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刀尖又名:Seven Killings

分类:剧情 / 悬疑 /  中国大陆  2023 

简介: 1940年,多方势力盘踞南京,特工金深水(张译 饰)终日周旋于日本军方、汪伪政府

更新时间:2023-12-01

刀尖影评:《南都娱乐》采访高群书:我习惯了每部电影拍出来都被骂


01 演员用人格和情感征服观众

南都娱乐:能否简单分享下《刀尖》整个项目如何从0到1?

高群书:大概在2012年,我在机场看到了麦家老师的这部小说,在去日本的飞机上看完了这部小说。我当时很感兴趣的点是一个女学生,最后怎么成了一个三面间谍的,她的成长过程很有意思。同时,这部小说的叙述视角也很特别,它分为阴面和阳面,分别用两个人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当时我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但是出于篇幅(考虑),剧本只能分为上下部,一部是林婴婴视角,一部是金深水视角。本来我想先做前者,但因为那时找不到能撑起电影的合适、成熟的二十多岁“小花”,于是选择了先制作金深水视角的版本。未来我有拍多一部的想法,但是得看情况。

南都娱乐:前两年电影市场出现过主旋律电影的红利期,而《刀尖》虽然制作于2018年,但是在近期才上映,似乎刚好错过了这个红利期,你个人是怎么看待这种错过的?

高群书: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想把它作为一个主旋律电影,但这段历史确实呈现的是反抗侵略的抗日题材。我感兴趣的点在于,在1940年那个特殊年代的南京,一群特工潜伏在汪伪政府之中,他们是抱有一种怎样的心态去保全自己,诛杀汉奸的。我有记录历史的意图,我想借此表现一下我们祖辈生活的年代,现在的我们和年轻人几乎没有体会过那样的生存状况。我一直对历史抱有好奇,包括民国和五代十国时期,尤其是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人如草芥,命如草芥,人类突破底线的行为司空见惯。那时候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有权力的人是怎么想的?被蹂躏和被吃掉的人是怎么想的?我对极端处境下的人特别感兴趣。

南都娱乐:你跟麦家时隔多年又一次合作,你觉得他有什么改变?

高群书:一个作家跟一个导演的变化实际上都是一样,创作要出新,不愿重复自己。麦家也说了,《刀尖》可能是他最后一部谍战小说。麦家写了很多极端特殊时期的故事,而他的《人生海海》直接脱离了谍战的环境,写了一个人几十年的人生。实际上每一个作家都在写人生,这个主题是永远不变的,改变的无非就是人物、时代和社会环境。

南都娱乐:主演张译称赞你用温暖潜移默化影响着所有的伙伴,你和演员相处、调教演员的方式是怎么样的?

高群书:从《西风烈》开始,我觉得大家在一个剧组里边首先做朋友,像一家人那样去干活。因为拍电影是很累的一件事,尤其在我选择的环境都比较恶劣的情况下。第一,大家保持一家人的感觉,拍戏时间比较长,大家需要融洽相处;第二,只有大家像家人一样生活的时候,才能把自身的闪光点给别人看到,作为导演也能不断调整。我不是技术性讲戏,我也不希望演员去技术性表演。演员需要全身心设身处地去体验这个人物,进入一个好的心流状态,然后将人物身上的特质和情感表达出来。如果只是单纯的“演”,那么对创作是非常不利的。我的戏里演员都是用尽浑身解数去塑造角色的,一部分是他们本身职业精神和职业感,另一部分是就是剧组关系的融洽,关系的融洽促使演员把这个人物塑造好,否则演员就只是技术化、完成任务一样去演戏,这会导致人物的感染力大打折扣。演员实际上不是用演技去征服观众,而是用人格和情感去征服观众。我把这叫“圆融无碍”,达到一种和谐一致,让观众一看就觉得演员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认真地生活。演员达到了“圆融无碍”,就已经突破了技巧性的东西。

02《刀尖》看似很直接,实则很隐晦

南都娱乐:你在微博里说“《刀尖》是《刀尖》,《风声》是《风声》”,观众拿两部电影作对比,困扰你的地方是什么?

