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故乡

评分:
0.0 很差

原名:文学的故乡又名:文学的乡愁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20 

简介:

更新时间:2021-02-05

文学的故乡影评:记录总是好的


拍摄水平很不一,各个作家的线索完整程度也不一,主要是时间传记线索吧,但有一些就有点混乱。不过,比起文字类传记,它可以见到真人和听到语气。就这一点而言就值三星。

看到最后发现总策划是北师大(?应该是吧)的张清华老师。乡土文学是个院系喜欢的选题呀。

许多人赞赏迟子建那集。那集确是画面美,她的笑容也很有感染力,但是我总是想到大众及媒体对于“女作家”形象的想象、建构。优雅、知性、温柔、对爱情忠贞、如大地、纯洁。自然,并没有说这些品质不好的意思。只是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女性作家出版热、研究热在前,这样的模式一再固化,也有点让人无语。

莫言是矜持慎重平和的,羡慕。茂腔和他的打油诗结合,真好。里面好些场景是还原电影、书的封面等,不错。

他后来的戏剧和几本书我都不知道,只在前段时间看到了《晚熟的人》(并且好长一段时间还信了说他获奖之后没作品…我对于名利的刻板印象唉,实际上莫言自己也讲到这个了,而在他获奖前即已写作了《我们的荆轲》就探讨分析了名利场,“好的作品是可以预见未来的”。)

他父亲得知他获奖后,对他说:获奖前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比别人矮半头。 以及这集莫言的“金句”很多,一边记录,又一边怀疑(好在观看时也不会觉得特别刻意…)。记录一下:

1.把好人当作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人当人写。

2.面对生命和生存,道德是没有力量的,道德是人们吃饱了以后才去想的问题。

3.我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我不想说的时候,任何人也无法让我开口,我不能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说违心的话。

另外,一个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的时候,西方有很大争论,不是争论莫言的文学价值,而是争论怎么能颁给共产d的干部

还有一个故事,《透明的红萝卜》原名《金色的红萝卜》,徐怀中给改的现名,当时专门在华侨大厦开了一个座谈会,服务员以为是农业部搞的——研究出了一个新品种👀

贾平凹我更期待的是他讲传统文学对他的影响,虽然就提了一嘴戏曲,佛教因素倒是很明显,他女儿最近的事与他对父母的感情、对发小的帮扶结合起来看到有意思。 命运和努力谁能说得清呢?

阿来很洒脱且真实。“我觉得我家乡很美好,但是你让我留在这儿,我是不愿意的。”

“这书还用修改?不用修改。”“我觉得我是在坚持一个标准。” “因为文学艺术啊,如果不是一流的作品,它就没有什么意义。”以及阿来竟然是《科幻世界》的主编,厉害,那句“后来你发现商业做久了,就是数钱”和马云有异曲同工之处😂

阿来、贾平凹、莫言都强调把“故乡”这个概念扩大了,至川西北高原、秦岭、中国。

毕飞宇,其实我就看了《推拿》,玉米玉秀都没看,对他的印象更多来自于《文学课》这本书,深刻感到他对于文字的讲究和莫言是两个方向,“精致”与“泥沙俱下”(前者是纪录片评论家评论,后者是莫言纪录片自述,不是好坏对比)。

也印证他说自己喜欢仰头看树,因为“任何一棵树都长得没规矩,它想怎么长就怎么长,跟我们写作非常像,一根树枝决定往哪儿延伸,它都是对的,怎么长都是对的,它永远都不会长错,这个发现给我的写作带来了巨大勇气和自由”。文学也应该是这样。

有一个镜头很突然。原本他一直冷静克制,忽见故土,一拍头,背过身去:

刘震云留到了最后来说,说实话,因为我不是很喜欢他。尽管这一集其实笑点不少,比如对于自身相貌、文学评论家等的调侃。当初看《一句顶一万句》津津有味,“说”的重要性,讲故事的乐趣,他很懂。纪录片里他自己也在强调作品的“肺腑之言的力量”。

但是总有一种精明市侩气息流露出来。不管是吃柿子开玩笑收钱(这里他的哈哈大笑就真的很尬…),还是采访外国友人讲述他的书的销量,或者镜头语言体现所谓“刘震云年”“刘震云月”——这确实揭示了市场化条件下作家的一种路途吧。很多九十年代就转型拍电影什么的,作家有钱其实挺好的,但归根到底,是作家不是商人。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