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

评分:
0.0 很差

原名:涉过愤怒的海又名:怒海 / Across the Furious Sea

分类:剧情 / 悬疑 / 犯罪 /  中国大陆  2023 

简介: 老金(黄渤 饰)为供女儿金丽娜(周依然 饰)留学终日捕鱼,却换来女儿身中17刀离

更新时间:2023-12-04

涉过愤怒的海影评:涉过愤怒的海,直面爱无能


所有的愤怒,背后都是无能。开篇曹保平借周迅之口,说出了真相。

此片对于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探讨的主旨,是值得一张电影票的。作为在“父母为大”的价值观下成长的一代又一代,鲜少有机会去谈论“父母的不爱”。2016年武志红的《巨婴国》一书爆火,其中就探讨了中国浆糊式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可惜没多久此书被禁,不爱又变成了不可言说。

到今天,当我们再去说亲子关系的爱和不爱,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今天就借《涉过愤怒的海》一片,来谈谈为什么愤怒,以及愤怒背后的爱无能到底给孩子会带来怎么样的伤害?最后,抛出一些解决方案。

探讨不爱,归根结底是为了更接近爱。我最喜欢的印度哲学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爱,但我们知道什么是不爱,恐惧不是爱,控制不是爱,痛苦、占有也不是,一切让我和你不舒服的,都不是爱。

(以下含剧透,建议先看电影再继续阅读,谢谢理解)

为什么愤怒?

全片的父母皆在愤怒中,黄渤饰演的老金是愤怒的主线,他靠着拳头一路宣泄愤怒。老金的前妻也愤怒,她的愤怒是对老金的失望和无助,“你一点都不爱小娜!”

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愤怒其实是恐惧的反向形成,是人在无能为力时选择的一种逃避,用情绪的极端外泄,妄图震慑住周遭改变事实,也妄图逃避自恋受损带来的打击。

所以,老金真正要逃避的,是他不愿意面对小娜最后打来的那一通电话,不愿意相信自己对最后的求助视而不见的事实。所以他一直用愤怒的拳头去找出他希望的真凶,打着“你害死我老金的女儿”做着违法的事,来逃避自己忽视小娜的事实。最后当所有遮羞布都被撕开的时候,当老金真正看见小娜直面不爱的时候,他才得以释然。

再说另一对父母,苗苗的父母也在愤怒中,只不过他们与老金相比,是粉饰后的愤怒,更加虚伪。周迅有一处愤怒很有意思,当她拿着自己千辛万苦搞到的护照准备带苗苗逃走,发现苗苗根本不在家,这个“不听话”的举动让她愤怒地摔掉手中的护照。她的愤怒,是孩子的失控。杀人是小事,我帮你逃,你把我儿子藏起来了,我也可以忍到你说,但儿子不听话,就像心魔一样侵蚀着她。

你怎么样都可以,只要听话。这种溺爱是爱吗?不是,溺爱只不过是隐形控制,这种虚伪甚至比直接家暴更恶心。而苗苗的父亲则是全片最自私的父母,面对儿子的暴行,他没有一点反省,想到的是直接杀死,最后爆发的愤怒赤裸裸展现了一个极度自私的丑恶的嘴脸。

两对父母的愤怒,背后隐藏的恐惧,其实都是自恋受损,是爱无能。我不想武断地去评判父母到底爱不爱孩子,但所有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中,都有爱无能的时候。

不爱,不是指责,是反省

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父母不爱孩子时,绝不是要讨伐追责,而是让更多伤害能有一个解释的出口,是希望当我们又陷入到“爱无能”的境地时,能保持觉知和反省。

让我决定去看这部电影的是微博上一条帖子,一个网友说自己的父母看了电影后,发微信说:儿子爸爸妈妈爱你,以前不知道怎么表达从来没问过你的感受,是我们没做好。瞬间泪目。

对孩子来说,最残酷的不是父母不爱自己,而是打着爱的幌子来伤害自己。“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当我们把所有伤痛都用笼统的“打是亲骂是爱”来搅浑,长大后就会日复一日重复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像小娜那样,一遍遍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得不到爱?

