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评分:
6.0 还行

原名:流浪地球又名:流浪地球:飞跃2020特别版 / The Wandering Earth / The Wandering Earth: Beyond 2020 Special Edition

分类:科幻 / 冒险 / 灾难 /  中国大陆  2019 

简介: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

更新时间:2019-02-28

流浪地球影评:“它”那么的好,我为什么看不见???


我现在依然记得十年前注册豆瓣的原因是大学有了电脑后,无意中闲逛找到了一篇影评,看完后除了眼睛瞪得像鸽子一样、张大嘴巴做出可同“在荒路上游走结果一阵风把一百块钱拍到我脸上之后”类比的反应,某个开关悄无声息的被开启了。

一开始我以为现实是一张纸,我读出了上面的字。

这时,我刚刚从“中小学生名著必读”—“电视台审核通过的名篇”—“家长同意陪同监护的影片”—“几个人相同喜好的信息交流”这种阶梯进入到“完全自由的信息海洋”,豆瓣这种由无数个网络另一端的未知喜好、未知年龄、未知性别的陌生人提供的巨大且经过整理的信息集合对于当时的我根本就等同于成年版的“精华观影指南”。之后,课下闲余回到自己的电脑前看电影成了我最大的乐趣。那好,顺着top250开始看吧:从动画到剧情,从恐怖到科幻,从历史到传记,从犯罪到冒险,别的不重要,只要它“好”。那什么是“好”?从我感受到的情、理、真、知,以这本成年版“精华观影指南”为本,不断大量阅片,渐渐得到“我接收到了并且想要反复回味思考”、“我接收到一部分并且放不下想要再次尝试”以及“我好像基本没接收到但是有缘再见”这三种意义的“好”。看着“好”的电影,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窃喜着自己每次的所得,同时几乎完全是必然的,想把这个过程与人交流,讨论和倾听。

接下来以为只会是,纸上密密麻麻,不尽相同,结果竟也有黑白相照,活水与枯井。

意见相同,那可真是英雄所见,三生有幸;意见相左,那就是先在心里翻个白眼,再,来,我和你聊聊人生。基本的的症状就是从大脑一片空白到震惊,从不敢相信到费解,再理所当然的从无法理解到意气相争:“电影这么好,竟然有不喜欢它的人?”“如此烂片,你竟说看到深意绵长,感动的不行?”“既然这样我只能说,看不到它这么美好/不堪,你粗鄙浅薄,不知被隐藏的真实,我想劝你善良,助你清醒。”对,我得负责任,找证据,做分析,用修辞,以理服人,要长篇大论理直气壮的告诉你,看,白底黑字,条条严明,我只试这一次了,可别再帮烂片添衣加米,我都伸出手了,快快,睁开眼睛;结果发现一切徒劳,能做到的只是让本就喜欢的从1变成2,本就讨厌的甚至无法让这个值从-1变成0。后来我依然不解,依然震惊,有时言辞恳切,有时撒泼发泄,只因有个疑惑像个塞子堵在那里,在慢慢腐坏,却无从使其消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有一个我极其讨厌的人曾和我说,其实人与人之间达成的和解,都是从原谅自己开始。

然后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不管过了多久,总会意外出现给你理顺纽扣倒错的事或人。有一天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神情严肃的问,千与千寻到底好在哪里;有一次走出影院,虽明知它甚至像并未完成,却喜欢到碎碎叨叨打了5颗星;后来渐渐地发现了,原来有好多人像我一样在相反的对面也是或空白或震惊或想劝人善良助人清醒......这就像什么呢,这些为了一部电影争吵对骂的双方,只是照应着用了同一个公式,带入了“喜欢”和“不喜欢”得出两个不同结果的过程;原来是,从不存在什么需要被我从歧处引向正途的迷路人,原来从一开始就有好几条路,如从主干上自由分展,开延变幻的枝桠。

我就在想这一切的纠结是否就如同这么一个故事:

小红有个妹妹叫小黄,小红亲和开朗,小黄却有些阴沉内向。妈妈和别人介绍时避开了两人身上渐渐显露的颜色,只说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疯跑,一个只想蹲下来看花。两人会因为看的故事里一个喜欢的坚强勇敢,一个喜欢的隐忍内敛而争执不下,也会第一万次的背着妈妈,一个夹过去最讨厌的青椒,一个换走了自己最讨厌黄瓜。虽然学生时就一个爱物理,一个爱文学,就算出门时也是一个穿裙子,一个穿长裤,她们俩仍是争争吵吵,直到后来也决定,走吧,一起去另一个城市,住一个房子,但说好了玄关给你养鱼,而阳台给我种花。她们还会经常争吵,矛盾激化,但结果还是会买了青椒黄瓜,一起回家;现在小红和小黄越来越成熟,没有分开,也学会包容,虽然仍无法赞同,可后来再没有发生,一个指责你不要直到把衣服穿旧,另一个说你只顾傻乐,看看书吧

要翻译下就是:人生而不同,人和人之间从情绪想法到产生语言相互交流,人会讨厌喜欢还是驳斥赞同如不知多少条相互缠节,复杂错综的线向一个方向不停前进,也是一种常人无法摸清理顺的“必然性”,这些线里面可能有“外貌”“家庭”“环境”“性情”,也可能有什么“细胞”“突触”“DNA”“神经”。而由这些细线汇集的不同人的粗线,有的曾经交叉,有的现在平行,有的往相反的方向,永远没照面的可能。

也是,原来纸上面是一朵花,而我们永远无法看到同一朵。

然而问题又出现了,的确世间存在一种我不能总结出来的必然性,决定了1喜欢a,2喜欢b,但是真的就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别?那所谓“评分量化”这玩意的存在的全部也就是诱人不快,引人纷争?

然后我就又想,会不会又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这么两颗星球,X和Y。X上有一位居民Ω,Y上有两位居民α和β。Ω自己一个人,所以他想吃饭就吃饭,想看花就看花,他可以自己决定任何事情,因为他只需要种自己的种,结自己的瓜。α和β坐在一起商定,星球一人一半,也是自顾自己,自己的因自己的果。可是后来两个人都发现,两人协作能做到更多的事,得到等多的好处,一个人做不到得不到的好处,于是两个人成了邻居。他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一起讨论最后商定做法,有时α能想到的,β想不到,有时β能做到的,α做不到。于是他们实现了一件件原不能实现的事,唱出了一首首原不能出现的歌。他们得和谐共存,可是讨论时总免不了争吵,有时只顾着发泄情绪,指责对方,有的时候冷静下来,才能仔细分析用心交流。然后他俩知道了,就算持着相反的意见,只要抑制情绪,相互讨论补足,他们才能去粗取精,找到一个个合适的方向,一起执行,才能一起承担失败,一起享受成功。后来的后来,X星球上依然安详,Ω心里总是像没有风吹过的湖面般平静;Y星球上也总有几天会上演鸡飞狗跳和争吵不休,但这里有了越来越多,Ω想像不了的色彩斑斓,变幻无穷。

再翻译一下就是:人的智慧有限,为到达由不停更新的欲望想法而产生的每个阶段的目的地,需要不停学习更新认知再不停的反向推导中间过程进行错误的修正。当人为个体时,只需要从个体感知出发,做出个体认知的信息反馈,在引向一个由个体承担责任的或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当人数大于1时,感知会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引发的意外就是人越多,感知更多样,未知更多样,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多样,而这种因更多的可能性产生的比个人能得到的更好的结果或说更多的益处,就需要多数人一起承担责任,在每个阶段的终点前就需要参与者之间互相碰撞想法进行挣扎,最后产生一个大家共同协定的“最优解”做为一把钥匙,看看能不能打开这扇门,责任同担,收益同享。

