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评分:
6.0 还行

原名:清平乐又名:孤城闭 / Held In the Lonely Castle / Serenade of Peaceful Joy

分类:剧情 / 古装 /  中国大陆  2020 

简介:

更新时间:2020-04-10

清平乐影评:张氏古装宇宙最全分析|从《知否》到《清平乐》,张开宙慢?慢就对了!

我其实是个不怎么喜欢看古装剧的人,尤其在前几年大女主乱宫斗戏泥沙俱下的情形下,所有狗血爱情、车祸复仇,魔幻仙侠恨不得一股脑全整上,男女主演则在惨白的滤镜下念着没灵魂的对白,反正都用后期配音,你从芒果台换到浙江台,竟丝毫没有串台的违和感,都像在听广播剧。
撕开剧集的外衣,里面的故事内核空洞的骇人,像飘满了浮油的清水泡面,又腻又恶心。
好在张开宙开始搞古装剧了,不然我真得患上中国古装剧PTSD。
刚开始看《知否》的时候,我就有一种童年古装剧又回来了的感觉。入夜四更天街上无行人,屋内点香燃烛氤氲出暖意来,人物念白缓慢有力而音调各异,是近几年未曾有过的观剧体验。
而《清平乐》承上启下,可看作是《知否》的姐妹篇,两剧拍出来感觉也极像,都是十足十的“张开宙味儿”。
很多人不喜张开宙,觉得磨磨唧唧节奏慢,看得人失去耐心。我恰恰相反,迷恋他这种“从前慢”的古装剧节奏,看他不徐不疾拉开某朝某代民间风俗画卷,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放学搬个马扎一看一下午的时光。

所以他到底是怎么妙手施法,让被人诟病已久的中国古装变得有质感的呢?
① 脚本的选择与改编
张导是个妙人,他选择的影视化脚本大都兼具故事性与文学性。不管是《知否》还是《孤城闭》,原作者都在史料研读上下了大功夫,从服饰到礼制,煌煌巨本较为厚重,从这样背景中脱胎出来的故事自是有沉淀的,不容易耽于浅薄。
选定脚本之后,张在改编剧本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知否》里把明兰的穿越身份一笔抹去,就让她做土生土长的北宋盛小六;《清平乐》就改的更大刀阔斧了,直接把叙述主视角从宦臣变成皇帝,从旁的姿态改为亲历者的故事,落笔果决得很,一点不拖泥带水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改呢?
方便卫视播出是一,但最重要的还是张开宙本人偏爱这种较为宏大的叙事手法。
他不喜拘泥于小情爱和小主题,哪怕是《知否》这种总会匀出更多视角去讲朝堂之上、江湖之远和社会之景,于是我们看到的成片更像一幅北宋民俗风情长卷。里面有朝制有家规更有江湖义气(《知否》里顾二水运漕帮线),儿女情爱是多环里的一环,生动饱满而不腻味。
这种宏大的叙事手法还体现在人物之多和刻画之深上。《知否》里有台词的就高达200多人,有名字的100多人,上至皇亲国戚下到姨娘婆母,人物纷繁多杂,各自又有各自的身世背景,所以稍不注意就容易立不住形象,破坏故事完整度。
但在张开宙这儿,却几乎能做到群戏有序、千人千面,故事大而不乱,宏大的叙事与细腻的刻画并行不悖。作为《孤城闭》的读者,我一开始还担心如何将其中庞大却隐晦的故事线完整呈现出来,而且能更好地服务观众的思考视角,听到张开宙以宋仁宗的成长史为主视角,顿觉有理,因为整本书的人物命运脉络基本都和宋仁宗的价值选择息息相关,所以理解他的情感和个性是重中之重。他立住了,整部剧就立住了。
好脚本+好改编,底子有了,剩下的牌要看自己怎么玩了。
② 古剧节奏拍古剧
我看《清平乐》开播至今,被人吐槽最多的就是张开宙节奏慢,剧情略拖沓。我其实认同张拍剧确实g点不够密集,观众“入戏”需要一点时间,而这根本原因在于他是用「古装剧的节奏」来拍古装剧的。
近几年比较火的古装剧几乎全是「现代剧的节奏感」,最典型的就是《延禧攻略》。第一集就把女主角魏璎珞进宫、秀女选拔、贵妃争宠几件大事铺陈清楚,而且其中居然还夹带着魏姐“吟诗解围”“血色绣鲤”两个小高潮。于正给你把剧安排的满满当当,悬念一个接着一个,东锣西鼓地拽着你往下看,在快要疲软的地方再注入两剂强心针,观众但觉过瘾极了。
但张开宙拍戏却不是这么玩的,你看他讲故事是娓娓道来的,是要前期有基础有铺垫的,不可能上来就像于正似的搞皇帝和太后battle三百回合的戏码,他要讲清太后为何垂帘听政,皇帝为何受制于人,这场困局如何微妙,群臣又怎么站队为何要这么站队。说白了,他也可以只把观众想看的点拎出来无限放大,但如果要反映一个朝代的格局与处境,只拍爽戏是行不通的。
拿《清平乐》第一集来说,为什么要用将近一半的时长来讲仁宗欲接生母而不得这一件事呢,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宋仁宗的身世是朝堂剧情发展的关键推动点,此事之后仁宗与太后的关系彻底决裂,他也从受制于人的少年皇帝开始慢慢突围,寻求政治独立,并默默积蓄己派力量;
二是仁宗日后隐忍周全、“孤城紧闭”的个性其实根源于此,年少时的他不是没想过反抗,不是乖乖听之任之,他试图在这件事上奋力一搏(夜闯宫门,策马永定陵),但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太后收紧政权,生母李顺容不久便病逝永定陵(不知是否为太后所为)。少年烈性敌不过持重山峦,宋仁宗也因此转了性。

