地点一同与人物仅仅的关联在一起。而在影片的最后,高淳将诗集撕毁,也可以代表着高淳看清了一切,或是说为了遗忘或是放弃之前的所以而选择撕毁它。一切都可以最为一个追问。
除了大段展现的诗歌外,佛教中的一些学说还大量的渗透在了影片中。江边隐约伫立的观音阁;跑进佛塔的高淳;始终问着“邀请佛珠吗”的僧侣;不断询问佛菩萨的安陆;因果的循环轮回等等诸多元素都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深层次的含量。而这些场景的刻画,又有一种穿越的魔幻的感觉,感觉主人公已经游离于肉身之外,进入到了灵魂世界,找寻世人,凡人迟钝的心,被欲望利益所焦灼的神经。安陆引领高淳不断走到佛的世界,脱离凡人的世界,尽量让高淳找寻所失去的回忆以及对于人生真相的追寻。
三、“慢慢而谈的”视觉营造
大远景,浅焦、跟摇、推拉镜头下栩栩流动的长江,前行在江中的船,景深深处的人物。慢慢将电影带入了诗画中。静态下的画面中却隐藏着深处的波澜,看似无声无息,却穿梭于一个人的重始至终。镜头下的长江与人物都是那样的缓慢前行,然后现实赋予了一种诗意的气息,同时又使得现实充满了超现实意味,又似乎让我们和主人公一样被长江所溶解。
在本片中,导演不仅将长江以拟作女性来展现出来,从下游至上游,以外在的江水流动的曲线表现出长江的女性气质,同时又将长江化身于女子安陆,更是将本是一个自然界的物赋予了人性。结尾处带入了纪录片片段,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切的长江一带居住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禁想到正是长江孕育了这一代的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纪录片之前的叙述,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梦幻的现实空间,带我们去追忆与寻找答案,是一种精神价值含量更重的体现。而最后出现的纪录片,又将观众的情感直接带到了富有几千年历史的长江文化中。更是将文艺片的内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江中前行的小船,在画面中,有时位于画面的中景,前景多被如树枝等其他物体遮挡住,而显得格外飘渺,而当船占据画面的中央位置时,背景都为长江与沿岸的山脉,显得又是那么的孤寂与萧瑟。
四、融于长江中的声音运用
本片中,大量运用了真实的音响、音乐的制作。音响上,环境音极为突出。在船进入三峡大坝这一片段时,体现的极为明显。不仅还原了机器的转动声;锁链的滚动声;闸门开关声等一切,而且还突出了声音的音量,展现出的是三峡大坝整体的恢宏壮观以及在这个面前人的渺小。音乐上,本片采用了古典音乐,以及铉乐,在意境上达到了与人物和主题的响应,并且在本身冷调基调上的背景,有有些淡淡的抒情,不会显得特别沉重。而音乐的运用加上电影中的长镜头,更造成了本片独具特色的艺术美,在人们观看的同时也进行慢慢的思考,与反省。
结语:
别样的叙事形态、主题内容的深化、镜头巧妙的运用将长江图谱写出来。导演超越了本生人的生存状态,而提升至了人的精神层面。同时又承担着对于长江这样一个富有历史使命的角色,代入到角色中,使其更富有韵味。将虚实结合,构成现实与魔幻的交错,在来回穿梭时的追问,构成了电影美学的刻画。《长江图》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大陆文艺片的不断创新,不流于简单老套的纯爱故事;完全写实的细节刻画;虐心的主流叙事;难懂深奥的实验性的拍摄,而是将故事、理念、叙事手段相互结合,构成了一部艺术电影的意象表达方式。走出了艺术电影的局限,开辟了一个新的格局。

长江图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