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夫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rs. America又名:

分类:剧情 /  美国  2020 

简介: 20世纪70年代,保守派活动人士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

更新时间:2020-06-11

美国夫人影评:街头运动,最后都将魂归何处?

美国那边街头运动已经闹了创纪录的十二天了,看昨天华盛顿DC林肯纪念堂下的广场,这事好像没有短时间消停的意思。抗议者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反对“系统性种族歧视”和“警察滥用暴力”,这样的运动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变革?街头运动将走向何方?
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近日看美国各色政客的表现,从躲在地下室疯狂发推的总统,到抚棺痛哭的市长,实在难以让产生有什么信心。再大的街头运动,也会第一时间转变化两党互殴的素材。而对死者的英雄化“国葬”,到对施暴者的从重从速审判,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无非是些公众愤怒情绪的安抚剂而已。治标都可能无效,更何谈治本?
以情绪为核的街头运动,是否能带来什么本质性的政治倡明和进步?说实话,我看这个问题是比较悲观。
正好前日看完了FX出品的政治剧《美国夫人》,这种悲观情绪不禁又加了一层。
9集迷你剧《美国夫人》(Ms. America)无疑是今年最出色的政治剧,而剧集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场戏,无疑又是整部剧的“剧眼”。我们先从这里说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里根参选美国总统。一直致力于阻止《平等权力法案》(ERA)成为法律的保守派政治活动家菲力斯·施拉夫利(Phylis Schlafly),最终选择助选里根,并为他提供了一份保守派核心选民的邮寄名单。1980年11月,里根胜选,施拉夫利夫人认定自已即将被里根选入内阁,自已的政治生涯将进入新的篇章。
11月的一天,施拉夫利家的电话终于响了。老公接了电话之后,兴奋地捂着话筒跟老婆比划:“是他!”施拉夫利夫人款款拿起话筒,笑容满面地准备接受新总统带来的好消息。
我们只能听话筒那头里根的声音。他感谢了施拉夫利夫人对他的支持,特别是那份邮寄名单。但他话锋一转,说他现在已经成为女权主义者的眼中钉,再也不能与反女权的团体或个人有太直接的关系了。
话说的很明白了 --- 施拉夫利因为高调反对ERA,是美国民间反女权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为了避免与“反女权运动”过多交涉,里根决定放弃施拉夫利这颗棋子,不再邀她加盟内阁。这就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鸟尽弓藏”。
施拉夫利夫人一时无语,而电话那头的总统也就客气地挂断了电话。施拉夫利夫人呆呆地坐在那里发怔,全程旁听了她与总统对话的老公走进来看着他,做了个惋惜的表情,然后说:“晚饭吃什么?”
施拉夫利夫人怔怔地站起来,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开始削一枚土豆。
全剧终。
《美国夫人》九集刻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围绕ERA的美国政治,特别是民间政治,的风云起伏。在保守派政治活动家施拉夫利历经十年的推动之下,ERA终究在三个州未能通过,一直到现在也未能成为法律。作为民间政治斗士,她成功阻挠了女权主义在政治上的进步。
但看懂《美国夫人》的观众知道,施拉夫利参政并非为了反女权本身。她原来专攻的领域是外交政策,只是看到ERA出现后,才发现“反女权”才会给自已增加政治法码。她的政治野心是进入体制(这也是她年届中年还奋发学习法律争取名校法律学位的原因),所以里根组阁时将她抛弃,对她来说是一场失败 --- 尽管在阻止ERA这件事本身是取得了成功。
施拉夫利败给了里根的政治手腕,而她的对手,一众女权主义斗士,同样也败在另一名总统手上。这位总统,就是卡特。
七十年代女权早中期,女权运动在美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到七十年代末,女权运动的领袖贝拉·艾布扎格也在卡特政府中的一个女性权利委员会任主席。在选战中卡特政府为平衡各方选民情绪,决定放弃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因此断然辞去艾布扎格委员会主席的职权。被政府抛弃的女权运动诸领袖愤愤不平,全部从委员会辞职,女权运动再次回到民间,后来再难成声势。ERA也竟再未在三个堡垒州获得通过。
