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评分:
6.0 还行

原名:流浪地球又名:流浪地球:飞跃2020特别版 / The Wandering Earth / The Wandering Earth: Beyond 2020 Special Edition

分类:科幻 / 冒险 / 灾难 /  中国大陆  2019 

简介: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

更新时间:2019-02-28

流浪地球影评:工匠精神的一次重大胜利,东方力量的一次精彩展示——流浪地球影评


作者:毕志飞

大年初三,在众多网友的力荐和催促下,看了电影《流浪地球》。

说实话,看之前还真有点担心,害怕像之前一些国产电影一样是被吹过头的。那我和大家就都尴尬了,因为我写就得写实话,要么就不写。

但是,电影开场几分钟,感受着全场观众的观影“气场”,我就看出门道来了。这里插句话,观众在影院里集体观看电影,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化接受和“交流”行为,是有气场的,较敏感的人可以清晰感受到,现场观众有没有被影片吸引住,有没有和影片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总是来得很突然!我观影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对于我这个特别热爱电影、学习了十几年电影,还恰好有一腔热血的人,说句掏心窝子话,真不会说嫉妒哪位国内导演、制作人征服了观影大众电影票房大爆了,或是获得国际权威电影节认可获大奖火了,只会发自心底地为国产电影发展感到欣喜和由衷地表示祝贺,真的!这或许是一个人是否真正热爱电影的表现吧。

《流浪地球》引起了海量讨论和关注,反响盛大甚至是空前的。认真读了《流浪地球》的小说后,正月初七,又去二刷了电影。还看了各种讨论,也很有意思。

看《流浪地球》,就有上面说的那种心底涌起欣喜的感觉。而且,搞创作的、写影评的,不能光从电影各专业制作角度去剖析和读解,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同时与千千万万的普通观影大众一样,从大众的视角出发去看电影,这是你能否判断出这部电影是否真正吸引大众的最有力渠道。看一部好电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儿。好看、有积极能量的电影看完,会让人心情愉悦,甚至好几天都有好心情,工作也得劲了,感觉生活也美好了,好像什么都变得有趣味儿了。所以,一部电影的价值,远不止是现场观看时获得喜怒哀乐体验和情感共鸣等,很重要的是它给予你的更加长久和深远的影响,而有些电影可能会给观众带来长久的负能量和负面影响。当然,有些电影就是现场观看“娱乐”一下的快消品,但我说的是更好的电影。

原著小说《流浪地球》讲了一个非常勇敢,气势恢宏和极富想象力的故事。由于太阳正在老去,地球生命面临灭亡,人类制订了给地球安装1万多座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奔向新恒星,保护家园和生命的雄伟计划,影片则主要聚焦在人类实施这个长达2500年、经历100多代人的壮举过程中,地球经过木星时因木星引力激增影响突遭解体危机,众人如何齐心协力解决危机拯救地球。原著小说为影片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框架和核心理念与看点,是影片成的一个大基石,没有看过的观众很值得一读,了解一下我们中国人在科幻文学方面的骄傲。

我认同电影《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硬核”科幻电影的说法。从此,我们有了一部真正可以获得国内平民大众喜爱和赢得国际影人尊重,不再敢小看我们电影制作水准的科幻电影。这个不是吹嘘和夸大,也不是一些人可以酸得了的,而是从一些数据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硬数据”体现“硬核”科幻电影力量

在国内,《流浪地球》的表现十分令人瞩目和惊叹,从一开始上映首日排片仅有11.4%,仅列第四,但因为拥有“春节档最能打”的影片质量和强大的观众口碑这些核心竞争力,第三天便逆袭为票房冠军和排片率第一名,并一直保持至今,7天突破25亿元,10天突破30亿元,打破此前战狼2保持的11天突破30亿的纪录,而且后劲十足!在春节期间去电影院观影的观众,应该都看到了现场的拥挤观影人群和火热观影反应。大家有目共睹,就不细说了。

国际市场上,影片2月5日在北美、澳新地区同步上映,因为上映首日放映影院较少,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状况,在还有人卖倒手高价票。根据美国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给出的数据,《流浪地球》首周6天票房168.5万美元,票房排名虽然只有13,但是因仅有64家影院上映,单场收入和上座率达到了冠军电影的3倍多。