让我们从心理学来看孩子的心理发展,这是一个认知体系逐渐建立的过程,孩子通过外界对我的评价,最后来整合自我。通俗来讲就是,孩子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来确认自我的价值。所以当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实则是控制、发泄的时候,孩子的感官和认知系统就会紊乱:我感受的是不爱,但父母却说这是爱。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认知就会崩塌,要么一直反抗一直求证父母爱我,要么干脆关闭感知能力,以免体验到痛苦,变成回避型人格,永不涉足爱。反抗型和回避型,也是常见的两种畸形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噩梦,像旋涡一样无法挣脱的情感模式轮回。

没有人能一直保持在爱里。如电影里所言,爱是相互的,是双方都感受到喜悦自在。爱是一种能力,可惜在当下的我们实际上都缺少这种能力。爱的能力是需要先获得再给予,当我们心中的能量蓄水池满溢之时,才能甘之如饴地付出。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所以,为人父母,需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背后,到底是不是爱。如果能量不足的时候,要如实告知孩子,我的能力不够,我的行为不是爱。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爸爸妈妈当下的能力有限。给不了爱,至少能给孩子一个真相,还他一片自由的空间。

当我们如实说出不爱的时候,孩子才能知道这份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不是因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当痛苦有了原因和出口,才有被治愈的可能。

人格缺失的背后,是不被看见的小孩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亲子关系的再现。小娜和苗苗是注定会相爱的,因为他们人格底色是一样的,都是缺爱的孩子,他们都是不被看见的弃子。

我爱你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就是我看见你。而这两对父母,都看不见自己的孩子。小娜的委曲求全,在老金眼里是“皮实听话”,苗苗的疯癫暴力在父母眼里是“熟视无睹”“息事宁人”。他们两用不同的方式诉说着同样的需求:爸爸妈妈,请看看我,请看见我的需求,请爱我。

为什么人会一直重复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既然已经知道这种关系是痛苦,难道我们不会选择更好的路吗?抱歉,真相就是人的所有行为模式都是模仿习得而来,在不爱和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安全感就是没有安全感。这就是所谓的宿命。

电影《房间》里,当一直被囚禁的小男孩杰克被救出后,却无法适应“自由”的环境,想回到房间里。对他来说,囚徒才是他的安全感。当他和妈妈再次来到房间里,亲眼看见曾经的狭小肮脏后,直面真相的杰克才得以释然,转身去拥抱真正的自由。

为人父母,需谨言慎行,需时时反省

不爱并不可耻,爱无能,是每一个父母,甚至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事实,那么如何做,才能避免对孩子的伤害?

首先需自知,我们必须接受有可能不爱孩子的事实,我们需要谨言慎行,去反省自己行为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我记得前两年有一次和女儿冲突,当时正值疫情时期,自己的状态极差,因女儿一个举动导致崩溃爆发,抓着她一顿暴怒输出,眼泪鼻涕一大把,简而言之就是“我都这么辛苦了你为什么还不听话?”冷静下来之后马上就意识到,我又把她当情绪的出气筒了,于是转头给她道歉。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经常发生,作为一个在这里滔滔不绝的伪心理学研究者,有时候我都惊诧那些话竟然脱口而出:还不都是为了你!不听我的话迟早吃亏!

一秒不到,当情绪占上风的时候,这些话脱口而出,像极了小时候训斥我的父母。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模仿像是被刻在基因里的,事后想来真是浑身发毛。所以面对孩子,我现在很少随意发表观点,谨言慎行为好。

我有一个辨别自己“不在爱里”的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他表现出不爽、厌恶,一定是“不爱”,然后反省复盘,该道歉道歉,该解决解决。

父母才是为孩子情绪和行为兜底的人,我们是容器,不可身份倒置。

成年人的缺爱,可以自我成全

每一个不爱的父母,曾经也是缺爱的孩子,世代轮回的魔咒,希望于我终结。

我知道很痛,就像小娜在衣柜里不停画着太阳一样,我们用所有的力气,去祈求爱,去自证被爱。如果你也正在饱受痛苦,请看看自己,我们已不是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小毛头,成年人可以自我负责,现在的我们其实拥有自爱的能力,心中的蓄水池可以由自己浇灌。

就算全世界都看不见我,我也可以看着我自己,问问我是谁,我想去哪里。过去的子弹早已打不穿现在的我,往前走吧,孩子。

看见即是疗愈。愿大家喜悦自在,愿所有的孩子眼里有光。


涉过愤怒的海的相关影评

涉过愤怒的海
阿陌 • 6.11
涉过愤怒的海
乐儿 • 触礁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