高群书:特别大的困扰。我们一直努力到现在,大家还是拿《风声》来比,我也大概浏览了一下影评,许多人说《刀尖》比起《风声》差多了。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作品,虽然它们都是所谓的谍战片,但实际上,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和所用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风声》可能是一个更外化的作品,而《刀尖》貌似很直接,实则很隐晦,它不是纯单一线性的方式,层次和内核很丰富。每个人物的出现都很短和片段化,他们的人生职责和形象全都浓缩在了这几场戏的几个镜头里,比如最典型的就是革灵,她身份是革老的女儿,是中药铺的助手,是机要员,又是“中华门”的老婆,她一共可能只有四五个镜头,但实际上连起来看,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但是观众看的时候,可能会被很多信息打扰,不会去思考这条支线。再举一个例子,卢敬瑜貌似没干什么,实际上所有事儿都干了。在他的纵容下,金深水和林婴婴把俞至仁杀了。到后期皖南事变,他开始想自己的出路,跟军统勾结,又跟日本人勾结,围剿新四军的特派员,帮助军统除掉自己内部意志不坚定的人。卢敬瑜是指使者和操控者,所以金深水最后要杀他,他俩的反目是时代的必然,也是立场的必然。

这部电影有很多隐晦的地方,没有直白地告知观众。这个故事所有东西都设置了阴面和阳面,这是对原小说的致敬,在貌似波澜不惊而不是大开大合的情况下,去书写这些人的生命深处的较量和绞杀,实际上《刀尖》更加诗化。未来在流媒体播出时,观众再看看就能理解我们的用心了。

南都娱乐:其实你在拍的时候已经预料到了观众可能接受不了,但你还是执意要这么拍对吧?

高群书:肯定是预料到的,但我觉得电影还是要不断创新,包括个人的叙事风格、个人的表达等等。有很多人愿意重复自己,也确实能获得不错的评价和票房,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更想在每一个片子里面都有新的尝试,这个尝试无法确定成功与否,但是时间久了,观众会理解的。

南都娱乐:你说“《风声》的使命已经完成,希望大家忘掉《风声》去看《刀尖》”,你觉得《刀尖》的使命是什么?

高群书:《刀尖》的使命就是通过几个人更广阔地去表现一代人的生存状况。我把《风声》的情节比喻成瓮中捉鳖,人物进了瓮之后,手无寸铁无法抵抗,比较被动。但是他们又需要逃脱出来并把敌人杀死,只能用些阴谋诡计,挑拨离间,最终才能把敌人杀死,然后把情报传递出来。《刀尖》是主动去杀敌,我其实更想表现一种生命的韧度和生存的智慧,在那样一个环境和氛围下你要活下去,你既需要智慧,又需要对人心的洞察,还要有一个正义的信念。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是因为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这是一个真理,这就是社会和命运的常态。

南都娱乐:从《风声》到《刀尖》,电影中都有大量的酷刑展示,除了是情节需要,是否还有别的意图?

高群书:酷刑是对人的一个考验,也是那时候敌我双方的一种常态。不管是做特工,还是做地下工作的,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暴露被抓,必然要面临酷刑折磨,敌人借此拿情报。酷刑是一个正常的、不可绕过的形态,可能也是特工的宿命。《刀尖》里的酷刑是一种借刀杀人的手段,人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他们无法亲自动手杀人,否则会暴露自己,为此只能假借用酷刑杀敌。当然,电影也想给观众传达:做走狗,命运会更惨。

南都娱乐:在《刀尖》上映之前,这几年国产电影像《悬崖之上》《无名》这些谍战片都已陆续拍出来,以你的观察,你觉得目前我国谍战片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高群书:谍战片在每一个导演手里都是不一样的。《悬崖之上》《无名》都拍得很成功,这是个好事,因为谍战片这么多年,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很少有能拍成功的。我当时拍《刀尖》面临一个困境,我们找投资的时候,所有的投资都说谍战片的票房天花板是2.5亿。当时我就很奇怪,他的这个说法从哪说起,后来发现是从《风声》的票房2.5亿说起。但《悬崖之上》和《无名》都打破了这个2.5亿魔咒。

之所以有谍战片天花板的说法,是因为没有拍出更好的东西,没有撬动更大的市场,不存在他们所说的魔咒。《刀尖》最后结果可能也超不过2.5亿,有可能是因为我拍的方式不大能被观众接受,与谍战片这个类型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刀尖》的票房不如意,可能我还会选择去拍林婴婴的成长线,拍一个部大家能接受的谍战片,拍得更轻松、朴实一点。

03 “划一根儿火柴,照亮你的哪怕是一米远的地方”

南都娱乐:从《东京审判》《千钧一发》《风声》《神探亨特张》再到《刀尖》,你拍的这些电影中都有着带有人性光辉的英雄角色,你对英雄有什么特别的评判标准?