另据《中国电影报》消息,截至2月10日,在北美、澳新地区票房达到263万美元,创下近些年华语电影海外最佳成绩,且海外观众好评如潮,引起多家海外主流媒体关注。纽约时报等媒体纷纷做了报道。目前,《流浪地球》在海外的放映影院在不断增加中,有望为华语电影赢得新的重大声誉。

一位资深电影发行人曾告诉我一个了解影片是否受大众喜爱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到电影院去,感受现场放映时观众的观影状况,且看完后,一定要随着观影人群往外走,就能听到刚看完电影的观众对电影的议论,这个是最靠谱的评价了,也是他们对刚看完的影片最主要的感受表达。大年初三看了第一场《流浪地球》后,大年初七我又看了一场,都是故意选了大厅,观众很多。随着观众往外走的时候,听到的都是“这电影真好啊”“没想到中国也能拍出好莱坞大片了”“这片可以跟好莱坞大片比”这样的,让我很为中国电影发展感到欣喜。结合观影现场我看到的观众观影投入状态和与那种与电影的“同呼吸共命运”,我自然可以断定这是一部深受普通老百姓认可和喜爱的电影。

看电影之前,《流浪地球》的票房就已经开始大爆,在影院亲身看完第一场后,我就预测这部电影票房能超60亿。为什么?因为这部电影可以抓住中国最广泛的大众观影群体。

那么,这部电影能够抓住大众的原因是什么?它最抓观众的地方是什么?

《流浪地球》最抓观众的地方

观众认可和喜爱《流浪地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也正是影片的两个核心杀手锏。

一是观众会被片中惊艳宏大的科幻场景和视觉呈现所震撼和征服,惊讶于“中国也可以做出好莱坞式大片电影来了”,国内观众内心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中国观众永远对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成果最具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精神分析学说代表人物佛洛依德的弟子、瑞士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提出的术语,简单说,是指一代代遗传所保留在心理最深层的积淀),也是质量过硬的国内影片在国内放映时,相比外来好莱坞大片来说所具备的先天的重大优势。

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哪天中国足球战胜了韩国队、日本队,夺得了亚洲杯第一名,虽然离世界冠军还有很大距离,但大家一定会看到全中国的一次盛大狂欢。我记得,那年女排时隔12年之后重新夺冠,是我的朋友圈最被刷屏的一次,那种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我们国产重工业电影总体很薄弱,发展状况可以说还能用那句老话“一穷二白”形容,大家已在影院看了太多的好莱坞电影,虽然好看震撼,但总不是自己的。这时候,突然看到一个本国电影能媲美好莱坞、“很能打”的大片了,且有自己的很多创造和鲜明特色,那老百姓自然是无比振奋,从情感上绝对要给予大力支持,给予盛赞,并欣喜地推荐亲朋好友去观看。

第二个,观众会被影片的“惊奇”故事牢牢吸引和征服,特别是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会被故事所深深撼动。刘慈欣的原著小说确实非常有力量,体现出了高超的想象力和令人赞叹的脑洞和智慧,体现了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家国情怀。用2500年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点燃木星用冲击波弹回地球(影片编剧组在原著基础上的创造),这两个创意是非常震撼和有创意的。影片也是围绕着这样的核心事件展开的,因此始终牢牢吸引着观众。当然,在这里我们也要十分感谢《2001:太空漫游》(1968)这部电影,看得出这部严谨的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科幻片封顶大作也给予了剧组主创重要的故事情节灵感,也正体现出优秀经典作品的力量。

看这部电影,我有很多收获和感悟。我从国产电影中第一次,深深切切体会到,一个好故事是多么有力量!在大刘令人咂舌地要把地球推走的想象力下,还有那个点燃木星推出地球的大胆创意,让观众由衷赞叹和佩服,并被牢牢吸引着一直看下去。在气势恢宏的故事情节张力和震撼的场景奇观作用下,有些演员表演还不够成熟、部分场景不够真实、一些情节细节不够合理等,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观众主要的注意力都在关注剧情发展上了,比如都在关心到底如何点燃木星和能否成功!