所以到最后,女权和反女权这两个民间政治阵营,虽然相互对立,殊死角逐了十多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输给了政客们的算计;它们双方发动的轰轰烈烈的街头运动,最后都消弥在政治体制的铁幕之后。
这是看完《美国夫人》后得到的观感 --- 这部剧不仅讨论女权和反女权,更深入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其中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带着观众认识政治运动中的一个个人物,由此剥开政治事件的一层层表象,最后到达剧集所要表达的那个核。
每个人开始看一部影视作品,通常都会有一个预期。《美国夫人》的片名、海报,以及凯德·布兰切特这样一位大牌演员的出演(实际上这是她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这些都给人一个印象:这是一部少有的,站在保守派立场的政治剧,将会塑造一个保守派政治英雄。
第一集大概是给人这样的印象 --- 家庭妇女施拉夫利夫人容貌优雅,举止端庄,相夫教子颇有建树,而又以巨大的热情投身政治事业。但随着剧情的展开,你会开始发现她那种笑容可掬后面的虚伪,还有那种深藏不露的野心。
你会发现这位反女权的代表人物,内心里其实就是一个强悍而独立的女权主义者。在外面高调悍卫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她,在家里又必须低眉顺眼去扮演一个从众入流的妻子和母亲。她志不在厨房,又不得不自限于厨房之中,因为一份政治野心,她必须承受这样的撕扯。
于是菲莉斯·施拉夫利,就成为电视剧的世界里少有的血肉丰满的而富于深度的人物,饰演她的大魔王布兰切特不出意外地发挥着她强大的气场,但这一次,她演出了一个反派角色外表的风光和内心的沟壑,又成为她个人演艺生涯里的一个新的标志。
在认识施拉夫利的过程时,我们也开始认识女权阵营的一众斗士:漂亮摩登的格罗莉亚,肥胖但气场逼人的贝拉,看上去十分凶悍的贝蒂,有志于竞选总统的雪莉等等……
这些人各有各的政见,也各有各的短处,但个个活得生动鲜活而自然,不像她们的对手施拉夫利,好像每天都在人前扮演别人。
《美国夫人》采用一种“连续剧中的系列剧”的模式,每一集在推动整体剧情同时,聚焦于某一个人物,以此完成了出色的“群像”塑造。当观众跟着这种模式认识运动中的一个个人物时,剧集挺女权的政治立场,其实就昭然若揭。这时你才会感叹:
原来大魔王演的,是一个反派!原来所谓“美国夫人”,其实是一个反讽!
作为政治剧《美国夫人》自然还是持有自由派和女权主义的政治立场,但其出色之处在于这种政治立场并未作预先假设。它带着观众回到七十年代女权和反女权运动的民间和街头,在展现历史的过程中让观众一点点靠近创作者所持的政治主张。
但《美国夫人》又不仅仅是关于女权或反女权的主张。对于两个阵营中的政治活跃分子(Activists)来说,她们曾经轰轰烈烈的街头斗争,最后其实都无疾而终。女权主义者不能说赢,因为ERA最后没有通过;反女权主义者也不能说赢,因为美国五十个州里,毕竟只有三个州没有通过ERA,而女权思想仍然开始改变了人心。
而他们的斗争,最后在政府体制和权力面前,都显现出同样的苍白无力。街头运动究竟能对政治和社会带来几分改变?看过《美国夫人》,你会感到某种茫然。
而当然最好的文艺作品,都是能联系到今天的现实世界的。《美国夫人》的创作,相信是与川普治下保守主义的大行其道相关,是自由派知识分子“借古喻今”的一记逆袭。而联系到今天美国上百个城市大街小巷上演的示威甚至暴力,你可能会对政治进步的前景,感到更加茫然。
因为《美国夫人》展现出政治的功利和冷酷,以及民主政治的虚伪和阴暗一面。激情澎湃的街头运动,最终都被冷酷阴暗的权力所吞噬,最终消弥无迹。政治和社会问题于是就成为沉疴痼疾,直到下次街头重燃怒火。之后再归于平淡,之后再爆发动乱……
这也许就是民间政治与权力政治循环往复的角力互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类的政治和社会毕竟还是会取得一点点“寸进”。就好像 ERA 虽然未能通过成为联邦法案,但女权思想毕竟还是深入人心,改变了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悲观之余也不妨抱些希望 --- 只是任何社会的变革,都需要时间和耐心而已。乐观与悲观,其实可以一体。
最后是一组剧中人与现实中真实人物的对比。真实,带来力量,你不能能敬佩创作者的诚意:

美国夫人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