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站台

评分:
0.0 很差

原名:El hoyo又名:饥饿斗室(港) / 绝命大平台(台) / 站台 / The Platform / La plataforma

分类:科幻 / 惊悚 /  西班牙  2019 

简介: 在未来的反乌托邦国度中,囚犯们被关押在垂直堆叠的牢房里,饥肠辘辘地看着食物从上层

更新时间:2020-04-14

饥饿站台影评:“他人即地狱”。

警告,本文有轻度剧透,请慎入。
友情提醒,本片严重影响睡眠,建议在白天观看。
《El hoyo》 饥饿平台,英文名“The Platform”是一部西班牙惊悚电影。即便如此,本片的概念也决定了它同时也是一部有哲学深度的反乌托邦电影。
与所有开放式结局的电影一样,本片可以有多重理解。有一种笔者比较认同的解读:最终,男主用生命送上去的布丁,就是开头部分,0层的厨师们发现里面有一根头发的那盘,他们误以为下面的人不吃布丁是因为里面有根头发,却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样惨绝人寰的故事发生在这666人之间。
关于这个电影,网上有很多优秀影评,这里就不再累述。我想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在观影过程中脑子里曾浮现出的一些“深度词汇”。

“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dystopia或anti-utopia)源于希腊语,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
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在词源上对反乌托邦做出了贡献:一是英国哲学家、法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杰里米·边沁(我们马上会再见到他)在1818年使用了cacotopia这个词,意为“最糟政府所在的假想之地”。另一个,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是据牛津英语词典所记载的,已知最早使用dystopia一词的人。
反乌托邦,是一种不得人心、令人恐惧的假想社会,是与理想社会正好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的最终形态。反乌托邦常常表征为反人类、极权政府、生态灾难或其他社会性的灾难性的衰败。大多数的反乌托邦艺术作品,是设定在未来的故事或发生在虚构的背景中,并反思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环境、政治、经济、宗教、心理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文学上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是:
乔治奥威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
《禁闭》中的“他人即地狱”

《Huisclos》禁闭,英文“No Exit”,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1944年创作的存在主义戏剧。
原标题在法语中是一个摄影术语,但又指在非公开场合进行的讨论。这是一部由三人对话组成的室内剧,场景“神秘的房间”是一个萨特式地狱,惩罚则是:三个死者被迫关在一个房间里,用言语互相折磨对方并形成畸形的三角关系。萨特最著名的语录“他人即地狱”便来源于此。

近期家里蹲的小伙伴们也许会对“禁闭”这个生活中本不常见的词汇有了全新的认识。
“圆形监狱”与规训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在《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功利主义”的原则。边沁在实践上是激进的社会改革者,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普选制度,也是最早支持动物权利的人之一。他还是最具影响力的古典自由主义者之一,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包括约翰·史都华·弥尔和政治领袖如罗伯特·欧文(乌托邦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等。


杰里米·边沁于1791年首次提出圆形监狱(Panopticon)设想。

圆形监狱panopticon的词源受希腊神话百眼巨人阿耳戈斯(Argus Panoptes)启发,取其“百眼、全视”之意。圆形监狱是一种机构建筑和控制系统,设计概念是:允许一个保安人员监视该机构的所有囚犯,而囚犯则无法得知他们是否受到监视。圆形监狱建筑由一个圆形大厅组成,中心地带设有塔型检查室。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心观察犯人。
尽管一个警卫其实不可能一次观察所有囚犯的牢房,但囚犯无法知道何时在被监视,意味着圆形监狱能够实现“犯人自我管理”的原理,囚犯被迫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也让圆形监狱成为了一种心理学建筑。边沁认为这个基本计划同样适用于医院,学校,疗养院和庇护所,但他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开发“全景”监狱的设计,这个监狱能最大程度降低监狱管理囚犯所需的开支,减轻公共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总效益的最大化。
1970年代中期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引起了人们对圆形监狱的广泛关注。
福柯认为圆形监是现代社会中纪律和惩罚的隐喻,纪律是确保人类复杂性秩序的技术,其最终目的是在系统中保持顺服和实用,并且源于18世纪的纪律社会已经取代了前现代的国王社会。因此,圆形监狱不应仅仅被理解为一个建筑物,而应被理解为一种权力机制和政治技术。
PS,“圆形监狱”的建筑形式在今天仍然存在。
救赎与使命
让我们再回到电影的情节中,男主是唯一一位带着一本书入住监狱的人。
《堂吉诃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作的反骑士小说,是整个西班牙的文学典范,也是现代西方文学的奠基作品之一。故事背景是一个早就没有骑士的年代,主角堂吉诃德幻想自己是个骑士,因而作出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例如与风车作战。他被一些人视为坚持信念、憎恨压迫、崇尚自由的英雄,被另一些人当成沉溺于幻想、脱离现实的典型。


这本书著名的开场白:
“曼查有个地方,地名就不用提了,不久前住着一位贵族。他那样的贵族,矛架上有一支长矛,还有一面古代皮盾、一匹瘦马和一只猎兔狗。”
先知、圣母和弥赛亚:
在电影的最后,通过女狱官孜孜不倦的启发,男主终于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像堂吉诃德一样,带领着他的随从,通往了与“明知不可能”作斗争的向下之旅。这时,我想起了祭坛三联画的结构,女狱官代表圣母,男主脱胎换骨成为了弥赛亚,黑人智者则是先知。这里也呼应了西班牙文化中的天主教情结,更为电影增添了另一层地域文化内涵。
文末,推荐一个新媒体艺术作品《圆形监狱》,来自德国新媒体艺术家GolemKlonVIII。

饥饿站台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