我认为,对于创作者而已,影片故事就好比是电影的发动机。看这部电影,一个鲜明的感受就是,如果说很多普通电影的发动机是普通动力,那么这部电影的发动机则不同,能量是其他普通发动机的上万倍,是像影片中一样的高科技重聚变行星发动机。以往,大家总是吐槽我们的大片画面绚丽,故事薄弱,但这次,你能感觉到,影片的故事成了最强大的推动力,强到可以让观众忽略很多其他地方的不足。

给予电影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每部电影的主创都充分地重视故事吧!这是每一部电影的真正心脏和推动力根源。

关于一些有趣的讨论现象

《流浪地球》上映后,票房大爆,可以用“一骑绝尘”来形容。也引发了很多的讨论,还出现了很多争议,包括很多蹭热度的。这些都体现了影片的火爆。

除了大量的观影普通观众十分喜欢电影和给出高度评价外,很多人认为国人要支持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支持中国电影发展,打满分和做起了宣传自来水,还有些声音则说电影很一般,由于看不惯很多人盲目的吹捧,所以就要故意打低分、打一星。

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很容易理解。存在就是合理的,看大家的出发点。首先有一点,大众,请注意是真正的观影大众中,大部分人是真的喜爱这部电影和感觉电影出乎意料的震撼,这个没得商量,是事实。

其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的审美不同,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觉得不够好。表达自己的不喜欢,当然是合理的,大家也应该去认真聆听和客观看待。但觉得不好的人士,也不要随便去代表大众,不能张嘴就说普通观众大部分都不喜欢,比方说得拿出数据和事实来,到底多大比例在影院真正观看了电影的人群觉得不好。

但是,如果你是因为看不惯很多人“吹捧”这部电影,所以故意去打个0分、1星,这就是脱离了电影本身去做的极不客观评价了。平心而论,从各方面综合来看,给这部电影打0分、1星是不是有点太不靠谱了?偏离得太大了?是不是体现了打分者思想上的偏激?

一些叛逆年轻人、年轻文艺青年往往喜欢特立独行的东西和偏颇的东西,这是存在的性格,喜欢与众不同和喜欢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记,也要尊重大众的选择,不能随便忽视大众的表达,不能随便代表大众,更不应该为了发泄情绪,去脱离了电影本身去主观地、情绪化地去评价上一个最低分。

《流浪地球》无论如何不是一部“一星电影”吧,那么所有给它打一星的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有的是审美与众不同,就是认为特别差,这个我认为是可以的。有的是发泄情绪,因为看不惯别人给高分和从情感上很支持,另外,还有恶意黑的。但是,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是不是都不能代表电影院里真正的观影大众,如果是恶意黑的就是很恶劣的行为。

出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愿意多鼓励这部电影,这是很容易让人理解和无可厚非的。毕竟中国的重工业科幻电影才刚刚起步,如果用与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和高度成熟的好莱坞同样标准来要求是有些苛刻,所以有些人夸大一些去给满分,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盲目自大,承认这部电影虽有突破和迈出了坚实的重要一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着一些差距,愿意一起出谋划策和支持国产电影不断继续提高,那就是好的。但是恶意黑的心理是什么,有些体现出了一些叛逆、思想偏颇青年的狭隘了,而有些可能是别有用心的,就不能再往下分析了,是应该被大家坚决抵制的。

据说,还有一些人追到国外的IMDb网站上,用蹩脚的英语及典型的中式英语Chinglish给《流浪地球》打最差评价,这种心理也是很令人费解和厌恶了,注定会成为国产电影发展中的笑谈。

寻找《流浪地球》的成功原因

可以说,《流浪地球》在电影市场和大众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再创了很多新纪录,赢得了国际影人的注目和尊重。当然,一部电影的成功,宣发等各环节都很重要,功不可没,但真正能吸引民众和让民众口口相传的核心,还是影片本身的质量。的确,大刘的小说是影片成功最基础的条件,但电影的成功远不是仅靠原著小说就能完成的,是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程,特别影片对于原著小说精髓的吸收和创造性改编,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这里,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电影的创作历程,共同寻找一下《流浪地球》成功的原因,会对大家,特别是很多电影工作者,有很多启发。

《流浪地球》这个项目是怎么诞生的呢?