所以从这一点上,张的“节奏慢”合该情由之中。
③ 原音念白
我个人是很喜欢张推崇的这种原音念白的,哪怕一开始听会不习惯,不如后期配音标准清晰,那也好过大家都用同一批声优,只要是个男的都是霸总声线,女主都是嬛嬛,搞得严重跳戏。
而且张开宙的古装剧能做到千人千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声音自然多样,老太太慈祥亲切,姨娘娇媚善变,大娘子活泼易怒,盛紘圆滑练达,更别说还有底下长工带口音的原声......声音一出来,人物形象立时生动三分。
我看播《知否》的时候好多人在批赵丽颖原音老有吐字粘连的情况,但我觉得还蛮可爱的,一下把明兰衬的娇娇憨憨,老成持重的外表下也有小姑娘的虚张声势,整个人就立体亲切起来了。
所以我觉得《清平乐》里江疏影的配音就有点出戏,一讲话就和其他人物的画风有些错节,可能是导演觉得她原声与形象设定不符所以启用后期配音?总之是个小小的遗憾吧。
④自然光源/滤镜
另外一点烘托质感的地方在于打光,《清平乐》和《知否》一样,现代光源的使用都很少,导演基本在保证画面亮度的情况下选用自然光线。
比如甫开场的行宫内四更天之景,夜色就被拍的很自然真实,墨色天空漏下几缕隐隐亮意,唯一的灯源就是小黄门手里的宫灯了。
外景如此,对人物的打光也是倾向自然的,用多面光代替平面光,阴翳面反衬亮处,拍的人立体而生动(怀疑还有瘦脸修容功能)。
光与影层叠纠缠,古代内室燃烛之景还原的再完美不能。夜凉如水,烛影浮浮沉沉,整室也似晕染上了暖意,看的人心亦是浮浮沉沉。
⑤ 选角儿
再来唠唠选角儿。张导在挑角色上也很妙,他是不惧于用流量的,但启用的流量也同样是实力派。
比如前一部的赵丽颖、朱一龙,这一部里的王凯,演员本身粉丝基数大有流量也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有谋求转型的心劲儿。
赵丽颖不用讲了,智商曾被严重低估的内地女演员,一开始大家只道她情商捉急囫囵话也难讲好,结果现下却成了发展势头最好的80小花。这两年赵谋求向实力派转型的心路人皆知,她几乎不接综艺,活动也是能少上就少上,心思基本都放在了作品上。《知否》算是她转型的一个里程碑,看得出来她把明兰这个角色吃的蛮透的,且她又很聪明,演明兰的时候又好似在娓娓道来自己蛰伏这么多年装愚守拙的心声,马上人设就立住了。
有野心的不止赵丽颖,凯凯王也算一个。王凯是个大器晚成男演员代表,82年出生的他一直到2010年都还在拍《丑女无敌》里有点娘娘腔的那种小角色,他其实心劲儿很足的,哪怕通过《伪装者》《琅琊榜》火了之后,也不甘心只做流量,一直努力寻求更多佳作证明自己,你看他接《大江大河》这种剧就知道了,不仅要撕碎偶像面孔,还得跟红色靠拢。
张开宙就蛮欣赏他的,《欢乐颂》《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到现在的《清平乐》,差不多快把王凯搞成自己的御用男主了。王凯当然也没辜负张的期待,就播出的这几集表现来看,王凯确实把青年宋仁宗拿捏地到位,台词功底也让人刮目,光听他声音就莫名让人神清气爽,和老戏骨们对戏竟也没觉得落于下风,气韵斐然。
⑥ 配乐
好的影视音乐是隐于剧中,不出戏反能四两拨千斤地增辉于戏。张团队请了孟可、吕亮来作曲,确实高明,《甄嬛传》里最有名的两首《凤凰于飞》《红颜劫》编曲就是孟可,吕亮则擅古乐器,二人联手用琴、筝、鼓、二胡等乐声把古意烘了个十成十,意蕴更增。
更不用提像《知否知否》《如梦令》这种未播先火的歌了,胡夏简直要和周深、张杰一起承包古装剧原声歌曲大半壁江山了,他们仨唱哪个火哪个,歌红剧也红。张开宙还很鸡贼地把《知否》里的bgm直接拿到《清平乐》里用,行吧这下既省钱又不输质量,妹妹的剧还能沾沾姐姐剧的光,搞个情怀杀可还行?
所以到底为什么张开宙的剧看上去有质感呢?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张开宙在用心讲故事,他没把讨好观众讨好市场放在第一位,而是老老实实去排兵布阵运作故事逻辑,把目光放在了更宏大的格局上。
在这个浮躁的当下仍能踏踏实实讲好故事的人我是心怀敬意的,因为未必讨巧但一定耗力气。幸而结果可喜,两部剧一出,让我作为观众对中国古装剧市场再度燃起了几分小小期待。

清平乐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