那这和电影有什么关系?这就要看电影对于不同人的不同意义。

我们拍电影干嘛?当人是非个体,数量大于1时,我们需要交流沟通,去描述感觉和想法,于是文字和语言就成为工具,一个说一个写。电影就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产生了变形后的多样化结果。我们做事的驱动力不外乎“好处”二字,无论是,我想告诉人知识,我展示现象进行反思,还是我想驱散阴霾只要人快乐开心,这都是好处。所以一部电影一定是创作者有想说的话,那他一定需要用一种方式去传递他想说的话,这里有三个关键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接收者。信息传递者为创作人,信息传递方式为组成一部电影的所有要素和技术手段,信息接收者为观众,当信息能被大部分接收时即为有效传递,这里的关键又是信息传递者是否能采取有效手段描述想传递的信息,和由于接收者的多样复杂性,一种传递方式不能适用于所有接收人;前者就是导演能否运用他的表现手法将他想要说的表现出来,后者就是这种表现手法传递的信息是否适合你,你能接收到多少。那么看电影的所感也就是,每个当阶段智慧有限的人从自己的有限所知所感出发,能接收到多少由相同的当阶段智慧有限的人从自己的有限所知所感出发采用一种当阶段自己能找到的最优传递手段所传递的信息这一过程。如果把不断优化不停去寻找适用于大多数人协同利益的最优解这一进程叫做发展进程,那不同的人在这个进程的不同位置,越接近0越落后于平均数,越远离0越大于平均数,那位于5的那个人若向10传递信息,则是无效传递,位于10的人用一种手段向8、7、6、5传递信息时,接收率一定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向前传递为无效传递,向后传递是有效传递,两个位置距离越大传递效率越低。而这无数个“发展进程”也如向同一方向汇集的无数条或交叉或平行或弯曲或跳跃消失的线,其中平行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是无效传递的一种。而分数,就是每一个阶段信息和信息传递手段有效与否的直观量化。

那么大多数人认为“千与千寻”值5颗星,证明这是适用于上文“发展进程”的阶段性“有效传递”,而不理解的人有的是落后于平均数,有的是在另一个支线的相同位置,也有的大概是在前面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位置。同样要提到“BVS”里著名的玛莎梗,假设导演想传递的是“原来你和我一样也是有父母,有牵挂,有血有肉的人”这一情节转折点,但是他有数不清的表现手法,当他根据自己的当阶段认知找到的传递手段最优解是“SAVE MARTHA”,那对于未接收到的人就成了“你省略了这么多,我感受到的只有,好巧啊,我们的妈妈一个名字,那我就不杀你啦”;接受到的就是原原本本的“原来你一样有父有母,有血有牵挂”。但是多数人的理解习惯并不是从这一句理解到好大一段话,于是“玛莎梗”便不是电影导演为表现这一转折找到的“最优解”,而由于这个传递手段让更多的人误解了他的要传递的信息,人们便通用的说“导演用了一个错误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当电影里的“无效信息传递”越多,电影的质量越“差”,而每一个“好”电影都在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基础上给它后面的电影提供信息反馈,反馈“有效信息传递”的手段,“差”电影则提供给“好”电影的创作以反向总结和错误修正。

那么,我们提供的分数依据即是“影评”,每个人根据自己感知提出的想法意见,都是在参与“发展进程”这一过程的信息交互和传递,有的同意了别人的想法即是信息碰撞产生的“较优解”,有的没法相容就互不相让继续抗争,这两个都是必然存在的部分。只打分只发泄情绪的是“量化依据”,不厌其烦分析论证说出理由的是“理论依据”。

最后回到“流浪地球”,我打两个星,是我根据自己的想法认知,觉得特效优秀但是故事是核心,而导演在执行信息传递—传递手段这个过程中,运用的传递手段里,分镜,剪辑,台词逻辑和演员的表演等,出现了大量“我认为的”缺陷以至于让我产生了明显的不自然,混淆,模糊甚至误解的体验,而这些又是我认为评判一部电影及格的要素,再加上我接收到的导演想传达的核心信息是我无法认同的,因此我给了不及格,需低于60分(即三颗星)为两颗星。再有一般都是“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流浪地球”这类的经常就被叫做“XXX之光”国产电影,会造成空前的激烈掐架和言语侮辱甚至是文字战争,从豆瓣掐到b站,再从b站掐到知乎,天天推送,避无可避,所以不是“不见了,国产电影”而是“有点不敢见了,国产电影”。


流浪地球的相关影评

流浪地球
🐽 • 小感受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