2014年,电影局派了5人去美国学习,参加派拉蒙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分别是郭帆、肖央、宁浩、陈思诚、路阳,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中美电影工业的差距和学习,为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培养人才。很多文章报道过这个事情,公众号“小鲜电影”的文章这样描述:“回来之后,导演们做的事情都很相似,都在做工业化的尝试,巧合的今年春节档有两个人撞了车。”

正如一个微信群里某位人士的留言:“欣慰的是最后还是拥有工匠精神的不走捷径的郭帆大胜了。”《流浪地球》大爆了。

的确,如果你了解了影片不为大众知晓的幕后历程故事,就会发现,这次《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是工匠精神的一次胜利,是郭帆导演这样一名学院派电影人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成功。说到学院派,大家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拍摄艺术片的,其实是误解,现在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教学重点内容和电影行业重大课题,学院派真正的标识和精神内核是“系统、严谨、规范”,而这是拍摄高科技和人文精神含量高的电影所最需要的。

《流浪地球》本是作家刘慈欣于2000年在《科幻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虽然很震撼,但一直并未受到很多人关注。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的《三体》创造了亚洲纪录,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引起国内外很多人士巨大关注。中影计划开发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项目,找了中外很多大导演,但均表示对拍摄中国科幻电影没有多少信心和兴趣,认为时机不到及条件不成熟,不愿费劲不讨好和砸牌子。中影找到了因拍摄《同桌的你》而小有成果的郭帆,但只是让他尝试着弄一弄,并没有拍板决定拍摄。

结果,郭帆导演凭着对电影的热爱和学院派电影人的严谨扎实精神,在实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科幻电影零突破的决心驱使下,愣是走了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这个螃蟹吃得很艰辛。从筹备到上映,这一走就是四年,科幻电影难度大,又缺乏资金,经历了立项、拍摄、超期超预算、中断、补拍等一系列过程,十分坎坷。

影片的出色呈现,首先得益于在长达3年的扎实筹备。例如,除了认真参考了国外一些优秀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机械战警》等外,他们找了中科院等机构很多专家人员请教学习,比如影片最后高潮部分用木星爆炸冲击波将地球推离木星引力的情节,就与中科院一些专家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有关,双方交流完毕,还互相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另外,他们还找了北大心理学系的心理学专家钟杰教授,请他帮助设计和强化剧本人物关系。钟杰教授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自我”“本我”“超我”等知识,帮助完善了可以制造出更多矛盾内外冲突的人物“三角关系”。例如,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与吴孟达饰演的岳父韩子昂,及患病后放弃治疗的刘培强妻子之间就构成了一个有力的人物三角关系,可以增加观众的心理张力。如果编剧人士认真研究一下,会发现电影中很多人物关系设置都是极符合心理学规律设定的。普通观众不知道,但这是在咱们观看电影时被感动和吸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他们扎实做了严格的电影创作流程所要求的案头准备工作,认真、成功寻求到了国内天文、文学、心理学等方面专家、高手的支持,为电影创作奠定了好基础。而且,查阅郭帆的资料,你可以发现,他一直特别喜欢科幻电影,为了圆这个梦准备了近十年。项目开始后,他看了很多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书籍,据说他的办公室书架上,物理学书籍放了好几层。三年的筹备中,他们的剧本前后修改了50多稿,达100万字。

拍摄科幻电影,因为要表现的与我们的现实世界不同,但又必须合乎我们人类认知的基本逻辑和规律,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需要建构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要有自己的“世界观”,包括政治、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这也正是创作科幻电影所要求的标准流程。郭帆导演他们用八个月时间编了一个“1977-2015年”的“科幻”编年史,像对哪一年开始研究“流浪地球“计划,什么时候建造第一批行星发动机,有哪些反对派做出哪些反对等,都做了设计。为了向所有主创和投资机构准确传达他们设计的理念,制作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和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

前期资金尤其缺乏,郭帆就自己垫资进行前期开发,他介绍自己当时的想法:“拼了老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拿出的成果越多,就越能打动资方,即便最后做不成,我也不会遗憾。”(来自“拾遗”公众号2月9日我是拾遗君文章《流浪地球诞生记》)

最终,凭借这股子“傻劲头”,他们制作出的关于“流浪地球”的世界观架构方案说明、100年编年史、3000张概念图、8000张分镜头,打动了中影,最终拍板开拍。

为了尽量营造电影的真实感和方便拍摄,他们花15个月在青岛的东方影都影视基地,设计、搭建了达到10万平方米的实景,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坚实基础。