高群书:我对英雄形象是有意识去塑造的,无论是《千钧一发》《东京审判》《神探亨特张》还包括我以前拍过一个叫《闻一多》的电视剧,都是在写英雄。我们的英雄不像好莱坞的英雄那样,我们的英雄是从真实的土壤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开始)都是些毫不起眼的普通人,最后通过一些事件成为了英雄。比如金深水,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如果不是日本的入侵,他可能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生活。但在日本人入侵之后,他家人被杀,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最终成了英雄,也算是时势造英雄,特殊的时代赋予了他特殊的使命。

南都娱乐:大家常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故事的年代”,你是否想过通过这个历史题材,做一些当下的思考?

高群书:所有的东西都是给当下人看的,也是对当下一些规律的映照。我想表达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关系——他们是怎么活着,我们又是如何活着的和应该怎么活,我想进行一些宣导。现在这个时代许多人都缺失了崇高的信念,缺失了能够去改变这个社会的美好信念。我每天上网总是能看到许多负面的东西,会想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永远应该“划一根儿火柴,照亮你的哪怕是一米远的地方”。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做,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光明美好了。金深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乱世中,妻女死了之后,他还可以苟活,但他没有。这个时代也应该是这样,我们要用热血去抵抗和改变黑暗。如果大家都麻痹苟活的话,那这个世界只好是这样了。为什么在那个年代那样一种极端情况——动辄就是生死考验,他们还能去这么干,而我们现在却不能、不敢了。

南都娱乐:回顾你的电影创作,你拍过很多不同的类型片,而你得奖最多的一部电影,其实是部小成本的反类型电影《神探亨特张》。近些年,这部电影的价值越来越被影迷重视,面对自己被低估的作品被重新挖掘,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自己还会再拍一部如此现实主义的电影吗?

高群书:我已经习惯了,我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是这样的。从最早的《命案十三宗》,刚出来时有人吐槽这叫什么电视剧,这么晃,连灯都不打,镜头黑乎乎的,《征服》刚开始也被骂。虽然这两部戏在商业上很成功,收视率都很高,但是每次盘点经典电视剧时,从来不盘点这两部,进入不了主流视野。《东京审判》刚发行时也是一片骂声,但过了很多年之后评分又变高了。《神探亨特张》刚上映时,被骂说这不就是一个北京台的《法制进行时》吗!

《神探亨特张》《千钧一发》《刀尖》对于我来说,大体思路都是一致的,我想记录一下那个时代。《刀尖》可以把它当成一个1940年南京的纪录片,人物的心境、生活方式、造型,南京街道的情况、生活的习俗,甚至餐桌上的菜,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实际上就把它当成一个纪录片去拍。我相信《刀尖》5年之后的评价跟现在也会不一样。

我当然会再拍现实主义的作品。这种创作对我来说是非常过瘾的一件事,前两年我也监制了两部电影,从选演员到拍摄我都有参与把控。一个叫《龙门相》,演员是用素人,也是讲一个案子;另外还有一部没通过就不说了。

南都娱乐:你说过想拍遍所有的电影类型,未来你想尝试突破哪种类型?

高群书:武打片,但不是香港那种,我要做出一种新的武打方式。我现在在准备古龙的《边城浪子》,在武侠小说里,我最喜欢古龙的武侠小说。我是中文系新闻专业,所以我也受到了很多文学训练,古龙小说的文艺性和悬疑性是非常让我迷恋的。他受欧洲文艺小说影响和西方侦探小说影响很大,所以说他的武侠小说很独特,这是别人不具备的。而金庸是个历史学家,他的铺陈很缜密,结构很宏大。他写的时代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招数也是一板一眼每个招数都写得很清楚,人物的成长经历也很真实。郭靖之所以能成为大侠,是他身上的特质造就了他,他是心怀正义的人,最终成为了英雄。而古龙不一样,他是在破案,围绕案子展开各种情节。而恰恰这么多年,我拍警匪片、犯罪片,也是一样。《风声》也非常典型,它实际上就是警察审嫌疑人的一个过程。


刀尖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