因为国内没有多少前人经验,尽管拍摄期他们非常努力,导演郭帆平均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也是困难不断,从原定3个月到超期近一倍时间,剧组的摄影师竟也一起搭钱拍摄,拍到后面,“连哄带骗”地把吴京弄进剧组,结果吴京从客串到一直待了31天,又因为超预算“被”零片酬,再到被感动,自己还果断投资6000万,也成了一段电影趣谈。

制作后期,因为影片有2000多个特效镜头,为了节省资金,很多只能找国内特效公司制作,因为水平不如人家高,就反复修改,最多一个镜头改了达251版。

了解了《流浪地球》背后这些“工匠精神”之后,我也就明白了郭帆导演和《流浪地球》此番大获成功的坚实原因。的确如此,电影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也是艺术品与工业流程的结合。真正的电影创作,历史上的那些经典作品,特别是有高科技、文化含量的作品创作,很多时候并不比理工学科的那些高精尖实验精细度低。库布里克创作《2001:太空漫游》时,就聘请了美国NASA等机构的很多科学家一起非常严谨、精细地工作,以至于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与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一样的,这部电影也因此成功预言了人类航空航天史上的很多事情,并成为电影科幻类型片的一部封顶之作。

《流浪地球》剧组的创作历程和工匠精神,非常值得电影人研究和借鉴学习。针对愈来愈开放的国际竞争,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这种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扎扎实实走路,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在我们当前相对浮躁的影视行业内是缺乏和值得大力推广的,是行业真正能繁荣发展、赢得观众和国际尊重的唯一方法。

庆祝《流浪地球》的成功,我们也不要忘记一路上的那些为科幻、高科技电影先人,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付出过的那种探索和铺垫,是后来成功者的基础。真正的成功没有捷径,依靠捷径获得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和能赢得大众真正尊重的成功。

特别提出一点,影片能够大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创们精准地抓住了大众电影作品中“情感”这个核心,较好地传达了人类宝贵的情感。这也正是影片在小说基础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功再创造。影片成功地与大众达成了情感共鸣,点燃了国人的自尊、自豪民族火焰,还有影片中生死离别时刻的感人亲情,也使人潸然泪下和感动不已。

可以说,情感是大众艺术作品的一个核心。大众艺术作品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形象、描绘故事,但通常最终传达的核心都是情感。也正因为影片中出色成功的情感内核,我预测这部电影必然能够获得巨大票房。

有些声音批评《流浪地球》过于“煽情”,这个很简单,就是跟观影大众做调查,因为是针对大众的电影。事实是,很多现场观影观众被影片中的亲情、牺牲精神感动,那么就说明是成功的创作,而不能胡乱批评人家是“滥情”。

果不其然,看完电影后,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的一段受访话语,他分析说:“影片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其拥有中国式的情感。”他还介绍说,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对北京文化出品的影片做了针对大众的精准定位,建立了一套“强刺激、强共情、强共鸣”的标准。这个是非常厉害的。(来自“幕味儿”公众号2月8日落木君文章《成立仅三年,他们或将创造中国影史最大的奇迹》)

有人说,大刘的小说不讲情感,电影突出了情感,这与大刘的小说有点不太一致。其实不是。

我认真读了原著小说。实际上,作家刘慈欣还是讲究情感的,情感也还是他的作品中很重要的触动人心的地方和手段。小说选取了一个在地球流浪计划的“刹车时代”刚结束时出生的中国男性视角,通过他几十年的经历和所思所想,叙述了宏伟的“流浪地球”计划。大刘这部著作要表现的是宇宙空间、时间与相比十分渺小短暂的地球、人类的冲突,引发的是对人类对自身和地球,以及时间、空间的思考。在宇宙空间、时间的无限征途中,人类有些事情确实迫不得已,有时候为了整体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发展只能牺牲局部利益,但小说中的那个男人叙述者也是富有情感的。例如,小说中,当因为岩浆渗入地下城,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逃生后,因他的妈妈来不及逃生,“我心如刀绞地想像着妈妈最后的时刻”;他最后一次到地面后,看着眼前的“一切冻结”的孤寂景象,想象着他的第一百代子孙在新太阳下快乐地生活,他叙述道:“每当听到这首歌,一股暖流就涌进我这年迈僵硬的身躯,我干涸的老眼又湿润了。”这些情感流露的地方,恰恰是最引人深入思考和产生对宇宙、时间敬畏感的地方。

(本部分前面的拍摄历程介绍参阅了如下几篇文章:“36氪”公众号2月8日韩洪刚文章《<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拍成现在这样没有遗憾》;“拾遗”公众号2月9日我是拾遗君文章《流浪地球诞生记》;“电影杂志社”公众号2月5日程橙文章《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

《流浪地球》成功的几个意义

我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注定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有着极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是一次工匠精神在电影行业的胜利,引领了正确的方向,促进了电影业的健康发展。这些年,国产电影市场飞速发展,银幕数和影院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好莱坞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电影市场,但繁荣发展下也蕴藏着重重危机,就是国际竞争力出现下滑,重工业电影创作一直薄弱、面临瓶颈,在国际市场真正能打的太少,除武侠片外的类型电影发展滞后,而且电影行业后备力量不足。

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这些年我们的卖座电影和项目研发计划中,真正能有国际竞争力的比如重工业电影的太少,中小成本喜剧电影是风险较低和最讨巧的,但经常被批评缺乏思考、情节低俗等,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大众类型和与国际化接轨的类型。

有一段时间,似乎都没有多少人敢拍弘扬好人好事和英雄的电影了,认为观众不爱看说教的,会亏损,也普遍不愿意制作重工业电影,认为好莱坞优势太大,很容易失败,且成本高昂,都愿意选择较“保险”的类型制作,结果却反而越来越受挫。不愿意尝试和触碰真正国际化的类型,注定会道路越走越窄,因为,好莱坞电影可没闲着,一直在大举扩张和进攻,在不断地培养更具眼界和更高要求的观众。

一段时间,似乎有点“不正经”的电影才能票房大爆,实际上,这是因为大批真正的大众还没有走入影院。说到底,弘扬真善美和主流价值观的电影才是真正大众和主流的,能获得最大众认可的电影。我们丢掉了观众,是因为观众对我们的作品不满意。

这些年,这是一个很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科幻片是一个很国际化和能代表国家实力和进行文化输出的类型,但几乎没有大导演愿意尝试,最后新人导演郭帆,愣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来了,而且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种功劳和意义是巨大的。

别让“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人是傻子,制作上能省就省,追求艺术不如享受人生”等消极懈怠、投机取巧的论调占据影视行业的主流,因为那些国际电影强国不这么干。

让应该努力探索的重工业电影获得更大的回报,让不投机取巧、愿意采用工匠精神创作的人获得更多的回报和赞誉,能存进正向循环。否则,都不愿意吃苦努力,都不愿意开拓探索,都去投机取巧,那国产电影就会越来越处于不利局面。

其次,赢得了国内的普通观影大众,让民众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振奋了电影业,开启了中国真正科幻电影制作的帷幕。看到《流浪地球》也可以拍出好莱坞式的大片场景和宏大震撼的叙事,国人就会对电影业更加有信心,会有更多的人士关注和支持、参与电影业。我个人也并不太认同“科幻元年”的说法,因为这确实要看是否有一系列的科幻电影诞生,但可以肯定的是,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是没问题的,也必定将载入电影史册的重要一页。

吴京在接受《环球时报》视频组的采访时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该给予奖励,因为他给后面的人留下很多丰富的经验,给中国科幻电影留下很多丰富的经验,同时这部戏七千人的工作量,它起码在中国培养了七千人对于科幻电影的基础知识,多了七千个人才,这种贡献是巨大的。”(源自《环球时报》微博2月12日发布微博)

确实是,这部影片的贡献意义太大了!

再次,赢得了国际上的诸多尊重,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流浪地球》以超出国内外预期的过硬制作质量,中国人的闪光智慧,富有东方色彩的家园情怀、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不仅赢得了国内大众的喜爱,也赢得了国际上的瞩目与尊重。

电影是一门商品,但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核心之一是创新。李安的《卧虎藏龙》能获得西方的普遍认可与刮目相看,就是因为他给西方人展示了很多他们没见过的东西,富有东方特色。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与美国大片经常传达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发达国家那种常有的“我是老大”观念不同,《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想象力,中国人的价值观,浓重的家园情怀意识和发展中国家注重的集体协作观念。正是这些同在主流价值观中的不同,恰恰引起了美国人的关注和尊重。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认为《流浪地球》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电影“太空竞赛”,“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到来”。(来自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

美国VERGE网站的影评人塔莎·罗宾森评价:“但随着中国进入动作大片市场,看到中国如何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人才带入全球市场,将仍然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来自知乎“chenzj的私人角落”专栏美国VERGE网站译文)

还有,让很多中国家长和孩子开始对科幻、科技、电影产生巨大的兴趣,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少年涌入电影行业。

《流浪地球》看完后,很多家长带孩子去买《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书籍了,很多孩子从电影出发对科技、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很多家长和孩子看到国产电影的出色呈现,对电影业有了坚实的信心和浓厚的从事兴趣。

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诞生过很多令人尊敬的英雄和才华横溢的各方面人才。我们能研究出原子弹、氢弹,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很多突破,就证明了我们的民族的智慧和实力。其实,电影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我们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家庭都不愿意让孩子选择学习艺术专业和影视专业,而是优先选择其他行业,社会没有为影视行业输送足够的人才。很多家长对电影业产生信心和重视之后,相信中国电影的人才力量会越来越好。

客观看待《流浪地球》存在的不足,更上一层楼

面对巨大成功,我们同时要很认真地总结探讨这部电影还存在的一些不足。面对成果,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要知道,我们离已经拥有几十年经验的强大、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正确面对问题,方能不断提高,并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

首先,从电影故事和叙事上角度来说。虽然已经总体很成功,但这部小说毕竟是大刘近20年前的作品,也是我们的首部硬核科幻片,创作人员的经验较少,因此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不足。

例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在给予了《流浪地球》高度称赞后,也从数据测算角度,向观众普及了一些天文学常识:让地球停止自传是人类几乎不太可能做到的,而且,地球停止自传后,很可能会导致板块坍缩,并引发全球地震和海啸,地面不会有像电影中一样呈现的完整建筑物和行星发动机很难存在,人类也很难居住在地下。

苟利军教授认为,小说和电影中包含了一些不够科学的想象,但还是很值得欣赏大胆而创新的想象力。(来自“中国国家天文”公众号2月7日文章《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传的地球真的可以去流浪吗》)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也写了科普文章“在流浪地球中炸掉木星,我还有更好的办法”,从专业角度分析了电影故事中的几个不足。比如,因为当时地球已被木星引力捕获,说点燃木星用洲际导弹射程不够是不科学的,是完全可以在木星引力巨大引力下,打到木星去的。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建议,比如关于进行深空旅行的好想法,用脉冲星导航会进一步增加电影的科幻“硬度”,既科学又硬核,可能还会促进未来科技的发展,从而产生更大的意义。(来自“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公众号2月10日张双南文章《张双南:在《流浪地球》中炸掉木星,我还有更好的办法|科学家看电影》)

中科大的一位在读研究生进行了计算,因为地球的密度是木星的4倍多,所以他计算出木星引力潮汐如果要撕碎地球,近木点应该是在木星内部。(来自“安徽网”百家号2月14日文章《中科大学子找《流浪地球》漏洞:点燃木星大气难以推开地球》)

但他们都肯定了电影创作的巨大成功,张双南研究员更是连用几个“过瘾”来形容。他们也都认为科幻电影可以推动大家对于科学的好奇和想象、研究,是在提更进一步的建设性建议,认为如果能再增加一些科学含量就会更好,会更加硬核和吸引更多的观众。

还有一位北大物理学教授,在肯定了电影艺术创作想象力的同时,也从自己专业出发对影片中一些从科学角度不太可能实现的情节做了几十条叙述,也引起了热烈讨论。有人说科学与艺术完全不同,完全不能用科学去考量艺术创作。

确实,不必完全拿科学标准来衡量艺术,但我认为,科学与艺术也不完全对立,并可以互融互通和互相促进的。在科学与艺术关系方面,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与艺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反面,有着共同的基础,是相通有共性的并都源于人类的创造力,可以互相融合和共同促进。确实如此,智慧与情感、理性与感性都可以互相交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加人类的想象力。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库布里克的最经典作品《2001:太空漫游》不就是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互相促进吗?

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可以在制作上进一步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在剧作和叙事上更加严谨,进一步将科学思维、技术成果融入我们的艺术创作。我们在很多行业都有着世界级高精尖人才和智慧成果,比如航空航天,高铁技术等诸多领域,发挥我们全中国各行各业的力量和智慧,也是对电影业的有力支持。这比较艰辛,但也是我们能够拍出世界领先的优秀科幻片的一个必要途径,让我们的电影更富有科学思维含量和智慧创造力,从而征服更多的观众。

其次,从剧作和叙事方面。我认为,《流浪地球》的剧作总体上是很成功的,很值得大家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得益于原著小说的强大基础和电影主创们对原著小说的成功发展、改编。

值得提到的是,剧本是王红卫老师担任指导,发挥了学院派的剧本叙事优势。电影学院很多师生认真研究过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叙事,是有很多宝贵经验的。我认为,《流浪地球》的剧作体现了国内类型电影剧作研究的成功和进展,特别是能够将故事主要聚焦在众人齐心协力解决地球面临解体的危机这个核心事件上,节奏紧凑,信息丰富,而且能够把最能打动普通观众的情感成功融入其中,向剧作团队致敬。

值得讨论的是,有一个明显的剧情设计不足,也是我一直觉得有些奇怪的地方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不顾MOSS和联合政府的劝阻,烧毁人工智能MOSS,将休眠舱释放后,自己驾驶国际空间站撞击木星拯救地球上人类的情节。因为国际空间站携带着人类最后备份的受精卵、科技成果等,如果点燃木星后不能成功,那么整个人类文明可能就灭绝了。显然,这不是一个理智的举动。刘慈欣的小说原著中核心的一点是,在巨大的时间空间变迁中,情感只能服从于理智。这个举动显得过于不理智了。因为不太了解太空、天文学知识,这个情节是我观看电影在剧情上感觉有点出戏的一个地方。其实,也很好解决,比方说设计一个飞行器,由吴京驾驶直接飞向木星以拯救地球,是否一样可以展现出希望传达的“舍己拯救地球”的高大情怀?

如果拍摄续集,可以在这个情节上补充一下。比如中国人承担这个错误的责任并做出补偿,负责重建国际空间站,不但消除所有损失且建设出更好更发达的空间站和人类资料库。

另外,在地下空间的美术设计上相对有一些薄弱,也感觉还不够合理。看电影的幕后介绍说,剧组一开始设计了前卫的、高科技的未来世界各种车辆、道具等,后来推翻了,采用了旧的风格和前苏联工业风格。但我认为,这一点是一个薄弱项。包括在地下世界中,类似地下娱乐场所和“小流氓团伙”感觉有些痞气的设计,也是一个缺陷。这里,可能是受到了例如《疯狂麦克斯》等一些电影美术设计方面的影响,但那种与我们的这个科幻大片整体风格有较大不同。

感觉可能是剧组在设计了很多地下城场景、人物服装等美术风格后,感觉很难实现,包括受预算等限制,干脆选取了一种“旧工业”和“集体主义生活”的风格。但这个有点不大合理,因为电影讲得是未来世界的故事,而影片地下城的美术风格有点像是怀旧风格,虽然让人感觉到亲切,但是与科幻片多少是有一点不合拍的。还有,可能是受预算限制,宇航服的制作显得落后和笨重一些。

但瑕不掩瑜,以上这些不足在电影中都已被宏大雄伟的故事和震撼的场景表现掩盖了。

还有,影片中一些段落的剪辑显得有些凌乱。因为影片信息量较大,为了放映时长又剪掉了一些段落,叙事难度是比较大的。一些剪辑显得凌乱一些,节奏过快,且近景有些偏多,一些地方让观众看起来会有些不易懂和比较累一些。如果拍摄续集的话,可以在视听语言上更加沉稳一些,更加主次分明。

还有一点,就是电影中的一些旁白和部分演员的台词腔调,同样体现出了咱们国内演员表演台词上的一些薄弱,就像大家有时候不太喜欢电影频道的一些国外片配音一样,字正腔圆但有些地方话剧腔偏重一些。国产影视剧台词的话剧腔问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强大的“影戏”观念,需要我们逐渐克服,不断追求更加生活化和贴近百姓。

有人说吴京在影片中的表演很差很做作,这是不准确的和完全不能代表大众的。吴京的表演恰恰是影片的一个亮点,我认为是片中最精彩的表演。吴京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也很有国际演员范儿,撑得住场,实现了非常成熟、大气的精彩表演,为影片在大众中的爆红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影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说到底,这是一部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获得了观影大众的高度评价,虽然距离国际先进科幻电影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它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电影,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电影界工匠精神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必将创造历史,载入史册。


流浪地球的相关影评

流浪地球
🐽 • 小感受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